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投入产出视角下中国制造业空间转移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文文 王文平 +1 位作者 束慧 秦颖博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文章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制造业在1997—2007间转移引致的经济和环境效应及其空间特征,从消费、出口和投资三方面探究经济和污染转移的驱动因素,解析引致转移效应的产业原因。结果表明:八大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分为绿色... 文章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制造业在1997—2007间转移引致的经济和环境效应及其空间特征,从消费、出口和投资三方面探究经济和污染转移的驱动因素,解析引致转移效应的产业原因。结果表明:八大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分为绿色转入型、灰色转入型、绿色转出型和灰色转出型;各地区转移的驱动因素各不相同,消费的驱动作用最大;经济转移的空间流向与污染不一致,前者向沿海地区集中,后者向西、向北流动,产业转入不是加剧污染的必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空间转移 污染空间转移 投入产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管控政策下制造业空间转移与碳排放:微观机理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志敏 欧国立 +1 位作者 刘芮琳 贾立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51-1762,共12页
本文从碳管控政策下的制造业空间转移和碳排放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出发,使用融入区位要素的准成本-收益分析模型,构建了基于碳管控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引力机制与离心机制,推演制造业空间转移对碳排放格局的“重塑机制”。从实证的角... 本文从碳管控政策下的制造业空间转移和碳排放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出发,使用融入区位要素的准成本-收益分析模型,构建了基于碳管控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引力机制与离心机制,推演制造业空间转移对碳排放格局的“重塑机制”。从实证的角度,运用基于参数改进的空间临近影响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法验证了制造业空间转移、碳管控政策对碳排放格局影响的空间效应,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研究发现:(1)碳管控政策对企业生产行为与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离心作用,限制性碳管控政策倾向于导致制造业企业区位转移。(2)无论何种碳管控政策,企业都倾向于以碳排放上限进行生产,地区碳排放是企业生产行为和区位选择、碳管控政策选择共同作用结果。(3)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时期制造业空间转移呈现明显的跳跃式扩散和就近扩散的特征,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分布集聚。(4)区域碳排放格局是政府和市场通过引力机制和离心机制作用于企业的均衡结果。低碳和高碳制造业企业在转出地和转入地之间的转移使得碳排放格局呈现相对集聚-相对分散-绝对集聚的状态。(5)“十三五”与“十二五”时期相比,碳管控呈收紧态势,政策强度和力度不断提高。离心作用下制造业企业倾向于转移到碳管控力度较低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空间转移 碳排放 碳管控政策 微观机理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佛山平洲工业区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洁贞 曾艺元 李颖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74,共7页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文章以制造业龙头城市佛山为例,提出传统制造业空间更新设计策略,包括构建“制造+服务”的创新产业生态、完善制造业智能生产单元、提供更适...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文章以制造业龙头城市佛山为例,提出传统制造业空间更新设计策略,包括构建“制造+服务”的创新产业生态、完善制造业智能生产单元、提供更适宜人才交流互动的空间环境及弹性引导产业空间转型等,为推动佛山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也为大湾区内创新资源与制造业对接提供空间策略,同时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粤港澳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空间 更新设计 粤港澳大湾区 佛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空间网络资源配置的高维架构与溢出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春晓 白永亮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71,共16页
资源配置是探究制造业空间网络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维度。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采用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制造业空间网络资源配置的高维架构,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解析网络资源配置的溢出效应,从而揭示制造业空间网... 资源配置是探究制造业空间网络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维度。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采用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制造业空间网络资源配置的高维架构,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解析网络资源配置的溢出效应,从而揭示制造业空间网络作用区域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高维架构是对空间网络资源配置的整体抽象,也是量化探究其逻辑与效应的有效工具。制造业空间网络资源配置的高维架构形态上呈现出从少中心到多中心的结构演变,联系上愈发紧密且地区间互动方向出现由“内双外单”到“内双外双”的趋势转变;节点城市的集聚、扩散与调配力支撑着高维架构的有效运行,三种作用力共同引导资源的空间配置,赋能区域的发展过程;制造业空间网络的资源配置会对制造业集聚发展产生显著正向的本地效应与外溢效应,且两种效应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空间网络 高维架构 溢出效应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成本变动对制造业空间集聚机制的影响
5
作者 杨曦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5-177,共3页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检验方面着手,探究了流通成本变动对制造业空间集聚机制的影响,利用流通成本的影响因素,使流通成本在制造业空间集聚中发挥积极作用,既要促进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又要催生出新的工业变革。
关键词 流通成本变动 制造业空间集聚 创新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工业城市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6
作者 任嘉敏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7期183-189,193,共8页
以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济南市为研究区,利用演化经济地理学思想识别制造业发展新老路径,基于制造业企业数据,借助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济南市制造业时空演化特征及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整体来看,济南市制造... 以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济南市为研究区,利用演化经济地理学思想识别制造业发展新老路径,基于制造业企业数据,借助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济南市制造业时空演化特征及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整体来看,济南市制造业呈现中心衰退、近郊增加、远郊剧增趋势,郊区化和空间不均衡特征明显,扩散方向以东、西南、东北方向为主;老路径和新路径中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制造业郊区化的重要动力,新老路径制造企业空间集聚特征差异明显;除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外,其余新老路径产业的企业进入表现出一定的空间依赖性。最后,从政府推动和市场行为两大方面分析了济南市制造企业空间格局演化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空间 微观企业 新老路径 空间分布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智融合的制造业智慧空间建模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佳琪 郭斌 +3 位作者 任磊 王晨 张莉 於志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64-2074,共11页
推动工业产品互联互通、打造群智融合的制造业智慧空间是国家制造业发展重大需求之一。制造业包含人、机、物3类制造要素群,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关系,共同构建起群智制造业空间。然而,传统制造业中各要素智能化程度有限,交互方式... 推动工业产品互联互通、打造群智融合的制造业智慧空间是国家制造业发展重大需求之一。制造业包含人、机、物3类制造要素群,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关系,共同构建起群智制造业空间。然而,传统制造业中各要素智能化程度有限,交互方式以集中式、预定义协作为主,严重阻碍了其智能化进程。鉴于此,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对制造业智慧空间进行数学建模。给出了制造业智慧空间组分、结构的定义,并将其与传统制造业进行对比,指出制造业智慧空间所特有的自组织、自适应、自演化能力,并结合生物体群智介绍了其产生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智慧空间 数学建模 群体融合 生物智能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工业型城市制造业生产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对绿地空间变化影响研究——以东莞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博 赵丹阳 《园林》 2021年第2期31-37,共7页
过去20多年以来,珠三角工业型城市东莞的制造业生产空间呈现显著的空间扩展和面积增长的态势(净增加300.3 km^2),前期增长的速率和增长热点区的范围远远大于后期,增长热点区也由前期主要受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影响转变为受政策引导、... 过去20多年以来,珠三角工业型城市东莞的制造业生产空间呈现显著的空间扩展和面积增长的态势(净增加300.3 km^2),前期增长的速率和增长热点区的范围远远大于后期,增长热点区也由前期主要受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影响转变为受政策引导、大事件等硬调控影响。同时,城市绿地空间明显缩减和面积减少(净减少260.7 km^2)的态势也呈现相似的特征变化:前期减少的速率和范围远远小于后期。制造业侵占绿地空间的速率从1995年(1.7 km^2/年)开始缓慢上升到2005年(10.2 km^2/年)时达到最大、然后逐步减小至2015年的3.1 km^2/年,侵占的绿地空间面积占整体减少面积的40%。大量绿地空间被制造业侵占,虽然少部分废弃的制造业生产空间已有被绿化,但目前,东莞废弃的制造业生产空间已以每年1.7 km^2的速度在增加。由废弃的制造业生产空间而产生的大量城市困难立地,是城市环境优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潜在空间,急需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原属于高污染类产业的厂房,更需要通过精确连续的数据监测、精准化的单独分类、更高环保治理标准的制订,来进行城市困难立地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型城市 制造业生产空间 绿地空间 城市困难立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