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下的中国协作治理:本土化应用与一般性拓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锁利铭 贾小岗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11,共15页
作为第三代政策过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ICA框架)更加强调政策过程的动态非线性特征,重点关注主体互动过程与制度结构的双向作用,成为观察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府际关系重构演化的重要模型。基于... 作为第三代政策过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ICA框架)更加强调政策过程的动态非线性特征,重点关注主体互动过程与制度结构的双向作用,成为观察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府际关系重构演化的重要模型。基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目标,梳理ICA框架的缘起、演化与应用并明确中国场景下相关研究的本土经验与一般性拓展。初步来看,中国ICA框架的相关研究已形成“尺度-结构-领域-模型”四个主题子群的文献体系。在具体应用方面,中国场景下的ICA框架研究主要集中于协作治理动机、治理关系与治理结构等方面,并基于“多重动机-复杂机制-网络嵌套”的创新路径,初步实现了对经典框架的本土化应用与拓展。未来,中国应基于ICA框架构建更为一般化的治理过程理论,可从以下议题开展:交易成本的测量与实证检验、作为因变量的选择性收益研究、合作网络结构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复杂竞合关系的多维场景建构、数字化背景中的府际协作网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ICA框架) 政策过程 治理过程 协作治理 中国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性集体行动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践与经验启示——以海南省三亚市T村为例
2
作者 符渝婉 吴育斌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4期157-160,共4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实施背景下,如何突破乡村振兴实践中集体行动困境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命题。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分析框架与多中心治理理论,通过对三亚市T村振兴实践的深度个案研究,探究在乡村振兴中如何通过制度性集体行动构建多...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实施背景下,如何突破乡村振兴实践中集体行动困境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命题。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分析框架与多中心治理理论,通过对三亚市T村振兴实践的深度个案研究,探究在乡村振兴中如何通过制度性集体行动构建多中心治理的新格局。研究发现,T村通过共同目标的设定、构建正式制度的供给以及非正式制度的赋能,构建“政府引导—村集体统筹—市场嵌入—村民参与”的协同治理网络,有效破解资源整合碎片化、利益分配失衡和行动激励不足等集体行动困境。其形成的制度性集体行动经验,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实践范式,对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性集体行动 多中心治理 乡村振兴实践 案例分析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的同城化合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晓军 黄馨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66,共7页
构建分权化地方政府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高效的协调与合作机制是当前我国同城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梳理总结我国同城化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主要障碍基础上,引入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从制度行动者层面对区域管治机制... 构建分权化地方政府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高效的协调与合作机制是当前我国同城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梳理总结我国同城化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主要障碍基础上,引入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从制度行动者层面对区域管治机制进行解析,并基于该视角提出同城化合作机制,为破除同城化战略实施瓶颈、促进近域城市整合、创新区域治理模式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城化 制度性集体行动 合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性集体行动视域下“河长制”协作机制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沈亚平 韩超然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85,共10页
在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的视域下,基于对天津市"河长制"制度设计与运行实践的分析,可以发现,其通过河长及河长办的介入、建立信息传输路径、制定协作规范、促进正外部性、信息公示等方式,从交易成本、合作风险和合作收益的角度... 在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的视域下,基于对天津市"河长制"制度设计与运行实践的分析,可以发现,其通过河长及河长办的介入、建立信息传输路径、制定协作规范、促进正外部性、信息公示等方式,从交易成本、合作风险和合作收益的角度克服了水环境治理中的碎片化障碍。与此同时,天津市"河长制"协作机制单一、河长办"角色溢出"等存在于实践与制度中的深层次缺陷也导致了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对地方水环境协作治理的实施造成了阻碍。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协作机制和推动河长办充分授权与角色转变,可以有效地克服"河长制"中的深层次缺陷,进而对"河长制"协作机制进行优化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性集体行动 “河长制” 协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作中制度性集体行动研究——以京津冀区域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卡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3,共14页
区域协作是大都市区治理体系中的核心要件,也是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区域空间层次的重要体现。为了明确区域协作机制中存在的困境和改进机会,以探索更高效顺畅的区域协作路径,文章从制度性集体行动的视角,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协作中制度性... 区域协作是大都市区治理体系中的核心要件,也是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区域空间层次的重要体现。为了明确区域协作机制中存在的困境和改进机会,以探索更高效顺畅的区域协作路径,文章从制度性集体行动的视角,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协作中制度性参与者及其诉求,分析了京、津、冀政府各自的关注议题、行动成本,以及不同层级主体参与区域协作的方式,构建了区域协作的制度性集体行动中行动者、协作网络、权力介入、合作风险与交易成本等变量间的互动机理,并分析了当前区域协作中集体行动的主要困境与解决机制。研究指出:区域问题的演化是推动区域治理变革的主要根源,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和核心城区过度聚集问题逐渐加剧,致使区域一体化和协调发展政策必要性凸显。区域协作的基本变量来源于区域现实情境,根植于区域长期形成的政治、社会、经济网络,包括:现有制度系统,区域结构与所要解决的区域问题,参与区域合作的行动者诉求及其紧迫性程度,地方组织之间的自发协作互动网络等。中介变量是由基本变量衍生出的协作行动中的过程变量,包括:合作的领域、范围,参与主体构成状况,行动者动机,强制性权力的介入程度等。基本变量与中介变量共同作用于区域协作机制,并对交易成本和合作风险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协作的收益与成效。京津冀区域多元主体目标差异性较强,区域协作的分配风险和行动者背弃风险较高,协作网络和自组织系统不够成熟,这些对当前的区域协作效果形成制约。为了更有效缓解区域协作中的制度性集体行动困境,提升区域协作效率,首先需要全面分析区域协作中制度性集体行动困境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地方协作网络等变量,通过对合作效率和成本的权衡,选择与困境性质相契合的协作机制。其次,积极培育基层协作网络内的多边、双边协作关系,促进灵活、有序、可以自我调适的协商机制的形成,让集体行动者的自利性、自主性得到保障,互惠和信任关系得到发展,从而获取稳定的制度性集体行动动力。最后,还需引导建立区域共有目标体系,尝试通过个体之间的权利让渡、利益妥协来实现区域整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性集体行动 京津冀区域 协作机制 区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的结构特征与演进逻辑——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的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单学鹏 罗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6,共12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是助力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治理行动的有效整合、治理资源互动和政策学习是推进区域协同治理的关键所在。为了探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的逻辑理路,并为中国区域协...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是助力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治理行动的有效整合、治理资源互动和政策学习是推进区域协同治理的关键所在。为了探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的逻辑理路,并为中国区域协同治理提供成渝经验,文章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51份府际协同治理政策文本为研究蓝本,应用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框架的网络分析视角对其进行内容编码分析。以个体网络分析与整体网络分析为研究着眼点,引入强弱连带的概念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治理进程进行透视。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网络经历了由有限共享型网络向双核领导型网络嬗变的发展历程,成渝双城的首位作用逐渐显著;成渝地区内部协同治理次级系统基本形成,推动了整体制度性集体行动的协调和整合;行政隔离和区域隔离是影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的主要障碍,亟待上级政府牵头开展协调,以功能为主导推进协同治理进程。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需要从协同机制创设、空间布局优化和政策协同衔接等方向着力,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协同治理 政策网络 区域协作 制度性集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污染联动治理机制研究——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的视域 被引量:39
7
作者 蔡岚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3,177,178,共10页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主体区域珠三角地区在全国三个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率先整体达标,创建了国家重点城市群空气质量达标改善的成功模式,为全国大气污染治理树立了标杆。大气污染的跨域流动使得对其根治必须依靠区域联动治理。但长期以...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主体区域珠三角地区在全国三个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率先整体达标,创建了国家重点城市群空气质量达标改善的成功模式,为全国大气污染治理树立了标杆。大气污染的跨域流动使得对其根治必须依靠区域联动治理。但长期以来,大湾区既面临着粤港澳三地因不同的政治制度、环境标准乃至治理架构带来的合作困境,同时还面临着珠三角内九个城市因个体理性带来的集体非理性结果的合作困境。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是如何克服集体行动难题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走出公地悲剧的?从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的视域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地方政府的联动策略,发现大湾区政府间以行政协议及区域规划为主要形式的嵌入性网络机制能够降低三地合作治理的交易成本;以多层次联席会议为主的约束性契约机制能在保留地方自治权的基础上,提供一个正式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机制;以区域权威为主要特点的委托授权机制能够在等级制下通过命令控制系统来实现合作。以制度性集体行动的视角透视大气污染联动治理,不仅有利于将我国联动治理实践与西方政府间合作的前沿理论进行对话,也有助于借鉴西方前沿理论进一步探寻提升我国联动治理大气污染绩效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大气污染治理 制度性集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下的卫生防疫区域治理:理论、经验与对策 被引量:21
8
作者 锁利铭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61,共9页
建立科学、有效、有序的区域协同合作机制,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意义重大。借助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文章对卫生防疫区域治理行动进行了类型划分,理论上阐释了不确定性、协作困境到困境缓解的协议... 建立科学、有效、有序的区域协同合作机制,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意义重大。借助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文章对卫生防疫区域治理行动进行了类型划分,理论上阐释了不确定性、协作困境到困境缓解的协议选择和网络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了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下卫生防疫区域治理的内在机理。同时,本文还运用理论框架,对泛珠三角卫生防疫的协议与网络进行了案例分析,并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加强卫生防疫区域治理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性集体行动 卫生防疫 区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生产数字化协同监管集体行动的随机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董昌其 刘纪达 米加宁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5-162,I0067,I0068,共10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安全生产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本文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构建了基于综合监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三方主体随机演化博弈模型,研究集体行动因素对主体策略演化的影响。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安全生产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本文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构建了基于综合监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三方主体随机演化博弈模型,研究集体行动因素对主体策略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干扰环境下,博弈主体策略呈现出明显的波动趋势。生产经营单位对成本因素的敏感度高于监管部门。激励性干预举措对于集体行动的一致性动机效果显著。通过增强部门联动机制、积累协同关系资本可以促使集体行动趋于稳定。因此,要完善安全生产领域数字化协同监管跨部门协作机制,增加对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的专项扶持力度,捋顺并强化不同主体的监管责任,促进安全生产数字化协同监管集体行动的持续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协同监管 数字化转型 随机演化博弈 制度性集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共同富裕的东西部协作机制演进与行动路径——以1996年至2022年间闽宁协作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史婵 王小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8,共14页
东西部协作为缓解西部地区温饱问题、消除绝对贫困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贡献了重要的制度力量。不同于已有研究多从府际合作及横向转移支付视角探讨对口支援与东西部协作的制度设计与实践过程,本文构建了迈向共同富裕的东西部协作理论分... 东西部协作为缓解西部地区温饱问题、消除绝对贫困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贡献了重要的制度力量。不同于已有研究多从府际合作及横向转移支付视角探讨对口支援与东西部协作的制度设计与实践过程,本文构建了迈向共同富裕的东西部协作理论分析框架,并引入制度性集体行动分析框架对各阶段东西部协作的协作困境与机制演进展开整体论述。基于闽宁协作1996—2022年联席会议纪要与调研事实,总结出达成发展共识、互学互助、产业协作、人才交流与社会动员等五个行动路径,并对如何助力形成益贫性经济增长、包容性社会发展和多维度扶贫开发的可持续减贫格局进行分析。这些发现既有助于启示发展中国家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贫困协同治理,也可为中国在共同富裕目标下进一步优化东西部协作制度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部协作 制度性集体行动 闽宁协作 精准扶贫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嵌式竞合:理解地方政府间复杂决策关系的一个新视角
11
作者 锁利铭 贾小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3,228,229,共13页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复杂性日益突出。通过以成渝地区“一城多园”科技创新实践为案例,借助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ICA)以及嵌入性理论构建互嵌式竞合府际关系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地方政府在区域科技创新治理中...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复杂性日益突出。通过以成渝地区“一城多园”科技创新实践为案例,借助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ICA)以及嵌入性理论构建互嵌式竞合府际关系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地方政府在区域科技创新治理中的复杂决策过程。总体上看,纵向协调、网络地位与政策网络分别从构建竞合制度背景、竞争中的合作以及合作中的竞争三个层面影响政府间关系的策略过程。在此之下,更深层次的隐性机制在于关系要素中的动机、行为与效应形成了“竞争动机-合作行为”下合作嵌入竞争以及“合作行为-竞争效应”下竞争嵌入合作的对称性特征。政府间关系逐步实现了由竞合二分、竞合共现到竞合互嵌的演化,最终涌现互嵌式竞合形态。不同于传统竞合关系,互嵌式竞合耦合了科层、市场与共同体逻辑的角色动机,划分了竞争性与合作性连接的连接模式,适配了集体性收益与选择性收益的双向协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关系 互嵌式竞合 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 嵌入性 “一城多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省际联席会议的运行机制及其制度化逻辑——基于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子龙 吴维旭 黄斯嫄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87,198,共19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联席会议逐渐成为政府推进重大战略或综合性项目的重要工作机制。作为联席会议的重要类型,部省际联席会议一般呈现出怎样的运行机制,其实现制度化运作需要哪些必要的推动因素?论文以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为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联席会议逐渐成为政府推进重大战略或综合性项目的重要工作机制。作为联席会议的重要类型,部省际联席会议一般呈现出怎样的运行机制,其实现制度化运作需要哪些必要的推动因素?论文以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为基础,构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机制的分析框架,并以部省际联席会议作为研究案例,综合运用重点访谈、社会网络分析、政策文本计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部省际联席会议的运行机制及其实现制度化运作的基本逻辑。研究表明:第一,在部省际联席会议的府际合作模式中,其运行机制由“自下而上”政策诉求机制和“自上而下”政策制定与执行机制组成。第二,部省际联席会议各参与部门的权力关系呈现多重性;第三,部省际联席会议负有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双重职责;第四,地方发展经济的动机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长期契合,是部省际联席会议持续制度化的基本逻辑;第五,部省际联席会议机制为地方政府有限度地突破行政级别壁垒,获取超出自身行政权限的政策资源提供了结构化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省际联席会议 制度性集体行动 府际合作模式 昆山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协同治理改善了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吗?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磊 郑依琳 马韶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21,共11页
环境问题呈现跨区域扩展特征,环境协同治理旨在解决跨行政区划问题,实现区域环境整体利益,其实施效果如何?文章引入生态福利绩效的概念度量城市居民福祉水平的变化,实证分析中国环境协同治理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改善效果。研究采用中国... 环境问题呈现跨区域扩展特征,环境协同治理旨在解决跨行政区划问题,实现区域环境整体利益,其实施效果如何?文章引入生态福利绩效的概念度量城市居民福祉水平的变化,实证分析中国环境协同治理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改善效果。研究采用中国104个重点城市2006~2015年的数据,基于改进的交叉效率模型测算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基于Tobit面板回归模型,结合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实证分析环境协同治理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协同治理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福利绩效,但交易成本的存在会削弱这一效果,其中谈判成本的影响最为显著。在考虑空间相关性因素后,这一结论并未发生变化。因此,建立动态、有约束力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协同治理 生态福利绩效 交易成本 制度性集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属性、权威介入与跨域环境协作治理——基于京津冀地区的案例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宇环 张秋香 石银凤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9-128,共10页
建设以首都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地区承载了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使命,在京津冀众多协同领域中生态环境保护被列为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选取京津冀地区环境协作治理为案例,运用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基于该区域大气... 建设以首都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地区承载了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使命,在京津冀众多协同领域中生态环境保护被列为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选取京津冀地区环境协作治理为案例,运用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基于该区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两个不同属性的问题领域,收集2013年至2021年的数据,分析问题属性差异和权威介入程度对协作达成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在不同问题属性领域,协作治理网络结构特征确有不同;权威介入可以通过调节权责明晰性和利益分配均等性促进协作达成。最后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地方政府协作达成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属性 权威介入 制度性集体行动 大气污染治理 水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府际数据共享的双重困境:生成逻辑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48
15
作者 锁利铭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6-140,F0003,共16页
一直以来府际协作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跨越协作困境就成为这一领域广受关注的命题。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共享逐渐成为府际协作的重要内容与促进因素。在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视角下,府际数据共享是政府机构理性选择的结果,存... 一直以来府际协作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跨越协作困境就成为这一领域广受关注的命题。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共享逐渐成为府际协作的重要内容与促进因素。在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视角下,府际数据共享是政府机构理性选择的结果,存在“协作”与“共享”的双重困境,受到交易成本与风险的双重影响。在微观层面,府际数据共享困境不仅源于政府机构特征、协作基础、制度规则与交易物属性产生的交易成本,同时受到数据属性的影响,即数据净收益的非对称性、投入沉默性与使用安全性问题会导致协调、分配与背叛风险。实践中需要基于机构行动者的个体理性、行政碎片化的环境特征以及问题差异性,注重共享动力的内生性、共享机制的多样性以及共享推进的有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性集体行动 府际协作 政府数据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