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激声时程对有无噪声暴露史听力正常青年人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婷婷 赵乌兰 +2 位作者 张美辨 沈晓丽 邱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时程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s-ABR)在有无噪声暴露史听力正常青年人中应用的差异,探讨其用于隐性听力损失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40周岁听阈正常、有噪声暴露史的男... 目的分析不同时程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s-ABR)在有无噪声暴露史听力正常青年人中应用的差异,探讨其用于隐性听力损失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40周岁听阈正常、有噪声暴露史的男性工人15例(接噪组,平均年龄31.53±6.56岁)以及听阈正常、无噪声暴露史的男青年25例(对照组,年龄23.20±4.60岁)进行40 ms/da/音和170 ms/da/音的s-ABR测试,比较两组两种时程刺激声s-ABR潜伏期、波间期和幅值。结果接噪组170 ms/da/音s-ABR的O波潜伏期明显较对照组延长(P<0.05),其余V、A、D、E、F波潜伏期及各波振幅、波间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40 ms/da/音s-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及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70 ms/da/音s-ABR各波潜伏期明显较40 ms/da/音s-ABR延长,各波波间期明显较40 ms/da/音s-ABR增宽(均P<0.05);接噪组170 ms/da/音s-ABR V、A、F、O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而两种时程刺激声s-ABR各波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程言语声诱发s-ABR测试可以用于不同的听觉处理机制分析;40 ms时程/da/音的s-ABR各波潜伏期可能对于隐性听力损失的诊断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隐性听力损失 刺激声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