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制造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蔡延泽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4,共6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质态,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制造业带来了深刻变革,成为推动制造业韧性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制造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 数字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质态,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制造业带来了深刻变革,成为推动制造业韧性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制造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显著提升制造业韧性;机制检验证实,数字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促进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以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制造业韧性;异质性检验证实,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制造业韧性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营商环境优势区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制造业韧性 产业集聚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业韧性:基于同群效应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洪昌 王伟梅 王越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9,共11页
制造业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变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制造业韧性、增强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以2010—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系统探讨数字化转型是否具有同群效应,并深入分析... 制造业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变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制造业韧性、增强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以2010—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系统探讨数字化转型是否具有同群效应,并深入分析其对制造业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行业同群效应和地区同群效应,同行业、同地区同群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韧性发展。此外,技术环境动态性对同行业同群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业韧性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而市场环境动态性则显著调节同地区同群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韧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同群效应在企业动机、数字基础以及产权性质上具有异质性。研究结论揭示了同群企业数字化转型决策逻辑,厘清了同行业同群企业与同地区同群企业在促进制造业韧性发展的影响路径差异,为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有效提升制造业韧性带来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同群效应 制造业韧性 环境动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制造业韧性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李祎 程广斌 赵川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84,共12页
增强制造业韧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构建制造业韧性综合评价体系,以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方法,解析了中国省域制造业韧性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整体制造业韧性水平持续增强,集聚程度逐... 增强制造业韧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构建制造业韧性综合评价体系,以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方法,解析了中国省域制造业韧性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整体制造业韧性水平持续增强,集聚程度逐渐增加;中国省域制造业韧性发展具有典型网络特征,网络溢出效应明显,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稳定;东部沿海发达省域在关联网络中扮演“领头羊”角色,而中西部等资源型省域扮演“边缘行动者”角色;经济发展、政府干预、人力资本、创新环境、市场规模、信息基础设施的差异是制造业韧性空间关联网络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健全区域协同机制、发挥“领头羊”优势、强化空间关联网络,以促进制造业韧性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韧性 空间关联网络 影响因素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韧性的统计测度、地区差异及收敛特征
4
作者 刘鑫鑫 韩先锋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8-103,共6页
文章从抵抗力、恢复力和革新力三个维度构建了制造业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韧性,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和空间收敛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韧性的时空演变趋势、区域差异来源及空间收... 文章从抵抗力、恢复力和革新力三个维度构建了制造业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韧性,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和空间收敛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韧性的时空演变趋势、区域差异来源及空间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制造业韧性整体偏低,且存在自东向西递减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但总体呈现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2)中国制造业韧性的总体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东部地区的地区内差异和东部、西部地区之间的地区间差异尤为明显,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全国及三大地区的制造业韧性均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明显的空间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条件β收敛的速度显著快于绝对β收敛,且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收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韧性 时空演化 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 空间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增强制造业韧性的机理及效应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柴正猛 邓雨田 韩先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30,共17页
在“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究绿色金融如何增强制造业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的省域面板数据,考察了绿色金融增强制造业韧性的机理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绿色金融能够显著增强制造业韧性,且绿色金融对新能源制... 在“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究绿色金融如何增强制造业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的省域面板数据,考察了绿色金融增强制造业韧性的机理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绿色金融能够显著增强制造业韧性,且绿色金融对新能源制造业韧性的积极影响大于高污染、高能耗制造业,对东部地区制造业韧性的正向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从分位数回归结果可见,随着制造业韧性水平的提升,绿色金融对其影响效应呈波动的倒“U”型特征;中介机制检验发现,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扩大绿色消费、推动产业升级和加速产业集聚,间接增强制造业韧性;调节机制检验表明,政府补贴和技术创新能够强化绿色金融对制造业韧性的促进作用,且二者对新能源制造业韧性的强化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提升绿色金融的赋能作用以及增强制造业韧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制造业韧性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制造业韧性的影响及路径识别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亚飞 黄欢欢 黄山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72,共19页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核心工具,在产业经济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有助于强化制造业发展的市场基础,为研究制造业韧性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本研究以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除西藏、港澳台地区)为基础,...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核心工具,在产业经济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有助于强化制造业发展的市场基础,为研究制造业韧性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本研究以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除西藏、港澳台地区)为基础,实证检验了商品、劳动力以及资本要素市场一体化对制造业韧性的影响作用,以及创新创业与要素错配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市场一体化显著提高了制造业的韧性。然而,从区域角度看,南方的效果优于北方。细化市场分析表明,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一体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制造业的韧性,且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与商品市场。市场一体化能通过矫正劳动和资本要素的错配以及提升创新创业的角度,增强制造业的韧性。此外,门槛效应的检验发现,市场一体化对制造业韧性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韧性 全国统一大市场 市场一体化 影响机制 系统G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与制造业韧性:基于技术创新与消费升级的视角 被引量:6
7
作者 崔耕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44-148,共5页
在金融强国战略下,发挥数字金融的赋能效应是提升制造业韧性的重要支撑。文章选取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制造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赋能制造业韧性提升;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推动技... 在金融强国战略下,发挥数字金融的赋能效应是提升制造业韧性的重要支撑。文章选取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制造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赋能制造业韧性提升;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来影响制造业韧性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碳排放、银行数字化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金融对制造业韧性的赋能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制造业韧性 技术创新 消费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企业韧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纪玉俊 宋皓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7,共16页
提升制造业企业韧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借助多地区多企业贸易模型,将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从理论上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多维度影响和微观作用渠道,进一步利用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 提升制造业企业韧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借助多地区多企业贸易模型,将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从理论上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多维度影响和微观作用渠道,进一步利用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影响存在生命周期、破产风险、技术属性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节约要素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三个作用渠道提升了制造业企业韧性。因此,应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加快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的抗风险作用,进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企业韧性 外部冲击 微观机理 要素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发展韧性的影响——基于动态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家廷 何金凤 顾谦农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1-72,共12页
增强发展韧性是我国制造业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必然要求。基于2010-2022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动态门槛效应模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和差分GMM模型,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发展韧性的... 增强发展韧性是我国制造业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必然要求。基于2010-2022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动态门槛效应模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和差分GMM模型,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发展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内我国制造业发展韧性存在差距,但整体上呈现缩小趋势;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存在动态门槛效应;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发展韧性的影响存在企业、行业和区域异质性。从作用机制来看,技术创新具有中介效应,融资约束和外源融资发挥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行业与地区同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发展韧性 技术创新 同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创新政策与制造业创新韧性:效应识别与经验证据
10
作者 杜金柱 郭永奇 +1 位作者 扈文秀 张如栩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3-128,共6页
制造业创新韧性提升不仅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我国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和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文章以2012—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经济创新政策对制造业创... 制造业创新韧性提升不仅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我国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和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文章以2012—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经济创新政策对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创新政策对制造业创新韧性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创新政策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经营成本及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对制造业创新韧性起到积极的提升作用;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水平越高,数字经济创新政策对制造业创新韧性的激励效应越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创新政策对制造业创新韧性的激励效应在高科技制造业、西部地区、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及成长期企业中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创新政策 制造业创新韧性 公司治理 企业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颠覆式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11
作者 戴西超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37,共7页
科技金融政策作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对于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风险化解能力、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7—2023年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产... 科技金融政策作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对于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风险化解能力、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7—2023年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颠覆式技术创新在两者间发挥的机制作用。主要结论如下:科技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金融政策能够通过加快颠覆式技术创新进程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科技金融政策在高等级城市和高资本配置水平城市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颠覆式技术创新 科技金融政策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12
作者 刘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0,共6页
文章基于2010—2023年中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间的关系及突破性创新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推动突破性创新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产生提升作用,且其细分... 文章基于2010—2023年中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间的关系及突破性创新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推动突破性创新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产生提升作用,且其细分维度数字产业化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较大,而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的影响作用较小。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及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均具有提升作用,且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影响效应最强;数字经济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较强,对东部和东北地区则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突破性创新 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与制造业价值链韧性——基于跨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
13
作者 谢伟丽 邹淑青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7,共10页
本文基于2009~2023年49个国家14个制造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价值链韧性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价值链韧性,该提升作用在经济发达国家、价值链分工下游和资本密集型行业... 本文基于2009~2023年49个国家14个制造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价值链韧性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价值链韧性,该提升作用在经济发达国家、价值链分工下游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样本中更显著;“促进技术创新”与“节约贸易成本”是人工智能影响制造业价值链韧性的重要渠道;人工智能影响制造业价值链韧性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在跨越知识产权保护的门槛后,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本文探明人工智能影响制造业价值链韧性的作用渠道和边界条件,为充分释放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以确保价值链韧性与安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业价值链韧性 知识产权保护 跨国行业 技术创新 贸易成本 数据确权 人工智能生成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刘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5-50,共6页
选取中国2011一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选取中国2011一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2016年后、盈利能力较强产业链、技术密集型产业链以及东部地区更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据此,应多措并举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制造业产业链针对性发展战略、打造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直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治理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15
作者 徐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5年第10期46-53,共8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与激烈竞争,产业链韧性成为保障制造业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基于2012—2023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模型与机制效应模型,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交...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与激烈竞争,产业链韧性成为保障制造业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基于2012—2023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模型与机制效应模型,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交易、数字基础设施3个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细分维度中,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交易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数字基础设施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知识产权治理在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交易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间发挥差异化作用机制,且该机制作用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存在异质性。据此,应加深“资金+治理+产业”三链融合、拓宽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加大知识产权治理力度,以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知识产权治理 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