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激性唾液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柴京 冯涛 杜德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4-716,共3页
目的研究刺激性唾液蛋白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考察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取33例正常人和73例Sjgren综合征SS患者在无刺激状态与酸刺激状态下的唾液,放射免疫法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分泌型IgASIgA浓度,精密p... 目的研究刺激性唾液蛋白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考察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取33例正常人和73例Sjgren综合征SS患者在无刺激状态与酸刺激状态下的唾液,放射免疫法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分泌型IgASIgA浓度,精密pH试纸测定pH值,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SS患者刺激组唾液β2-mG浓度较非刺激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较正常人刺激组升高,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正常人3%醋酸刺激组和Vc刺激组唾液与非刺激组比较,流率明显上升,pH值、SIgA和β2-mG浓度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分别P<0.01和P<0.05);3%醋酸刺激组和Vc刺激组唾液测取值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刺激性唾液蛋白浓度降低可能因pH值降低导致流率增加所致,也可能与pH值降低有直接关系。SS患者刺激性唾液蛋白测定具有一定诊断意义,只是与非刺激性唾液的诊断标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唾液 流率 分泌型IGA Β2-微球蛋白 SJOEGREN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者非刺激性全唾液中的差异蛋白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武影 束蓉 刘宏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9-521,525,共4页
目的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非刺激性全唾液(WUS)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采集5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和5名健康者的WUS,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蛋白,将二者之间的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结... 目的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非刺激性全唾液(WUS)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采集5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和5名健康者的WUS,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蛋白,将二者之间的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结果通过软件对2组样品的双向胶上的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7个差异点,经质谱鉴定明确了13个点的蛋白类型,其中737、725、692、986为同一种蛋白,716、535为相同蛋白,分别是血清白蛋白、β-纤维蛋白、重组N-叶apo型人血清转铁蛋白2型晶体B链、免疫球蛋白α-1链C区、人血清白蛋白GA复合物、Rca-Rhogdi复合物的B链、PRO2044、理论蛋白以及未命名蛋白,而且它们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全唾液中的表达均上调。结论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者WUS中的蛋白图谱时,发现至少9种与疾病相关的差异蛋白。这种蛋白组学技术也许能更好地理解慢性牙周炎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刺激性唾液 差异蛋白 双向电泳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岁儿童唾液蛋白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林琴 白洁 +2 位作者 包振英 周琼 秦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3—4岁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中IgA、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总蛋白含量的差异,为研究婴幼儿的唾液成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北京市区94名3—4岁无龋儿童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各2ml,测定唾液中的IgA... 目的:探讨3—4岁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中IgA、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总蛋白含量的差异,为研究婴幼儿的唾液成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北京市区94名3—4岁无龋儿童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各2ml,测定唾液中的IgA、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总蛋白的含量。结果-女性非刺激性唾液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男性(P〈0.05);其余各成分在男性和女性唾液中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刺激性唾液中IgA含量显著低于非刺激性唾液(P〈0.01),而乳酸脱氢酶和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非刺激性唾液(P〈0.01);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中,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4岁儿童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中蛋白成分不同,男女间唾液蛋白成分也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蛋白 刺激性唾液 刺激性唾液 无龋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牙周致病菌在唾液与龈下菌斑中检出率的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武影 束蓉 +2 位作者 张明珠 葛琳华 李超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讨用唾液取代龈下菌斑采集牙周致病菌样本的可能性。方法选择侵袭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各36例,应用16SrRNAPCR技术分别检测患者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福赛斯坦纳菌(T.f)。以21名牙周... 目的探讨用唾液取代龈下菌斑采集牙周致病菌样本的可能性。方法选择侵袭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各36例,应用16SrRNAPCR技术分别检测患者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福赛斯坦纳菌(T.f)。以21名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A.a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1.67%和50%,与其他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g在侵袭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6.67%和50%,在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和91.67%,与对照组的30%和51.74%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T.f在侵袭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和健康对照者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91.67%、91.67%和85.71%;在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5%、66.67%和71.43%;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的非刺激性全唾液是龈下菌斑样本的集合,可以取代龈下菌斑用于采集细菌样本检测牙周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龈下菌斑 聚合酶链反应 刺激性唾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代谢紊乱患者牙种植体稳定性的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石莹 姬晓炜 +3 位作者 李晶 姚源 单健良 何惠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研究脂代谢紊乱的牙列缺损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唾液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种植体稳定性,分析脂代谢紊乱患者的种植预后状况。方法将脂代谢紊乱的牙列缺损患者设为实验组,血脂健康的牙列缺损患者设为对照组,在种植前,种植后1个月、3个... 目的研究脂代谢紊乱的牙列缺损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唾液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种植体稳定性,分析脂代谢紊乱患者的种植预后状况。方法将脂代谢紊乱的牙列缺损患者设为实验组,血脂健康的牙列缺损患者设为对照组,在种植前,种植后1个月、3个月收集患者唾液,ELISA方法检测唾液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Osstell ISQTM共振频率无线分析仪检测种植体的稳定性,并用Florida探针检测牙周状况。结果 2组种植后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共振频率无线分析仪检测种植体稳定系数(ISQ)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组种植前,种植后1个月、3个月ISQ值,IL-6、IL-1β、TNF-α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种植前实验组IL-6、IL-1β、TNF-α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实验组种植后3个月与对照组种植前IL-6、IL-1β、TNF-α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种植术后脂代谢紊乱患者同血脂健康者一样具有良好的种植体稳定性,即脂代谢紊乱患者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种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代谢紊乱 种植体 刺激性唾液 共振频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