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制度化信任看日本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强 纳鹏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7-148,81,共3页
日本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和高度信任一直是现代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试图应用制度化信任的观点,考察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基于对企业声誉的威慑,这些企业不得不放弃机会主义的动机和行为,从而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为... 日本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和高度信任一直是现代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试图应用制度化信任的观点,考察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基于对企业声誉的威慑,这些企业不得不放弃机会主义的动机和行为,从而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为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及时生产方式和敏捷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制度化信任 惩罚 机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制度化不信任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朋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6期29-35,共7页
秩序建构的现代国家治理逻辑表明,信任构成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制度化不信任是信任的姊妹,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客观情势。通过规范政治程序、保障公众权利、促进实现公共利益、增强政治体认感,制度化不信任对现代国家治理发挥着建... 秩序建构的现代国家治理逻辑表明,信任构成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制度化不信任是信任的姊妹,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客观情势。通过规范政治程序、保障公众权利、促进实现公共利益、增强政治体认感,制度化不信任对现代国家治理发挥着建构性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应通过明确制度建设的理念前提、健全制度化不信任的常态机制、提升制度执行力等层面来实现信任质态和治理绩效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秩序建构 制度化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信任建构的反向逻辑:不信任的制度化及其功能 被引量:2
3
作者 伍德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71,共18页
现代法律系统有着天然地不被信任的倾向。但现代法律系统的正常运转又依赖于信任,法律信任的建构因此只能遵循从反向出发的合法化逻辑,这要求在法律系统内部建立对于不信任的全面、严格的制度化处理机制,法律信任就变成了对于系统内部... 现代法律系统有着天然地不被信任的倾向。但现代法律系统的正常运转又依赖于信任,法律信任的建构因此只能遵循从反向出发的合法化逻辑,这要求在法律系统内部建立对于不信任的全面、严格的制度化处理机制,法律信任就变成了对于系统内部不信任功能的信任。不信任被制度化后就构成了法律信任的自我反思机制。对不信任的制度化通过将不信任情绪及其处理变成一种可预期状况与常规化操作,从而有助于实现法律信任的动态稳定。对不信任的制度化还能够使法律信任实现“去人格化”,使得人格信任所难以接受的不信任表达与处理在系统内部成为一种常态,从而极大增强了系统的内在可靠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信任 人格信任 法律信任 信任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建设与政治信任的修复 被引量:8
4
作者 上官酒瑞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3,共6页
良善的公共生活需要政治信任的润滑与滋润。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公共生活遭遇了比较严重的政治信任困境。在现代社会,确立政治信任与国家制度建设是同一过程,是高度契合的,国家制度建设构造政治信任在根本上是通过制度化不信任的建立健全... 良善的公共生活需要政治信任的润滑与滋润。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公共生活遭遇了比较严重的政治信任困境。在现代社会,确立政治信任与国家制度建设是同一过程,是高度契合的,国家制度建设构造政治信任在根本上是通过制度化不信任的建立健全与有效实施来实现的。中国政治信任的建设不是也没必要彻底消解民众的不信任情感,而是要不断提高政治信任的修复能力,目标是形成以制度信任为要核的现代政治信任模式。这关键是要通过激发制度活力、增强制度供给力、提高制度执行力,根据制度化不信任的理念构造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体系,为民众施予政治信任形成激发机制,为政府维系政治信任形成压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国家制度 制度化信任 公共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组织信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云武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5,共7页
本文基于杭州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人们对于社会组织的信任现状以及社会资本与组织信任的关系。研究发现:(1)人们普遍缺乏对于社会组织的信任,尤其是对于体制外组织的信任更低一些;(2)人们对于社会组织的信任可以分为四大类别:体制... 本文基于杭州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人们对于社会组织的信任现状以及社会资本与组织信任的关系。研究发现:(1)人们普遍缺乏对于社会组织的信任,尤其是对于体制外组织的信任更低一些;(2)人们对于社会组织的信任可以分为四大类别:体制内教育组织、政府性组织、体制内企业组织、体制外企业组织,并且信任程度依照上述顺序减弱;(3)社会资本的建立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组织信任。最后,本文提出了发展民间组织、畅通公民与组织间的信息渠道、加强政府信任建设、增强人们的社会公平感、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关爱弱势群体、加强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资本 制度化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信任模式的根本分野及演进逻辑 被引量:4
6
作者 上官酒瑞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共5页
根据经典现代化理论,可将政治信任划分为传统、过渡和现代三种模式。政治权能结构和制度化水平决定了传统与现代政治信任的根本分野为信任结构中人格信任与制度信任的权重。传统人格信任向现代制度信任演进的基本逻辑是:现代化进程中现... 根据经典现代化理论,可将政治信任划分为传统、过渡和现代三种模式。政治权能结构和制度化水平决定了传统与现代政治信任的根本分野为信任结构中人格信任与制度信任的权重。传统人格信任向现代制度信任演进的基本逻辑是: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政治逻辑的形成和国家制度成长;演进的基本轨迹为:人格信任日益消解,制度信任逐步成长,并最终实现人格信任的制度化。这在根本上是凭借现代国家制度建设,特别是制度化不信任体系建设来实现的,主要表现为提高政治预期、降低政治风险两种机理。搞清楚政治信任模式的分野与演进逻辑,对中国转型社会政治信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模式 人格信任 制度信任 制度化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情支出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罗美娟 申小亮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60,共14页
“制度化信任”的缺失及其衍生出的“特事特办”制度引致当下中国人依然热衷于人际关系的培养与利用。农村熟人社会中的人情支出行为塑造了农民极具乡土色彩的人际关系网络,针对农村地区不断上涨的人情支出现象,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 “制度化信任”的缺失及其衍生出的“特事特办”制度引致当下中国人依然热衷于人际关系的培养与利用。农村熟人社会中的人情支出行为塑造了农民极具乡土色彩的人际关系网络,针对农村地区不断上涨的人情支出现象,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探讨人情支出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情支出显著增加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概率,通过获得亲友信贷支持进行非农创业是重要的影响机制;工具变量法、敏感性分析与替换解释变量均表明人情支出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是稳健的;进一步地,异质性讨论得出人情支出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下、低收入家庭以及所在村庄为非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促进效果会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为理解农村熟人社会中的人情支出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探索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决定因素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化信任”缺失 人情支出 亲友信贷支持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