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子型块状TiO_2气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鲜 毕于铁 +1 位作者 任洪波 张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111,共3页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成功制备了酸催化的粒子型块状TiO2气凝胶,并用BET、TEM、SEM、IR等仪器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气凝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713.9m2/g)和较低的密度(最低为35mg/cm3),网络分...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成功制备了酸催化的粒子型块状TiO2气凝胶,并用BET、TEM、SEM、IR等仪器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气凝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713.9m2/g)和较低的密度(最低为35mg/cm3),网络分布不均匀,孔径较小,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25nm。红外光谱表明,该气凝胶是由钛的羟基氧化物组成,不存在碳氧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气凝胶 粒子型 制备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氟硼酸钾粉末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2
作者 柳学全 任卫 +4 位作者 李红印 霍静 李红云 李一 张晋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6-558,共3页
探讨了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KBF_4粉末的工艺过程及影响因素。通过选择合适的球磨工艺及表面活性剂,以普通KBF_4粉末为原料成功制备出粉末的粒度均径为81.2nm、比表面积为28.26m^2/g的纳米级KBF_4粉末。分剐采用BET比表面积测试法、X射... 探讨了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KBF_4粉末的工艺过程及影响因素。通过选择合适的球磨工艺及表面活性剂,以普通KBF_4粉末为原料成功制备出粉末的粒度均径为81.2nm、比表面积为28.26m^2/g的纳米级KBF_4粉末。分剐采用BET比表面积测试法、X射线小角度散射法(SAXS)及扫描电镜对纳米KBF_4粉末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KBF4粉末 高能球磨 制备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藕状多孔纯铜棒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1
3
作者 谢建新 刘新华 +2 位作者 刘雪峰 方玉诚 王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69-1873,共5页
采用定向凝固法,在氢气压力为0.2 MPa、熔炼温度为1 200℃的条件下制备了规则圆柱形气孔沿轴向定向分布的藕状多孔纯铜棒材料,棒材直径为45 mm,长度约为125 mm.测定了所制备材料的密度、孔隙率和通孔率,对所制备多孔材料的气孔形貌和气... 采用定向凝固法,在氢气压力为0.2 MPa、熔炼温度为1 200℃的条件下制备了规则圆柱形气孔沿轴向定向分布的藕状多孔纯铜棒材料,棒材直径为45 mm,长度约为125 mm.测定了所制备材料的密度、孔隙率和通孔率,对所制备多孔材料的气孔形貌和气孔大小分布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对所制备的样品沿平行于气孔方向和垂直于气孔方向的压缩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纯铜棒的平均密度为4.48 g/cm3,平均孔隙率为50%;气孔直径分布为0.3~1.3 mm,气孔平均直径为0.81 mm;藕状多孔纯铜的压缩性能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固 藕状多孔金属 孔隙率 压缩性能 制备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包覆聚磷酸铵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琳 张亚楠 +1 位作者 李琳 王正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6-138,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环氧树脂(EP)为壁材,聚磷酸铵(APP)为芯材的微胶囊阻燃剂(MCAPP)。研究了不同含量的壁材对MCAPP溶解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未包覆的APP相比,在25℃和80℃条件下,MCAPP的溶解度都有较大幅度降低。采用傅立叶变换红...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环氧树脂(EP)为壁材,聚磷酸铵(APP)为芯材的微胶囊阻燃剂(MCAPP)。研究了不同含量的壁材对MCAPP溶解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未包覆的APP相比,在25℃和80℃条件下,MCAPP的溶解度都有较大幅度降低。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镜(TEM)对MCAPP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初步证实EP已包覆在APP颗粒表面。激光粒度的研究表明,MCAPP粒径分布变窄,平均粒径有所降低。此外,还采用热失重方法研究了APP以及MCAPP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化 聚磷酸铵 环氧树脂 制备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薄膜的SILAR法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晓新 靳正国 +2 位作者 步绍静 赵娟 程志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91-695,共5页
采用液相薄膜制备工艺-SILAR(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在室温下于玻璃衬底上制备了CdS薄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薄膜的生长速率以及热处理与薄膜的成相及其电阻率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薄膜表面较致密,生长速率为2nm/cycle... 采用液相薄膜制备工艺-SILAR(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在室温下于玻璃衬底上制备了CdS薄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薄膜的生长速率以及热处理与薄膜的成相及其电阻率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薄膜表面较致密,生长速率为2nm/cycle,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沉积粒子的尺寸趋于增大.室温下沉积的CdS薄膜为非晶态,经热处理后薄膜的结晶度提高,电阻率显著下降.此外,文章结合实验对薄膜的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薄膜 SILAR法 制备表征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电容器多孔氧化钌阴极涂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6
作者 何捍卫 欧定斌 +2 位作者 刘红江 甘卫平 周科朝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44-1549,共6页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混合电容器钽基多孔氧化钌阴极涂层材料,探讨了电沉积过程中电沉积液的pH值随电沉积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了电沉积时间对氧化钌沉积质量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别表征了热处理前后的涂层结构及涂层的多孔形...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混合电容器钽基多孔氧化钌阴极涂层材料,探讨了电沉积过程中电沉积液的pH值随电沉积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了电沉积时间对氧化钌沉积质量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别表征了热处理前后的涂层结构及涂层的多孔形貌,用循环伏安法测量了涂层的电容,并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电容量大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沉积的氧化钌为非晶态,涂层为纳米多孔结构;热处理有利于涂层孔隙结构及大小的均匀性,不同温度的热处理使涂层具有不同的电容,经热处理后涂层的电容稳定;经100℃热处理1 h后的多孔氧化钌涂层具有最大的比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钌 多孔涂层 阴极材料 混合电容器 电沉积 纳米多孔结构 制备表征 阴极涂层 电容器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NaBi(WO_4)(MoO_4)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3
7
作者 韩永飞 陈振强 +3 位作者 李景照 李真 陈哲 王国富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9,共4页
为了研究新型的钼酸盐激光晶体材料,采用熔盐法固相反应合成了混酸盐多晶材料Yb3+:NaBi(WO4)(MoO4)。通过XRD、DSC-TG、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等表征方法,得出新相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I41/a(88),熔点为884℃,吸收带宽约为80nm,发射中心... 为了研究新型的钼酸盐激光晶体材料,采用熔盐法固相反应合成了混酸盐多晶材料Yb3+:NaBi(WO4)(MoO4)。通过XRD、DSC-TG、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等表征方法,得出新相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I41/a(88),熔点为884℃,吸收带宽约为80nm,发射中心波长为1008nm,发射带宽为约5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晶体 多晶材料 制备表征 钼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纳米SiO_2/聚酯复合树脂及涂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9
8
作者 游波 廖慧敏 武利民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采用声化学反应在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接枝多元醇,原位熔融聚合法制备水性纳米S iO2/聚酯复合树脂及涂料。通过粒径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分析、透射电镜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等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在水性聚酯... 采用声化学反应在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接枝多元醇,原位熔融聚合法制备水性纳米S iO2/聚酯复合树脂及涂料。通过粒径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分析、透射电镜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等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在水性聚酯树脂中的键合作用、分散性等,并考察了水性纳米聚酯聚氨酯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酯树脂 纳米二氧化硅 涂料 制备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三维贯通多级孔道结构大孔氧化铝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卫亚 凌凤香 +2 位作者 张会成 王少军 沈智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8-563,共6页
采用铝溶胶晶种引入、结合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三维贯通多级孔道结构的大孔氧化铝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压汞、核磁共振波谱(NMR)等测试方法对所得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氧化铝材料具有200-6... 采用铝溶胶晶种引入、结合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三维贯通多级孔道结构的大孔氧化铝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压汞、核磁共振波谱(NMR)等测试方法对所得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氧化铝材料具有200-600 nm的均匀分布且贯通的连续大孔孔道,经550℃焙烧即可得到结晶态γ-氧化铝。大孔氧化铝比表面积达到366 m2/g,具有以5 nm及400 nm为中心的较为集中的介孔-大孔多级孔道分布。焙烧后的样品中,铝具有四、六两种配位状态。制备过程中,聚环氧乙烷(PEO)作为诱导剂引发固-液两相分离,形成具有三维贯通多级孔道结构大孔氧化铝,而凝胶中引入铝溶胶时,Al OOH晶粒与铝交联水合物均相伴生,在凝胶过程诱导铝交联水合物转变为Al OOH,最终使大孔氧化铝在较低的焙烧温度即可转化为γ-氧化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贯通孔 多级孔道 大孔氧化铝 晶种 制备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与聚合物复合薄膜的离子自组装制备及表征(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小甫 姜德生 +1 位作者 余海湖 余丁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9-782,共4页
在常温下,以钛酸丁酯[(C4H9O)4Ti]和聚四苯乙烯磺酸钠(PSS)作为前驱物在普通载玻片上用离子自组装法制备了TiO2纳米粒子/PSS复合薄膜,复合薄膜的透过率随镀膜次数或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透射电镜(TEM)测试结果表明,TiO2呈... 在常温下,以钛酸丁酯[(C4H9O)4Ti]和聚四苯乙烯磺酸钠(PSS)作为前驱物在普通载玻片上用离子自组装法制备了TiO2纳米粒子/PSS复合薄膜,复合薄膜的透过率随镀膜次数或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透射电镜(TEM)测试结果表明,TiO2呈板钛矿晶体结构,薄膜连续而均匀,TiO2的平均粒径是3.6nm。光电子能谱仪(XPS)测试结果显示,薄膜中含有Ti、O、C元素,载玻片表面完全被TiO2纳米复合薄膜所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自组装 TIO2纳米 制备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性硫族化合物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良 饶海波 +1 位作者 占红明 陈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1期71-73,共3页
硫族半导体化合物大多具有直接能带结构,是良好的光电功能材料,其量子点具有典型的量子效应。介绍了单分散量子点的无机成核/有机包裹的合成方法,通过尺寸选择性沉淀可以得到单分散的量子点;TEM、XRD UV-Vis吸收谱对硫族量子点的... 硫族半导体化合物大多具有直接能带结构,是良好的光电功能材料,其量子点具有典型的量子效应。介绍了单分散量子点的无机成核/有机包裹的合成方法,通过尺寸选择性沉淀可以得到单分散的量子点;TEM、XRD UV-Vis吸收谱对硫族量子点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表征 量子点 硫族化合物半导体 单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Na_5Bi(WO_4)_2(MoO_4)_2多晶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付乔克 韩永飞 +2 位作者 陈振强 李安明 朱思祁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5-1279,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混酸盐多晶材料Yb3+:Na5Bi(WO4)2(MoO4)2。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同步热分析仪(DSC-TG)、红外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等分析测试技术,对多晶材料Yb3+:Na5Bi(WO4)2(MoO4)2的结构与光谱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新相...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混酸盐多晶材料Yb3+:Na5Bi(WO4)2(MoO4)2。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同步热分析仪(DSC-TG)、红外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等分析测试技术,对多晶材料Yb3+:Na5Bi(WO4)2(MoO4)2的结构与光谱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新相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I41/a(88),熔点约为930℃,吸收带宽为83 nm,发射中心波长为1006 nm,发射带宽为50 nm,荧光寿命为589.03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晶体 多晶材料 制备表征 钼酸盐 Yb3+:Na5Bi(WO4)2(MoO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电极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电化学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鹏 陈勇 +3 位作者 张美芹 李菲 高曌 邵元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7-331,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各种金属纳米电极的制备及表征方法。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重点介绍了纳米电极在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测量及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78篇。
关键词 金属纳米电极 制备表征 异相反应动力学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取向生长碳纳米管的ECR-CVD方法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志 巴德纯 +4 位作者 刘飞 曹培江 杨天中 顾有松 庞世谨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5-388,共4页
本文采用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 (ECR -CVD) ,以CH4和H2 为气源、Fe3 O4纳米粒子为催化剂 ,未加电场 ,在多孔硅基底上制备出大面积取向生长碳纳米管。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X射线衍射 (X... 本文采用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 (ECR -CVD) ,以CH4和H2 为气源、Fe3 O4纳米粒子为催化剂 ,未加电场 ,在多孔硅基底上制备出大面积取向生长碳纳米管。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X射线衍射 (XRD)、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 (EDX)对样品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 :合成的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管 ;碳纳米管直径 6 0nm~ 90nm ,长度约 8μm ;碳纳米管展现出中空管状和链状两种结构 ;碳纳米管的生长采取催化剂底端生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表征 碳纳米管 取向生长 色散 电子回旋共振 多孔硅 ECR CVD 硅基底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卟啉自组装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建东 王都留 卢小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348,共6页
制备了不同类型的巯基卟啉自组装膜,借助多种表征技术(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不同类型卟啉自组装膜的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卟啉分子中巯基取代基数目的不同(—[SH]n—,n=1,4),导致了卟啉环在自组装膜表面的构... 制备了不同类型的巯基卟啉自组装膜,借助多种表征技术(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不同类型卟啉自组装膜的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卟啉分子中巯基取代基数目的不同(—[SH]n—,n=1,4),导致了卟啉环在自组装膜表面的构型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巯基卟啉自组装膜性能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巯基卟啉自组装膜的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巯基卟啉化合物 自组装单分子膜 制备表征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聚酰亚胺-二氧化钛-银杂化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怀启 钟顺和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4,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硅藻土-莫来石负载的聚酰亚胺-二氧化钛-银杂化膜,采用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氮吸附、气体渗透性能测定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银的加入使杂化溶胶的黏度增大,膜孔径增大,孔径弥散;银...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硅藻土-莫来石负载的聚酰亚胺-二氧化钛-银杂化膜,采用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氮吸附、气体渗透性能测定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银的加入使杂化溶胶的黏度增大,膜孔径增大,孔径弥散;银以氧化银的形式存在,Ag+和聚酰亚胺中的氮以配位键络合在一起;丙烯通过双键吸附在Ag+上;杂化膜的热稳定性随银和二氧化钛的加入而降低;杂化膜平均孔径为2.94~3.57 nm;丙烯/丙烷在杂化膜上的分离因子为2.93~3.21;银的加入对丙烯的传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二氧化钛 有机-无机杂化膜 制备表征 丙烯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TiO_2-SiO_2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柯昌美 汪厚植 +3 位作者 强敏 刘兴重 赵惠忠 李轩科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6期9-12,62,共5页
用原位复合、溶胶-凝胶法制取热固性聚丙烯酸酯基纳米SiO2包覆TiO2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AX)、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通... 用原位复合、溶胶-凝胶法制取热固性聚丙烯酸酯基纳米SiO2包覆TiO2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AX)、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实验证明了纳米TiO2-SiO2复合物对紫外线有很好的吸收性能,应用到丙烯酸树脂材料中具有很好的紫外线屏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IO2 纳米杂化材料 制备表征 聚丙烯酸酯 扫描电镜(SEM) 紫外-可见光谱 纳米SiO2 溶胶-凝胶法 能量色散谱仪 有机-无机 丙烯酸酯基 结构和性能 原位复合 红外光谱 透射电镜 吸收性能 实验证明 屏蔽效果 树脂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制备过程材料表征和孔尺度模拟计算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王凡 尹泽泉 +3 位作者 朱礼军 邵勤思 容忠言 隋邦傑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为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气体扩散层的制备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纸作为前驱体,以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采用热压、碳化、石墨化等工艺制成气体扩散层,考察在原纸浸渍的过程中,不同质量分数酚醛树脂乙醇... 为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气体扩散层的制备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纸作为前驱体,以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采用热压、碳化、石墨化等工艺制成气体扩散层,考察在原纸浸渍的过程中,不同质量分数酚醛树脂乙醇溶液对气体扩散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汞侵入法、四探针法等进行性能表征,并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获得气体扩散层的三维结构,通过孔尺度模拟进行性能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实验表征方法和模拟计算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和清楚地对气体扩散层性能进行表征,在使用15%质量分数酚醛树脂乙醇溶液浸渍原纸时,可以得到与商用气体扩散层相等的78%孔隙率,同时将电阻率降低了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气体扩散层 制备表征 孔尺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人勇 张英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5期70-72,75,共4页
以钠质蒙脱石和聚乙烯醇为原料,通过溶液插层-流延成膜法制备不同蒙脱石质量分数的聚乙烯醇/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和热重分析(TGA)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分子成功... 以钠质蒙脱石和聚乙烯醇为原料,通过溶液插层-流延成膜法制备不同蒙脱石质量分数的聚乙烯醇/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和热重分析(TGA)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分子成功进入蒙脱石的层间,实现了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蒙脱石质量分数高于7 5%形成插层型的纳米复合材料,低于7 .5%的形成剥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比纯聚乙烯醇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聚乙烯醇 蒙脱石 制备表征 扫描电子显微镜 复合材料薄膜 质量分数 X射线衍射 溶液插层 热重分析 纳米尺度 成膜法 插层型 剥离型 热稳定 流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CO2泡沫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邹高峰 舒志国 +5 位作者 郑爱维 方栋梁 卢文涛 张谦 魏来 曹晨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8-134,共7页
为提高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开展了低界面张力的超微CO2泡沫的制备方式优选。通过实验对比恒速搅拌和多孔介质2种类型5种发泡方式,考虑不同搅拌速率、填料粗细及填料类型等方法制备超微CO2泡沫,优选出了适合低渗透油藏驱油的超微CO2泡... 为提高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开展了低界面张力的超微CO2泡沫的制备方式优选。通过实验对比恒速搅拌和多孔介质2种类型5种发泡方式,考虑不同搅拌速率、填料粗细及填料类型等方法制备超微CO2泡沫,优选出了适合低渗透油藏驱油的超微CO2泡沫发泡方式。结果表明:恒速搅拌发泡模型(6000 r/min)、120目石英砂充填填砂管模型产生的超微CO2泡沫效果最好,泡沫量多且尺寸细腻均匀,泡沫在地层压力条件下尺寸可达6.25~31.26μm,达到超微泡沫尺寸要求;通过低渗透岩心超微CO2泡沫注入性能实验测试,阻力系数为8.32~15.33,驱油效果良好,适合低渗透油藏CO2泡沫驱开发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超微CO2泡沫 起泡剂 制备表征 高矿化度 高钙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