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刺吸电位技术的西花蓟马取食行为研究进展
1
作者 田松 郅军锐 曾广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27-32,共6页
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对蔬菜和花卉等园艺作物的生产构成了巨大威胁,该害虫造成的危害与其取食行为密切相关。刺吸电位技术(EPG)是研究刺吸式和锉吸式口器昆虫取食行为的重要工具,在揭示害虫的取食机制、寄主植物的防御... 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对蔬菜和花卉等园艺作物的生产构成了巨大威胁,该害虫造成的危害与其取食行为密切相关。刺吸电位技术(EPG)是研究刺吸式和锉吸式口器昆虫取食行为的重要工具,在揭示害虫的取食机制、寄主植物的防御、害虫与寄主植物互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西花蓟马取食行为波形的划分、寄主种类、病毒和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取食行为的影响,为西花蓟马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电位技术 取食行为 寄主植物 番茄斑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的原理与发展 被引量:35
2
作者 胡想顺 刘小凤 赵惠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是用来记录刺吸式口器昆虫口针在寄主组织中刺探行为的电信号变化特征的技术,主要用于昆虫刺探(取食)、传毒行为,植物抗虫机制等的研究,本文对其发展历史、基本原理、波形特征和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该... 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是用来记录刺吸式口器昆虫口针在寄主组织中刺探行为的电信号变化特征的技术,主要用于昆虫刺探(取食)、传毒行为,植物抗虫机制等的研究,本文对其发展历史、基本原理、波形特征和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式口器昆虫 电位图谱(epg)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昆虫刺吸电位(EPG)信号去噪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吴莉莉 贾树恒 +3 位作者 邢玉清 卢少华 潘建斌 闫凤鸣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95-1899,共5页
昆虫刺吸电位(EPG)信号为研究刺吸式昆虫取食和传毒机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然而EPG信号在采集过程中易受各种噪声的干扰,可利用小波变换将其去除。本文采用小波阈值去噪法,通过实验对比选择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及阈值,以均方根误差和信噪比... 昆虫刺吸电位(EPG)信号为研究刺吸式昆虫取食和传毒机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然而EPG信号在采集过程中易受各种噪声的干扰,可利用小波变换将其去除。本文采用小波阈值去噪法,通过实验对比选择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及阈值,以均方根误差和信噪比为评价指标,确定了coif4小波6层分解,在Stein无偏风险估计准则下,改进阈值量化为最佳去噪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不同干扰。本文研究的基于小波变换的EPG信号去噪为后续分析识别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epg)信号 小波变换 阈值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刺探电位技术的四个枸杞品种对棉蚜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马银香 王新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目的】明确4个枸杞品种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抗性差异,以探明抗虫因子及位点,并筛选抗蚜枸杞品种。【方法】利用刺吸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技术记录棉蚜成蚜在4个枸杞品种(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和宁杞10... 【目的】明确4个枸杞品种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抗性差异,以探明抗虫因子及位点,并筛选抗蚜枸杞品种。【方法】利用刺吸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技术记录棉蚜成蚜在4个枸杞品种(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和宁杞10号)上的取食行为,并利用室内抗蚜性鉴定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枸杞品种对棉蚜成蚜的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棉蚜成蚜在取食4个枸杞品种时呈现出Np, A, G, B, C, Pd, E和F波8种波形。在棉蚜成蚜的取食过程中,E1总持续时间在宁杞1号上最长,在宁杞5号和宁杞7号上次之,在宁杞10号上最短;E2波持续时间以在宁杞10号上最长,在宁杞1号上最短;F波持续时间在宁杞1号上最长,在宁杞10号上最短,在宁杞5号和宁杞7号上的F波持续时间介于前两者之间,说明宁杞1号的机械抗性较强,而宁杞10号机械抗性较弱。通过抗蚜性的鉴定和聚类分析,将4个枸杞品种归为3类,第Ⅰ类:宁杞1号,为高抗蚜品种;第Ⅱ类:宁杞5号和宁杞7号,为抗蚜品种;第Ⅲ类:宁杞10号,为感蚜品种。【结论】棉蚜在4个枸杞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存在差异,且4个枸杞品种的抗虫机制和位点也存在差异,宁杞1号在叶表皮、叶肉和韧皮部对棉蚜表现出抗性,抗蚜性最强,为高抗蚜品种;宁杞5号和宁杞7号在叶肉和韧皮部对棉蚜表现出抗性,但抗蚜性较弱,为抗蚜品种;宁杞10号能够被棉蚜长时间刺吸取食,其抗蚜性最弱,为感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枸杞 取食行为 品种选育 抗蚜性 电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加输入电阻的刺吸电位仪改进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梁相志 李静静 +4 位作者 卢少华 潘建斌 吴莉莉 邢玉清 闫凤鸣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基于增加EPG输入电阻(从109Ω增加到1010Ω)对直流刺吸电位仪(DC-EPG)进行改进,并对烟蚜Myzus persicae进行波形记录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输入电阻1个数量级后,EPG波形记录效果有所提升,pd波、E1波和E2波相对振幅和频率有所提高,且E1波较... 基于增加EPG输入电阻(从109Ω增加到1010Ω)对直流刺吸电位仪(DC-EPG)进行改进,并对烟蚜Myzus persicae进行波形记录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输入电阻1个数量级后,EPG波形记录效果有所提升,pd波、E1波和E2波相对振幅和频率有所提高,且E1波较原仪器记录的E1波在频率上差异显著,E2波较原仪器记录的波形在相对振幅和频率上差异显著,这说明通过增加输入电阻能够有效改进EPG记录效果,提高波形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位 DC—epg 输入电阻 波形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盲蝽在人工饲料模型上刺吸波形EPG解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延乐 赵秋剑 +1 位作者 张永军 郭予元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1-444,共4页
采用刺吸电波(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和视频观察解析了绿盲蝽在人工饲料模型上的刺吸取食行为与对应的波形关系。共计获得绿盲蝽在食物模型上的4种取食波形:口针刺入、口针搅动、口针上下抽动、口针拔出,未观察到非刺... 采用刺吸电波(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和视频观察解析了绿盲蝽在人工饲料模型上的刺吸取食行为与对应的波形关系。共计获得绿盲蝽在食物模型上的4种取食波形:口针刺入、口针搅动、口针上下抽动、口针拔出,未观察到非刺探波形。研究结果可为明确绿盲蝽寄主取食行为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饲料模型 行为 电位技术 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取食人工饲料的刺吸电位波形鉴别 被引量:8
7
作者 尤珂珂 袁志能 +5 位作者 颜静 王冰洋 黄庭发 周金明 卢凯 周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6-542,共7页
昆虫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与人工饲料体系相结合,能为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中的行为、生理/毒理和分子机制等多个领域提供定量的研究手段。由于人工饲料体系与植物组织在结构和成分方面有较大差异,以现有的植物... 昆虫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与人工饲料体系相结合,能为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中的行为、生理/毒理和分子机制等多个领域提供定量的研究手段。由于人工饲料体系与植物组织在结构和成分方面有较大差异,以现有的植物EPG波形作为参照标准的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本研究应用EPG技术记录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在人工饲料上的取食行为,结合刺孔检测和饲料染色等方法,鉴定各波形的生物学意义。研究发现,人工饲料EPG波形与褐飞虱取食水稻产生的7种EPG波形相比存在差异。人工饲料EPG波形包括4种基本波形:np波,非刺探波;P波,口针刺入饲囊膜;S波,口针分泌唾液,并在人工饲料中移动;I波,吸食人工饲料。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准确的人工饲料-刺吸电位技术体系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电位技术 人工饲料 取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药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取食刺吸电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岳双奇 潘青梅 +4 位作者 李冰倩 路航 刘妞妞 贾恩光 乔利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小贯小绿叶蝉是半翅目叶蝉科刺吸式口器昆虫,是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高效快速的防治小贯小绿叶蝉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刺吸电位仪记录,观察小贯小绿叶蝉在喷施不同药剂处理后的茶树枝上的取食特点,并进行分析。用甲... 小贯小绿叶蝉是半翅目叶蝉科刺吸式口器昆虫,是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高效快速的防治小贯小绿叶蝉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刺吸电位仪记录,观察小贯小绿叶蝉在喷施不同药剂处理后的茶树枝上的取食特点,并进行分析。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新鲜茶树枝进行处理,每种药剂使用4个浓度,测试雌雄成虫取食差异。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雌、雄成虫取食行为差异不大。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刺探总次数显著少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41)。药剂噻虫嗪刺探总次数较对照组少7次,差异显著(P=0.041)。药剂处理过后影响了小贯小绿叶蝉取食前刺探位置的选择,阻碍取食,减少了刺探次数的发生。吡虫啉F波周期数比对照组多12.95次,差异显著(P=0)。氟啶虫酰胺F波周期数,比对照组多6.2次,差异达显著水平(P=0.035)。说明药剂处理改变了小贯小绿叶蝉的取食行为,使其更多时间用于刺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小贯小绿叶蝉 电位技术 取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虫剂对小贯小绿叶蝉刺探行为的影响
9
作者 乔利 尤伟晨 +3 位作者 王国君 智亚楠 周洲 耿书宝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73-2282,共10页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是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为筛选出用量少、效果好的杀虫剂来综合防控小贯小绿叶蝉,本研究选取6种单剂和6种混剂,每种单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每种混剂的每个配置比例设置3个处理浓度,采用刺吸电位图谱(el...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是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为筛选出用量少、效果好的杀虫剂来综合防控小贯小绿叶蝉,本研究选取6种单剂和6种混剂,每种单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每种混剂的每个配置比例设置3个处理浓度,采用刺吸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技术分析小贯小绿叶蝉的刺探行为。结果表明,单剂效果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50 g·L^(-1)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5 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噻虫嗪悬浮剂。不同比例混剂的效果不同,30%噻虫嗪悬浮剂+50 g·L^(-1)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混剂各比例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波型影响较大,30%噻虫嗪悬浮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混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取食波型影响较小。混剂处理后小贯小绿叶蝉的刺探次数、刺探总持续时间、E波持续时间都均低于各个单剂处理。以上结果说明,混配制剂对小贯小绿叶蝉刺探行为的影响优于单剂,可应用于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电位图谱(epg) 杀虫剂 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和瓜类上棉蚜相互转换后取食行为的EPG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向东 张孝羲 翟保平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5,共3页
实验采用 EPG技术测定了棉花和 3种瓜类上棉蚜转换后的取食行为 ,结果表明 ,西瓜、黄瓜和南瓜上的棉蚜转接到棉花叶片上取食 ,均可出现 A、B、C、E、F和 G6种取食波 ,其中寻食刺探的次数和时间均较少 ,且每次达到韧皮部吸取营养的时间长... 实验采用 EPG技术测定了棉花和 3种瓜类上棉蚜转换后的取食行为 ,结果表明 ,西瓜、黄瓜和南瓜上的棉蚜转接到棉花叶片上取食 ,均可出现 A、B、C、E、F和 G6种取食波 ,其中寻食刺探的次数和时间均较少 ,且每次达到韧皮部吸取营养的时间长于 1 0 min。而棉花上的棉蚜转到黄瓜叶片后 ,寻食和刺探的时间占整个处理时间的95 %以上 ,口针到达韧皮部的次数少、持续时间很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瓜类 棉蚜 取食行为 epg技术 寄主转换 行为记录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上白背飞虱取食行为的EPG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凯 李冠华 +2 位作者 丁文兵 张一君 李有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5-342,共8页
【目的】为探明不同水稻品种(丰源优272、R9810-T、华恢1号、明恢63、麻糯谷和Rathu Heenati)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抗性差异机理,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onic penetration graph,EPG)记录了该虫在这6个品种三叶期稻苗上的... 【目的】为探明不同水稻品种(丰源优272、R9810-T、华恢1号、明恢63、麻糯谷和Rathu Heenati)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抗性差异机理,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onic penetration graph,EPG)记录了该虫在这6个品种三叶期稻苗上的取食行为。【方法】结合特定的EPG波形,考察了9个非韧皮部指标和22个韧皮部指标。【结果】在总记录时间8 h内,白背飞虱在品种Rathu Heenati上非刺探波np的总时间最长,其次是麻糯谷上非刺探波np的总时间,这两者间差异显著且都显著地长于其他4个品种的np总时间(P<0.05);该虫在Rathu Heenati上路径波Nc的总时间为8 523.41 s,是感虫品种明恢63 Nc总时间的2.24倍;该虫在Rathu Heenati上吸食韧皮部汁液N4-b的总时间显著地比其他品种短(P<0.05)。华恢1号和R9810-T上所有的EPG指标和感虫品种明恢63的EPG指标都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白背飞虱在丰源优272上单次分泌水溶性唾液N4-a的平均时间更长,并伴随长时间的韧皮部取食。【结论】由此推测,品种Rathu Heenati可能存在不利于白背飞虱取食的忌避成分,并且在韧皮部外组织和韧皮部组织都存在抗性因子;在麻糯谷上仅存在忌避成分;然而,品种华恢1号和R9810-T可能对白背飞虱不具有明显的抗性;丰源优272可能是比明恢63更为感虫的品种。结合介体昆虫取食行为与传播持久性病毒的关系,这些结果也为利用抗白背飞虱品种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水稻品种 取食行为 抗性 电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色橘蚜在健康与CTV植株上的EPG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应琴 陈文龙 +4 位作者 鲁卓越 周常勇 李中安 王雪峰 李太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4年第2期36-39,共4页
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对褐色橘蚜Toxopter acitricida(Kirkaldy)在健康与感染CTV的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褐色橘蚜在二者上均产生8种取食波形,分别为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A波、B波、C波)、Pd波、韧皮部分... 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对褐色橘蚜Toxopter acitricida(Kirkaldy)在健康与感染CTV的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褐色橘蚜在二者上均产生8种取食波形,分别为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A波、B波、C波)、Pd波、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l波)、韧皮部被动吸食波(E2波)以及木质部主动吸食波(G波)。刺探过程中,二者非刺探总时间(np波)存在差异;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上的刺探次数最多且C波的总持续时间最长,与感病植株差异显著。感病植株上,E1波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多于健康植株。褐色橘蚜在感病植株上E2波的总持续时间为(241.33±24.12 min),显著长于在健康植株上(160.30±24.63 min)的持续时间。由此可初步推断,感染CTV的植株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褐色橘蚜获毒与传毒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橘蚜 电位图谱(epg) 取食行为 传毒 柑橘衰退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银碳纤维在烟粉虱EPG记录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少华 潘建斌 +1 位作者 宋熙 闫凤鸣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9-233,共5页
为探索新材料,降低昆虫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的测试成本,本研究以镀银碳纤维为材料,以金丝为对照,在直流刺吸电位仪(DC-EPG)上测试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取食行为,并对波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利用... 为探索新材料,降低昆虫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的测试成本,本研究以镀银碳纤维为材料,以金丝为对照,在直流刺吸电位仪(DC-EPG)上测试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取食行为,并对波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利用镀银碳纤维记录的EPG波形总体上与金丝的非常类似;分析几类典型波形可以发现,与金丝相比,镀银碳纤维记录的pd波相对振幅显著下降,且pd-Ⅱ亚波的Ⅱ-1和Ⅱ-3部分的频率显著增大;E2波电压水平显著低于金丝记录的水平,而两者记录韧皮部参数的相对振幅和频率以及E1波的电压水平差异均不显著。说明镀银碳纤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进EPG的记录结果,提高波形的精确性,可以在EPG实验中替代金丝,但在导电性方面尚有改进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技术 金丝 镀银碳纤维 波形 烟粉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陈磊 关迎雪 +3 位作者 王荣凯 张松洋 王文豪 乔利 《种业导刊》 2024年第5期43-48,共6页
利用刺吸电位技术探究小贯小绿叶蝉雌、雄成虫在不同药剂(联菊·啶虫脒、噻虫·高氯氟、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处理茶树叶片上的取食行为,从而筛选最佳药剂,为小贯小绿叶蝉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在取... 利用刺吸电位技术探究小贯小绿叶蝉雌、雄成虫在不同药剂(联菊·啶虫脒、噻虫·高氯氟、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处理茶树叶片上的取食行为,从而筛选最佳药剂,为小贯小绿叶蝉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在取食过程中产生7种波形(取食波A、C、F、E1、E2、R波和非刺探波NP波),小贯小绿叶蝉在取食时NP波持续时间占比最大,A波、C波、E1波和E2波持续时间占比均较大。药剂处理后6 h内小贯小绿叶蝉雌、雄虫在不同药剂处理茶树叶片上的刺探次数和各取食波形持续时间存在差异。对于雄虫,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刺探次数显著高于CK,其他药剂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刺探次数具体表现为乙基多杀菌素>噻虫·高氯氟>啶虫脒>联菊·啶虫脒>CK。对于雌虫,除噻虫·高氯氟处理外,其余药剂处理刺探次数均显著低于CK,刺探次数具体表现为CK>噻虫·高氯氟>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联菊·啶虫脒。C波、E1波和E2波为小贯小绿叶蝉主要的取食波形,由这3种波形的累计持续时间可知,对于雄虫,取食持续时间表现为联菊·啶虫脒>CK>乙基多杀菌素>啶虫脒>噻虫·高氯氟;对于雌虫,取食持续时间表现为啶虫脒>CK>乙基多杀菌素>联菊·啶虫脒>噻虫·高氯氟。根据小贯小绿叶蝉取食阶段的波形持续时间可以得知,雌、雄虫在经过噻虫·高氯氟处理的茶树叶片上取食时间最短,即噻虫·高氯氟抑制小贯小绿叶蝉在茶树叶片上取食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取食行为 药剂 电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高温对烟蚜生长发育、繁殖和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范秀娟 陈丹 +4 位作者 孙志娟 唐仕浩 王新伟 任广伟 王秀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88-1197,共10页
【目的】烟蚜Myzus persicae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本研究测定了短时高温对烟蚜生长发育、繁殖和取食行为的影响。【方法】测定初产若蚜每天在30,35和40℃下处理1,2和4 h的发育历期及成蚜在相同处理下的繁殖力,应用刺吸电位技术(... 【目的】烟蚜Myzus persicae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本研究测定了短时高温对烟蚜生长发育、繁殖和取食行为的影响。【方法】测定初产若蚜每天在30,35和40℃下处理1,2和4 h的发育历期及成蚜在相同处理下的繁殖力,应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onic penetration graph,EPG)测定成蚜在30和35℃下处理1和2 h后以及在25,28,30和35℃恒温下的取食行为。【结果】短时高温(30~35℃)对各龄若蚜发育历期影响较小,但40℃下处理2 h后其发育历期显著增加(P〈0.05);若蚜存活率、成蚜寿命及其繁殖历期随温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25~35℃下,随温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成蚜繁殖率变化较小,但40℃下处理2和4 h后,其繁殖率显著降低(P〈0.01);短时高温对烟蚜的取食行为影响显著,随温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非刺探波np数量(P〈0.05)及其持续时间(P〈0.01)显著减少,而韧皮部刺吸波E持续时间显著增加(P〈0.05);但持续高温下,随温度升高,np波数量及其持续时间先减少后增加,而E波则相反。【结论】短时高温对烟蚜若蚜发育速率影响较小,但使若蚜存活率、成蚜寿命及其繁殖历期显著降低,且对成蚜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成蚜的取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烟蚜不同年份间夏季种群数量的变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短时高温 生长发育 繁殖 电位技术(epg) 取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宁酸对棉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亮 仲昭朝 陈建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4期39-41,共3页
人工饲膜被广泛应用于昆虫营养生理、共生菌、毒理与杀虫性物质生物测定以及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人工饲膜作为一个成分固定和可重复的昆虫取食对象,通过EPG技术记录分析棉蚜在人工饲膜上的取食波形,辨识比较这些波形和棉... 人工饲膜被广泛应用于昆虫营养生理、共生菌、毒理与杀虫性物质生物测定以及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人工饲膜作为一个成分固定和可重复的昆虫取食对象,通过EPG技术记录分析棉蚜在人工饲膜上的取食波形,辨识比较这些波形和棉蚜在植物上取食波形的异同,可以为研究单一化学因子对昆虫的取食行为影响提供基础。本研究使用人工配制的溶液模拟植物细胞环境,分析在加入丹宁酸后棉蚜取食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丹宁酸对棉蚜在人工饲膜上的取食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使棉蚜的平均穿刺持续时间和总的取食时间都极显著地缩短,不穿刺的时间和次数极显著地增加,可能的试食行为也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人工饲膜 电位技术(epg) 丹宁酸 取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枸杞棉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佳茹 蒲占悦 +4 位作者 柴军发 王小龙 洪波 王芳 贾彦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146,154,共9页
为探究枸杞棉蚜经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后的取食行为差异,本试验利用浸渍法对棉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刺吸电位图谱技术对棉蚜在枸杞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棉蚜的死亡率随着制剂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 为探究枸杞棉蚜经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后的取食行为差异,本试验利用浸渍法对棉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刺吸电位图谱技术对棉蚜在枸杞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棉蚜的死亡率随着制剂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处理后棉蚜的死亡率逐渐增加,第2天2种制剂最高浓度的校正死亡率达到40%以上。5 d后2种制剂的致死作用达到最强,其最高浓度处理下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6.97%和95.97%。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3个浓度处理的棉蚜在总记录时间为8 h内均产生7种波形,分别是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C波、电位下降波pd波、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1波、韧皮部被动取食波E2波、机械阻碍波F波、木质部主动取食波G波。1#制剂np波和C波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余波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制剂np波和C波随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余波随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棉蚜成虫拒食时间由长至短依次为2#制剂1×10^(6) cfu/mL浓度、1#制剂4×10^(6) cfu/mL、2#制剂4×10^(6) cfu/mL、1#制剂1×10^(6) cfu/mL、2#制剂2.5×10^(5) cfu/mL和1#制剂2.5×10^(5) cfu/mL,2#制剂1×10^(6) cfu/mL浓度对棉蚜的拒食作用最强。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枸杞棉蚜的取食行为都有影响,其中2#制剂对棉蚜产生的影响最大,可作为有效防控棉蚜种群的真菌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蜡蚧轮枝菌 可分散油悬浮剂 取食行为 电位图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