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婉欣
李丹
崔日明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6,36,共11页
新质生产力赋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展示出层次分明的驱动逻辑:经济增长层面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政治保障层面开创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科技外交新格局,技术进步层面推动了技术标准...
新质生产力赋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展示出层次分明的驱动逻辑:经济增长层面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政治保障层面开创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科技外交新格局,技术进步层面推动了技术标准国际化和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制度创新层面推动了更深层次的制度型对外开放。但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仍面临如下现实挑战:国内各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地缘政治风险与全球信任赤字、技术的封锁与技术标准的争夺,以及制度性贸易摩擦与合规成本的增加。因此,我国亟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强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定并实施支持创新的政策,推动颠覆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制定绿色生产标准和认证体系,稳步扩大制度型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
对外开放
新质生产力
制度型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外开放概念的内涵及其客观必然性的再探索
被引量:
3
2
作者
汪海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6,共14页
马克思主义从来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或流通)、分配和消费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力,二是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的上述原理,对当代的对外开放研究也是完全适用的。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可以认为,对外开放概...
马克思主义从来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或流通)、分配和消费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力,二是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的上述原理,对当代的对外开放研究也是完全适用的。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可以认为,对外开放概念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体型的对外开放,即产品(包括服务)和生产要素以及作为消费者的旅游人员在国家之间的流动;二是制度型的对外开放,即体制的输入和体制的输出。中国的对外开放有着客观必然性,可以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加以论证,其决定性的原因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对外开放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实体
型
对外开放
制度型对外开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婉欣
李丹
崔日明
机构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
出处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6,36,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高地与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研究”(20&ZD09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新质生产力赋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展示出层次分明的驱动逻辑:经济增长层面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政治保障层面开创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科技外交新格局,技术进步层面推动了技术标准国际化和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制度创新层面推动了更深层次的制度型对外开放。但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仍面临如下现实挑战:国内各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地缘政治风险与全球信任赤字、技术的封锁与技术标准的争夺,以及制度性贸易摩擦与合规成本的增加。因此,我国亟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强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定并实施支持创新的政策,推动颠覆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制定绿色生产标准和认证体系,稳步扩大制度型对外开放。
关键词
高水平
对外开放
新质生产力
制度型对外开放
Keywords
high-standard opening-up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nstitutional opening-up
分类号
F12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外开放概念的内涵及其客观必然性的再探索
被引量:
3
2
作者
汪海波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6,共14页
文摘
马克思主义从来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或流通)、分配和消费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力,二是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的上述原理,对当代的对外开放研究也是完全适用的。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可以认为,对外开放概念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体型的对外开放,即产品(包括服务)和生产要素以及作为消费者的旅游人员在国家之间的流动;二是制度型的对外开放,即体制的输入和体制的输出。中国的对外开放有着客观必然性,可以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加以论证,其决定性的原因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对外开放的决策。
关键词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实体
型
对外开放
制度型对外开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
Keywords
productive forces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corporeal opening-up
institutional opening-up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分类号
F114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政策建议
刘婉欣
李丹
崔日明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外开放概念的内涵及其客观必然性的再探索
汪海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