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险学”到“显学”——新中国宗教学研究六十年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卫平 吴广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3,共7页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六十年的发展,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从"险学"到"显学"。宗教学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所以是"险学",重要原因之一是当时的宗教学理论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紧紧联系在一起。1978年由真...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六十年的发展,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从"险学"到"显学"。宗教学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所以是"险学",重要原因之一是当时的宗教学理论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紧紧联系在一起。1978年由真理标准讨论而带来的思想解放春风,在宗教学领域引起了积极反映,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必然对于宗教的本质产生新的认识,并由此带来了中国宗教学研究的大发展,即在宗教学理论研究方面,从"精神鸦片"说发展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理论,在制度性宗教研究方面,从偏重历史到历史、理论、现实并重,在传统的研究领域之外,儒教问题和新兴宗教成为近三十年特有的两大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宗教 宗教学理论 制度性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中国宗教的伦理特征及其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形塑——从韦伯与杨庆堃关于中国宗教的论述谈起 被引量:1
2
作者 郑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5,254,共10页
韦伯关于《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的论述,实际上只是他关于"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研究的序篇,他的研究不只是为了凸显基督教文明的特色,以证明"西欧理性的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没有出现在世界其他地方"这一论断,... 韦伯关于《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的论述,实际上只是他关于"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研究的序篇,他的研究不只是为了凸显基督教文明的特色,以证明"西欧理性的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没有出现在世界其他地方"这一论断,更是为了证明以宗教力量为基础的责任伦理对个人行为,进而对社会结构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构造性影响。在不违背韦伯理论研究目标的基础上,聚焦于他关于中国宗教的论述,对比杨庆堃从制度性宗教/弥漫性宗教对中国宗教的分析,来重新思考韦伯用正统/异端划分中国宗教的理据和意义所在,或可为探讨中国宗教对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以及中国的政治组织结构提供了何种动力支持和形塑力量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杨庆堃 正统/异端 制度性宗教/弥漫性宗教 家产官僚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信仰文化体系的新探索:与杨庆堃和华琛的对话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继焦 吴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8,共9页
中国信仰文化体系历来是中外学者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杨庆堃提出的"分散性宗教"与"制度性宗教"理论,以及华琛提出的神明"标准化"概念。基于此,本文认为,杨庆堃和华琛都只看到了中国... 中国信仰文化体系历来是中外学者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杨庆堃提出的"分散性宗教"与"制度性宗教"理论,以及华琛提出的神明"标准化"概念。基于此,本文认为,杨庆堃和华琛都只看到了中国信仰文化体系的一个侧面,中国信仰文化体系并非只有神灵信仰,而是由神灵信仰与祖先崇拜两部分所构成的;神灵信仰为崇神,祖先崇拜为敬祖,两者彼此共存;多元神灵和祖先祭祀在官方和民间都具有巨大的力量,促进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社会的互动沟通。这种信仰文化体系源自古代、留存至今,并且仍旧可以与当代时代变迁相协调,形成新的社会结构,发挥当代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文化体系 分散性宗教 制度性宗教 神明标准化 神灵信仰 祖先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