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刺客列传》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晓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4-131,共8页
以豫让、聂政为焦点,探究司马迁借由叙事所欲透露这些人的"意""志"及其自己的观点。开列《刺客列传》,从政治史的角度,司马迁观察到古今政情变动的一项因素。从社会史的角度,司马迁敏锐地留心到社会中存在着一个难... 以豫让、聂政为焦点,探究司马迁借由叙事所欲透露这些人的"意""志"及其自己的观点。开列《刺客列传》,从政治史的角度,司马迁观察到古今政情变动的一项因素。从社会史的角度,司马迁敏锐地留心到社会中存在着一个难以预估其影响力大小的次团体,然而真正让人对之敛衽伏地的乃是他指出了人间世一项普遍的实情。这不是司马迁借廉颇某一门客所说的世态炎凉,而是直指人性的基本结构:人渴望被肯定。并且,司马迁残酷地揭露出这种渴望导致人自身最大的软肋之一会被人充分利用。对于重情义者,这更是致命的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刺客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反抗强暴,还是统治者的杀手——对司马迁《刺客列传》的再认识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宁宁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4-79,共6页
针对权威教科书高度评价《刺客列传》提出质疑 ,指出刺客实乃统治者的杀手而非“反抗强暴” ;从史学家对刺客的否定及刺客对社会的危害进行论证 ;又从作者创作心理及作品获得高度赞扬的原因上去分析 ,指出对《刺客列传》不应肯定和赞扬。
关键词 <<刺客列传>> 创作心理 文化复仇 司马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刺客叙事的变迁——由《史记·刺客列传》到“汉武梁祠画像”中的“要离刺庆忌”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纪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9,165-166,共11页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收录了五位历史人物,而出现于东汉桓灵间武梁祠画像石上的属于"刺客群组"的则有六位,与前者相比,后者所多出的为刺客要离。由《战国策》、《吕氏春秋》至《史记》、《说苑》、《汉书》,再至武梁...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收录了五位历史人物,而出现于东汉桓灵间武梁祠画像石上的属于"刺客群组"的则有六位,与前者相比,后者所多出的为刺客要离。由《战国策》、《吕氏春秋》至《史记》、《说苑》、《汉书》,再至武梁祠画像石"要离叙事"的变化,可见"要离"未进入《史记.刺客列传》,是司马迁经过考虑而选人入传的结果。在司马迁身后,汉人对其所书写型构的"刺客世界"并未终止,刘向《说苑》中出现了将此五位刺客义士打散后重编的思维与叙事新编。在从《史记》文本叙事到武梁祠画壁画像叙事之间,"要离"重新被型塑并经历了由"刺客之外"到"刺客之内"的角色转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刺客列传 汉武梁祠画像石 “要离叙事” 刺客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
4
作者 曹建仁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60,共3页
【设计思想】《刺客列传》是苏教版《(史记)选读》中的重要篇目.是学生学完必修教材后的选修内容。本课设计注意必修和选修的联系与区别。继续关注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积累;同时,教给方法,引领学生细读文本,以现代眼光来解读历史,... 【设计思想】《刺客列传》是苏教版《(史记)选读》中的重要篇目.是学生学完必修教材后的选修内容。本课设计注意必修和选修的联系与区别。继续关注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积累;同时,教给方法,引领学生细读文本,以现代眼光来解读历史,学会对历史人物作出辩证的分析和评价,汲取历史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客列传 教学设计 历史人物 选修内容 必修教材 设计思想 学生 苏教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篇目标”在“课程目标”引领下达成——以《刺客列传》一段教学过程为例
5
作者 夏坚 蒋银坤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0,共3页
教学过程回放: 师:我们已知道《刺客列传》是一篇“类传”,分别写了曾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五位刺客.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只节选了“荆轲刺秦王”这部分。今天的这一课也是学习《(史记)选读》第四专题... 教学过程回放: 师:我们已知道《刺客列传》是一篇“类传”,分别写了曾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五位刺客.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只节选了“荆轲刺秦王”这部分。今天的这一课也是学习《(史记)选读》第四专题“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的最后一课,根据专题的目标要求,我们在上一课“文字整合”“自主研读”和“小组互助”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客列传 教学过程 课程目标 “荆轲刺秦王” 篇目 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赏 选修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史记》刺客、游侠传的仁义主旨及其多维视角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桂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涉及侠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及司马迁对侠的认识。从两传文本比较分析入手,可以窥见《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虽有不同的立传主旨,但共同传达了司马迁对布衣精神的理解和概括,具有在大一统时代总...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涉及侠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及司马迁对侠的认识。从两传文本比较分析入手,可以窥见《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虽有不同的立传主旨,但共同传达了司马迁对布衣精神的理解和概括,具有在大一统时代总结民族精神的意义,并且表现出司马迁多维立体的历史视野,即从历史人物形象入手,结合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全面考察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的思维特点。这对探讨民族精神中仁义思想的发展演变、史家的思想认识及考史方法等将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班固 刺客列传 游侠列传 货殖列传 伯夷 荆轲 儒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史记·魏公子列传》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兆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6期22-24,共3页
一、《史记·太史公自序》云:“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能之,作《魏公子列传》。”很明显,作者写作本篇传记是以歌颂魏公子的好客、礼贤下士、和宾客们对魏公子的忠心耿耿、以死相报为目的的。主上待臣下以敬,... 一、《史记·太史公自序》云:“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能之,作《魏公子列传》。”很明显,作者写作本篇传记是以歌颂魏公子的好客、礼贤下士、和宾客们对魏公子的忠心耿耿、以死相报为目的的。主上待臣下以敬,臣下报主上以忠,这是司马迁的一种社会理想,是他所敬慕、向往的一种品德。《乐毅列传》、《刺客列传》等也都是歌颂这种品德的。司马迁歌颂、向往这种品德,赞赏古人这种君臣主客之间的以诚相待,很自然地也就是对汉代社会君臣主客之间以“市道”相交、以欺诈相交的恶劣风尚的讽刺与批判。司马迁在这里表现的情感是十分强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公子列传 司马迁 史记 君臣 死相 刺客列传 主客 品德 太史公 信陵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客、杀手、凶徒
8
作者 老赫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I0017-I0017,共1页
司马迁写《史记》,对前朝的几位刺客显然是赞赏的,为此单写一章《刺客列传》。但也说得明白,主要是赞赏那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而不为他事。《刺客列传》里的第—位曹沫,鲁国将军、力大,指挥打仗不在行... 司马迁写《史记》,对前朝的几位刺客显然是赞赏的,为此单写一章《刺客列传》。但也说得明白,主要是赞赏那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而不为他事。《刺客列传》里的第—位曹沫,鲁国将军、力大,指挥打仗不在行,连战连败,不得已议和。将要签割地协议时。曹沫来了能耐。拿把匕首冲上主席台,劫持齐桓公,逼得其答应归还被他打丢的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客列传 杀手 《史记》 司马迁 齐桓公 赞赏 将军 鲁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必无人”的“必”字商诂
9
作者 周建成 冯汝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36-37,共2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语一册)有句:“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句中的“必”,中学教材释为副词“一定、实在”,失之。此“必”当为假设连词,相当于“如果”、“倘若”。“必”的这种用法,古文中并不鲜见。让我们先来看看古书...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语一册)有句:“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句中的“必”,中学教材释为副词“一定、实在”,失之。此“必”当为假设连词,相当于“如果”、“倘若”。“必”的这种用法,古文中并不鲜见。让我们先来看看古书中的异文、对文之证。1《史记·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连词 假设复句 《史记》 《史记·淮阴侯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项羽本纪》 内蒙古陆 刺客列传 教学实录 中学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传记结构探索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树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70-74,共5页
作家对生活的感情与认识,影响着他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等生活材料的安排与组织,而作品合理、独特的组织方式与内部结构,又会使作品更有效地表现作家独具的感情与认识.中国传记文学名著——《史记》之所以能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得异常深切... 作家对生活的感情与认识,影响着他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等生活材料的安排与组织,而作品合理、独特的组织方式与内部结构,又会使作品更有效地表现作家独具的感情与认识.中国传记文学名著——《史记》之所以能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得异常深切.将作者的认识表现得异常深刻,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有独特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命运 人物传记 史记 司马迁 特征 项羽本纪 类传 刺客列传 主题 蔺相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侠女复仇主题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1-96,共6页
半个多世纪前,当女杰施剑翘为父复仇,刺杀军阀孙传芳的壮举传开后,一直得到人们交口称誉;而《儿女英雄传》中的侠女十三妹,其光彩照人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其浓郁的复仇基调。如果我们不被表面上具体、个别的成因所囿,就会惊讶地注意到,这... 半个多世纪前,当女杰施剑翘为父复仇,刺杀军阀孙传芳的壮举传开后,一直得到人们交口称誉;而《儿女英雄传》中的侠女十三妹,其光彩照人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其浓郁的复仇基调。如果我们不被表面上具体、个别的成因所囿,就会惊讶地注意到,这历史与文学现象的背后,暗伏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生活与作品的联系实在还有着更悠远的心理线索。正是侠女复仇的文学主题原型,辐射着千百年来华夏之邦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将历史与文学、文本传播与接受效应融合一处,构成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奇特的现象与历时性脉络,吸引着人们为之发出不尽的赞叹与神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中国古代文学 赵娥亲 鬼魂 血亲复仇 侠文学 复仇者 刺客列传 历史与文学 复仇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刿、曹沫辨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祥皓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3期52-53,共2页
曹刿、曹沫辨谢祥皓《左传》庄公十年所载"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个著名战例。曹刿论战中所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战争理论,以及在该战中所取"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作战方针,不但得到了后世兵家的广泛认同,... 曹刿、曹沫辨谢祥皓《左传》庄公十年所载"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个著名战例。曹刿论战中所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战争理论,以及在该战中所取"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作战方针,不但得到了后世兵家的广泛认同,而且被兵学经典《孙子兵法》确认为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曹刿论战 《史记》 齐桓公 十三年 《孙子兵法》 刺客列传 《说文解字注》 兵学经典 司马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的抒情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德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02-107,共6页
鲁迅先生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诚属卓识高迈,千古定评.然而,《史记》不朽的艺术生命,到底植根於什么地方?它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掩卷之余,耐人寻思.班固评价《史记》:“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先生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诚属卓识高迈,千古定评.然而,《史记》不朽的艺术生命,到底植根於什么地方?它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掩卷之余,耐人寻思.班固评价《史记》:“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自是以后,历代研究《史记》者无不奉为圭臬.这种见解,固然正确,但很不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抒情特征 史记 浪漫主义 历史真实 主要体现 传记文学 刺客列传 艺术生命 项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卜居》“大人”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维英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2期153-153,共1页
屈原与党人集团的歧异,在于对楚王(包括宠姬郑袖)持迥然不同的态度,这在《卜居》内表现得十分充分。例如,“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一组二问系谓对楚王的态度而言,则随之而来的“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屈原与党人集团的歧异,在于对楚王(包括宠姬郑袖)持迥然不同的态度,这在《卜居》内表现得十分充分。例如,“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一组二问系谓对楚王的态度而言,则随之而来的“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一组二问便应为对郑袖的态度而言。“大人”乃郑袖也。王逸注“贵戚”云云,当为误解;五臣注“君之贵幸者”是对的(但语焉不详)。《史记·屈原列传》即把郑袖称作“〈楚〉怀王之宠姬”。以下文例之,那就是“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系对楚王言,“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系对郑袖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妇人 索隐 五臣注 屈原 韦昭 王逸注 态度 党人 刺客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一总万,举要治繁——补述“广家世世受射”句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能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55-156,共2页
强调掌握写作方法是极为重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中,就以下棋为喻,说“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如果“弃术任心”地乱写,就象赌博的人碰运气一样,即使能获得某种成功,也终归写不出好文章的。而写。
关键词 李将军 司马迁 写作方法 李广 文心雕龙 一传 史记 刺客列传 匈奴 纲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掩”、“盖”通用别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彦坤 《学术研究》 1986年第3期83-83,共1页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使公子掩余、公子烛庸帅师围潜。”《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吴越春秋》“掩余”并作“盖余”。李富孙曰:“《释言》曰:‘弇,盖也。’《释文》:‘弇,古掩字。’《〈周语〉注》《〈淮南&...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使公子掩余、公子烛庸帅师围潜。”《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吴越春秋》“掩余”并作“盖余”。李富孙曰:“《释言》曰:‘弇,盖也。’《释文》:‘弇,古掩字。’《〈周语〉注》《〈淮南·说林〉注》并云:‘盖,掩也。’是掩与盖义同。”又引武氏亿曰:“《韩非·说林》‘将攻商盖’,《书》作‘商掩’,《孟子》作‘伐庵’,此奄、掩、盖字异而义同。”今按:武、李二氏之说实皆本于《史记索隐》。《〈吴太伯世家〉索隐》曰:“《春秋》作‘掩余’,《史记》并作‘盖余’,义同而字异。或者谓太史公被腐刑,不欲言‘掩’也。”武氏、李氏正是据《索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隐 十七年 史记 刺客列传 吴越春秋 太伯 左传 韩非 世家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后、郑袖二人说补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龚维英 《学术论坛》 1983年第2期94-94,共1页
郭沫若的著名历史剧《屈原》于1942年问世后,对于剧中人南后郑袖的历史原型是一人还是两人的问题,曾引起过争论。有人据《战国策·楚策三》立论,谓南后与郑袖系两人。理由是,《战国策》明明说,“南后以千金,郑袖(亦)以五百斤,”
关键词 战国策 原型 史记 历史剧 郭沫若 屈原 补证 剧中人 楚怀王 刺客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后语释文》校证
18
作者 许建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1-92,共12页
《春秋后语释文》校证许建平《春秋后语释文》残卷,编号S1439,存《魏语》第七之后半,《楚语》第八,《齐语》第九,《燕语》第一,凡119行,行有界栏,前二行首尾残损。正文大字,注文双行小字。卷首残缺,作者无考。罗振玉... 《春秋后语释文》校证许建平《春秋后语释文》残卷,编号S1439,存《魏语》第七之后半,《楚语》第八,《齐语》第九,《燕语》第一,凡119行,行有界栏,前二行首尾残损。正文大字,注文双行小字。卷首残缺,作者无考。罗振玉疑为五代人所注①,王重民谓为唐人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史记》 战国策 残卷 《太平御览》 《文选》 刺客列传 《说文》 楚世家 顷襄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无反顾——姚红水墨之《驭风》
19
作者 张晓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1-211,共1页
姚红水墨画的第一系列,画的是文人,展现了他们潇洒自由之态。到了第二系列,她选择画侠士。侠士在很多人印象中,是高歌猛进慷慨激昂的那一种人物,但姚红在《驭风》这个系列中,展示的却是侠士的以轻制重之势。《驭风》是将《史记》中"刺... 姚红水墨画的第一系列,画的是文人,展现了他们潇洒自由之态。到了第二系列,她选择画侠士。侠士在很多人印象中,是高歌猛进慷慨激昂的那一种人物,但姚红在《驭风》这个系列中,展示的却是侠士的以轻制重之势。《驭风》是将《史记》中"刺客列传"的意象入画,但又"不知何许人也",惊鸿一瞥之下,你只能看到一个侧面、一个背影,或者只能感受到一丝凛冽之气。与上一系列的从容与闲散相对,这一系列中,画家行笔的速度显然加快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侠士 鸿一 第二系 画中 刺客列传 丝丝缕缕 一丛丛 燕太子丹 易水寒 宽袍大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轲并非“壮士”
20
作者 岳庆平 《河北学刊》 1986年第3期85-85,共1页
荆轲是众说纷坛的历史人物.现就荆轲是否 “壮士”略抒管见,以就正于方家.荆轲刺秦王史实主要见于《燕丹子》、《战国策·燕策》和《史记·刺客列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燕太子》)实割裂诸书燕丹、荆轲事杂缀而成.... 荆轲是众说纷坛的历史人物.现就荆轲是否 “壮士”略抒管见,以就正于方家.荆轲刺秦王史实主要见于《燕丹子》、《战国策·燕策》和《史记·刺客列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燕太子》)实割裂诸书燕丹、荆轲事杂缀而成.其可信者已见《史记》,其他多鄙诞不可信,殊无足采.”《战国策·燕策》和《史记·刺客列传》有关记载几乎雷同.据清人方苞考证:“《国策》本无是文,或以《史记》之文入焉.”(《方望溪先生全集·书刺客传后》)司马迁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 壮士 秦王 刺客列传 太子 匕首 《史记》 战国策 《燕丹子》 方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