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对接受高精度直流电刺激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钱花 宋晨霞 +3 位作者 费龙才 张丽 王晨晨 王媛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147-150,共4页
目的 研究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对接受高精度直流电刺激仪(HD-tDCS)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于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常规护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12月于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常... 目的 研究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对接受高精度直流电刺激仪(HD-tDCS)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于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常规护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12月于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常规护理+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的11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状态焦虑量表(S-AI)、特质焦虑量表(T-AI)]、自知力评定量表(SAI),及精神分裂生活质量量表(SQLS)。结果 干预前,两组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I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AI、T-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I、T-AI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I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症状/不良反应、动力/精力、心理社会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症状/不良反应、动力/精力、心理社会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自知力,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高精度直流电刺激仪 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宇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3-14,17,共3页
目的 探究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在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探究其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来本院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 目的 探究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在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探究其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来本院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常规吞咽障碍训练,观察组采取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采用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吞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S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后发现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从而恢复患者日常生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 神经肌肉刺激仪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牛明磊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97-199,共3页
目的:分析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阿替普酶和丁苯酞治疗;... 目的:分析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阿替普酶和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rathel index,BI)、肌张力评分、运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NIHSS)、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ra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丁苯酞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可促进肌张力及运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仪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乔清理 王秀宏 +1 位作者 朱贻盛 王明时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7-340,共4页
本文建立了RLC磁刺激仪模型 ,给出了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将磁刺激系统的性能指标分为三部分 :反映磁刺激仪输出性能的损耗能量 ;反映线圈输出性能的峰值磁能 ;反映线圈结构的几何变量。在给定磁刺激条件下 ,调整平面螺旋线圈的结构并计... 本文建立了RLC磁刺激仪模型 ,给出了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将磁刺激系统的性能指标分为三部分 :反映磁刺激仪输出性能的损耗能量 ;反映线圈输出性能的峰值磁能 ;反映线圈结构的几何变量。在给定磁刺激条件下 ,调整平面螺旋线圈的结构并计算出依赖于线圈结构参数的磁刺激仪和线圈输出性能值 ,从而 ,寻找最优的系统参数。优化结果表明 :线圈外半径和线的直径 (或截面面积 )是关键因素 ,选择合适的线圈外半径和线结构可以大大降低功耗 ,提高磁刺激频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仪 优化设计 刺激 平面螺旋线圈 T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脊髓电刺激仪的研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琦 邢科新 +2 位作者 王永骥 何际平 刘中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7-550,571,共5页
临床实验证实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ESCS)与减重步态疗法(PWBT)相结合,能明显提高患者脊髓损伤康复后的行走能力,对运动能量代谢产生显著影响,但相应的神经与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开发研制一种小型低功耗的先进ESCS刺激仪,为ESCS... 临床实验证实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ESCS)与减重步态疗法(PWBT)相结合,能明显提高患者脊髓损伤康复后的行走能力,对运动能量代谢产生显著影响,但相应的神经与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开发研制一种小型低功耗的先进ESCS刺激仪,为ESCS机理的实验研究提供所需的刺激模式。基于印刷电路板工艺,采用聚酰亚胺对银电极触点进行绝缘封装,改进电极的设计。进行ESCS刺激仪性能的动物实验验证,改变电压幅值、频率和波宽等刺激参数,观察实验猫肌肉的抽搐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小型低功耗ESCS刺激器能提供所需的多通道多模式刺激信号,电池供电和低功耗设计可提供使用安全性,ESCS电极满足柔韧性和生物兼容性要求,可为ESCS和PWBT组合疗法的机理研究提供先进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脊髓电刺激仪 动物实验 小型化 低功耗 MSP430F1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路电生理刺激仪的反激式开关电源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宇 方祖祥 +1 位作者 李维绞 刘祖望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0-192,197,共4页
为支持多路电生理刺激仪的供电工作,设计了一款基于高性能电流模式控制器UC3845的DC-DC反激式开关电源。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达到设计要求,适用于多路电生理刺激仪及类似仪器供电需要。
关键词 多路电生理刺激仪 反激式开关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化程控心脏刺激仪的研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彭松 马杰 方祖祥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272-275,共4页
介绍了一种全微机化的程控心脏刺激仪系统。利用微机可视化界面可以方便地设置各项刺激参数并实现所有的刺激控制功能。同时 ,状态参数和波形的实时监测显示窗口更进一步地提高了临床应用的直观性和有效性。经初步实践表现 ,该系统较以... 介绍了一种全微机化的程控心脏刺激仪系统。利用微机可视化界面可以方便地设置各项刺激参数并实现所有的刺激控制功能。同时 ,状态参数和波形的实时监测显示窗口更进一步地提高了临床应用的直观性和有效性。经初步实践表现 ,该系统较以往的程控心脏刺激仪而言 ,通用性强、操作简单并且实时监测功能完善 ,在临床电生理治疗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控制 程控刺激 实时滚动显示 程控心脏刺激仪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结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靖宇 徐文强 +3 位作者 顾奕 倪志明 侯振海 吕文艳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8期1531-1532,1544,共3页
目的 观察超声结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实施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下肢手术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脊髓麻醉组(S组)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记录两组麻醉操作时间(OT)、手术等... 目的 观察超声结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实施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下肢手术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脊髓麻醉组(S组)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记录两组麻醉操作时间(OT)、手术等待时间(SWT)、手术时间(ST)、首次镇痛时间(FAT)、术中血压下降幅度、首次自主排尿时间(FUT)、患者对本次麻醉满意度.结果 与S组比较,N组OT、SWT、FAT时间较长(P〈0.01);FUT时间较短(P〈0.01);血压下降超过术前基线10%的患者数较少(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结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可提供满意的神经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时间长,无尿储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仪 股神经 坐骨神经 下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经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9
作者 曾俊华 马笃军 余阗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经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分析。方法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90例ASA为Ⅰ-Ⅱ级的上肢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A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B组)、传统组(C组),各组30例。对三... 目的观察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经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分析。方法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90例ASA为Ⅰ-Ⅱ级的上肢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A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B组)、传统组(C组),各组30例。对三组患者进行麻醉穿刺操作时间、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Bromage改良法、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A组平均操作时间(4.7±0.9)min,B组为(3.5±0.7)min,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平均操作时间(6.8±4.7)min,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出现2例声音嘶哑,3例误穿血管,1例血肿;A组与B组痛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阻滞完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药后15min、30min,A组和B组运动阻滞程度3级、4级、5级总例数明显多于C组,C组与A组、B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0%,C组麻醉优良率73.33%,与A组、B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可以提高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成功率,缩短神经痛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加快运动阻滞程度,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肌间沟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生物电信号频率与占空比测量电路的设计及其在神经阈值刺激仪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黎明 刘铁兵 +2 位作者 吴敏 凌刚 常本康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65-267,共3页
介绍了结构简单、测量准确的精密生物电信号频率与占空比测量电路的原理及其在神经阈值刺激仪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物电信号 频率 占空比 测量 神经阈值刺激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葛晓琳 段晓华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6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两组均根据病情调控血压、血糖,改善微循环,采用他汀及神经保护剂等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两组均根据病情调控血压、血糖,改善微循环,采用他汀及神经保护剂等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及神经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治疗两周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平均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平均血流速度、Brunnstrom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Barthel指数干预后两组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双侧MCA及BA平均血流速度干预后两组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Brunnstrom评分干预后两组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早期系统神经康复训练与药物治疗紧密结合,安全性高,能够有效修复神经功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肢体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早期康复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刺激仪、凸透镜和三棱镜综合训练对儿童近视眼AC/A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连萍 俞慧燕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CAMP视觉刺激仪、凸透镜和三棱镜(CAMP+CONVEX+PRISM,CCP)3者结合应用对儿童近视眼异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A)的影响。方法对年龄6~16岁的330名患者,根据其年龄分为6~12岁组和12~16岁组;按隐斜性质分为内隐斜组和外隐斜... 目的研究CAMP视觉刺激仪、凸透镜和三棱镜(CAMP+CONVEX+PRISM,CCP)3者结合应用对儿童近视眼异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A)的影响。方法对年龄6~16岁的330名患者,根据其年龄分为6~12岁组和12~16岁组;按隐斜性质分为内隐斜组和外隐斜组;按近视程度分为高度组、中度组、低度组,分别进行CCP综合训练3个月,记录训练前后AC/A及隐斜度。结果大多数内隐斜患者经过训练,AC/A及内隐斜度减小。但外隐斜患者AC/A变化不明显,6~12岁患者外隐斜度也无明显改变,12~16岁患者外隐斜度减小。结论CCP综合训练对恢复异常的AC/A,治疗调节性隐斜视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刺激仪 凸透镜 三棱镜 青少年 近视A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用于PFNA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春林 张光旭 +3 位作者 潘刘生 张天明 梁集玲 谭嘉颖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0期98-101,共4页
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期间120例PFNA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 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期间120例PFNA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操作时间、舒芬太尼使用量及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前、麻醉后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DBP、SBP、P及SpO2水平稳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操作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优良率方面,对照组(88.33%)低于观察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为2.78%,对照组为2.7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优良率高,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患者机体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尤其在伴有基础疾病较多的高龄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术 神经刺激仪 腰丛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焕彬 田文华 廖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9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行上肢手术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行上肢手术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70.73%,神经阻滞起效时间(4.53±0.78)min短于对照组的(6.17±1.29)min,神经阻滞持续时间(319.29±21.45)min长于对照组的(248.98±27.61)min,并发症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上肢手术中麻醉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仪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2型糖尿病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辅助下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峰 李熹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方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前臂及手部手术患者58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随机分为2组:即神经刺激定位组(Ⅰ组)、传统方法组(Ⅱ组),记录麻醉操作时间、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方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前臂及手部手术患者58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随机分为2组:即神经刺激定位组(Ⅰ组)、传统方法组(Ⅱ组),记录麻醉操作时间、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即局麻药注毕至可以开始手术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观察手术开始前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评定每组麻醉阻滞效果及术中情况和有无并发症。结果 I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桡神经及肌皮神经阻滞满意率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麻醉操作时间、正中神经及尺神经阻滞满意率、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操作过程中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方便、麻醉起效快,阻滞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经培训后操作时间与传统臂丛阻滞无明显差异,可代替传统腋路臂丛阻滞用于临床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刺激仪 锁骨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琼虹 肖春果 +1 位作者 林秀华 施美容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4期103-105,共3页
总结180例患者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要点,包括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术中麻醉体位及定位、刺激仪的配合使用、密切观察病情、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认为在麻醉配合过程中护士高度的责任心,敏锐... 总结180例患者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要点,包括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术中麻醉体位及定位、刺激仪的配合使用、密切观察病情、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认为在麻醉配合过程中护士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与麻醉医生的默契配合,是麻醉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仪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宝莹 张习良 +1 位作者 游玉媛 杜杰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5期8-10,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3级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组(A组)、... 目的探究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3级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组(A组)、后路腰丛组(B组)和腰麻组(C组),每组50例。比较麻醉过程中麻醉效果、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近期及远期死亡率。结果术前1 d(T0)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T_1)~缝合(T_4)时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A组与B组辅助吸入七氟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呼吸不好置入喉罩,2例麻醉效果不全置入喉罩,2例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B组2例呼吸不好置入喉罩,7例麻醉效果不全置入喉罩,5例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B组发生麻醉效果不全需插入喉罩例数多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13例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与A组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近期、远期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具有良好麻醉效果,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 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电刺激仪的实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鸣 《电子科技》 2014年第11期171-172,175,共3页
介绍了由STM32F103VET6控制的功能电刺激仪的实现方案,针对DAC模块容易在0电平左右出现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了采用双DAC调节电路来解决非线性的问题。利用几个典型电压值对输出调节电路进行校订以得到相应的校正参数。通过输出波形可以看... 介绍了由STM32F103VET6控制的功能电刺激仪的实现方案,针对DAC模块容易在0电平左右出现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了采用双DAC调节电路来解决非线性的问题。利用几个典型电压值对输出调节电路进行校订以得到相应的校正参数。通过输出波形可以看出,该设计方案保证了输出电压的线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F103VET6 功能电刺激仪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躯干稳定性训练联合低频肌肉电刺激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莉群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躯干稳定性训练联合低频肌肉电刺激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实施躯干稳定性训练... 目的探讨躯干稳定性训练联合低频肌肉电刺激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实施躯干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频肌肉电刺激仪治疗,监测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变化,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并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8周后和治疗后3个月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限制轮椅、辅助步行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完全独立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躯干稳定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基础上,联合低频肌肉电刺激仪,可有效提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效纠正偏瘫导致的平衡功能障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提升患者康复效果,预后改善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稳定性训练 低频肌肉电刺激仪 脑卒中 偏瘫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片机图象刺激仪的研制
20
作者 黄煌镜 刘曼芳 +3 位作者 黄润楠 杨文俊 潘速跃 陈文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1991年第4期197-200,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8031为控制器和MEB-5100诱发电位仪、CARAMATE 3300型幻灯机共同组成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测试系统,获取临床神经脑电中极有研究价值的P3波、反应时间等生理参数。
关键词 微机 图象刺激仪 研制 神经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