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党内法规配套立规的政治逻辑及其制度实现 被引量:16
1
作者 祝捷 王萌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5,共11页
党内法规配套立规,既是贯彻落实党章和中央党内法规的必要措施,也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中央工作机关和地方省级党委党内法规立规工作的重点,具有从属性、实施性、规范性和耦合性。党内法规配套立规在制度设计、实践运行中应当把政... 党内法规配套立规,既是贯彻落实党章和中央党内法规的必要措施,也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中央工作机关和地方省级党委党内法规立规工作的重点,具有从属性、实施性、规范性和耦合性。党内法规配套立规在制度设计、实践运行中应当把政治性放在首位,因而必须遵循一定的政治逻辑,应当把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作为政治原则,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目的,应当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政治要求。为体现配套立规的政治逻辑,落实《制定条例》的目标要求,回应当前配套法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当坚持优位原则、授权明确性原则、辅助原则和比例原则,完善相关配套工作体制机制,从而促进党内法规制定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推进配套立规的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配套立规 政治逻辑 制度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宪法平等条款的文本叙述与制度实现 被引量:13
2
作者 石文龙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80,共12页
对平等的追求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精神向往。我国《宪法》上的平等条款具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认为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平等条款。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宪法》上的平等条款... 对平等的追求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精神向往。我国《宪法》上的平等条款具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认为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平等条款。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宪法》上的平等条款除了第33条第2款外,还有其他5个平等条款,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宪法》上的平等制度体系。同时我国宪法文本中还有大量的"区别对待"的内容。我国《宪法》平等条款的实现方式具有特殊性,表现为我国《宪法》上的规定主要通过制定法律而得以实现,即"通过法律的实施"。当然,"通过法律的实施"并不绝对,诸如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等制度均具有直接的规范效力而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平等制度允许"合理的差别"限制的是"不合理的差别"。对于如何判断"合理的差别"与"不合理的差别"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的领域,结合具体的事件适用不同的规则,为此,应将平等制度的适用领域主要分为私生活领域与公生活领域分别予以探讨。新时期我国平等制度的发展具有新的内容,包括平等已经由法律适用的平等向法律制定的平等转变、反歧视成为平等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等,这些内容值得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上的平等条款 文本叙述 制度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宪法“体育权利”的文本表述与制度实现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明涛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4,20,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宪法中"体育权利"的表述及其制度实现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体育权利"为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宪法中有关体育的内容散见于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宪法中"体育权利"的表述及其制度实现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体育权利"为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宪法中有关体育的内容散见于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中的部分条款,"体育权利"隐藏于这些宪法条文之中。宪法多个章节涉及"体育"的条文共同构成了一项相对完整的"体育权利"表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认为"体育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准基本权利"。作为"准基本权利"的体育权利,其实现有赖于国家义务。现阶段,"体育权利"的实现存在诸多不足,构建制度化的"体育权利"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宪法 体育权利 文本表述 制度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有产权制度的实现形式仍须改革创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关键
4
作者 刘桂斌 刘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82-87,共6页
公有产权制度实现形式的改革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我国目前公有产权制度的实现形式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仍待继续改革、创新。改革、创新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方... 公有产权制度实现形式的改革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我国目前公有产权制度的实现形式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仍待继续改革、创新。改革、创新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对企业产权制度的股份制形式的继续改革创新;(二)关于国有经济所有权代表职能的分类设置;(三)关于农村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实现形式的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有产权制度实现形式 股份制 国有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主体制度改革与司法责任制的实现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喆 高景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1,共6页
司法责任制是检察改革的核心制度,其能否在实践中得以实现须从检察制度主体权力的划分来分析。检察主体制度存在主体定权力划分模糊、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混乱、权力主体职责和责任不清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司法责任制的实现,使得司法责任... 司法责任制是检察改革的核心制度,其能否在实践中得以实现须从检察制度主体权力的划分来分析。检察主体制度存在主体定权力划分模糊、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混乱、权力主体职责和责任不清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司法责任制的实现,使得司法责任追责困难。在改革试点地区的调研中,也存在价值的取舍以及检察官员额制度的理解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司法责任制便无从实现。因此,我们需要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明确检察委员会、检察长、检察官的权力界限与授权规则,正确理解检察官额比,只有以此为前提才能实现司法责任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主体制度改革 司法责任制 制度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利供给变迁中的政府责任及其实现制度研究——福利供给的国外考察与启示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治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36,共8页
福利供给,究其本质体现为政府主导下的利益配置的过程,意味着政府担当的具有直接助益性的积极义务,蕴含着责任主体、参与供给主体以及社会成员之间动态、复杂的利益关系。作为福利供给的责任主体——政府必须面对福利供给变迁的客观趋势... 福利供给,究其本质体现为政府主导下的利益配置的过程,意味着政府担当的具有直接助益性的积极义务,蕴含着责任主体、参与供给主体以及社会成员之间动态、复杂的利益关系。作为福利供给的责任主体——政府必须面对福利供给变迁的客观趋势,思考政府福利供给责任的具体内容及其实现方式。而有效的法律制度设计将促使其在衡平社会成员——福利供给需求者的权利享有与义务承担的基础上,有机协调与非政府部门——福利供给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共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利益的均衡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供给 变迁 政府责任 实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企业制度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兼论十五大报告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新论断的理论与实践
7
作者 吴文斌 《学习与实践》 1998年第2期30-32,共3页
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在我国,国有企业是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 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在我国,国有企业是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形式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十五大报告 公有制实现形式 新论断 多样化 公有制为主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内在逻辑及其制度建构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树仁 宋丹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0,共6页
高等教育公平是一个统合概念,它是以机会公平为逻辑基点,逐步实现向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拓展。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机制十分复杂,既受到学生个人禀赋与努力程度的直接影响,也受到家庭、社会等先赋条件的支持与干预,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 高等教育公平是一个统合概念,它是以机会公平为逻辑基点,逐步实现向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拓展。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机制十分复杂,既受到学生个人禀赋与努力程度的直接影响,也受到家庭、社会等先赋条件的支持与干预,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高等教育机会配置方面表现出空间结构、阶层结构等差异性特征,引起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解决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的顶层设计,即从"平等原则"、"差异原则"、"补偿原则"出发,建立并完善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制度体系,注重制度改革的系统性及配套措施,实现完善制度与优化制度伦理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公平 教育机会 内在逻辑 制度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法治观和发展观 被引量:44
9
作者 吴汉东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5,共13页
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观和发展观,是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石和思想引领。法治观回答和解决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基本问题,提出了知识产权法治建设的基本命题,即指导思想、基本目标、运行方式及效果形式;发展观作... 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观和发展观,是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石和思想引领。法治观回答和解决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基本问题,提出了知识产权法治建设的基本命题,即指导思想、基本目标、运行方式及效果形式;发展观作用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服务等方面的全部过程和环节,其核心要义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总体思路、知识产权政策的科学维度和法治基础、知识产权运作要素的绩效要求。法治观和发展观的思想引领途径,或是通过立法程序表现为法律(如知识产权立法宗旨表达、知识产权法典化安排、知识产权法律现代化改造以及知识产权替代性制度选择),或是通过政府创制活动制定为政策(如谋划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知识产权事业规划、完善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体系),从而完成从思想理念到制度构成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法治观 发展观 基本命题 核心要义 制度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内在逻辑与制度建构分析
10
作者 任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0,共8页
有效发挥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制度引领保障作用,是铲除党内不良作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根本遵循。通过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理论逻辑、... 有效发挥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制度引领保障作用,是铲除党内不良作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根本遵循。通过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实践逻辑,可以进一步明晰自我革命制度的规范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建构特征。通过政治性、权威性、系统性、实践性及创新性的实践路向分析,对于推动党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及在自我革命的革故鼎新、正本清源中坚定制度自信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内在逻辑 内容建构 制度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娴灵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1-174,共4页
2012年修改后的民诉法明确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不仅具有宣示性,对民事诉讼实务亦具有深远意义。民事诉讼诚信原则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本着善意、不试图欺骗或损害任何人或确信自己未侵害他人权利的心理态度实施民事诉讼法律行为的指... 2012年修改后的民诉法明确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不仅具有宣示性,对民事诉讼实务亦具有深远意义。民事诉讼诚信原则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本着善意、不试图欺骗或损害任何人或确信自己未侵害他人权利的心理态度实施民事诉讼法律行为的指导性准则。它与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处分原则、检察监督原则等构成了完整的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体系,相互依存,共同承载着民事诉讼的价值追求。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应当通过异议制度、失权制度、失效制度、宣誓制度、民事诉讼责任制度等来具体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修改 诚实信用原则 适用对象 制度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排他效力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永红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24,43,共7页
知识产权排他效力是指权利人得以排除同一知识产品上内容相斥的权利设定或排除他人使用其知识产品而不予补偿行为的法律上的效果力。知识产权排他效力既是从法律效力角度区分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关键,也是认识知识产权支配效力与排他效力... 知识产权排他效力是指权利人得以排除同一知识产品上内容相斥的权利设定或排除他人使用其知识产品而不予补偿行为的法律上的效果力。知识产权排他效力既是从法律效力角度区分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关键,也是认识知识产权支配效力与排他效力内在关系的关键。激励创新和明晰产权是知识产权排他效力存在的动机和原因,其深层理由更在于调和人性与物性之间的矛盾。知识产权排他效力理论在具体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获得反映和实现。基于知识产权基本理论体系建立和揭示知识产权本质属性的需要,应当从多层面、多视角强化对知识产权排他效力理论和制度化内容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知识产品 排他效力 制度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辖与遥隶:宋代军马“皆隶三衙”考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学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123,167,共19页
天下军马、内外诸军皆隶三衙,终结了中唐五代中央禁军与方镇"诸道州兵"并列的二元体制,是宋代收兵权于中央最为重要的举措。然其实现,却有着"直辖"和"遥隶"两种不同的模式。将地方兵马之精锐抽调京师归... 天下军马、内外诸军皆隶三衙,终结了中唐五代中央禁军与方镇"诸道州兵"并列的二元体制,是宋代收兵权于中央最为重要的举措。然其实现,却有着"直辖"和"遥隶"两种不同的模式。将地方兵马之精锐抽调京师归三衙直接指挥,是谓"直辖";授予地方兵马以三衙禁军的番号,但并不抽调至京师,而是以"就粮禁军"等名义,就地升为禁军,仍由当地经略司、都总管司等地方兵马司统领和指挥,是谓"遥隶"。从宋真宗朝中后期开始,尤其是宋仁宗朝以后,主要是适应宋辽、宋夏与宋金战争的需要,遥隶模式愈来愈占据主导地位。南宋除各路禁军之外,广东摧锋军、福建左翼军、江西右翼军、淮东武锋军、湖南飞虎军等地方军马,亦遥隶于三衙。如此制度设计,在加强边境地区防御实力的同时,又避免了唐代地方割据的重演,堪称中国古代通过顶层"制度设计"收到"制度实现"较佳成效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衙 地方禁军 直辖 遥隶 制度设计 制度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碳中和”立法的体系化建构 被引量:33
14
作者 冯帅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9,共15页
"碳中和"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各国的行动目标,并演变为一场"净零排放"竞赛。中国入局其中,却无法律和制度补给,因而亟待完善。为了体现价值判断和法治定位,"碳中和"立法基于"内""外"... "碳中和"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各国的行动目标,并演变为一场"净零排放"竞赛。中国入局其中,却无法律和制度补给,因而亟待完善。为了体现价值判断和法治定位,"碳中和"立法基于"内""外"两重维度,以人类永续发展和良法善治为宗旨,并在"实然—应然"结构下,确立碳减排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两大目标。为此,"碳中和"立法通过指明相关主体"应当"为何种行为、"能"为何种行为,赋予制度以"行动促进和保障""风险防范和治理"两大功能。因之,在"制度—行动"框架下,它以减少碳源、增加碳移除、市场化措施、主体多元化、内外协同和行动边界为六大面向,构建起能源制度、固碳制度、碳定价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国际合作制度和责任制度等高度耦合与相互联系的"制度丛",以实现利益平衡、"主—客"关系和谐与社会安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立法宗旨 立法目的 制度功能 制度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效益债券:“新基建”融资的创新工具 被引量:4
15
作者 郝志斌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7-113,共7页
促进“新基建”顺利实施,需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新基建”融资体系。作为我国“新基建”融资的创新工具,社会效益债券以合约方式将政府付费与可衡量结果相联系,既能为“新基建”筹集预付资金,又能防范项目失败... 促进“新基建”顺利实施,需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新基建”融资体系。作为我国“新基建”融资的创新工具,社会效益债券以合约方式将政府付费与可衡量结果相联系,既能为“新基建”筹集预付资金,又能防范项目失败可能造成的财政损失。随着“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的合法化,以“专项债+社会效益债券”形式为“新基建”融资的法律逻辑已然成立。社会效益债券应用有其必要性及可行性,首例应用于“新基建”领域的社会效益债劵已经成功发行,当下需进一步加强宏观微观方面的制度构建,保证社会效益债券在“新基建”中的有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社会效益债券 疫情 制度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