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中金属元素的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 Ⅰ.氧化镁吸收油热分解制样法
1
作者 刘亚雯 李道伦 +2 位作者 胡金生 范钦敏 魏成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3-88,共6页
本文介绍了用氧化镁吸收油热分解的制样方法,而后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定油中微量元素。该方法避免了复杂的基体效应校正,作者用此方法测定了油中七种元素,其探测限为几个μg/g。
关键词 制样法 探测限 油金属元素 XR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制样法对硫铁矿、铜精矿和方铅矿主量元素的XRF光谱测定 被引量:11
2
作者 郝丽萍 王再田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8-59,72,共3页
采用铂—黄坩埚熔融法制样 ,对铜精铜、硫铁矿、方铅矿样品中主量元素S、Fe、Cu、Pb等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采用硝酸钠低温预氧化处理 ,以偏硼酸锂、四硼酸锂混合物作熔剂 ,溴化锂作玻璃片脱模剂。结果表明 ,此法克服了颗粒度效应 ,... 采用铂—黄坩埚熔融法制样 ,对铜精铜、硫铁矿、方铅矿样品中主量元素S、Fe、Cu、Pb等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采用硝酸钠低温预氧化处理 ,以偏硼酸锂、四硼酸锂混合物作熔剂 ,溴化锂作玻璃片脱模剂。结果表明 ,此法克服了颗粒度效应 ,避免了铂黄坩埚腐蚀的危险 ,同时由于它的高度均质化 ,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制样法 硫铁矿 铜精矿 方铅矿 主量元素 X-射线荧光光谱 颗粒度效应 均质化 预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材料静态接触角测试制样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沈素丹 龚筱丹 +2 位作者 贺静 徐丽 郑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针对粉末材料常规压片制样法在静态接触角测试中易产生溶液渗透的问题,借鉴动态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提出了适用于静态接触角测试的单层颗粒制样法。分别采用压片制样法与单层颗粒制样法,将Stober法制备的二氧化硅颗粒进行静态接触角测试... 针对粉末材料常规压片制样法在静态接触角测试中易产生溶液渗透的问题,借鉴动态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提出了适用于静态接触角测试的单层颗粒制样法。分别采用压片制样法与单层颗粒制样法,将Stober法制备的二氧化硅颗粒进行静态接触角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单层颗粒制样法在粉末材料静态接触角测量上表现更加稳定,有效降低了压片颗粒间毛细管效应以及断裂缝隙带来的测试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材料 静态接触角 压片制样法 单层颗粒制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样方法对木质素改良黄土力学特性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钟秀梅 刘伟 刘钊钊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7-204,共8页
利用加水湿拌和泥浆搅拌2种方法对木质素改良黄土试样先进行均匀混合,后利用静压法在50mm×100mm圆柱形模具中两端压实制备试样,基于三轴仪对不同制样方法下改良土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加水湿拌和泥浆搅拌2种方法对木质素改良黄土试样先进行均匀混合,后利用静压法在50mm×100mm圆柱形模具中两端压实制备试样,基于三轴仪对不同制样方法下改良土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泥浆制样法获得改良土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和固结不排水剪切强度值均高于加水湿拌法获得改良土试样强度值。结合扫描电镜试验对不同制样方法下改良土试样细观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对于木质素改良土,泥浆搅拌法获得的试样中木质素与黄土颗粒形成了新的胶结物和团聚物;而加水湿拌法获得试样中,木质素在土颗粒中仅起到加筋作用,未出现新的胶结物。该结果从微结构角度揭示了2种制样法制备试样的本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改良土 泥浆制样法 扫描电镜 胶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样方法下四种豆科植物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赵颖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7-310,共4页
本研究采用自然干燥法和DMP(2,2-二甲氧基丙烷)制样法两种方法,分别对渐尖羊蹄甲、铁刀木、洋金凤和云南火索藤四种豆科植物的花粉材料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分析花粉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DMP制样法比自然干燥法处理... 本研究采用自然干燥法和DMP(2,2-二甲氧基丙烷)制样法两种方法,分别对渐尖羊蹄甲、铁刀木、洋金凤和云南火索藤四种豆科植物的花粉材料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分析花粉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DMP制样法比自然干燥法处理的花粉更少变形,且花粉表面和周围具有更少的杂质,整体成像效果更好,更能准确展示花粉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扫描电镜 自然干燥 DMP(2 2-二甲氧基丙烷)制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同时测定化探样品中多组分的含量 被引量:10
6
作者 乔鹏 葛良全 +2 位作者 张庆贤 谷懿 米争锋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95-1299,共5页
采用粉末压片制样法,利用PANalytical Axios型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仪同时对化探样品中的Fe2O3、Al2O3、Cr、Co、Ni、Cu、Zn、Pb等36种主、次和痕量组分进行测定。采用基本参数法,结合PH模式的经验系数法校正光谱干扰和集体效应。用国家标... 采用粉末压片制样法,利用PANalytical Axios型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仪同时对化探样品中的Fe2O3、Al2O3、Cr、Co、Ni、Cu、Zn、Pb等36种主、次和痕量组分进行测定。采用基本参数法,结合PH模式的经验系数法校正光谱干扰和集体效应。用国家标准物质做检验,测量结果与标样认定值吻合,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07401做精密度试验,统计结果RSD(n=10)除Br、Ce、Co、Ge、La、Mo、U、Sn、Sc和Nd小于10%,其余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粉末压片制样法 化探 基本参数 经验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锰锌铁氧体材料的主量组分 被引量:8
7
作者 曾小平 宋武元 吴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40-942,共3页
用熔融制样法将样品在铂金坩埚中与四硼酸锂熔融,熔体倒入铂金专用模具中成型为玻璃态块样。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锰锌铁氧体样品中氧化铁、四氧化三锰及氧化锌含量。经试验求得熔融时样品和无水四硼酸锂熔剂的最佳质量比为1比17.5。... 用熔融制样法将样品在铂金坩埚中与四硼酸锂熔融,熔体倒入铂金专用模具中成型为玻璃态块样。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锰锌铁氧体样品中氧化铁、四氧化三锰及氧化锌含量。经试验求得熔融时样品和无水四硼酸锂熔剂的最佳质量比为1比17.5。采用基体参数法和理论α系数法对基体效应及谱线重叠的干扰予以校正。此法用于锰锌铁氧体材料分析,3种组分的日间和日内相对标准偏差(n=7)分别小于3.5%和4.0%;用于标准样品的分析,3种组分的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在-0.15%-0.0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 熔块制样法 锰锌铁氧体材料 主量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μCT扫描的重塑黄土试样均匀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孟杰 李喜安 +2 位作者 赵兴考 刘锦阳 王锦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5-130,共6页
研究重塑黄土试样实验室内的制备效果,为工程活动提供准确的指标参数。以压实与击实2种制样方法所制备的三轴重塑黄土试样为对象,通过高精度μCT扫描试验,借助VGStudioMAX2.2图像处理软件,实现了土样微结构的三维重建,量化分析试样结构... 研究重塑黄土试样实验室内的制备效果,为工程活动提供准确的指标参数。以压实与击实2种制样方法所制备的三轴重塑黄土试样为对象,通过高精度μCT扫描试验,借助VGStudioMAX2.2图像处理软件,实现了土样微结构的三维重建,量化分析试样结构、孔隙三维信息以及孔隙分布情况,并通过三轴剪切试验简要分析了孔隙均匀性和围压对极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分层压实易造成重塑样内部结构的严重破坏,而不同工序下的分层击实试样孔隙分布极不均匀;一次压实试样较击实试样体积主频率孔径降低了40μm,且不同区域的孔隙率差值<3%。②土体内孔隙率分布差距越大,其极限强度越小。重塑样孔隙空间分布影响测得的黄土特性,故宜采用一次压实法制重备塑黄土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黄土 均匀性 μCT扫描试验 3D重构 孔隙分布 压实制样法 分层击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manufacture method of backfill samples in lab——Illustrated with a case study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坤 李夕兵 殷志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022-1028,共7页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rmation processes of lab backfill samples and field backfill were analysed. An improved sampling mold, containing an outer box shell and inner sampling mold, was put forward. The new and ...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rmation processes of lab backfill samples and field backfill were analysed. An improved sampling mold, containing an outer box shell and inner sampling mold, was put forward. The new and traditional test molds were applied to make subsequent-backfill samples of Yong-ping Copper Mine. The observation of mass fraction and theory analysis of settle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tailing particles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gnitude of the strength of the backfill forming in new mold is lower than that of backfill forming in traditional mold, and the biggest gap amounts to 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sequent backfilling SETTLEMENT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 str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modelling of 2-DOF luffing mechanism with serial closed kinematic chains 被引量:2
10
作者 ZHU Zhen-xin ZHU Jian-xin +1 位作者 KANG Hui-mei QIAN Huan-y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Luffing mechanism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construction machinery.This paper proposes a two degree of freedom(2-DOF)luffing mechanism,which has one more pair of driving cylinders than the single DOF luffing mechanism... Luffing mechanism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construction machinery.This paper proposes a two degree of freedom(2-DOF)luffing mechanism,which has one more pair of driving cylinders than the single DOF luffing mechanism,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chinery.To establish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2-DOF luffing mechanism,firstly,we develop a hierarchical method to deduce the Jacobian matrix and Hessian matrix for obtaining the kinematics equations.Subsequently,we divide the luffing mechanism into six bodies considering actuators,and deduce the kinetic equations of each body by the Newton-Euler method.Based on the dynamic model,we simulate the luffing process.Finally,a prototype is built on a pile driver to validate the model.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model can reflect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proposed luffing mechanism.And the control strategy that the front cylinders retract first shows better mechanical behavior than the other two control strategies.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2-DOF luffing mechanism on construction machinery.The modeling approach can also be applied to similar mechanism with serial closed kinematic chains,which allows to calculate the dynamic parameters easily and exa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ffing mechanism dynamic model hierarchical method control strategy PROTOTY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