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线控制动车辆弯道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佳瑶
彭晓燕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针对具备线控制动系统的车辆弯道制动工况下容易失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提升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总体采用分层控制的结构,上层运动控制器以理想二自由度车辆模型为参考模型,设计了基于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联...
针对具备线控制动系统的车辆弯道制动工况下容易失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提升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总体采用分层控制的结构,上层运动控制器以理想二自由度车辆模型为参考模型,设计了基于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联合控制的滑模控制器,用于计算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同时通过制动踏板特性来识别驾驶员制动意图从而得出总制动力;下层制动力分配器以轮胎利用率为目标函数,通过序列二次规划法在约束条件范围内优化求解出各车轮所需的制动力。利用MATLAB/Simulink与Carsim进行联合仿真,并与传统的制动力比例分配策略在不同弯道制动工况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制动力优化分配策略在转弯紧急制动工况下不仅能保证驾驶员的期望减速度,同时有效地提升了汽车的横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
制
动
弯道
制
动
制动力优化分配
滑模控
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线控制动单轮失效下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
被引量:
10
2
作者
彭晓燕
温开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4-53,共10页
针对线控制动系统单轮制动失效时车辆制动稳定性控制问题,提出了协同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为了最大程度满足驾驶员的制动期望,采用二次规划方法初始分配剩余三轮制动力;为防止车辆因制动力重构产生横摆或跑...
针对线控制动系统单轮制动失效时车辆制动稳定性控制问题,提出了协同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为了最大程度满足驾驶员的制动期望,采用二次规划方法初始分配剩余三轮制动力;为防止车辆因制动力重构产生横摆或跑偏,采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前轮转向控制器;考虑前轮转向对轮胎纵向力的影响,建立基于魔术公式的轮胎侧向力数学模型,基于二次规划方法实时优化轮胎在侧偏纵滑工况下的制动力.联合Simulink和Carsim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车辆的横摆角速度快速收敛为0,侧向跑偏距离均小于0.1m.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在不同的制动工况下均能提高单轮制动失效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
制
动
单轮
制
动失效
线控转向
制
动力
协同
优化
分配
滑模控
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自抗扰控制的车辆制动力优化分配策略
3
作者
李忠利
杨雯皓
+1 位作者
闫祥海
谭志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5年第8期69-75,共7页
为改善汽车在弯道刹车情况下的操控安全性,本研究提出一个制动力优化控制策略。设计基于横摆角速度控制的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计算所需的额外横摆力矩,并利用最优化算法求解各车轮理想的制动力。...
为改善汽车在弯道刹车情况下的操控安全性,本研究提出一个制动力优化控制策略。设计基于横摆角速度控制的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计算所需的额外横摆力矩,并利用最优化算法求解各车轮理想的制动力。采用CarSim/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与制动力固定比例分配策略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紧急转弯制动工况下,相比于制动力固定比例分配,ADRC控制器制动力优化分配策略在车速90 km/h,制动强度z=0.7时,横摆角速度仍能有效跟随,避免车辆失稳;制动强度z=0.3时,横摆角速度最大偏差数值可减少0.04367 rad/s,质心侧偏角最大偏差可降低0.58246°,车身侧滑情况显著改善,整体操纵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动力
学
自抗扰控
制
制动力优化分配
弯道
制
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剩余碰撞时间的线控制动分层控制策略
4
作者
童叙
王宇宁
+2 位作者
关艺博
田韶鹏
吴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63,共9页
针对不同制动工况需求的制动策略存在差异的情况,提出一种线控制动分层控制策略.在该分层策略的上层,利用二阶TTC安全碰撞时间模型计算出车辆与前车的剩余碰撞时间,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制动策略的选取,并建立了汽车二自由度模型、车身法向...
针对不同制动工况需求的制动策略存在差异的情况,提出一种线控制动分层控制策略.在该分层策略的上层,利用二阶TTC安全碰撞时间模型计算出车辆与前车的剩余碰撞时间,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制动策略的选取,并建立了汽车二自由度模型、车身法向受力模型和Burckhardt轮胎模型;在该分层策略的下层,进行了制动力在轮间的分配,使用序列二次规划(SQP)方法,分别在一般制动、紧急制动、失稳制动3种工况下,以轮胎滑移率为对象建立优化函数,对车辆制动力进行了优化分配.使用MATLAB/Simulink和Carsim进行了联合仿真,对所提出3种工况下的制动分配策略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在一般制动工况下,采用该策略时相比对照工况制动距离减少18.08%,制动时间减少25.12%;在紧急制动工况下,采用该策略时相比对照工况制动距离减少19.17%,制动时间减少12.79%;在失稳制动工况下,该策略可通过轮胎差扭来提升车辆的横向稳定性.采用文中制动策略显著提升了车辆的制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
制
动
制动力优化分配
分层控
制
序列二次规划方法
ECE法规
制
动仿真
滑模控
制
碰撞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线控制动车辆弯道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佳瑶
彭晓燕
机构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出处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5167).
文摘
针对具备线控制动系统的车辆弯道制动工况下容易失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提升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总体采用分层控制的结构,上层运动控制器以理想二自由度车辆模型为参考模型,设计了基于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联合控制的滑模控制器,用于计算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同时通过制动踏板特性来识别驾驶员制动意图从而得出总制动力;下层制动力分配器以轮胎利用率为目标函数,通过序列二次规划法在约束条件范围内优化求解出各车轮所需的制动力。利用MATLAB/Simulink与Carsim进行联合仿真,并与传统的制动力比例分配策略在不同弯道制动工况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制动力优化分配策略在转弯紧急制动工况下不仅能保证驾驶员的期望减速度,同时有效地提升了汽车的横向稳定性。
关键词
线控
制
动
弯道
制
动
制动力优化分配
滑模控
制
Keywords
brake-by-wire
braking-in-turn maneuver
optimal braking-force allocation
sliding-mode control
分类号
U463.5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线控制动单轮失效下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
被引量:
10
2
作者
彭晓燕
温开虎
机构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4-5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5167)~~
文摘
针对线控制动系统单轮制动失效时车辆制动稳定性控制问题,提出了协同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为了最大程度满足驾驶员的制动期望,采用二次规划方法初始分配剩余三轮制动力;为防止车辆因制动力重构产生横摆或跑偏,采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前轮转向控制器;考虑前轮转向对轮胎纵向力的影响,建立基于魔术公式的轮胎侧向力数学模型,基于二次规划方法实时优化轮胎在侧偏纵滑工况下的制动力.联合Simulink和Carsim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车辆的横摆角速度快速收敛为0,侧向跑偏距离均小于0.1m.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在不同的制动工况下均能提高单轮制动失效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关键词
线控
制
动
单轮
制
动失效
线控转向
制
动力
协同
优化
分配
滑模控
制
Keywords
brake-by-wire
single tire brake failure
steer-by-wire
cooperative optimal braking force distribution
sliding mode control
分类号
U461.5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自抗扰控制的车辆制动力优化分配策略
3
作者
李忠利
杨雯皓
闫祥海
谭志华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
出处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5年第8期69-75,共7页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2YFD2001201B)
河洛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24HLTJ03)。
文摘
为改善汽车在弯道刹车情况下的操控安全性,本研究提出一个制动力优化控制策略。设计基于横摆角速度控制的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计算所需的额外横摆力矩,并利用最优化算法求解各车轮理想的制动力。采用CarSim/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与制动力固定比例分配策略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紧急转弯制动工况下,相比于制动力固定比例分配,ADRC控制器制动力优化分配策略在车速90 km/h,制动强度z=0.7时,横摆角速度仍能有效跟随,避免车辆失稳;制动强度z=0.3时,横摆角速度最大偏差数值可减少0.04367 rad/s,质心侧偏角最大偏差可降低0.58246°,车身侧滑情况显著改善,整体操纵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
汽车
动力
学
自抗扰控
制
制动力优化分配
弯道
制
动
Keywords
vehicle dynamics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
brake force optimization
curve braking
分类号
U461 [交通运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剩余碰撞时间的线控制动分层控制策略
4
作者
童叙
王宇宁
关艺博
田韶鹏
吴桐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佛山仙湖实验室
出处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63,共9页
基金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A22068063)
佛山仙湖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41200303)。
文摘
针对不同制动工况需求的制动策略存在差异的情况,提出一种线控制动分层控制策略.在该分层策略的上层,利用二阶TTC安全碰撞时间模型计算出车辆与前车的剩余碰撞时间,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制动策略的选取,并建立了汽车二自由度模型、车身法向受力模型和Burckhardt轮胎模型;在该分层策略的下层,进行了制动力在轮间的分配,使用序列二次规划(SQP)方法,分别在一般制动、紧急制动、失稳制动3种工况下,以轮胎滑移率为对象建立优化函数,对车辆制动力进行了优化分配.使用MATLAB/Simulink和Carsim进行了联合仿真,对所提出3种工况下的制动分配策略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在一般制动工况下,采用该策略时相比对照工况制动距离减少18.08%,制动时间减少25.12%;在紧急制动工况下,采用该策略时相比对照工况制动距离减少19.17%,制动时间减少12.79%;在失稳制动工况下,该策略可通过轮胎差扭来提升车辆的横向稳定性.采用文中制动策略显著提升了车辆的制动效能.
关键词
线控
制
动
制动力优化分配
分层控
制
序列二次规划方法
ECE法规
制
动仿真
滑模控
制
碰撞时间
Keywords
brake-by-wire
optimal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layered control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method
ECE regulations
braking simulation
sliding-mode control
collision time
分类号
U461.6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线控制动车辆弯道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
陈佳瑶
彭晓燕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线控制动单轮失效下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
彭晓燕
温开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应用自抗扰控制的车辆制动力优化分配策略
李忠利
杨雯皓
闫祥海
谭志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剩余碰撞时间的线控制动分层控制策略
童叙
王宇宁
关艺博
田韶鹏
吴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