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Ⅰ)——开关性或刺激-响应性表面活性剂与智能表面活性剂体系 被引量:4
1
作者 蒋建中 余诗洁 崔正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6-434,共9页
表面活性剂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在日化产品、工业技术、高新技术以及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何对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功能及性质进行调控以及使表面活性剂能够循环利用是当前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开关性或刺激... 表面活性剂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在日化产品、工业技术、高新技术以及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何对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功能及性质进行调控以及使表面活性剂能够循环利用是当前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开关性或刺激-响应性表面活性剂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本讲座介绍了开关性或刺激-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响应基团和触发机制的种类,重点介绍了pH、CO2/N2、光、氧化-还原、磁以及温度等6大类开关性或刺激-响应性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表面活性 刺激-响应性表面活性剂 智能体系 响应基团 触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剂和纳米SiO2颗粒协同稳定的双重响应型O/W乳状液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佩 潘婷 +4 位作者 裴晓梅 宋冰蕾 蒋建中 崔正刚 Bernard P.Binks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_(2)颗粒协同稳定O/W(正癸烷)型Pickering乳状液,其中表面活性剂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到颗粒表面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提高了颗粒的表面活性,并且这种Pickering乳状液具有pH-和温度-双重响应性,能够通过改变pH或者温度使乳状液在稳定和破乳之间实现多次转换。另一方面,Bola型CH_(3)O(EO)5-R_(11)-COONa能够与纳米SiO_(2)颗粒协同稳定分散液包油(oil-in-dispersion)乳状液,该乳状液具有良好的耐温性,但对调节pH时产生的盐较为敏感。然而与破乳后能完全返回水相便于回收再利用的同系物CH_(3)O(EO)7-R_(11)-COOH相比,具有较短EO链的CH_(3)O(EO)_(5)-R_(11)-COOH无论处于非离子型还是Bola型状态仍具有相当的油溶性,破乳后不能完全返回水相,表明EO数大小对这类新型智能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 纳米SIO2颗粒 Pickering乳状液 pH-响应 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N_2-光双重刺激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郑饶君 蒋建中 +2 位作者 崔正刚 杨成 吴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15-1417,1423,共4页
利用7-羟基香豆素、1,10-二溴癸烷和盐酸二甲胺合成了一种双重刺激响应型的表面活性剂7-(氧-10-二甲氨基-癸基)-香豆素(7-OAC)。通入CO_2或N_2,可实现表面活性的"开"与"关",也可利用其结构中的香豆素基团在300 nm... 利用7-羟基香豆素、1,10-二溴癸烷和盐酸二甲胺合成了一种双重刺激响应型的表面活性剂7-(氧-10-二甲氨基-癸基)-香豆素(7-OAC)。通入CO_2或N_2,可实现表面活性的"开"与"关",也可利用其结构中的香豆素基团在300 nm以上紫外光下进行光二聚反应。通过质谱、核磁等表征了其结构,测定了其表面性能及N_2/CO_2和双重光刺激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刺激响应表面活性 香豆素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硒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界面性能的氧化-还原响应行为 被引量:5
4
作者 孔伟伟 郭爽 +1 位作者 张永民 刘雪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5-1213,共9页
硒,作为一种新的氧化-还原响应位点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对这种新型氧化-还原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其界面性能的智能调控。本文以含硒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苄基十一烷基磺基甜菜碱(BSeUSB)为对... 硒,作为一种新的氧化-还原响应位点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对这种新型氧化-还原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其界面性能的智能调控。本文以含硒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苄基十一烷基磺基甜菜碱(BSeUSB)为对象,研究了其分子结构、Krafft温度、表/界面张力及发泡和乳化性能的氧化-还原刺激响应行为。发现在极微量的H_2O_2(≤体系总质量的0.056%)氧化下,BSeUSB分子中疏水的―Se―C―键转变成了具有一定亲水能力的Se=O键,表面活性剂从单头单尾的还原态变成了类Bola型的氧化态,导致表面活性剂的Krafft温度由(23.5±0.5)°C下降至0°C以下,5.00 mmol?L^(-1)时的表/界面张力分别从45.15、5.52 mN·m^(-1)升高至61.63、18.38 m N·m^(-1)。宏观上,还原态具有良好的发泡和乳化性能,而氧化态的发泡和乳化能力几乎消失。再次加入极少量还原剂Na_2SO_3(≤体系总质量的0.060%)后,分子的微观结构和溶液性能又可恢复到初始状态。总之,通过极微量H_2O_2和Na_2SO_3的交替加入,我们实现了该表面活性剂界面性能的智能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响应 含硒表面活性 甜菜碱 界面 泡沫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酰胺基团的新型糖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乳化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婷 裴晓梅 +1 位作者 崔正刚 宋冰蕾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9-1553,共5页
采用月桂酸、1,3-丙二胺、葡萄糖等化合物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胺酯交换反应和还原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含酰胺和仲胺基团的新型葡萄糖基表面活性剂N′-Glu-N-(3-氨基丙基)月桂酸酰胺(C_(12)-2N-Glu),通过核磁氢谱(^(1)H NMR)、红外光谱... 采用月桂酸、1,3-丙二胺、葡萄糖等化合物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胺酯交换反应和还原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含酰胺和仲胺基团的新型葡萄糖基表面活性剂N′-Glu-N-(3-氨基丙基)月桂酸酰胺(C_(12)-2N-Glu),通过核磁氢谱(^(1)H NMR)、红外光谱(FTIR)、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表面张力仪测试了表面活性,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γ_(cmc)分别为0.26 mmol/L和30.86 mN/m,具有非常好的胶束聚集能力和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且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乳状液可以在室温下稳定1个月以上,且该乳状液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有望在智能材料领域有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表面活性 糖基酰胺 乳化 PH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工艺与应用性能(Ⅴ)——N-酰基ED3A的使用安全性 被引量:3
6
作者 牛金平 韩亚明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综述了N-酰基ED3A螯合性表面活性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毒性以及对人体的刺激性,并介绍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及方法,包括OECD封闭瓶试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能力评价法、对不同生物的毒性评价法以及体内和体外试管皮肤及眼睛刺激性试验。
关键词 螯合表面活性 生物降解 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酰基二羧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泡沫的pH值和温度响应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星 杨景辉 +2 位作者 孙玉海 党娟华 王增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85,共6页
二羧基氨基酸表活剂因头基有2个羧基,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从而改变泡沫稳定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分子层次探究月桂酰胺基丙二酸钠(LMS)、月桂酰天冬氨酸钠(LAS)和月桂酰谷氨酸钠(LGS)3种泡沫体系对pH值和温度的响应特性。通过分析... 二羧基氨基酸表活剂因头基有2个羧基,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从而改变泡沫稳定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分子层次探究月桂酰胺基丙二酸钠(LMS)、月桂酰天冬氨酸钠(LAS)和月桂酰谷氨酸钠(LGS)3种泡沫体系对pH值和温度的响应特性。通过分析3种泡沫体系的相对浓度分布、径向分布函数、均方位移曲线和表面张力等,发现在中等pH值条件下,表活剂分子间静电排斥作用较弱,且羧基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能力较强,因而泡沫液膜的稳定性最好;温度的升高会加快表活剂和水分子的扩散速率,导致泡沫液膜保水持水能力下降,泡沫稳定性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能够为二羧基氨基酸表活剂泡沫的环境响应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羧基氨基酸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泡沫 分子动力学模拟 环境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糖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建华 夏梦雨 +1 位作者 陈阳程 石芳银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70-2273,2279,共5页
以葡萄糖、3-氨基丙烷磺酸和溴代十二烷等为原料,合成了环保型糖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IR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研究了温度、反应时间和氢氧化钠的浓度对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 以葡萄糖、3-氨基丙烷磺酸和溴代十二烷等为原料,合成了环保型糖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IR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研究了温度、反应时间和氢氧化钠的浓度对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为3 h,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0%。目标产物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在丙酮、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溶解性差;临界胶束浓度为2.51 mmol/L,HLB值为11.14,克拉夫特点较低,为4.3℃,具有较好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阴离子表面活性 临界胶束浓度 溶解 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饲料和多种动物中15种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残留量及多种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生物累积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薛雅峰 张勋 +8 位作者 康明芹 高杰 卢利军 孙岩 胡婷婷 赵韫慧 付瑶 邢燕燕 高莹 《饲料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45-50,共6页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和多种动物中15种氟碳表面活性剂残留量的方法,并对实际样品中15种氟碳表面活性剂残留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在鲤鱼、鸡肉和猪肉中,氟碳表面活性剂有非常高的检出,并且集中于全氟己酸(PFHx A)(C6)、...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和多种动物中15种氟碳表面活性剂残留量的方法,并对实际样品中15种氟碳表面活性剂残留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在鲤鱼、鸡肉和猪肉中,氟碳表面活性剂有非常高的检出,并且集中于全氟己酸(PFHx A)(C6)、全氟辛烷磺酸(PFOS)(C8)、全氟壬酸(PFNA)(C9)、全氟癸酸(PFDA)(C10)、全氟十一酸(PFUd A)(C11)和全氟十二酸(PFDo A)(C12)这6种。为探究氟碳表面活性剂在生物体内的累积性规律,研究以上6种氟碳表面活性剂在不同年龄(幼年期及成年期)的鸡、鲤鱼和猪中的累积性规律。数据表明,在所测试的样品中,主要积累的是长链的PFCs,PFCs的含量基本随着氟碳表面活性剂碳原子数的减少而逐渐降低。积累性试验表明,氟碳表面活性剂在不同的生物体内有较明显的选择性生物积累作用,在肉类样品更容易累积长链PF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表面活性 累积研究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相互作用调控表面活性剂自组装(Ⅲ)——响应性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洋 郑利强 孙继超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149,共9页
天然的或合成的两亲分子(表面活性剂)可以自组装形成多尺度的聚集体结构,比如胶束、囊泡、液晶和纤维等。在表面活性剂中引入功能性基团,借助外界环境(比如光、温度、pH、CO2、磁等)的改变可以实现对表面活性剂的聚集方式的调控。本文... 天然的或合成的两亲分子(表面活性剂)可以自组装形成多尺度的聚集体结构,比如胶束、囊泡、液晶和纤维等。在表面活性剂中引入功能性基团,借助外界环境(比如光、温度、pH、CO2、磁等)的改变可以实现对表面活性剂的聚集方式的调控。本文主要介绍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结构以及环境刺激与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表面活性 环境刺激响应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淀粉酶AmyP对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耐受性
11
作者 刘源涛 汪颖 +1 位作者 郑昀昀 彭惠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62-65,共4页
AmyP是一个来自海洋宏基因组文库的α-淀粉酶。AmyP不仅对log P ow值从4.5到-0.24的各种有机溶剂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且能被正辛醇、正辛烷和甲苯提高活性为139%、118%和119%。正辛醇影响AmyP的淀粉水解产物、葡萄糖的含量增加、麦芽... AmyP是一个来自海洋宏基因组文库的α-淀粉酶。AmyP不仅对log P ow值从4.5到-0.24的各种有机溶剂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且能被正辛醇、正辛烷和甲苯提高活性为139%、118%和119%。正辛醇影响AmyP的淀粉水解产物、葡萄糖的含量增加、麦芽三糖的含量降低。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Tween-20、Tween-80和Triton X-100存在条件下,AmyP的活性反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AmyP对阴离子型的SDS和阳离子型CTAB的耐受性稍差。结果表明AmyP是一个同时具有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耐受性的新型α-淀粉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 有机溶耐受 表面活性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Ⅵ)相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ⅱ)——新型乳状液的稳定机制和智能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婉晴 许茂东 +1 位作者 蒋建中 崔正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74-782,789,共10页
超低浓度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带相同电荷的纳米颗粒能够协同稳定一种新型O/W型乳状液,其中微量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水界面,使油滴表面带电,而纳米颗粒分布于连续相水膜中,增加了油滴间的距离,进而显著降低了油滴间的范德华引力作用。... 超低浓度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带相同电荷的纳米颗粒能够协同稳定一种新型O/W型乳状液,其中微量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水界面,使油滴表面带电,而纳米颗粒分布于连续相水膜中,增加了油滴间的距离,进而显著降低了油滴间的范德华引力作用。纳米颗粒和油滴都存在一个临界Zeta电位,高于这一Zeta电位,才能确保乳状液的稳定。对纳米颗粒而言,这一临界Zeta电位约为±18 mV,而油滴的临界Zeta电位尚待确定。使用CO2/N2开关型表面活性剂DDMA与纳米氧化铝颗粒组合,可以获得开关性新型乳状液。向乳状液中通入N2,使DDMA转变为中性的烷基脒,即能解除其表面活性和油滴的Zeta电位,导致乳状液破乳;而向体系中通入CO2使DDMA转变为阳离子,则油滴的Zeta电位恢复,又能获得稳定的新型乳状液。对用常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构建的新型乳状液,加入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体系中已有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离子对,即可消除油滴的Zeta电位,导致乳状液破乳,而再加入微量原有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油滴的Zeta电位恢复,又能得到稳定的新型乳状液。由此得到刺激-响应性新型乳状液。本讲座将介绍有关最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乳状液 临界Zeta电位 开关 刺激-响应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硅酸锆超细粉体分散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江伟辉 程思 +2 位作者 朱庆霞 刘健敏 苗立锋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19,37,共4页
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以无水四氯化锆、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LiF为矿化剂,分别选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制备硅酸锆超细粉体。利用XRD、TEM等测试手段研究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对硅酸锆粉体合成及分散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二醇(... 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以无水四氯化锆、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LiF为矿化剂,分别选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制备硅酸锆超细粉体。利用XRD、TEM等测试手段研究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对硅酸锆粉体合成及分散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1000)对硅酸锆粉体的分散效果明显,并且它对硅酸锆合成无甚影响,PEG1000与ZrCl4的质量比为3%时,硅酸锆粉体合成与分散的综合效果最佳;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有一定的分散效果,但它会影响硅酸锆的合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不但会影响硅酸锆晶相的形成,而且对粉体的分散没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 硅酸锆 超细粉体 表面活性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反应性表面活性剂DMHB的合成和性质 被引量:3
14
作者 靳丽强 徐清华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乙酯和 1 -溴代十六烷为原料 ,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 (DMHB) ,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并对其表...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乙酯和 1 -溴代十六烷为原料 ,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 (DMHB) ,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并对其表面活性和胶束化热力学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乙酯 1-溴代十六烷 亲核取代反应合成 反应表面活性 结构表征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表面活性剂乳状液的稳定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思雅 罗跃 +2 位作者 苏高申 杨欢 肖建雄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52-2059,共8页
以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HP)和琥珀酸单十二酰胺磺酸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超支化聚(酰胺-酯)表面活性剂HPSA,并对其进行了FTIR和EA表征。从宏观相分离、介观液滴粒度及微观界面膜稳定性3个尺度考察了取代度、pH、电解质浓度以及温度对HP... 以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HP)和琥珀酸单十二酰胺磺酸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超支化聚(酰胺-酯)表面活性剂HPSA,并对其进行了FTIR和EA表征。从宏观相分离、介观液滴粒度及微观界面膜稳定性3个尺度考察了取代度、pH、电解质浓度以及温度对HPSA-煤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取代度的增加,HPSA的乳化能力先增大后减小;HPSA具有pH响应性,在酸性条件下疏水性较强,碱性环境下亲水性较强,可以在较宽的pH范围(6~11)形成稳定的乳状液;NaCl质量浓度小于1.5×105mg/L时,HPSA-4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的界面膜强度高,Zeta电位低,乳状液稳定性较好;温度主要影响HPSA-4的分子热运动,使其在界面膜上的碰撞几率增大,乳状液在120℃以下稳定性较好。从微观上看,HPSA分子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不同亲水/亲油性质的胶束聚集体,使其具有较强增溶乳化煤油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表面活性 乳状液 PH响应 界面黏弹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加利利链霉菌AF1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贺玉广 周思 +1 位作者 胡晓云 廖美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8,共7页
【目的】研究表面活性剂对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ilaeus AF1菌株发酵的影响。【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优化表面活性剂的添加种类、初步浓度及最佳添加时间,采用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表面活性剂添加质量浓度进行组合优化... 【目的】研究表面活性剂对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ilaeus AF1菌株发酵的影响。【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优化表面活性剂的添加种类、初步浓度及最佳添加时间,采用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表面活性剂添加质量浓度进行组合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荧光强度,确定表面活性剂对AF1菌株细胞膜的影响。【结果】表面活性剂的最优添加质量浓度:吐温–80为8.95 g·L^(–1)、曲拉通X–100为2.09 g·L^(–1)、山梨醇为3.89 g·L^(–1),最优添加时间为接种后5 d;细胞膜透性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的AF1菌株细胞荧光强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试验得到的响应面模型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达94.89%,具有实际意义;添加最优表面活性剂组合后,加利利链霉菌AF1的细胞膜通透性极显著增大,间接导致胞内活性物质的外排量增加,提高了抗菌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利利链霉菌 AF1菌株 表面活性 发酵 响应 细胞膜通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苯硼酸修饰的聚联乙炔囊泡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显色检测
17
作者 汤杰 卢圣国 +2 位作者 段许佳 罗芳 韩毓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78-82,共5页
以氨基苯硼酸修饰的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PCDA)为单体,经囊泡组装、聚合制备了一种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特异性识别检测的聚联乙炔衍生物(APCDA-PB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单体官能团和囊泡形貌进行了... 以氨基苯硼酸修饰的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PCDA)为单体,经囊泡组装、聚合制备了一种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特异性识别检测的聚联乙炔衍生物(APCDA-PB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单体官能团和囊泡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修饰后的聚联乙炔衍生物可特异性识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同种类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经刺激反应后显现不同的颜色,且A650处吸光值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变化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 12-二十五碳二炔酸 聚联乙炔 特定响应 阳离子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型extended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学一 方艮辉 +2 位作者 方云 方银军 葛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9-1203,1211,共6页
十二醇经丙氧基化、磷酸酯化及中和反应合成了环氧丙烷(PO)平均加成数(p)为3、6、9的extended表面活性剂单十二烷基聚氧丙烯醚磷酸酯钠(C12PpP)。采用FTIR、ESI-MS表征了其结构。测试了其Krafft点(TK)、耐电解质性、表面张力、发泡力、... 十二醇经丙氧基化、磷酸酯化及中和反应合成了环氧丙烷(PO)平均加成数(p)为3、6、9的extended表面活性剂单十二烷基聚氧丙烯醚磷酸酯钠(C12PpP)。采用FTIR、ESI-MS表征了其结构。测试了其Krafft点(TK)、耐电解质性、表面张力、发泡力、乳化力、润湿力和去污力,并与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钾(MAPK)对比。结果表明,C12PpP的发泡力、乳化力、润湿力和去污性能均优于MAPK;其TK<0℃,具有优秀的低温水溶性,克服了MAPK的钠盐形式不能低温水溶的缺点。同时,合成的C12PpP的钙离子抗性高于MAPK5~8倍,其耐电解质性明显改善。另外,其对蛋白和皮脂的去污力与MAPK大致相同,推测与MAPK具有相近的低刺激性,可以替代MAPK用于个人清洁和护理用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ded表面活性 磷酸酯 低温水溶 耐电解质 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riton X-100提升巴氏芽孢杆菌脲酶活性的效果
19
作者 肖瑶 邓华锋 +2 位作者 李建林 熊雨 程雷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11,共7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P)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绿色加固技术,如何提升MICP技术的加固效能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本工作重点结合巴氏芽孢杆菌产脲酶原理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设计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提升...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P)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绿色加固技术,如何提升MICP技术的加固效能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本工作重点结合巴氏芽孢杆菌产脲酶原理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设计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提升MICP效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确定了活性剂的最优处理条件,即掺量1.37%、处理时间5.02 h、处理温度34.28℃、菌胶比1∶2.11;(2)采用最优条件处理的巴氏芽孢杆菌对钙质砂进行加固后,钙质砂固化体碳酸钙含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提升了25.48%和22.83%;(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增大了巴氏芽孢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一方面使得更多的胞内脲酶释放到细胞外,同时更多的尿素分子进入到细胞内,促进了尿素水解,提升了碳酸钙的生成速率;另一方面使得以细菌为核点生成的碳酸钙胶凝体的结构更为致密,在这两方面作用下,MICP效能得到有效提升。相关思路和研究结果可为MICP加固效果的提升提供新的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 脲酶 非离子表面活性 细胞膜通透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松油烯的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荣臻 余伟 +3 位作者 张丹丹 汪金萍 辛思林 刁开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2-860,877,共10页
以α-松油烯为原料,通过Diels-Alder反应制得1-甲基-4-异丙基双环[2.2.2]-5-辛烯-2-甲酸二甲氨基乙酯(叔胺,TA),再利用产物TA制得1-甲基-4-异丙基双环[2.2.2]-5-辛烯-2-甲酸乙酯-2′-(N,N-二甲基)氧化胺(氧化叔胺,TAO)、1-甲基-4-异丙... 以α-松油烯为原料,通过Diels-Alder反应制得1-甲基-4-异丙基双环[2.2.2]-5-辛烯-2-甲酸二甲氨基乙酯(叔胺,TA),再利用产物TA制得1-甲基-4-异丙基双环[2.2.2]-5-辛烯-2-甲酸乙酯-2′-(N,N-二甲基)氧化胺(氧化叔胺,TAO)、1-甲基-4-异丙基双环[2.2.2]-5-辛烯-2-甲酸乙酯-2′-(N,N-二甲基-N-苄基)氯化铵(苄氯季铵盐,TABC)和1-甲基-4-异丙基双环[2.2.2]-5-辛烯-2-甲酸乙酯-2′-(N,N,N-三甲基)碘化铵(碘甲基季铵盐,TAMI)3种表面活性剂;采用FTIR及1H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3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能和抑菌性能。结果发现,TAO、TABC和TAMI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3.39×10^(-3)、2.46×10^(-3)和2.37×10^(-3)mol/L,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33.0、25.2和26.4 mN/m,比商品化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CMC和γCMC更低;TAO、TABC和TAMI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乳化时间分别为581.0、341.7和271.0 s。TABC和TAMI的0 min起泡高度可达76.62和82.77 mm,并且二者稳泡性能可达到0.85和0.87;此外,TABC和TAMI具有很好的钙硬水稳定性,而TAO的钙硬水稳定性较差。TAB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1 mm,抑菌率可达9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松油烯 氧化胺 季铵盐 表面活性 表面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