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制造政策、产业链生态构建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1
作者 刘洋 左宇晓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90,共17页
以智能制造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逐渐成为中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智造强国的“破局之棋”。本文使用2010—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测度政府智能制造政策强度,考察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并在产业链生态构... 以智能制造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逐渐成为中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智造强国的“破局之棋”。本文使用2010—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测度政府智能制造政策强度,考察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并在产业链生态构建背景下系统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智能制造政策提升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优化产业链整合—提升产业链溢出—增强产业链韧性路径推动制造业产业链生态构建,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智能制造供给与支撑能力、来自非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政策以及管理型政策,智能制造创新与应用能力、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政策以及技术型政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制造业充分应对剧烈技术变革,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型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链生态构建 产业政策 技术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扩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42
2
作者 余东华 信婧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3-76,共14页
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应用能够便利地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突破资源配置的地域隔阂和刚性约束,增强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分析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应用能够便利地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突破资源配置的地域隔阂和刚性约束,增强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分析信息技术扩散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构建测度信息技术融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衡量指标,利用DEA方法测度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并采用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扩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扩散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信息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融入程度越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就越高,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络互联互通,普及计算机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进而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异质性视角下制造业服务化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琳 刘凯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66-74,共9页
结合投入产出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全国层面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马鞍型",在制造业服务化第一阶段深化分工促进了技术效率改进;第二阶段受产品... 结合投入产出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全国层面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马鞍型",在制造业服务化第一阶段深化分工促进了技术效率改进;第二阶段受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的抑制,陷入"服务化困境";第三阶段刺激技术改进突破困境。当前我国整体尚未跨越"服务化困境",处于第二阶段,内部根源为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差异化生产,外部阻碍为高端复合型人才缺失。从省域层面来看,我国内地30个省市(西藏地区数据缺失)区域异质性显著,大致呈"马鞍型"、倒"U"型、"U"型及无显著关系型四大类型,"马鞍型"省份优势产业服务化水平不高;倒"U"型省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U"型省份大数据应用范围较窄;无显著关系省份现代制造业基础薄弱;北京与浙江已跨越"服务化困境",其余省市未突破困境的原因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区域异质性 服务化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应用、技能溢价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兼论如何有效化解“索洛悖论” 被引量:14
4
作者 余东华 韦丹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0-48,共9页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A-H模型,选取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了技能溢价在互联网应用影...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A-H模型,选取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了技能溢价在互联网应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当互联网应用产生的创新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能够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替代效应大于创新效应时,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生产过程产生了非适应性冲击,出现“索洛悖论”;技能溢价能够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调节互联网应用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增强互联网的创新效应,从而有效化解“索洛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应用 技能溢价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索洛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银行业结构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研究——基于地方官员晋升激励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凌翔 王云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97,共18页
在习近平新时代"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政策要求背景下,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运用2001-2015年期间的省级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和动态... 在习近平新时代"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政策要求背景下,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运用2001-2015年期间的省级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和动态GMM模型实证分析了最优银行业结构偏离度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引入新结构金融学的理论框架,研究了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对最优银行业结构偏离度和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边际影响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最优银行业结构偏离度显著地抑制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地方官员晋升激励显著地影响了最优银行业结构偏离度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即随着地方官员晋升激励降低,最优银行业结构偏离度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银行业结构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地方官员晋升激励 新结构金融学 政治锦标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市场分割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余世勇 朱咸永 张琦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区域市场分割一直影响着中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国内经济大循环畅通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200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区域市场分割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市... 区域市场分割一直影响着中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国内经济大循环畅通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200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区域市场分割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市场分割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负向作用,而且比较稳健;这种负向作用主要通过影响制造业的规模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进步而实现;制造业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资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区域市场分割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市场分割 规模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来自34个细分行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7
作者 林孔团 魏下海 鄢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45,共6页
基于福建省1999—2007年间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999—2007年间福建省制造业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9.1%。作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大分解项,技术进步是... 基于福建省1999—2007年间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999—2007年间福建省制造业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9.1%。作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大分解项,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动力,年均增长速度为9.9%,而技术效率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8%,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表现为负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协同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创新能力中介效应和知识积累门限效应 被引量:10
8
作者 蔡湘杰 贺正楚 潘为华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127,共13页
产学研协同以协同促进、互惠互利、资源互补为目的,构建多主体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能有效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面板数... 产学研协同以协同促进、互惠互利、资源互补为目的,构建多主体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能有效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根据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产学研协同发展水平,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各省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产学研协同发展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产学研协同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层级分布,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发展能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创新能力具有中介效应、知识积累具有门限效应。从异质性知识积累区间看,低水平知识积累区间(kn≤10.267)的正向促进效应要低于高水平知识积累区间(kn>10.267)的正向促进效应;产学研协同发展通过提升区域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应增强创新主体的协同性,实行差异化创新战略,重视知识积累,加强自主知识创新与扩散,进一步提高知识积累水平营造良好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发展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创新能力 知识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盛付祥 伏开宝 许美玲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0-276,共7页
在对科技创新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的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反映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指标体系,实证检验科技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将区域分为东、中、西... 在对科技创新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的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反映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指标体系,实证检验科技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将区域分为东、中、西部分区域进行检验,得到科技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科技创新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地区;进一步,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得到科技创新不仅对本地区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以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非效率投资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丹丹 李笑迎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9,共9页
基于2010—2018年审计署实施中央企业审计事件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和机制以及非效率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TFP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是通过缓解代理问题... 基于2010—2018年审计署实施中央企业审计事件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和机制以及非效率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TFP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是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抑制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发挥作用的。非效率投资在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即抑制非效率投资是国家审计促进企业TFP提升的重要作用路径。进一步地,二次审计正向调节了国家审计对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国家审计的促进作用在非效率投资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且主要缓解了制造业企业投资不足问题。研究结论为微观企业借助审计监督力量更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审计治理机制提供了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非效率投资 制造业企业要素生产率 经济监督 双重差分模型 代理问题 高管超额在职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9
11
作者 胡日东 汤锦锋 宋红艳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122,共10页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EBM-GML模型测算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建立P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MM系统方法、格...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EBM-GML模型测算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建立P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MM系统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在长期内具有促进作用;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规制具有抑制作用,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环境规制在短期内具有促进作用,长期内具有抑制作用,而对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制造业绿色要素生产率 PVAR模型 EBM-GML模型 脉冲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PSM-DID检验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优智 乔宇鹤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36,共7页
随着我国环境规制体系的不断完善,环境规制在促进经济绿色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2011年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这一体系中重要的一种环境规制制度。因此,在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来测度中国2009—2017年30个省份制造业... 随着我国环境规制体系的不断完善,环境规制在促进经济绿色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2011年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这一体系中重要的一种环境规制制度。因此,在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来测度中国2009—2017年30个省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将2013年在试点省市正式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匹配得分的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环境规制的影响逐步改善,对MGTFP分解项的影响和对MGTFP的影响相一致。在对MGTFP分解项的影响中,技术进步所受的影响最大,纯技术效率所受的影响最小,综合技术效率所受到的影响要大于规模效率所受到的影响,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及城镇化对MGTFP及其分解项的影响存在差异,技术创新对MGTFP及其分解项的影响为正,对外开放对MGTFP分解项的影响为负,这与对MGTFP的影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制造业绿色要素生产率 PSM-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肖卫国 张语芮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7期19-34,共16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碳排放交易系统(ETS)如何影响高碳排放行业,如制造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话题。双重差分法是近年来识别碳排放权交易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常用研究方法。以2014年...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碳排放交易系统(ETS)如何影响高碳排放行业,如制造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话题。双重差分法是近年来识别碳排放权交易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常用研究方法。以2014年开始试点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能够通过筛选外商对内直接投资(IFDI)的质量,进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作用。稳健性检验表明,在考虑双重差分法设定条件、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更改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等后,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依然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制造业绿色要素生产率 外商对内直接投资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45
14
作者 尹礼汇 孟晓倩 吴传清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13,共13页
环境规制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关键。利用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数据,采用SBM模型、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门限回归模型、工具变量法等模型方法,分析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全要素... 环境规制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关键。利用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数据,采用SBM模型、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门限回归模型、工具变量法等模型方法,分析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显著提升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随着规制强度增加而具有更强的正向促进作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需要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起到规制作用,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作用不显著。推动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应加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的协调配合,针对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特点分类施策,构建市场导向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制造业绿色要素生产率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长江经济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模式转型、技术比较优势与制造业创新绩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炜 曹文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1,共9页
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创新绩效提升不仅取决于循环模式转型效果,而且显著受到技术比较优势的影响。利用2001—2021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循环模式转型与技术比较优势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由国际循环引致的制造业集聚有... 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创新绩效提升不仅取决于循环模式转型效果,而且显著受到技术比较优势的影响。利用2001—2021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循环模式转型与技术比较优势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由国际循环引致的制造业集聚有助于优化制造业要素配置,强化制造业技术比较优势,进而提升制造业创新绩效。在新发展格局下,循环模式转型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利用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获得技术比较优势,通过缩小技术势差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对提升制造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模式转型 国际循环 国内循环 技术比较优势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被引量:6
16
作者 景国文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114,共10页
本文研究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探究工业机器人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能够通... 本文研究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探究工业机器人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能够通过提高人力资本、降低管理性交易成本进而实现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工业机器人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在东部地区企业、非污染密集型企业中更为明显。为此,政府要为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要加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扩大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类型,从而更好地推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人工智能 制造业企业要素生产率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