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服务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研究:理论框架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旭升 曲乐晴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化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制造业服务主导逻辑形成,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SSCI文献为研究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分析服务战略、产品—服务系统、数智联动不同服务阶段对...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化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制造业服务主导逻辑形成,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SSCI文献为研究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分析服务战略、产品—服务系统、数智联动不同服务阶段对制造业的影响,基于个体和系统整合视角将12聚类划分为4个主题。研究发现:①数智服务中“数”与“智”具有不同特征,两者相互作用促进制造业升级;②构建“动因—机理—绩效”理论框架,发现用户需求响应是数智服务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生产系统和服务过程并行重构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共同推动制造业服务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③数智服务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要素融合、精益化与全过程服务具有促进作用。为厘清数智服务特征和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服务 制造业升级 理论框架 作用机理 未来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阳扬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134,共6页
文章以1997—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升级。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制造业升级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正向... 文章以1997—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升级。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制造业升级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正向作用最大的是劳动力要素市场配置。(2)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加快技术进步促进制造业升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越高,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地区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越明显。(3)异质性分析发现,基于要素密集型视角,要素市场化配置显著促进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升级;基于地理位置视角,要素市场化配置显著促进了东部、中部地区制造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市场化 制造业升级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技术创新制约与对策
3
作者 杨阔 边俊杰 吴玥昀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3,共10页
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的中国制造业,应在生产效率提升和价值链攀升上实现快速升级,以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新时期的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外部市场环境恶化和内部发展阶段转换的双重不利因素,内部技术创新更加成为推动制造业升级... 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的中国制造业,应在生产效率提升和价值链攀升上实现快速升级,以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新时期的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外部市场环境恶化和内部发展阶段转换的双重不利因素,内部技术创新更加成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最关键因素。然而,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系数却呈现明显的阶段下降,制约了制造业升级。为了及时化解技术创新制约,应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结合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着重促进居民消费快速增长,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更重要的是,在产业政策上执行更加积极的产业技术政策,激励以大型科技企业为中心的创新联盟,通过抱团协作实现自主创新与技术赶超,持续提升技术创新效率,增加新质生产力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制造业升级 技术创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如何驱动制造业升级?——基于WIOD跨国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国亮 付凡 杨蕙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41,共13页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制造业升级成为当前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聚焦制造业产业内升级,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角度测度制造业对数字技术的依赖程度,分析数字技术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影响的研究表明...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制造业升级成为当前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聚焦制造业产业内升级,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角度测度制造业对数字技术的依赖程度,分析数字技术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影响的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内在机理表明,数字技术主要通过优化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实现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在网络基础设施完善、贸易壁垒低的国家体现得更为明显,同时受制造业技术水平、数字技术来源的异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制造业升级 生产要素投入 投入产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基于北京市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1
5
作者 汪德华 江静 夏杰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2,共8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影响其升级有两个重要原因:制造业企业内部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分离降低了企业的装置成本并有助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社会化的专业分工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并且在产业关联度上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历...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影响其升级有两个重要原因:制造业企业内部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分离降低了企业的装置成本并有助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社会化的专业分工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并且在产业关联度上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历史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顶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不断地投入现代服务业所内含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使整体产业结构不断向"软化"趋势调整。通过利用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地以及全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比较,北京是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能够较多地利用外部服务业的地区;利用北京等四地2000~2005年的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计量检验表明在四地外部服务业的发展都将有利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中,北京市的服务业增加值提高1个百分点,将使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0.64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升级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基于全产业链构建 被引量:37
6
作者 黄光灿 王珏 马莉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4,共11页
传统的国际分工形式限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攀升,虽然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较深,深入全球生产网络的趋势在不断上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呈现"右偏V"型发展趋势,国际分工地位表现出向上游攀升的特... 传统的国际分工形式限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攀升,虽然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较深,深入全球生产网络的趋势在不断上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呈现"右偏V"型发展趋势,国际分工地位表现出向上游攀升的特征,但分工地位仍相对较低,制造业行业间差异显著。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具有促进效应,盲目地深入全球分工体系不利于制造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分工地位来推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制造业整体升级。中国制造业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节点转移的过程中,需转变垂直分工到水平分工的思路,构建以技术进步主导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制造业价值生态体系,在多个价值环节与全球伙伴进行水平合作,增加中国国内间接附加值率,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以实现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升级 附加值贸易 国际竞争力 技术创新 全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和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26
7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144,共9页
随着"婴儿潮"期出生人口的加速老龄化,80、90后新生代劳动力渐成我国的主体劳动力。然而,新生代劳动力择业行为具有典型的"去制造业化"、"高端化"和"服务化"等特征,这将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产生... 随着"婴儿潮"期出生人口的加速老龄化,80、90后新生代劳动力渐成我国的主体劳动力。然而,新生代劳动力择业行为具有典型的"去制造业化"、"高端化"和"服务化"等特征,这将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运用1995-2014年我国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和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与质量变化对低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负,且系数较大;对中端和高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随着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已使低端制造业失去了传统比较优势,但却为中高端制造业的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要顺应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通过政策顺势促推制造业向和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相协调的产业高端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劳动力 供给变化 制造业升级 实证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制造业升级 被引量:251
8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1 位作者 王铂 晁自胜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要推进产业升级关键在于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的积累。然而,不仅在人均受教育年限较快增长背景下,我国的人力资本未得到应有的积累,尤其是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仍然严重不足,拔尖型、领军型科技人才更... 要推进产业升级关键在于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的积累。然而,不仅在人均受教育年限较快增长背景下,我国的人力资本未得到应有的积累,尤其是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仍然严重不足,拔尖型、领军型科技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而且在专利申请量较快增长的背景下,科学技术水平也未得到应有的提高,尤其是核心技术与攻关能力严重不足,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升级的瓶颈。本文基于1990~2014年分地区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运用FGLS模型对我国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是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升级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二是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即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趋势;三是制造业升级的速度明显滞后于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因此,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效用,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技术进步 制造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谭清美 陈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5-62,共8页
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日益深远,但其影响机制也更加复杂。通过微观、宏观双视角定性论述,借助GMM模型对中国283个城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定量测度,探讨了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信息化与制造业升级存在倒U... 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日益深远,但其影响机制也更加复杂。通过微观、宏观双视角定性论述,借助GMM模型对中国283个城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定量测度,探讨了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信息化与制造业升级存在倒U型关系,当信息化程度未跨过风险拐点时,其对制造业升级会产生促进作用;信息化程度跨过风险拐点后,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信息化并不总是促进制造业升级,信息化是机遇也是挑战,各地区需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工业化水平来发展信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制造业升级 影响机制 GM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的制造业升级:机理及测度 被引量:34
10
作者 纪玉俊 张彦彦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7,共8页
在对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升级相关机理阐释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互联网+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互联网+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分区域的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 在对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升级相关机理阐释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互联网+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互联网+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分区域的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东部地区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效果则没有体现出来。基于此,在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基础上,在不同地区可实施差异性政策,从而更好地实现制造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制造业升级 机理 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电商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及路径研究——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诚 刘守臣 于兆宇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88,共12页
在全球疫情常态化和国际经贸形势不确定背景下,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模式、新业态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跨境电商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提供新的机会,在带动制造业升级方面的优势逐步显现。本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 在全球疫情常态化和国际经贸形势不确定背景下,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模式、新业态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跨境电商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提供新的机会,在带动制造业升级方面的优势逐步显现。本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下,分析跨境电商对中国制造业升级作用机制,基于ARMA模型论证跨境电商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并获得结论:跨境电商发展对国内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具有驱动力;跨境电商通过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两个路径有效助推中国制造业升级,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和制造业升级水平均呈增长趋势;跨境电商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有效预测变量,且二者显著正相关。最后构建跨境电商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 双循环 制造业升级 作用机制 ARM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成本与利润差异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阳立高 刘念念 +1 位作者 柒江艺 龚世豪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引入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人均利润,考量劳动力成本与利润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虽然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但劳动生产率增速更快,制造业整体单位劳动力成本没有上升,且有小幅下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有一定综合成本优势... 引入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人均利润,考量劳动力成本与利润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虽然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但劳动生产率增速更快,制造业整体单位劳动力成本没有上升,且有小幅下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有一定综合成本优势,但其人均利润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比重总体下降,发展后劲不足,须转型升级;资本密集型虽然利润率相对较低,但人均利润为最高,比重不断上升,仍应是当前发展的重点;技术密集型比较优势不明显,急需突破核心技术,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利润差异 单位劳动力成本 人均利润 制造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进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米晋宏 江凌文 李正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6-55,共10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构建国内大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关键,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的升级。本文应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及专利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程度。研究发...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构建国内大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关键,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的升级。本文应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及专利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显著推进了制造业企业创新力、优化了企业资本结构、提升了企业市场估值。同时指出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而数据作为推进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型生产要素,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继续推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出台扶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政策和法律,制造业企业应当制定各环节人工智能化实施方案,全力推进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化水平,促进新时代中国制造业升级,畅通国内经济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业升级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门槛与制造业升级研究——基于集聚三重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卢飞 刘明辉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5,共12页
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三重效应的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呈倒"U"型以及各变量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存在门限特征。根据2002—2013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设定面板模型,并将... 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三重效应的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呈倒"U"型以及各变量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存在门限特征。根据2002—2013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设定面板模型,并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设为门槛变量进行门限面板模型估计,综合证实了三个假设,甄别出各要素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促进或阻碍作用的临界点。结果进一步表明,聚集的弹性效力呈现中东西渐次递减态势,空间语境下不同要素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升级 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随机效应面板模型 门限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邓晶 张文倩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49,共5页
目前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制造业升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处于不同的阶段,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作用机制。实证上,利用2005—2014年的17个发展中国家的跨... 目前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制造业升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处于不同的阶段,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作用机制。实证上,利用2005—2014年的17个发展中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本国制造业升级,同时制造业升级还受人力资本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信息化水平三个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 制造业升级 全球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视角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新路径 被引量:6
16
作者 顾江 李苏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77,共7页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而文化产业的兴起为我们审视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市场需求、制作成本、产品创新是文化产业影响制造业...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而文化产业的兴起为我们审视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市场需求、制作成本、产品创新是文化产业影响制造业升级的重要中介变量;总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制作成本和产品创新实现,东部地区与全国总体影响路径相似,西部地区主要依赖市场需求和制作成本,中部地区主要依赖市场需求和产品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为推动制造业升级揭示了新的路径,包括需求引致型升级路径、成本倒逼型升级路径和创新驱动型升级路径等,但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相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制造业升级 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关系研究——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治 王耀中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11期65-69,共5页
文章采用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经济区1992—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Johanson面板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面板误差纠正模型,检验了中国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即便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制造业升级和服... 文章采用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经济区1992—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Johanson面板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面板误差纠正模型,检验了中国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即便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协同互动关系仍然没有建立起来。东部地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地区制造业的升级所引至的,但服务业发展对该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的作用却不明显。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两地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从而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现代制造业的支撑,两大经济区服务业和制造业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发展 制造业升级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造业服务化与制造业升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侯晓晔 苑春荟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0,F0003,共9页
文章采用中介和门槛分析方法对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造业服务化和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升级造成影响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制造业服务化和... 文章采用中介和门槛分析方法对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造业服务化和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升级造成影响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制造业服务化和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关系中存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门槛,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程度较低时,制造业服务化起到正向中介作用,能有效促进制造业升级;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程度较高时,制造业服务化起到负向中介作用,会抑制制造业升级。文章的研究成果对政府制定有关促进制造业升级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服务化 制造业升级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经济视角下制造业升级路径探讨——以德国、意大利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航 谢志忠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5-59,共5页
"制造业升级"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际产业分工重塑背景下全球关注的焦点。根据体验经济理论,"制造业升级"有两种路径:向服务经济升级和向体验经济升级,德国和意大利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正是这两种升级路径的集中... "制造业升级"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际产业分工重塑背景下全球关注的焦点。根据体验经济理论,"制造业升级"有两种路径:向服务经济升级和向体验经济升级,德国和意大利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正是这两种升级路径的集中体现。该文以德国和意大利为典型案例,分析和比较两种路径的特点,进而提出若干有益启示,以期丰富学界对"制造业升级"内涵的理解,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政策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升级 产业升级 体验经济 工业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青松 杨川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3年第3期68-73,共6页
以2004年至2007年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分行业数据为基础,通过借助投入产出表并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邮政及仓储运输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研发技术业、商务服务业对人均制造业增加值的影响。结论表明,制造业升级主要依赖... 以2004年至2007年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分行业数据为基础,通过借助投入产出表并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邮政及仓储运输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研发技术业、商务服务业对人均制造业增加值的影响。结论表明,制造业升级主要依赖于邮政及仓储运输业,信息服务业与研发技术业的促进作用相对滞后,金融服务业与商务服务业作用微弱。当务之急,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培育企业的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拓宽政策支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升级 附加价值 资本密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