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国反向服务外包模式对制造业生产率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凤羽 唐华明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86,共11页
本文结合2002~2011年制造业16个行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深入比较研究跨国反向服务外包3种模式,即跨国反向信息技术外包、跨国反向业务流程外包和跨国反向知识流程外包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这3种模式对当前制造业生产率均为负向影响,... 本文结合2002~2011年制造业16个行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深入比较研究跨国反向服务外包3种模式,即跨国反向信息技术外包、跨国反向业务流程外包和跨国反向知识流程外包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这3种模式对当前制造业生产率均为负向影响,且跨国反向信息技术外包对生产率负向影响最小,跨国反向知识流程外包对生产率负向影响最大;3种模式对未来生产率的负向影响程度均会减弱,且跨国反向信息技术外包减弱程度最大,跨国反向知识流程外包减弱程度最小;这3种模式中,跨国反向知识流程外包投入变化对生产率变化呈正向显著影响,其他两种模式投入变化对生产率变化呈负向不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反向服务外包 模式 制造业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值税减税对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余红艳 沈坤荣 孙丽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6,共12页
基于2004—2019年省级数据,实证分析增值税减税对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增值税减税显著提高了地区制造业生产率;地区制度环境发育越好,其增值税减税效应越突出,且“营改增”后增值税减税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提... 基于2004—2019年省级数据,实证分析增值税减税对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增值税减税显著提高了地区制造业生产率;地区制度环境发育越好,其增值税减税效应越突出,且“营改增”后增值税减税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有所增强;增值税减税通过技术创新、融资约束路径影响制造业生产率,人力资本积累路径则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增值税减税所带来的税制结构优化推动了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鉴于此,立足财税环境现实,增值税减税应注重策略的调整,在税制优化中增强减税成效;提升增值税减税的技术创新、融资约束路径红利,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方面的减税力度;同步优化直接税制,拓展税制结构转变所带来的减税空间,推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值税减税 制造业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税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服务外包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东道国的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霞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6-95,共10页
本文基于东道国视角,研究了中国制造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生产率效应。在分析跨国公司离岸外包影响东道国制造业生产率这一微观机理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服务外包承接率指标,利用2006~2010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承接国际... 本文基于东道国视角,研究了中国制造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生产率效应。在分析跨国公司离岸外包影响东道国制造业生产率这一微观机理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服务外包承接率指标,利用2006~2010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承接国际外包服务对生产率的效应。Robust OLS和工具变量法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承接国际外包服务对制造业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金融业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较大,运输业和其他商业服务业的制造业生产率效应较小,但均在统计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外包 承接方 制造业生产率 工具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提升机制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惠民 杨上广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115-117,共3页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技术外溢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专业化水平、促进了制造业集聚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而提升了制造业生产率。本文通过市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对安徽省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业、商业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技术外溢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专业化水平、促进了制造业集聚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而提升了制造业生产率。本文通过市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对安徽省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业、商业服务和租赁业的集聚促进了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多样化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作用显著,表现出了Jacobs外部性;各市的制造业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生产率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经济视角的珠三角城市群内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雷玉桃 薛鹏翔 张萱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36,共15页
城市群内功能分工正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产业经济角度梳理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改进城市功能分工的测度方式,并依此对当前珠三角城市群内功能分工的效果进行判断。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功能分工... 城市群内功能分工正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产业经济角度梳理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改进城市功能分工的测度方式,并依此对当前珠三角城市群内功能分工的效果进行判断。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细分行业的研究发现,制造业总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无论和哪种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搭配,均能体现出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各类型制造业搭配均能体现出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产业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对综合城市功能分工效果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类型城市功能分工效果的发挥对各条件的依赖程度也有区别。因此,应按各类城市的特点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生产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分工 制造业生产率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功能分工与制造业生产率——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现状的讨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雷玉桃 薛鹏翔 孙菁靖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9期118-127,共10页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制定完成,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比较优势、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空间溢出效应理论,梳理出城市功能分工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协同发展机制,改进了城市功能分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制定完成,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比较优势、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空间溢出效应理论,梳理出城市功能分工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协同发展机制,改进了城市功能分工的测度方式,并依此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功能分工的效果进行判断。逐步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具有倒U型的影响,但这种机制只适用于香港与内地九城,澳门与其他大湾区城市的协同发展在本文的研究层面没有得到体现。本文尝试从产业升级与产业发展模式差异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并根据各类城市的发展阶段与区位格局绾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分工 制造业生产率 粤港澳大湾区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空间联系的机理再识别与效应新发现:从互动见融合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春晓 白永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52,共12页
全球经济下行的持续与积累,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预示着进一步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是我国促进经济快速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进一步挖掘多维联系空间内生产性服务... 全球经济下行的持续与积累,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预示着进一步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是我国促进经济快速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进一步挖掘多维联系空间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生产率的综合互动关系,对借助两业互动逻辑来精准提升制造业生产率,进而助力国内经济循环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纳入两业空间不匹配指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研究框架进行完善,从复杂网络联系空间出发对两业互动关系进行重新审视。结果表明:第一,长江经济带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空间不匹配事实,且不匹配程度正逐渐加剧。第二,产业维度联系空间内,两业空间不匹配事实会制约两业有效互动。第三,将产业维度联系空间拓展为复杂网络联系空间时,两业互动表现出了显著正向的溢出效应,且外溢效应明显大于本地效应。第四,复杂网络联系空间内,两业互动的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仅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挥了显著溢出效应。第五,对比发现,复杂网络联系空间还能通过弱化两业空间不匹配对两业互动的负向影响,间接促进两业互动有效产生。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认为以数字化赋能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招才引智推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扩张、以优化两业空间布局推进生产要素跨部门有序流动是助力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有效政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联系空间 空间不匹配事实 制造业生产率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行业异质性 数字化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研究
8
作者 赵天宇 孙巍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83,共12页
基于数据要素赋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理论预期,通过构建包含数据、资本、劳动三要素生产函数,从理论上推导数据要素的直接赋能和数据要素与资本、劳动的交叉赋能机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数据要素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全... 基于数据要素赋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理论预期,通过构建包含数据、资本、劳动三要素生产函数,从理论上推导数据要素的直接赋能和数据要素与资本、劳动的交叉赋能机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数据要素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全样本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可以通过直接效应与要素间交叉效应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从直接作用机制看,数据要素与TFP之间呈现“U”型关系,这种关系在同时考虑要素直接赋能机制与交叉赋能机制时仍然成立,同时数据与资本交叉赋能生产率提升。基于数据要素赋能水平分组检验表明,高水平组的数据要素是驱动TFP提升的主导因素,数据呈现类资本属性,数据与资本呈现替代关系,数据与劳动交叉赋能生产率提升;中等水平组数据与资本均正向促进制造业TFP提升,数据要素的作用强于资本;低水平组数据要素与资本要素呈现互补效应,数据要素与资本交叉赋能制造业TFP提升。当前数据要素发展强劲弥补了劳动要素对生产率的抑制效果,未来数据将进一步替代传统生产要素为制造业TFP提升做出更大贡献,研究为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直接赋能 交叉赋能 制造业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政策、产业链生态构建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9
作者 刘洋 左宇晓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90,共17页
以智能制造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逐渐成为中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智造强国的“破局之棋”。本文使用2010—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测度政府智能制造政策强度,考察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并在产业链生态构... 以智能制造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逐渐成为中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智造强国的“破局之棋”。本文使用2010—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测度政府智能制造政策强度,考察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并在产业链生态构建背景下系统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智能制造政策提升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优化产业链整合—提升产业链溢出—增强产业链韧性路径推动制造业产业链生态构建,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智能制造供给与支撑能力、来自非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政策以及管理型政策,智能制造创新与应用能力、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政策以及技术型政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制造业充分应对剧烈技术变革,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型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链生态构建 产业政策 技术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非效率投资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丹丹 李笑迎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9,共9页
基于2010—2018年审计署实施中央企业审计事件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和机制以及非效率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TFP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是通过缓解代理问题... 基于2010—2018年审计署实施中央企业审计事件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和机制以及非效率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TFP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是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抑制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发挥作用的。非效率投资在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即抑制非效率投资是国家审计促进企业TFP提升的重要作用路径。进一步地,二次审计正向调节了国家审计对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国家审计的促进作用在非效率投资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且主要缓解了制造业企业投资不足问题。研究结论为微观企业借助审计监督力量更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审计治理机制提供了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非效率投资 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监督 双重差分模型 代理问题 高管超额在职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模式转型、技术比较优势与制造业创新绩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炜 曹文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1,共9页
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创新绩效提升不仅取决于循环模式转型效果,而且显著受到技术比较优势的影响。利用2001—2021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循环模式转型与技术比较优势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由国际循环引致的制造业集聚有... 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创新绩效提升不仅取决于循环模式转型效果,而且显著受到技术比较优势的影响。利用2001—2021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循环模式转型与技术比较优势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由国际循环引致的制造业集聚有助于优化制造业要素配置,强化制造业技术比较优势,进而提升制造业创新绩效。在新发展格局下,循环模式转型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利用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获得技术比较优势,通过缩小技术势差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对提升制造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模式转型 国际循环 国内循环 技术比较优势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流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光明 马磊 潘宇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113,共8页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物流劳动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投资等影响因...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物流劳动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投资等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方向与显著性均存在差异性。从总效应来看,物流产业集聚与地方财政支出均显著为正,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源泉。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为负,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产业集聚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 空间杜宾模型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财政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来自34个细分行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孔团 魏下海 鄢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45,共6页
基于福建省1999—2007年间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999—2007年间福建省制造业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9.1%。作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大分解项,技术进步是... 基于福建省1999—2007年间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999—2007年间福建省制造业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9.1%。作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大分解项,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动力,年均增长速度为9.9%,而技术效率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8%,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表现为负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9
14
作者 胡日东 汤锦锋 宋红艳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122,共10页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EBM-GML模型测算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建立P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MM系统方法、格...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EBM-GML模型测算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建立P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MM系统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在长期内具有促进作用;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规制具有抑制作用,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环境规制在短期内具有促进作用,长期内具有抑制作用,而对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PVAR模型 EBM-GML模型 脉冲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来自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还是要素积累效应——基于状态空间随机前沿面板模型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金春雨 程浩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0-38,共9页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构建具备时变截距项和时变斜率参数的随机趋势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和卡尔曼平滑算法估计模型参数,并运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方法分析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来源,识别全要要生产率变动、资本和中间投入要素积...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构建具备时变截距项和时变斜率参数的随机趋势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和卡尔曼平滑算法估计模型参数,并运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方法分析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来源,识别全要要生产率变动、资本和中间投入要素积累效应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和中间投入的一阶斜率参数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且中间投入的一阶斜率参数远高于资本投入,各省中间投入要素积累效应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远高于资本投入要素积累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强于资本要素积累效应;由于资本和中间投入一阶系数显著时变上升,资本和中间投入的技术进步偏离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重要来源,且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空间随机前沿面板模型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积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源泉的两阶段动态演变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金春雨 程浩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89,共6页
基于具备时变截距项和时变斜率参数的随机趋势模型分解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来源,探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资本和中间投入要素积累等因素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贡献的相对重要性。实证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和中间投入的一阶系数具有显著... 基于具备时变截距项和时变斜率参数的随机趋势模型分解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来源,探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资本和中间投入要素积累等因素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贡献的相对重要性。实证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和中间投入的一阶系数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不满足希克斯中性;资本和中间投入的技术进步偏离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重要来源,并正向作用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强于资本要素积累效应。1999~2005年和2005~2010年两个样本期对比分析显示,资本要素积累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相对重要程度上升,中间投入要素积累效应的相对重要性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空间随机前沿面板模型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积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扩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42
17
作者 余东华 信婧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3-76,共14页
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应用能够便利地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突破资源配置的地域隔阂和刚性约束,增强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分析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应用能够便利地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突破资源配置的地域隔阂和刚性约束,增强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分析信息技术扩散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构建测度信息技术融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衡量指标,利用DEA方法测度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并采用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扩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扩散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信息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融入程度越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就越高,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络互联互通,普及计算机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进而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异质性视角下制造业服务化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琳 刘凯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66-74,共9页
结合投入产出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全国层面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马鞍型",在制造业服务化第一阶段深化分工促进了技术效率改进;第二阶段受产品... 结合投入产出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全国层面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马鞍型",在制造业服务化第一阶段深化分工促进了技术效率改进;第二阶段受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的抑制,陷入"服务化困境";第三阶段刺激技术改进突破困境。当前我国整体尚未跨越"服务化困境",处于第二阶段,内部根源为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差异化生产,外部阻碍为高端复合型人才缺失。从省域层面来看,我国内地30个省市(西藏地区数据缺失)区域异质性显著,大致呈"马鞍型"、倒"U"型、"U"型及无显著关系型四大类型,"马鞍型"省份优势产业服务化水平不高;倒"U"型省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U"型省份大数据应用范围较窄;无显著关系省份现代制造业基础薄弱;北京与浙江已跨越"服务化困境",其余省市未突破困境的原因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区域异质性 服务化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空间差异研究──基于ESDA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6
19
作者 柯蓉 秦莉 《区域经济评论》 2013年第2期56-61,共6页
作为长三角的支柱行业,制造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整个长三角制造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空间相关性进行... 作为长三角的支柱行业,制造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整个长三角制造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空间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长三角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空间差异也在持续放大,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却呈现空间正相关,意味着长三角区域内相互促进,内部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影响的作用力更为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A 空间差异 长三角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应用、技能溢价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兼论如何有效化解“索洛悖论”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余东华 韦丹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0-48,共9页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A-H模型,选取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了技能溢价在互联网应用影...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A-H模型,选取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了技能溢价在互联网应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当互联网应用产生的创新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能够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替代效应大于创新效应时,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生产过程产生了非适应性冲击,出现“索洛悖论”;技能溢价能够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调节互联网应用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增强互联网的创新效应,从而有效化解“索洛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应用 技能溢价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索洛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