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路热管的某空间望远镜辐射制冷系统试验验证
1
作者 杨家良 黄勇 郭亮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2-976,共5页
空间望远镜为实现全方位观测,通常需要变换多个姿态,然而多姿态代表着多变的外热流,这对于舱内仪器的散热是极为不利的。环路热管作为一种具有远距离、大功率传热功能的部件,被广泛利用在航天领域。针对搭载了数台分布式安装的仪器设备... 空间望远镜为实现全方位观测,通常需要变换多个姿态,然而多姿态代表着多变的外热流,这对于舱内仪器的散热是极为不利的。环路热管作为一种具有远距离、大功率传热功能的部件,被广泛利用在航天领域。针对搭载了数台分布式安装的仪器设备且同时工作功耗高达1300 W的某空间望远镜,采用多根长达20 m、单根传热量最大400 W的环路热管进行散热。试验结果证明,环路热管能够实现400 W的传热,且温差为13℃,有效解决航天器内分布式热源的统一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热管 分布式热源 航天器热管理 长距离传热 辐射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增强粒子群优化的R507A/CO_(2)复合制冷系统节能控制研究
2
作者 陈婉婷 姚晔 +1 位作者 渠海燕 崔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6,共10页
针对冷库制冷系统中传统控制策略导致的能耗高、食品质量受损和不适应变负荷工况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增强粒子群优化(AAPSO)算法的R507A/CO_(2)复合制冷系统全局优化节能控制策略。首先,综合考虑了压缩机、冷却塔和风机的耦合关系,... 针对冷库制冷系统中传统控制策略导致的能耗高、食品质量受损和不适应变负荷工况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增强粒子群优化(AAPSO)算法的R507A/CO_(2)复合制冷系统全局优化节能控制策略。首先,综合考虑了压缩机、冷却塔和风机的耦合关系,建立了以能耗最小为目标的冷库制冷系统全局优化控制模型;然后,通过对群体学习因子和个体学习因子进行自适应改进,提出了一种具有动态调节能力的自适应增强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应对冷库制冷系统的动态负荷变化需求;最后,将所提出的AAPSO算法应用于浙江省某冷库制冷系统的节能优化控制,开展节能优化实验。结果表明:AAPSO算法较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有更高的鲁棒性、动态适应性和求解效率;与传统的规则控制策略相比,基于AAPSO算法优化后的冷库系统在稳定工况下全段平均节能率达到3.5%,在非稳定工况下全段平均节能率达到9.5%,证明了基于AAPSO算法的全局优化节能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可为冷库系统节能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库 节能 制冷系统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吸收式制冷系统氢液化工艺设计与优化
3
作者 耿金亮 孙恒 +3 位作者 荣海伦 李昊 王泽鑫 王翔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共8页
目的 为降低氢液化工艺的比能耗(SEC),设计了一种混合制冷剂预冷、双压Claude循环过冷的氢液化工艺,不仅引入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降低工艺的SEC,而且还设计了制冷剂在不同压力下制冷以提高制冷效率。方法 使用HYSYS软件和粒子群优化算... 目的 为降低氢液化工艺的比能耗(SEC),设计了一种混合制冷剂预冷、双压Claude循环过冷的氢液化工艺,不仅引入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降低工艺的SEC,而且还设计了制冷剂在不同压力下制冷以提高制冷效率。方法 使用HYSYS软件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工艺进行模拟和优化,并对工艺进行能量分析、换热分析和(火用)分析。结果 优化后工艺的SEC为5.676 9 kW·h/kg,比优化前降低14.89%;(火用)效率为56.04%,比优化前提高19.28%,表明优化后工艺能效显著提升。此外,工艺总的(火用)损失为69 496 kW,比优化前降低18.04%。结论 与其他液化工艺相比,设计的氢液化工艺不仅具有较高的液化性能,而且还能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符合氢液化工艺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制冷 氢液化工艺 液氢 粒子群优化算法 比能耗 吸收式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叠制冷系统的组分在线测量方法
4
作者 李银龙 景栋梁 +1 位作者 刘国强 晏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7,共9页
针对自复叠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组分浓度难以实时连续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工质循环浓度在线测量方法,用于精确测量系统内组分循环浓度、热力学参数及系统能效。在线测量方法基于系统内部件的组分、质量和能量守恒关系,基于温度、... 针对自复叠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组分浓度难以实时连续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工质循环浓度在线测量方法,用于精确测量系统内组分循环浓度、热力学参数及系统能效。在线测量方法基于系统内部件的组分、质量和能量守恒关系,基于温度、压力、流量数据测量组分循环浓度。搭建自复叠制冷系统实验平台,在柜内温度-58.6~-40.4℃的实验工况下验证了在线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并与气相色谱单时静态采样方法对比验证组分在线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组分的关键参数,实验测试值与在线测量值偏差小于3 K,组分循环浓度的在线测量值与气相色谱采样测量值对比最大偏差为4.45%。不确定度计算结果显示,组分循环浓度的在线测量不确定度低于2.0%,能效比和制冷量的在线测量不确定度低于7.5%。所提在线测量方法能够准确预测自复叠制冷系统的组分循环浓度,与气相色谱单时静态采样相比,可获取组分浓度的动态连续变化趋势,为从组分层面深入分析混合工质热力系统的性能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叠制冷系统 在线测量方法 混合工质 循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冷藏陈列柜抽屉式模块化制冷系统研究
5
作者 农凯飞 沈炜琪 +2 位作者 雷明镜 孙钟皓 张华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4,92,共8页
为解决冷藏陈列柜出现故障时维修困难、耗时长,从而导致内部商品变质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冷藏陈列柜的新型抽屉式模块化制冷系统。对抽屉式模块化制冷系统冷藏陈列柜的压缩冷凝机组、蒸发器、毛细管等制冷系统部件进行了集成设计;搭... 为解决冷藏陈列柜出现故障时维修困难、耗时长,从而导致内部商品变质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冷藏陈列柜的新型抽屉式模块化制冷系统。对抽屉式模块化制冷系统冷藏陈列柜的压缩冷凝机组、蒸发器、毛细管等制冷系统部件进行了集成设计;搭建抽屉式模块化制冷系统冷藏陈列柜实验平台,在25℃与相对湿度60%环境下,研究其对应的拆卸组装特性、食品储藏性能及24 h耗电量。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块化制冷系统的拆卸与安装只需要2.3 min,更换冷藏陈列柜双制冷模块最快能够在5 min内完成拆卸与安装;抽屉式模块化制冷系统冷藏陈列柜贮藏的试验包温度能维持在3.8~7.1℃之间,符合冷藏陈列柜食品冷藏的要求,且模块化制冷系统能够维持冷藏陈列柜柜内食品温度的均匀性。研究可为模块化制冷系统冷藏陈列柜的广泛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陈列柜 模块化 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强化学习控制
6
作者 魏东 贾宇辰 韩少然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2-433,共12页
数据中心制冷系统需要全年不间断运行,其能耗不容忽视,且传统PID控制方法难以实现系统整体节能。为此提出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强化学习控制方法,控制目标为在满足制冷要求的前提下提升系统整体能效。设计双层递阶控制结构,针对上层优化层... 数据中心制冷系统需要全年不间断运行,其能耗不容忽视,且传统PID控制方法难以实现系统整体节能。为此提出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强化学习控制方法,控制目标为在满足制冷要求的前提下提升系统整体能效。设计双层递阶控制结构,针对上层优化层提出多步预测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MP-DDPG算法,利用DDPG处理制冷系统多维连续动作空间问题,以求取空气处理机组水阀开度以及制冷站系统各回路的最佳设定值,同时通过多步预测提升算法效率,并在实时控制阶段克服系统大时滞影响。下层现场控制层通过PID控制使被控变量跟踪优化层得出的最优设定值,可在不破坏原有现场控制系统的情况下实现性能优化。针对无模型强化学习控制难以满足控制实时性问题,首先构建系统预测模型,将强化学习控制器与其进行离线交互训练,然后实现在线实时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DDPG算法相比,控制器学习效率提升50%;与PID和MP-DQN相比,系统动态性能得到了改善,且整体能效提升约30.149%和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制冷系统 预测控制 强化学习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法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故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鹏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3期81-84,共4页
以汽车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故障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汽车空调系统及制冷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结合汽车空调系统维修工作实际,对制冷故障的原因及表现,从机械故障、系统故障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以汽车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故障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汽车空调系统及制冷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结合汽车空调系统维修工作实际,对制冷故障的原因及表现,从机械故障、系统故障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详细介绍了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空调 制冷系统 故障诊断 排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识别的制冷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8
作者 杨超 《南方农机》 2024年第8期130-133,共4页
【目的】解决制冷系统故障诊断中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问题。【方法】以典型的制冷压缩机为例,采用模糊识别理论方法,研究了基于压缩机振动噪声和温度信号的故障特征提取、模糊规则库构建、模糊矩阵匹配识别算法设计。【结果】仿真结果表... 【目的】解决制冷系统故障诊断中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问题。【方法】以典型的制冷压缩机为例,采用模糊识别理论方法,研究了基于压缩机振动噪声和温度信号的故障特征提取、模糊规则库构建、模糊矩阵匹配识别算法设计。【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识别出润滑故障、制冷剂流量故障、过载故障和管路连接故障等常见故障,总体识别准确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对压缩机故障的有效检测和预警。【结论】相比依赖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技术,该方法更可靠,更适用于对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制冷系统。应进一步扩充规则库,丰富可识别故障类型,并进行更多工程验证,以提升故障诊断与预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系统 故障诊断 模糊识别 特征提取 规则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制冷系统和过热保护的含高温超导电缆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忠麟 顾洁 金之俭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2,共9页
为适应高温超导电缆商业化运行需求,提出一种考虑不同应用模式下制冷系统和过热保护影响的含高温超导电缆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依据高温超导电缆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特性及过热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和自动重合规则,对高温超导电... 为适应高温超导电缆商业化运行需求,提出一种考虑不同应用模式下制冷系统和过热保护影响的含高温超导电缆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依据高温超导电缆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特性及过热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和自动重合规则,对高温超导电缆系统可靠性进行建模分析。考虑了低压联络和配电线路增效2种典型应用模式下高温超导电缆接入对配电网的可靠性影响,采用融入了计及高温超导电缆的新增故障模式的最小割集法求解配电网可靠性指标,实现含高温超导电缆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以某实际配电网为算例,通过仿真分析了制冷系统故障和过热保护对配电网不同可靠性指标的影响,并与传统的配电网改造方案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导电缆 配电网 可靠性评估 最小割集法 制冷系统 过热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式辐射制冷-空调混合制冷系统的节能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政 房安之 +1 位作者 赵晓冬 陈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1-1566,共6页
为了节约建筑物的空调制冷能耗,将传统的高能耗空调制冷与无能耗辐射制冷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动态调控的分离式混合制冷系统.该系统利用辐射制冷的无能耗特性,辅助空调对建筑物进行降温以降低制冷能耗.首先,在真实的小型建筑物上搭建了具... 为了节约建筑物的空调制冷能耗,将传统的高能耗空调制冷与无能耗辐射制冷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动态调控的分离式混合制冷系统.该系统利用辐射制冷的无能耗特性,辅助空调对建筑物进行降温以降低制冷能耗.首先,在真实的小型建筑物上搭建了具有恒定工质流速的辐射制冷-空调混合制冷系统;其次,在有、无辐射制冷循环的房间进行了对照实验以验证其节能效果;最后,系统加入了对工质流动状态的动态调控装置,以保证在波动的环境条件下辐射制冷不会产生反向的“加热”作用.该系统将空调与辐射制冷的工质循环回路分离布置,大幅降低了制冷系统的复杂度和设计、安装成本;与单一空调系统相比节省了约15.0%的制冷能耗;在加入动态调控装置后,进一步实验实现了约19.1%的节能效果.该系统验证了辐射制冷技术的节能效果,为辐射制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制冷 混合制冷系统 空调节能 建筑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共沸工质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11
作者 滑雪 吴天昊 +1 位作者 代宝民 刘圣春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49,共7页
为满足商超制冷领域系统能效提升和制冷剂替代的需求,提出了非共沸工质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与纯CO_(2)商超增压制冷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可在最优的CO_(2)质量分数(0.... 为满足商超制冷领域系统能效提升和制冷剂替代的需求,提出了非共沸工质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与纯CO_(2)商超增压制冷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可在最优的CO_(2)质量分数(0.94)及最优排气压力(8.81 MPa)下获得最大COP(1.40);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COP与纯CO_(2)系统相比具有显著提升,环境温度为35℃时,提升7.25%;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APF提升率为2.68%~4.72%,系统APF随典型城市所处纬度的增加而增大。CO_(2)/R1234yf商超增压系统(火用)效率随CO_(2)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CO_(2)质量分数为0.95时获得最高(火用)效率,为0.18,相比纯CO_(2)系统提升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超增压制冷系统 非共沸工质 CO_(2)/R1234yf 年性能系数 (火用)分析 能效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空调制冷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12
作者 翟晨旭 江斌 +3 位作者 孙东方 张弘强 唐海波 张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28,共5页
为实现车载空调制冷系统故障诊断功能,快速判断空调制冷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文章建立车载空调制冷系统一维仿真模型,并以压缩机进出口温度、压力等参数为特征参数,冷凝器风量降低、制冷剂泄漏等故障为输出目标结果,构建车载空调制... 为实现车载空调制冷系统故障诊断功能,快速判断空调制冷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文章建立车载空调制冷系统一维仿真模型,并以压缩机进出口温度、压力等参数为特征参数,冷凝器风量降低、制冷剂泄漏等故障为输出目标结果,构建车载空调制冷系统的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和决策树故障诊断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冷凝器风量降低时,压缩机排气温度与排气压力上升,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和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下降。通过对比2种不同诊断策略的仿真测试结果发现,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车载空调制冷系统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制冷系统 故障诊断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 决策树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分体式蒸发冷凝制冷系统
13
作者 王起 郑奕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蒸发冷凝制冷系统具有节能、节水、节地及无需地面冷却塔装置等优点,近年来蒸发冷凝制冷系统在地铁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因此需对地铁站分体式蒸发冷凝制冷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介绍了蒸发冷凝制冷系统及其制冷原理;以北京... [目的]蒸发冷凝制冷系统具有节能、节水、节地及无需地面冷却塔装置等优点,近年来蒸发冷凝制冷系统在地铁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因此需对地铁站分体式蒸发冷凝制冷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介绍了蒸发冷凝制冷系统及其制冷原理;以北京某地铁车站为例,结合其车站实际情况,对蒸发冷凝制冷系统的适用性、选型设置、设备布置、系统能效等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蒸发冷凝系统工程应用中常见的火灾工况、配管长度、水质处理、防水及防腐蚀等问题。[结果及结论]相较于传统冷水式螺杆式机组制冷系统,分体式蒸发冷凝制冷系统具有一定的节能优势。火灾工况时,应保证风墙嵌装型蒸发冷凝装置的燃烧性能整体达到A级不燃,并在嵌装位置采取有效的防火封堵措施。采取有效的水处理措施,减少水垢凝结对蒸发冷凝制冷系统运行效率的影响。各机组间的配管长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减少对蒸发冷凝制冷系统制冷量及能效比的影响。蒸发冷凝装置出风侧墙体及地面宜做防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蒸发冷凝 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系统的稳定性 被引量:18
14
作者 田长青 窦春鹏 +2 位作者 杨新江 石文星 彦启森 《流体机械》 CSCD 2002年第4期44-47,40,共5页
详细介绍了制冷系统稳定性的三个研究阶段中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稳定性 制冷系统 变容量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复叠制冷系统与载冷剂制冷系统适用范围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田雅芬 赵兆瑞 +3 位作者 邢子文 杨一凡 马进 于志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9,共8页
鉴于自然工质制冷剂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CO_2与NH3被视为是最适合且最有潜力的自然工质。在冷冻冷藏领域,工业界和学术界使用最为广泛的制冷系统——NH3/CO_2复叠制冷系统与NH3压缩CO_... 鉴于自然工质制冷剂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CO_2与NH3被视为是最适合且最有潜力的自然工质。在冷冻冷藏领域,工业界和学术界使用最为广泛的制冷系统——NH3/CO_2复叠制冷系统与NH3压缩CO_2载冷剂制冷系统,这两种系统应用的工况范围并没有得到清晰而广泛的共识。对此,本文在常规商业冷冻冷藏应用温度区间内,分别对NH3/CO_2复叠制冷系统及NH3压缩CO_2载冷剂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条件,得出CO_2复叠制冷系统与载冷剂制冷系统各自适合的工作范围,旨在为CO_2制冷系统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在需求蒸发温度低于-25℃的场合宜采用NH3/CO_2复叠制冷系统作为供冷系统,并且对于CO_2压缩机,最高吸气压力应不小于1.97 MPa,CO_2压缩机的最高允许排气压力也应大于4.0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复叠制冷系统 CO2载冷剂制冷系统 适用范围 自然工质 制冷性能 CO2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系统启动过程电子膨胀阀的控制 被引量:25
16
作者 陈文勇 陈芝久 +1 位作者 朱瑞琪 吴业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0-213,共4页
通过分析热力膨胀阀启动过程的特点 ,发现可能出现过热度长时间为零的情况 .为此 ,将零过热度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用于电子膨胀阀的启动控制 ;提出了制冷系统启动过程中改善零过热度时间以及兼顾其他性能指标的电子膨胀阀的启动控... 通过分析热力膨胀阀启动过程的特点 ,发现可能出现过热度长时间为零的情况 .为此 ,将零过热度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用于电子膨胀阀的启动控制 ;提出了制冷系统启动过程中改善零过热度时间以及兼顾其他性能指标的电子膨胀阀的启动控制策略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系统 启动过程 电子膨胀阀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元分析-概率神经网络的制冷系统故障诊断 被引量:32
17
作者 梁晴晴 韩华 +1 位作者 崔晓钰 谷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22-1031,共10页
制冷系统由于内部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以及系统参数间的高度耦合而较为复杂,也增加了出现故障后的检测及诊断难度。针对制冷系统常见的7种故障,包括局部故障与系统故障,运用主元分析法提取故障样本主要特征,对样本进行降维处理后,基于概率... 制冷系统由于内部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以及系统参数间的高度耦合而较为复杂,也增加了出现故障后的检测及诊断难度。针对制冷系统常见的7种故障,包括局部故障与系统故障,运用主元分析法提取故障样本主要特征,对样本进行降维处理后,基于概率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主元分析法可将原始的62个参数分解为相互独立的主元,根据累计贡献率选取一定量的主元,并将其样本输入概率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结果表明结合主元分析后的概率神经网络在一定范围内对spread值不敏感,不仅诊断正确率有所提高,而且缩短了诊断耗时。可见,主元分析法的使用可有效优化概率神经网络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元分析 概率神经网络 制冷系统 故障诊断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34a/CO_2复叠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沈九兵 胡斌 +2 位作者 邱建伟 曹锋 邢子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3,共5页
针对R134a/CO2复叠制冷系统搭建实验台,研究不同工况下系统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考查了压缩机效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R404A系统性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高温级冷凝温度48℃,低温级蒸发温度-30℃,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为3℃的工况... 针对R134a/CO2复叠制冷系统搭建实验台,研究不同工况下系统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考查了压缩机效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R404A系统性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高温级冷凝温度48℃,低温级蒸发温度-30℃,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为3℃的工况下,CO2冷凝温度为-2℃时系统COP出现最大值,并在最优值±5℃内系统性能变化不大;不同实验工况下,CO2压缩机绝热效率最大偏差不超过4%,影响系统制冷量的主要因素是压缩机的容积效率;相同工况下,R134a/CO2复叠制冷系统性能可比常规R404A系统性能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叠制冷系统 实验研究 R134A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芯片冷却用微型制冷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刚 吴玉庭 +2 位作者 雷标 马瑞 马重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89,共5页
电子器件和芯片性能的提高带来电路及其芯片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开发研究高效的电子冷却系统,蒸汽压缩式制冷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制冷方式。针对一套用于电子冷却的微型蒸汽压缩制冷系统,在固定制冷负荷为101.4 W时,通过... 电子器件和芯片性能的提高带来电路及其芯片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开发研究高效的电子冷却系统,蒸汽压缩式制冷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制冷方式。针对一套用于电子冷却的微型蒸汽压缩制冷系统,在固定制冷负荷为101.4 W时,通过实验研究了制冷剂充注量和毛细管长度的不同匹配对系统压力、蒸发器侧的制冷效果、压缩机功耗及性能系数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增加充注量或减短毛细管长度都会导致蒸发压力升高,两组热沉被冷却至平衡时的表面温度也升高,且压缩机功耗增大,系统性能系数下降。当充注量为120 g、毛细管长度为3 m时,实验系统的整体性能较好,两组热沉温度能维持在约12℃不变,压缩机功耗41 W,系统制冷COP能达到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冷却 蒸汽压缩 微型制冷系统 制冷 毛细管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CO_2跨临界制冷系统 被引量:17
20
作者 黎立新 季建刚 +1 位作者 乐维健 王仁德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1-105,共5页
自然工质CO2 是一种不对臭氧层产生破坏、具有很小的温室效应系数的制冷剂 .本文介绍了跨临界CO2 制冷系统的构成和控制特点 ,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 ,设计了CO2 制冷压缩机、换热器、节流机构的关键技术 .影响CO2 制冷压缩机性能... 自然工质CO2 是一种不对臭氧层产生破坏、具有很小的温室效应系数的制冷剂 .本文介绍了跨临界CO2 制冷系统的构成和控制特点 ,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 ,设计了CO2 制冷压缩机、换热器、节流机构的关键技术 .影响CO2 制冷压缩机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泄漏 ,影响压缩机以及所有循环系统配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是其结构强度 .CO2 制冷系统换热器设计的趋势是采用高流量密度的小管径和微通道换热器 ,这有利于提高换热系数和承受高压 .节流阀把高压侧压力节流到蒸发压力 ,同时控制高压侧压力并使其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O2 制冷系统调节特性与传统制冷系统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制冷系统 二氧化碳 压缩机 热交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