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半干旱地区变时滞反应扩散植被-水系统的阈值动力学
1
作者 胡静 朱磊 +2 位作者 任杰 吴涵 张启敏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考虑地表水的渗透和扩散作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具有时变时滞的反应扩散植被-水系统模型.给出阈值R^(*),并讨论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当R^(*)<1时,系统的无植被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当R^(*)>1,植被一致持久.... 考虑地表水的渗透和扩散作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具有时变时滞的反应扩散植被-水系统模型.给出阈值R^(*),并讨论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当R^(*)<1时,系统的无植被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当R^(*)>1,植被一致持久.此外,通过拉丁方抽样(LHS)及偏秩相关系数(PRCCs)方法对模型阈值进行敏感性分析,给出了参数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为制定防治荒漠化的措施提出建议.此外,通过分析系统有限时间稳定性,讨论了时滞对植被水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模型 阈值动力学 反应扩散 敏感性分析 有限时间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催化酯化法降低模型油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前体物质工艺研究
2
作者 冯兆寒 周燕霞 孙尚德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2,64,共8页
旨在解决精炼过程中的高温条件易使油脂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风险因子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问题,采用脂肪酶催化脂肪酸(油酸)与大豆模型油中的甘油一酯、甘油二酯进行酯化,以降低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前体物质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的含... 旨在解决精炼过程中的高温条件易使油脂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风险因子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问题,采用脂肪酶催化脂肪酸(油酸)与大豆模型油中的甘油一酯、甘油二酯进行酯化,以降低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前体物质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酯化反应温度、脂肪酶添加量(以原料总质量计)、底物比(脂肪酸物质的量与将大豆模型油中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完全酯化为甘油三酯所需要脂肪酸总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时间等酯化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同时,使用酯化前后大豆模型油进行模拟脱臭反应,对比两种脱臭油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结果表明:最优酯化反应条件为以Lipozyme RM IM为酯化用酶、脂肪酶添加量5.64%、反应温度78.82℃、底物比17.31∶1、反应时间29.05 h,在此条件下经过10倍放大试验,得到的酯化产物中甘油一酯含量为(0.29±0.01)%,甘油二酯含量为(2.39±0.03)%,甘油三酯含量为(97.32±0.04)%,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的含量分别较大豆模型油降低92.01%和75.05%。与未经过酯化反应的大豆模型油相比,经模拟脱臭后酯化大豆模型油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分别降低58.06%和89.72%,分别为0.26 mg/kg和0.51 mg/kg,均符合欧盟标准要求。综上,通过酯化反应降低前体物质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的含量,可有效控制脱臭工序中3-氯丙醇酯尤其是缩水甘油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甘油一酯 甘油二酯 大豆模型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具有交错扩散和捕获项的捕食-食饵模型的稳态解
3
作者 罗丽琴 李海侠 吴绍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6,共13页
研究了一类具有Crowley-Martin反应函数和捕获项的捕食-食饵交错扩散模型.首先,利用线性算子的稳定性理论给出了常数稳态解的稳定条件以及交错扩散驱动的Turing不稳定条件.其次,运用能量估计法和Leray-Schauder度理论分别讨论了非常数... 研究了一类具有Crowley-Martin反应函数和捕获项的捕食-食饵交错扩散模型.首先,利用线性算子的稳定性理论给出了常数稳态解的稳定条件以及交错扩散驱动的Turing不稳定条件.其次,运用能量估计法和Leray-Schauder度理论分别讨论了非常数正稳态解的不存在性和存在性.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理论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补充.研究结果表明交错扩散对正常数稳态解的稳定性和非常数正稳态解的存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会引起模型非均匀空间模式的形成,而且采取合理的捕捞策略能确保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食饵交错扩散模型 Crowley-Martin反应函数 捕获项 Turing不稳定 存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ent的体系过程A-GERT网络“刺激-反应”学习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方志耕 夏悦馨 +2 位作者 张靖如 熊仪 陈静邑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40-2553,共14页
针对图示评审技术(graphic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GERT)网络应用于体系活动决策过程中未考虑网络节点自身的学习能动性问题,基于智能体(Agent)技术,结合刺激-反应模型构建A-GERT网络模型。首先,根据体系活动的逻辑,搭建A-G... 针对图示评审技术(graphic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GERT)网络应用于体系活动决策过程中未考虑网络节点自身的学习能动性问题,基于智能体(Agent)技术,结合刺激-反应模型构建A-GERT网络模型。首先,根据体系活动的逻辑,搭建A-GERT网络框架,并通过提出网络传递效用函数,设计带有反馈机制的A-GERT网络。然后,利用刺激-反应模型的自适应优势构建学习方程,以GERT网络期望概率与期望时间等指标度量刺激强度,进一步拓展刺激-反应模型。最后,给出网络智能决策节点的学习步骤,并以创新技术开发体系活动进行算例研究,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示评审技术 智能体技术 复杂适应系统 刺激-反应模型 自适应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功能性反应且捕食者有病的生态-流行病模型 被引量:18
5
作者 郭中凯 李文龙 +1 位作者 程雷虎 李自珍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7-121,共5页
建立并研究了一个捕食者具有传染病的生态-流行病(SI)模型,考虑了捕食者具有HollingⅡ功能性反应及食饵具有Logistic增长,且染病的捕食者会因病死亡,以及只有健康的捕食者才具有捕食能力,但这种疾病一旦染上就不再康复。应用特征方程的... 建立并研究了一个捕食者具有传染病的生态-流行病(SI)模型,考虑了捕食者具有HollingⅡ功能性反应及食饵具有Logistic增长,且染病的捕食者会因病死亡,以及只有健康的捕食者才具有捕食能力,但这种疾病一旦染上就不再康复。应用特征方程的方法以及构造Liapunov函数的知识,得到了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进一步分析了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得到了边界平衡点全局稳定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者-食饵系统 功能性反应 生态-流行病模型 渐近稳定 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床气化过程多结构单颗粒煤焦燃烧-气化反应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文静 郭庆华 +3 位作者 龚岩 宋旭东 王辅臣 于广锁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3,共10页
煤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的核心技术,气流床气化炉内的高温颗粒是气化反应过程的重要载体,其反应特性与其粒径、孔隙率及在气化炉内所处的反应环境密切相关。目前针对炉内颗粒开展的实验研究均需借助可视化装置,受到了气化炉内复杂的环... 煤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的核心技术,气流床气化炉内的高温颗粒是气化反应过程的重要载体,其反应特性与其粒径、孔隙率及在气化炉内所处的反应环境密切相关。目前针对炉内颗粒开展的实验研究均需借助可视化装置,受到了气化炉内复杂的环境、高温内窥镜光路尺寸、内窥镜前端镜片抗颗粒污染能力及成像系统有效分辨率等诸多条件的限制。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够在更微小层面和颗粒内部对颗粒燃烧-气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直观观测其行为特性。将颗粒设置为实心结构、凹孔结构和突起结构,比较了三种结构颗粒在不同环境温度和气固两相相对速度条件下的燃烧-气化反应特性。模型验证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描述单颗粒煤焦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结构颗粒模型有相似的火焰形态和温度分布特征,环境温度升高和气固两相相对速度增加均会使颗粒整体反应程度增加,气固两相相对速度对颗粒火焰形态和颗粒内部温度梯度的影响更大;随着气固两相相对速度的增加,结构对颗粒反应特性的影响更加明显;增大接触面积并不总是有利于颗粒整体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结构 单颗粒模型 煤焦燃烧-气化 颗粒反应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与氯化钠模型热反应中生成3-氯-1,2-丙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岱 孙培培 +2 位作者 黄明泉 孙宝国 邹青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4-78,共5页
以甘油、氯化钠、水为原料建立热反应模型,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对其生成的3-氯-1,2-丙二醇(3-MCPD)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和各原料用量对3-MCPD生成量的影响... 以甘油、氯化钠、水为原料建立热反应模型,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对其生成的3-氯-1,2-丙二醇(3-MCPD)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和各原料用量对3-MCPD生成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热反应模型中分别加入不同种类单糖和氨基酸后3-MCPD生成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140℃、甘油用量0.05g(占原料总量0.31%)、NaCl用量1.0g(6.23%)、水用量15g(93.46%),3-MCPD生成量最少;葡萄糖、果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组氨酸使3-MCPD的生成量减少;谷氨酸、蛋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使3-MCPD的生成量增加;半胱氨酸、酪氨酸、脯氨酸、色氨酸对3-MCPD的生成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反应 甘油 3--1 2-丙二醇(3-MCPD) 单糖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糖与氯化钠模型反应中3-氯-1,2-丙二醇的形成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明泉 李娟 +3 位作者 邹青青 孙宝国 田红玉 张玉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6,共6页
以"单糖+氯化钠+水"为模型进行热反应,研究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的形成机理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氯化钠+水"模型反应中,反应温度对3-MCPD的形成影响最大,其次是氯化钠... 以"单糖+氯化钠+水"为模型进行热反应,研究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的形成机理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氯化钠+水"模型反应中,反应温度对3-MCPD的形成影响最大,其次是氯化钠添加量、反应时间和葡萄糖添加量;在"单糖+氯化钠+水"模型中,6种单糖都生成了3-MCPD,其中核糖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的3-MCPD量最大(30.604μg/kg),果糖生成的量最小(2.498 6μg/kg);在"葡萄糖+氯化钠+水"模型中,反应后生成的挥发性成分5-羟甲基糠醛含量最大,然后是糠醛和2,5-二甲酰基呋喃。根据实验结果探讨3-MCPD的形成机理,提出在单糖模型反应中缩水甘油可能是关键的中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糖 3--1 2-丙二醇 反应模型 形成机理 缩水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矿-煤球团反应过程动力学及模型 被引量:9
9
作者 马兴亚 姜茂发 +1 位作者 汪琦 王向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0-443,共4页
根据铁矿 煤球团在升温和恒温热重实验时的失重率主要与其被加热到的温度有关的实验结果 ,建立了铁矿 煤球团反应过程模型 ,还原过程用失重率的一级反应表示时 ,建立了铁矿 煤球团还原动力学方程·该方程与升温和恒温实验结果具... 根据铁矿 煤球团在升温和恒温热重实验时的失重率主要与其被加热到的温度有关的实验结果 ,建立了铁矿 煤球团反应过程模型 ,还原过程用失重率的一级反应表示时 ,建立了铁矿 煤球团还原动力学方程·该方程与升温和恒温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应用此方法 ,一次升温实验结果即可确定反应模型参数·随着球团温度升高 ,反应过程可以分为 6 13K以下挥发分的快速析出阶段、6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煤球团 反应过程 还原动力学 热重实验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刺激-反应”原理的战略联盟知识空间适应性演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健宇 王铁男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30,共13页
为明确以环境变化为导向的战略联盟知识空间适应性演化机理,建立基于"刺激-反应"的多层结构原理模型,采用Agent仿真方法进行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战略联盟知识空间演化的适应性取决于环境的刺激、原有知识结构以及规则集... 为明确以环境变化为导向的战略联盟知识空间适应性演化机理,建立基于"刺激-反应"的多层结构原理模型,采用Agent仿真方法进行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战略联盟知识空间演化的适应性取决于环境的刺激、原有知识结构以及规则集限定下联盟组织间的知识流动流量;演化过程中,知识空间内的知识基因具备主动追求更高适应性的需求,知识的复杂程度提高,知识的属性标识更加专业化也更具针对性;知识能力随演化的深入得到提升,但在无法获取异质性资源或遭遇瓶颈时提升速度趋于平缓;知识价值水平在演化初期有所下降,但随后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知识空间的适应性演化过程不稳定性,演化存在渐进和突变两种路径,演化具有对称性破缺特征,且可以在无外力作用下自发演化至新的稳定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反应 战略联盟 知识空间 适应性演化 知识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反应塔模型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何苏浩 项光明 +3 位作者 姚强 李定凯 陈昌和 徐旭常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44,69,共5页
就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最常用方法──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的几种主要的反应塔模型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已经发展的几种基本传质吸收模型,包括薄膜理论、渗透理论以及表面更新理论在脱硫反应塔建模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于新型脱硫塔... 就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最常用方法──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的几种主要的反应塔模型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已经发展的几种基本传质吸收模型,包括薄膜理论、渗透理论以及表面更新理论在脱硫反应塔建模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于新型脱硫塔──液柱脱硫塔的建模作了初步探索,并从模型基本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现行的各种脱硫反应塔工艺之间的差别,以及如何通过加强传质反应来提高脱硫设备的运行效率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烟气脱硫 脱硫模型 液柱脱硫塔 表面更新理论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反应-扩散模型预测生物入侵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林艳 叶万辉 江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65-1572,共8页
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各国的生态环境,各国在生物入侵的预警、预防、预测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文章引介了当前入侵预测中主要采用的3种方法(即统计方法、生理方法和分析方法),对入侵模拟时所需考虑的影响因素及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变量进行... 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各国的生态环境,各国在生物入侵的预警、预防、预测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文章引介了当前入侵预测中主要采用的3种方法(即统计方法、生理方法和分析方法),对入侵模拟时所需考虑的影响因素及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变量进行了描述分析。以分析方法中的反应–扩散模型(简称R–D模型)为例探讨建模方法对生物入侵的预测,并基于一维反应–扩散模型的推导,阐述了R–D模型的模型特点及应用时的限制条件。R–D模型可将空间和种群过程融合进入侵速率的预测之中,且模型中连续参数的使用不受尺度限制,适用空间尺度较广。该模型以其简洁易表达的形式在生物入侵的研究中曾受到广泛应用,范围广至孢子、病毒,无脊椎农业害虫及麝鼠Ondatra zibethicus、水獭Enhydra lutris等脊椎生物。然而,随着入侵理论的不断完善,R–D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日益突出,它对空间现象模拟预测的无能为力、对生态过程相互作用模拟的失败,致使该模型应用受限、预测能力降低。目前,入侵预测倡导基于个体的空间模拟模型,并开始关注偶然发生却起着关键作用的长距离扩散的预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模型比R–D模型更接近真实,但R–D模型有助于理解现有的入侵格局,对生态入侵研究提供最基本的估测,可以加深对入侵过程的理解。过去,R–D模型对入侵生态理论的发展做出过的重要贡献,今后该模型仍为我们初步预测生物入侵提供一个简单便捷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扩散模型 入侵预测 生物入侵 入侵管理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管与气-固环流床层耦合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及流动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德武 卢春喜 严超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35-2242,共8页
针对催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在一套提升管与气-固环流床层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上部环流床层的流体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环流床层与提升管耦合操作的情况下,床层内颗粒环流存在两种推动力,分别为静压差推动... 针对催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在一套提升管与气-固环流床层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上部环流床层的流体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环流床层与提升管耦合操作的情况下,床层内颗粒环流存在两种推动力,分别为静压差推动力和颗粒喷射推动力;环隙与导流筒之间的整体平均固含率差随导流筒表观气速增加而增加,随颗粒外循环强度增加而降低;颗粒环流速度随导流筒表观气速和颗粒外循环强度增加而增加。通过对环流床层进行动量衡算,建立了提升管与环流床层耦合流动的数学模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在15.9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反应 -固环流床 流体力学特性 环流推动力 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反应结晶过程(Ⅱ)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建峰 陈甘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3-190,共8页
提出了1个包括3种不同尺度的微观混合、细观湍流分散及宏观返混在内的混合反应结晶过程模型,定量模拟了混合反应结晶过程中混合特性因素对产物平均粒径和方差的影响曲线上出现极小值的现象。对产物粒子粒度分布的模型预测与实验结果吻... 提出了1个包括3种不同尺度的微观混合、细观湍流分散及宏观返混在内的混合反应结晶过程模型,定量模拟了混合反应结晶过程中混合特性因素对产物平均粒径和方差的影响曲线上出现极小值的现象。对产物粒子粒度分布的模型预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反应 结晶过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Ivlev功能反应的捕食-食饵模型在零解处的分歧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建华 杨文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共7页
研究了一类齐次Dirichlet边界条件下具有Ivlev功能反应的捕食-食饵扩散模型.主要涉及的工具包括Lyapunov-Schmidt约化方法,隐函数定理和线性化方法.讨论了系统在零解处小分歧正解的存在性和渐近稳定性,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补充了理论分... 研究了一类齐次Dirichlet边界条件下具有Ivlev功能反应的捕食-食饵扩散模型.主要涉及的工具包括Lyapunov-Schmidt约化方法,隐函数定理和线性化方法.讨论了系统在零解处小分歧正解的存在性和渐近稳定性,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补充了理论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食饵模型 Ivlev 功能反应 稳态分支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填充床中SO_2与O_2同时吸收的扩散-反应模型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心亚 吴元欣 李定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21-1025,共5页
In this paper the rotating packed bed, a new type of absorber, which has high mass-transfer characteristic by means of centrifugal field instead of gravity field, is used to study on stimulated flue gas desulfurizatio... In this paper the rotating packed bed, a new type of absorber, which has high mass-transfer characteristic by means of centrifugal field instead of gravity field, is used to study on stimulated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a model of mass-transfer and reaction of the sulfur dioxide chemical absorption in the 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film-theory. I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otal absorption rate and the enhancement factor of the sulfur dioxide and oxygen simultaneous absorption in the 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The prediction of the model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vary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experimental result and predicted result is below 12%. Some interesting potential projects of simultaneous absorption of sulfur dioxide and oxygen in the 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填充床 SO2 O2 同时吸收 扩散-反应模型 增强因子 烟气 脱硫 化学吸收 二氧化硫 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带有Crowley-Martin反应函数的捕食-食饵模型的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海侠 李艳玲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72,共7页
讨论了一类带有Crowley-Martin反应函数的具有一个食饵和两个捕食者的捕食-食饵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持久性。首先利用空间分解和隐函数定理研究了系统的二重分歧,得到了正平衡解存在的充分条件。其次给出了系统正平衡解不存在的充分条件... 讨论了一类带有Crowley-Martin反应函数的具有一个食饵和两个捕食者的捕食-食饵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持久性。首先利用空间分解和隐函数定理研究了系统的二重分歧,得到了正平衡解存在的充分条件。其次给出了系统正平衡解不存在的充分条件。最后讨论了抛物系统正解的渐近行为,利用比较原理给出了系统持久和灭绝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食饵模型 Crowley-Martin反应函数 分歧 隐函数定理 持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Beddington-DeAngelis功能反应项的捕食者-食饵扩散模型的稳定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许生虎 伏升茂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5-353,共9页
本文首先应用上下解方法讨论一类带Beddington-DeAngelis功能反应项的捕食者-食饵扩散模型解的一致有界性和整体存在性,然后通过线性化方法分别给出该模型的半平凡平衡点和正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应用Lyapunov泛函方法讨... 本文首先应用上下解方法讨论一类带Beddington-DeAngelis功能反应项的捕食者-食饵扩散模型解的一致有界性和整体存在性,然后通过线性化方法分别给出该模型的半平凡平衡点和正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应用Lyapunov泛函方法讨论唯一正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者-食饵模型 局部/全局渐近稳定性 Beddington-DeAngelis功能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多通孔催化剂的工程研究——IV.异形多通孔颗粒反应-传质-传热耦合过程数学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樊蓉蓉 甘霖 朱炳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以乙烯氧化合成环氧乙烷多重反应体系为背景,根据YS-5环柱形银催化剂本征动力学,对12孔及24孔异形多通孔颗粒建立反应-传质-传热数学模型,通过正交配置法求解了颗粒内部的浓度及温度分布。结果表明,12孔及24孔多通孔颗粒的应用有助于提... 以乙烯氧化合成环氧乙烷多重反应体系为背景,根据YS-5环柱形银催化剂本征动力学,对12孔及24孔异形多通孔颗粒建立反应-传质-传热数学模型,通过正交配置法求解了颗粒内部的浓度及温度分布。结果表明,12孔及24孔多通孔颗粒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反应选择性和转化率,降低粒内温升。同时由模拟计算的数据得到12孔及24孔多通孔颗粒的L-H型主副反应宏观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多通孔颗粒 反应-传质-传热耦合过程 数学模型 异形多通孔催化剂 环氧乙烷 正交配置法 多重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刺激-响应模型的生产性服务企业CA S系统集成模型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万篷 方耀楣 罗月领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97-104,共8页
以刺激—响应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企业行为模型,分析了行为主体业务元的复杂适应行为。在构建回声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进攻与防御、选择性交互、资源变换、黏着、选择性交配以及条件复杂机制,这些都为生产性服务企业实现隐秩序... 以刺激—响应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企业行为模型,分析了行为主体业务元的复杂适应行为。在构建回声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进攻与防御、选择性交互、资源变换、黏着、选择性交配以及条件复杂机制,这些都为生产性服务企业实现隐秩序提供了可能。提出了构建CAS系统集成模型隐秩序的3条途径:整合资源和环境,构建网络化组织形态;充分认识并积极运用主体多样性;建立长效信息运作机制,促进主体间互动与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响应模型 生产性服务企业 CAS系统集成 复杂适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