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制动电流算法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罗云照 陈朝晖 《南方电网技术》 2011年第5期77-80,共4页
在制定云广直流工程换流变压器保护计划时,发现采用基于高压侧相电流之差原理的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制动电流算法结果有问题。通过整定计算实例和理论分析,指出该"新算法"用于换流变压器等单侧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时必然会... 在制定云广直流工程换流变压器保护计划时,发现采用基于高压侧相电流之差原理的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制动电流算法结果有问题。通过整定计算实例和理论分析,指出该"新算法"用于换流变压器等单侧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时必然会产生误动;用于高压系统电厂双绕组升压变压器这类双侧电源系统时,所算得的零序制动电流比采用传统算法时的制动电流更小,区外单相接地故障制动效果比传统零序差动保护差。因此,该"新算法"有必要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绕组变压器 零序差动保护 制动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和电压联合制动的线路差动保护新原理
2
作者 郭雅蓉 周泽昕 +3 位作者 刘宇 王兴国 戴飞扬 徐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99-2910,I0004,共13页
针对新能源电源控制特性导致新能源送出线路故障后穿越性电流增大,造成传统电流差动保护的差动电流减小、制动电流增加、保护灵敏度下降、保护拒动风险增加的问题。该文提出利用电流和电压联合制动的差动保护新原理。在电流制动维度,建... 针对新能源电源控制特性导致新能源送出线路故障后穿越性电流增大,造成传统电流差动保护的差动电流减小、制动电流增加、保护灵敏度下降、保护拒动风险增加的问题。该文提出利用电流和电压联合制动的差动保护新原理。在电流制动维度,建立电流差动保护复平面,跳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电流差动保护门槛值的束缚,基于反映线路两侧电流相量关系的复平面,构建利用电流制动的动作特性,解决区外故障不平衡电流造成保护误动的问题。在电压制动维度,建立线路导纳特征复平面,降低了补偿电容电流对线路参数的依赖,且消除了区内故障时穿越性电流对保护灵敏度的影响,并提出电压修正技术和高电压低余弦值闭锁技术,解决低电压死区问题和高电压灵敏度问题。最后,基于电流和电压联合制动构成差动保护新原理。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原理在新能源送出线路故障电流仅为500A时仍能可靠动作,与现有差动保护相比灵敏度提升了一倍,并在区外故障时具有高可靠性,解决了新能源送出线路故障穿越性电流增大导致现有电流差动保护灵敏度严重不足的问题,为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动保护 电流制动 电压制动 联合制动 新能源送出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虚拟电流制动量的电流差动保护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会新 王兴国 +1 位作者 谢俊 柳焕章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5-79,共5页
为了减小负荷电流增加制动量对电流差动保护灵敏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电流制动量的电流差动保护。首先比较线路两侧电流大小,利用两侧电流幅值比与相位关系构造虚拟电流,虚拟电流可以根据线路两侧电流幅值关系自适应调整制动量... 为了减小负荷电流增加制动量对电流差动保护灵敏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电流制动量的电流差动保护。首先比较线路两侧电流大小,利用两侧电流幅值比与相位关系构造虚拟电流,虚拟电流可以根据线路两侧电流幅值关系自适应调整制动量大小。与利用线路两侧电流相位差的制动量相比:区内故障时,虚拟电流制动量小于电流相位差制动量,提高了电流差动保护灵敏度;区外故障时,虚拟电流制动量等于电流相位差制动量,电流差动保护的可靠性不降低。同时分析了弱馈线路、串补线路电流反相两种情况下虚拟制动电流的适应性。利用RTDS建立仿真模型验证保护的动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虚拟电流制动量可以有效提高电流差动保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虚拟制动电流 电流差动保护 灵敏度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时电流特征的电流互感器饱和识别改进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游步新 卜京 殷明慧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5,共7页
电力系统发生区外故障时电流互感器饱和可能引起差动保护误动,常用的解决方法选取的开放差动保护门槛值固定,未考虑差动电流畸变程度的影响,在饱和程度较轻时门槛值偏大,使得开放保护延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电流特... 电力系统发生区外故障时电流互感器饱和可能引起差动保护误动,常用的解决方法选取的开放差动保护门槛值固定,未考虑差动电流畸变程度的影响,在饱和程度较轻时门槛值偏大,使得开放保护延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电流特征的电流互感器饱和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在虚拟制动电流识别电流互感器饱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电流互感器的传变特性得到电流互感器饱和程度与一次电流及其导数的关系,利用BP神经网络拟合算法建立一次电流特征与最优门槛值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自适应选取开放差动保护门槛值,以减少差动保护闭锁时间。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互感器 饱和 虚拟制动电流 神经网络 差动保护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容电流影响的广域电流差动保护 被引量:5
5
作者 金恩淑 陈亚潇 +1 位作者 扈佃爱 江坤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62-67,共6页
为避免广域电流差动保护受电容电流影响而误动的情况发生,通过对传统电流差动保护进行改进,提出一种不受电容电流影响的广域电流差动保护算法。利用微分方程计算出各线路上的电容电流,采用修正的差动电流对暂态和稳态电容电流进行有效补... 为避免广域电流差动保护受电容电流影响而误动的情况发生,通过对传统电流差动保护进行改进,提出一种不受电容电流影响的广域电流差动保护算法。利用微分方程计算出各线路上的电容电流,采用修正的差动电流对暂态和稳态电容电流进行有效补偿,即在传统差动电流基础上减去计算出的电容电流以使电流差动保护不再受电容电流的影响。利用PSCAD仿真实验将改进的广域电流差动保护与传统原理的电流差动保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保护不受电容电流影响,外部故障时可靠不动作,验证了此保护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流差动保护 动作电流 制动电流 电容电流 补偿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机电气制动的制动力矩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军龙 严景明 姜江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2年第1期84-86,92,共4页
简述了水轮机电气制动原理,阐明了控制电气制动力矩的必要性,详细分析了电气制动力矩的控制理论,提出了电气制动力矩的变化及控制过程分为2个阶段的观点,并描绘了实施电气制动过程中制动电流和制动力矩随转速变化的特性曲线。
关键词 水轮机电气制动 制动电流 制动力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率制动变压器差动保护整定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瑞梅 许建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8-170,共3页
为合理选取变压器差动保护整定参数防止误动,分析了双绕组变压器比率制动差动保护制动系数、斜率间的关系,给出了比率制动差动保护判据、整定参数选取方法;并提出了制动系数选取、制动电流选择原则及计算幅值补偿平衡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差动保护 制动系数 制动电流 斜率 平衡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支路计算制动的母线三折线比例差动保护
8
作者 吴崇昊 陆于平 郑茂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2-85,共4页
常规母线保护比例差动区内故障和区外故障制动特性相同,区外抗CT饱和的能力受到制动系数提高的限制。根据母线区内故障和区外故障时短路电流的分布特点,提出了按支路计算制动电流的母线保护比例差动原理。各支路的制动特性取为非线性的... 常规母线保护比例差动区内故障和区外故障制动特性相同,区外抗CT饱和的能力受到制动系数提高的限制。根据母线区内故障和区外故障时短路电流的分布特点,提出了按支路计算制动电流的母线保护比例差动原理。各支路的制动特性取为非线性的两段折线特性,制动电流按支路分别计算再求和。新方法区内故障时动作特性和常规差动相同,区外故障时提高了制动电流,在各支路CT变比不同时制动能力也更强。算例分析和仿真表明,区外故障时的抗饱和能力较常规差动提高了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线保护 比例差动 制动电流 多折线制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ng-Bang最优理论的感应电机能耗制动相轨迹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寅孩 葛金法 汪松松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80,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Bang-Bang最优理论的感应电机能耗制动相轨迹分析方法。由于制动转矩是转子转速的函数,得出传统直流制动相轨迹是沿最佳开关线簇收敛到原点这一重要结论,此时能耗制动时间代价与最优时间代价相差较大。通过对感应电机能... 提出了一种基于Bang-Bang最优理论的感应电机能耗制动相轨迹分析方法。由于制动转矩是转子转速的函数,得出传统直流制动相轨迹是沿最佳开关线簇收敛到原点这一重要结论,此时能耗制动时间代价与最优时间代价相差较大。通过对感应电机能耗制动相轨迹方程作深入推导,提出了使能耗制动相轨迹逼近最佳开关线的变电流制动控制方案。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动时间代价、制动瞬间尖峰电流以及制动能量损耗上,所提出的变电流制动优于传统直流制动。由于制动能量损耗很小,该方法比较适合功率较大的感应电机系统,可以有效防止电机快速制动时出现过电流、过热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机 能耗制动 时间代价 相轨迹 电流制动 开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互感器中性线电阻增大对线路差动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少锋 陈搏威 伍叶凯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77-82,共6页
针对电流互感器(TA)中性线电阻增大导致线路差动保护误动的情况,进一步分析了此类误动产生的原理和机理。TA中性线电阻大于一定数值时,故障相二次回路电流在中性线上产生的电压降会使非故障相TA在二次侧出现类似励磁涌流的效应,从而产... 针对电流互感器(TA)中性线电阻增大导致线路差动保护误动的情况,进一步分析了此类误动产生的原理和机理。TA中性线电阻大于一定数值时,故障相二次回路电流在中性线上产生的电压降会使非故障相TA在二次侧出现类似励磁涌流的效应,从而产生波形偏向一侧的异常电流,其本质原因是TA磁链的累积。此外,通过改变二次回路方程的参数研究了中性线电阻大小、非周期分量大小、剩磁水平,以及TA容量对异常电流幅值的影响。在研究、归纳了此类误动的各种特征后,提出将三相最大电流引入制动判据中,结合该相二次谐波基波比,识别TA中性线异常后短时闭锁分相差动保护的动作逻辑。经仿真与录波图回放验证了所提保护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线 电流微分方程 三相最大电流制动 二次谐波基波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不平衡电流应对措施
11
作者 宋涛 《农村电工》 2010年第12期19-20,共2页
1比率差动保护原理简述 变压器差动保护是变压器的主保护,所谓比率制动特性差动保护.简单说就是使差动电流定值随制动电流的增大而按某一比率提高。
关键词 变压器差动保护 不平衡电流 比率制动特性 差动保护原理 制动电流 差动电流 制动作用 外部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发电机差动保护的新方案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佳杰 邰能灵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136,共6页
比率制动式发电机差动保护在运行中的问题,主要是电流互感器在外部短路暂态过程中因为饱和效应可能产生误动作;此外,定子绕组短路时发电机一侧可能存在不大的穿越性电流,影响保护动作的灵敏性。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小矢量算法的发电... 比率制动式发电机差动保护在运行中的问题,主要是电流互感器在外部短路暂态过程中因为饱和效应可能产生误动作;此外,定子绕组短路时发电机一侧可能存在不大的穿越性电流,影响保护动作的灵敏性。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小矢量算法的发电机差动保护新方案。该方案根据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时故障电流特性的不同,使用小矢量算法,对故障性质做出初步判断,并根据不同的故障状态选择合适的制动电流。该方案与传统的差动保护方案相比,提高了可靠性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 差动保护 饱和 小矢量 制动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新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鸣 江海峰 丁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5,共5页
针对当前电力系统中变压器保护由于励磁涌流鉴别理论不完善而导致的正确动作率不高的问题,在分析了变压器励磁涌流和有功损耗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变压器正序有功功率差动作为区别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的判据,并以成熟的比率制动差流保护作... 针对当前电力系统中变压器保护由于励磁涌流鉴别理论不完善而导致的正确动作率不高的问题,在分析了变压器励磁涌流和有功损耗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变压器正序有功功率差动作为区别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的判据,并以成熟的比率制动差流保护作为内、外部故障判据的变压器主保护的新原理 该原理中的励磁涌流判据采用了变压器非线性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变压器的工作状态,且不受系统类型和运行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保护 励磁涌流 正序有功功率差动 比率制动电流差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头变220kV WMZ-41A母差保护异常现象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俐 郑公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66-169,共4页
在奥运特巡时,巡查人员发现城头变220kV国电南自的WMZ-41A母差保护装置上旁路兼母联280的刀闸2803位置不对应,但母差保护没有发报警信号。当110kV母联兼旁路18M的开关断开时,220kV母差保护装置发母差识别错误。为什么刀闸辅助触点位置... 在奥运特巡时,巡查人员发现城头变220kV国电南自的WMZ-41A母差保护装置上旁路兼母联280的刀闸2803位置不对应,但母差保护没有发报警信号。当110kV母联兼旁路18M的开关断开时,220kV母差保护装置发母差识别错误。为什么刀闸辅助触点位置不对应很长时间了装置都不报警,直到18M开关操作时才报警,如果没有处理将产生什么严重后果,本文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希望其他有特殊双母线接线的单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差保护 辅助触点 旁路兼母联 差动电流 制动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T prosthetic hand based on tendon-driven mechanism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伊威 丰飞 高一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778-1791,共14页
An underactuated finger structure actuated by tendon-driven system is presented.Kinematics and static analysis of the finger is done,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sthetic finger structure is effective and feasi... An underactuated finger structure actuated by tendon-driven system is presented.Kinematics and static analysis of the finger is done,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sthetic finger structure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Based on the design of finger,a prosthetic hand is designed.The hand is composed of 5 independent fingers and it looks more like humanoid.Its size is about 85% of an adult's hand and weights about 350 g.Except the thumb finger,each finger is actuated by one DC motor,gear head and a tendon,and has three curling/extension joints.The thumb finger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existing prostheses is a novel design scheme.The thumb finger has four joints including three curling/extension joints and a joint which is used to realize the motion of the thumb related to the palm,and these joints are also driven by one DC motor,harmonic drive and a tendon.The underactuation and adaptive curling/extension motion of the finger are realized by joint torsion springs.A high-powered chip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is the main part of the electrical system which is used for the motors control,data collection,communication with external controlling source,and so on.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hand,structures and sensors are designed and made as simply as possible.The hand has strong manipulation capabilities that have been verified by finger motion and grasping tests and it can satisfy the daily operational needs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deform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thetic hand tendon-driven mechanism underactuation kinematics and stat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current vector decomposition controller design for six-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16
作者 袁雷 胡冰新 +1 位作者 魏克银 林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841-849,共9页
The vector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vector space decomposition (VSD) transformation method has a more flexible control freedom, which can control the fundamental and harmonic subspace separately. To this end, a cu... The vector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vector space decomposition (VSD) transformation method has a more flexible control freedom, which can control the fundamental and harmonic subspace separately. To this end, a current vector decoupling control algorithm for six-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is designed. Using the proposed synchronous rotating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matrix, the fundamental and harmonic components in d-q subspace are changed into direct current (DC) component, only using the traditional proportional integral (PI) controller can meet the non-static difference adjustment, and the controller parameter design method is given by employing intemal model principle.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remove the 5th and 7th harmonic components of stator current, the current PI controller parallel with resonant controller is employed in x-y subspace to realize the specific harmonic component compens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ent decoupling vector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x-phase PMSM current vector decomposition internal control resonant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