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宁夏姚河塬遗址出土马车木材鉴定与相关问题
- 1
-
-
作者
张万辉
魏晓莲
关晓武
马强
-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
陕西省林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处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4-128,共5页
-
基金
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宁夏百年考古发现与研究(1923—2023)”(编号:23NXAKG01)
中国国家博物馆2024年度科研一般项目“国博馆藏青铜车马器整理与研究”(编号:GBKX2024Y1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本文通过对姚河塬遗址出土的9件西周早期马车木材样品的鉴定,认为这些木材属于青檀、锥木和榆木等。在马车制作选材上,了解到西周早期马车不同构件采用了不同类别的树种,尤其是受力较重的核心构件车轴和辐条均采用了强度、硬度和韧性较高的青檀树种,可能当时工匠已经注意到马车构件与不同木材之间的物理力学特性。同时,青檀与《诗经》中对周人“檀车”的记载相吻合,为深入探究姚河塬遗址马车技术来源、礼制文化及其与周原遗址、丰镐遗址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
关键词
姚河塬遗址
马车木材
制车技术
-
Keywords
Yaoheyuan site
Chariots wood
Vehic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三十辐同一毂”·车制·《老子》成书时代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水海
-
机构
江南大学师范学院
-
出处
《江南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1-28,共8页
-
文摘
《老子》的成书时代 ,是学术界历来争论的焦点之一。有的学者征用《老子》书中出现的“三十辐同一毂”的记载 ,认为这种辐毂制的车子在春秋之世没有出现 ,到了战国中晚期才出现 ,所以《老子》只能产生在战国中晚期之后。本文就春秋时期辐毂等车制情况展开讨论 ,根据出土文物和有关文献资料 ,论证了春秋末期以前“三十辐同一毂”的制画实践技术的存在 ,从这一方面 ,否定了《老子》成书于战国中晚期之说 ,进一步证实《老子》
-
关键词
老子
《考工记》
制车技术实践
"三十辐同一毂"
成书时代
春秋晚期
-
Keywords
thirty spokes
Laozi
ArtificersRecord
carriage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dead weight,rotary inertia,rolling comvenience
rolling friction
-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