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耕地保护责任制度的功能轮廓与政策规制——基于制度语法学工具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祺 袁明旭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92,共12页
粮食安全事关民生,是人民生活的根本命脉。虽然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责任制度,但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问题一直存在,厘清国家耕地保护责任制度的功能轮廓和政策规制,是解决耕地保护问题的前置性基础。运用扎根理论和制度语法工具对国... 粮食安全事关民生,是人民生活的根本命脉。虽然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责任制度,但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问题一直存在,厘清国家耕地保护责任制度的功能轮廓和政策规制,是解决耕地保护问题的前置性基础。运用扎根理论和制度语法工具对国家耕地保护责任制度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在政策规制中柔性策略秩序使用最多,中性规范秩序和刚性规则秩序使用较少。政策过程中缺乏与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合作,报酬规则中激励与惩罚条款模糊,以上因素造成国家耕地保护责任制度的规制程度不高。国家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应强化中性规范秩序和刚性规则秩序的使用,在集体选择层次和操作层次中加强与粮食、土地、农业和林业等部门的合作,细化报酬规则中激励与惩罚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制度语法学 耕地保护责任制 功能轮廓 政策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路径——基于扎根理论和制度语法学的双重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成 钱再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29,共11页
全球气候变暖正逐渐演变为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严重危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出将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陆续出台“1+N”“双碳”政策体系。该研究通过两种典型的质性研究方法——扎根... 全球气候变暖正逐渐演变为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严重危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出将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陆续出台“1+N”“双碳”政策体系。该研究通过两种典型的质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和制度语法学,对23份共计16万余字,来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和省份颁布的“双碳”政策文本进行解码与分析,廓析中国“双碳”政策路径的要素结构和功能轮廓,厘定不同政策路径下的组态结构和规制强度。通过扎根理论研究发现中国“双碳”政策路径已然十分全面完整,其中:行政机制下的政策路径包括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管控、法规与标准体系、重点行业降碳治理、能耗总量与强度控制(双控)、生态碳汇;市场机制下的政策路径包括循环经济发展、能源转型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色金融发展、绿色转型发展。制度语法学分析结果表明:“双碳”政策路径以ADIC规范性陈述为主(177个,占比52%),其次是AIC策略性陈述(130个,占比38%),而ADICO规则性陈述最少,仅33个,占比10%。实现“双碳”目标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双重压力,ADICO的制度语法结构是最理想的政策陈述范式,因为该结构的政策规制强度更大,也更容易实现其治理效能。毫无疑问,政策规制是有效缓解“双碳”治理压力的重要抓手,更是确保实现“双碳”治理效能的确证性手段。政策规制主要面向高耗能高排放为代表的工业领域,依托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组织,以政治动员和行政法令为手段,推进高碳领域的“双碳”治理。通过进一步构建“双碳”政策规制机制的理论框架,按照规制强度将“双碳”治理分为“强制性治理”和“柔性治理”,提出两种“双碳”治理范式背后的底层逻辑正是行政机制下的科层动员和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同时,随着未来“双碳”目标的逐步实现及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逐渐脱钩,治理逻辑需要从“强制性治理”逐步转向“柔性治理”,从“行政科层制动员”转为“市场资源均衡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政策路径 扎根理论 制度语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责任研究与创新政策的制度轮廓与规制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丹 李胜会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10,共14页
在科技创新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开展负责任研究与创新(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RRI)能够预防人类跌入科技“进步陷阱”。运用制度语法学工具,廓析中央政府制定的42项RRI政策的制度轮廓,并结合目标群体社会建构与政策设计框... 在科技创新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开展负责任研究与创新(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RRI)能够预防人类跌入科技“进步陷阱”。运用制度语法学工具,廓析中央政府制定的42项RRI政策的制度轮廓,并结合目标群体社会建构与政策设计框架解析政策的规制机理。研究发现:我国政府日益重视RRI,并试图在政策设计中激发政策目标群体开展RRI的内生动力,但现有政策整体呈弱规制性,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多元主体配合。从制度规则的应用来看,制度规则在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这些科技发展迅猛的领域应用最多。具体而言,选择规则是政策设计中最常使用的规则类型,而其余6种制度规则的应用不充分。进一步解析政策规制机理发现,在规制类型上,通过建构优势者、依赖者、偏离者3种目标群体,打造出政策规制差序格局;在规制手段上,巧用框定、强化、修辞话语策略建构目标群体,构建出RRI框架;在规制强度上,开展宪法选择层、集体选择层、操作选择层目标群体社会建构,凝聚出政策规制强大合力。研究结论在理论方面为学者研究RRI议题提供了政策视角启示,在实践方面为学者研究RRI政策提供了制度语法学工具的方法论见解,也为我国政府更好地设计和完善RRI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助力我国政府提升科技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责任研究与创新 制度轮廓 科技治理 制度语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政策的制度轮廓及规制特征研究——基于17省市政策文本的制度语法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贾文龙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共11页
系统刻画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政策的规制轮廓及规制样态,能够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政策优化、持续释放政策势能奠定坚实基础。本研究运用制度语法工具,对17省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政策展开文本编码、内容解构、机制阐释,系统分析我国... 系统刻画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政策的规制轮廓及规制样态,能够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政策优化、持续释放政策势能奠定坚实基础。本研究运用制度语法工具,对17省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政策展开文本编码、内容解构、机制阐释,系统分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政策的制度轮廓及其规制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政策主要基于“集体选择层次”以及“操作层次”进行制度层面的构建,并且从位置规则、选取规则、信息规则、报酬规则、聚合规则五个维度解析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政策具有“厘清不同利益相关主体的权责”“政策表达约束性及强制性的偏弱”“信息双向传递畅度的亟待强化”“奖惩激励机制的运用失衡”“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等制度规制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政策的优化路径,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图1。表2。参考文献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制度语法学 制度轮廓 规制特征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