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朝五言诗篇制的演进历程 被引量:1
1
作者 曾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1-65,共5页
南朝时期,五言诗的篇制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诗歌篇幅逐渐缩短,由长篇为主趋向于以短篇为主。八句式篇制的演变共经历三个时期,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在发轫期,诗人开始有意摸索八句为篇;在创变期,四句式、八句式、十句式都有一定的发展... 南朝时期,五言诗的篇制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诗歌篇幅逐渐缩短,由长篇为主趋向于以短篇为主。八句式篇制的演变共经历三个时期,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在发轫期,诗人开始有意摸索八句为篇;在创变期,四句式、八句式、十句式都有一定的发展;至承袭期,八句式成熟定型。影响诗歌篇制的原因复杂多样,从内因来说,对偶技法的提高与声律、用事的发展相结合,有助于诗意的表达与诗歌结构的紧凑,并影响诗歌篇幅的长短;从外因来说,南朝特定的社交场合促进了八句式的发展,诗人选用同一形式作诗来交流,有利于较量诗艺与相互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言八句式 演变 对偶 乐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体诗篇制与新诗格律建构——以林庚的建行观点和十四行诗为中心
2
作者 李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91,共6页
近体诗的篇制规则为新诗格律的建构提供了两条探讨路径,一是关于诗行的规则,一是关于诗篇的规则。前者以林庚的一系列建行观点为代表,他对传统诗行规律的总结颇有见地,但认为新诗行是古典诗歌"典型诗行"字数的扩展,则忽视了... 近体诗的篇制规则为新诗格律的建构提供了两条探讨路径,一是关于诗行的规则,一是关于诗篇的规则。前者以林庚的一系列建行观点为代表,他对传统诗行规律的总结颇有见地,但认为新诗行是古典诗歌"典型诗行"字数的扩展,则忽视了新诗节奏的计量单位应为顿数而非字数。后者以十四行为典型,尽管未见相关理论明确提出新诗的篇制问题,而实际上,汉语十四行诗已成为创作和批评都认可的一种诗篇规则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体诗 新诗格律 典型诗行 顿数 十四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乐志》铎舞歌诗二篇考辨 被引量:1
3
作者 许云和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6-152,共7页
《宋书.乐志》载有铎舞歌诗二篇,其中《圣人制礼乐篇》古来无解者。早年逯钦立、孙楷第曾破译过此篇,今从字形相同、字形相近、字音相近、字义相近几个方面来判别,可读出其未及破译的歌词;而据《宋书.乐志》,又可复原出《圣人制礼乐篇... 《宋书.乐志》载有铎舞歌诗二篇,其中《圣人制礼乐篇》古来无解者。早年逯钦立、孙楷第曾破译过此篇,今从字形相同、字形相近、字音相近、字义相近几个方面来判别,可读出其未及破译的歌词;而据《宋书.乐志》,又可复原出《圣人制礼乐篇》的乐诗和徒诗形态。汉有《圣人制礼乐篇》,曹魏当国,改易其词作《太和时》以当之,至晋立,则令傅玄改易《太和时》作《云门篇》以代之,因此《圣人制礼乐篇》与《云门篇》非如孙楷第所说是同一篇歌词。所谓铎舞,其最初可能为北方民间舞蹈,后为汉室所采,参以周《大武》改编而陈于殿庭,舞时振铎以为节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铎舞 《圣人礼乐 《云门 《太和时》 表演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入集的篇章考察与文体学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汪雯雯 蒋旅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3,共7页
伴随对文道关系的讨论以及古文地位的提升,南宋以来文章学兴盛,《史记》开始进入文章总集。通过节录、全篇摘录或重构《史记》文章,使之呈现新的篇目形态,《史记》入集这一过程体现了各时期各位选编者深层的文章学观念。文道统一结合、... 伴随对文道关系的讨论以及古文地位的提升,南宋以来文章学兴盛,《史记》开始进入文章总集。通过节录、全篇摘录或重构《史记》文章,使之呈现新的篇目形态,《史记》入集这一过程体现了各时期各位选编者深层的文章学观念。文道统一结合、《史记》的行文技巧、内涵义理,是《史记》入集的重要接受维度。编纂者通过文体分类或归类,彰显了《史记》“传状”“赞”“世表”等文体的开创性和示范性意义;围绕具体文体的正变问题展开辨析,也体现了一定的文体观念,折射出相关的文学生态环境。《史记》进入文章总集而被多维接受,是《史记》最终成为文学经典的重要助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文章总集 形态 文章接受 文体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乐府入律看五言诗的“古”“近”之变 被引量:1
5
作者 韩达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55-163,共9页
南北朝至初唐时期的乐府逐步实现了由新体诗向律体的转变,而这一时期同样是五言诗由古体趋于近体的重要阶段。通过统计这一阶段五言乐府及五言徒诗的声病演变情况,可以发现五言诗"古""近"之变的关键之一在于齐梁以... 南北朝至初唐时期的乐府逐步实现了由新体诗向律体的转变,而这一时期同样是五言诗由古体趋于近体的重要阶段。通过统计这一阶段五言乐府及五言徒诗的声病演变情况,可以发现五言诗"古""近"之变的关键之一在于齐梁以来对旧题乐府的改造以及对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吸纳。这一阶段的五言乐府可以归纳出四四式、二六式和二四二式三种趋近于近体律诗的篇制类型。它们既是五言乐府由古入律的途径,也是这一时期诗人探索律化规律过程中重视"复古"观念的结果。南北朝诗人通过仿效乐府体式上的"古体"色彩,借以纠正齐梁诗歌过分骈俪化的弊病,导入单行散句,最终促成了五言近体骈散结合的体调特色。五言诗的"古""近"之别正是在声律转严与句式复古的实践与互动中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入律 五言诗 古体 近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补习教育的几个实际问题
6
作者 赵霭吴 《教育与职业》 1935年第4期237-241,共5页
职业补习教育最近一二年来,始稍稍有人注意。就上海一地而论,补习学校的数量,比以前增加许多,每个职业补习学校的学生,少则数十,多则千余。职业界青年渐渐成觉到以前所受教育不够应用,忙里偷闲,进职业补习学校,补习自己所需要的学问;新... 职业补习教育最近一二年来,始稍稍有人注意。就上海一地而论,补习学校的数量,比以前增加许多,每个职业补习学校的学生,少则数十,多则千余。职业界青年渐渐成觉到以前所受教育不够应用,忙里偷闲,进职业补习学校,补习自己所需要的学问;新式商店也深知道要提高练习生初级职员的服务效率,惟有补充他们的教育程度,很慷慨的提出一宗经费,资送入职业补习学校肄业;职业补习教育的地位渐渐提高,征各方面看来,总算是好气象。可是推行职业补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周 制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