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夹点理论的人工冰场CO_(2)制冷热回收系统优化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啸虎
耿旭东
+3 位作者
李锋
司春强
马进
邵双全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4,共8页
在碳中和背景下,天然工质CO_(2)在制冷及制热应用中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夹点分析理论,对人工冰场的CO_(2)制冷及热回收系统中双级热回收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在假设两级串联热回收(低温热回收进出口水温为40℃和60℃,高温级进...
在碳中和背景下,天然工质CO_(2)在制冷及制热应用中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夹点分析理论,对人工冰场的CO_(2)制冷及热回收系统中双级热回收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在假设两级串联热回收(低温热回收进出口水温为40℃和60℃,高温级进出口水温为60℃和80℃)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某一级的水质量流量,得到以下分析结果:夹点的存在会升高热回收换热器的CO_(2)出口温度,降低系统的热回收量、制热性能系数以及综合COP,同时对应于最大COP的最佳排气压力也会后移,直至超出上限(当第二级质量流量比为0.4时,可通过调节第一级质量流量比来消除夹点的影响;而第一级质量流量比为0.4时,最佳排气压力由10.2 MPa升至10.9 MPa,同时最大综合COP由3.538降至2.843);为尽量提升系统性能,应在合理范围内,降低第二级水质量流量,提高第一级水质量流量,同时提高排气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冰场
制冷热回收系统
夹点分析
CO_(2)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夹点理论的人工冰场CO_(2)制冷热回收系统优化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啸虎
耿旭东
李锋
司春强
马进
邵双全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4,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F0301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6085)资助项目。
文摘
在碳中和背景下,天然工质CO_(2)在制冷及制热应用中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夹点分析理论,对人工冰场的CO_(2)制冷及热回收系统中双级热回收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在假设两级串联热回收(低温热回收进出口水温为40℃和60℃,高温级进出口水温为60℃和80℃)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某一级的水质量流量,得到以下分析结果:夹点的存在会升高热回收换热器的CO_(2)出口温度,降低系统的热回收量、制热性能系数以及综合COP,同时对应于最大COP的最佳排气压力也会后移,直至超出上限(当第二级质量流量比为0.4时,可通过调节第一级质量流量比来消除夹点的影响;而第一级质量流量比为0.4时,最佳排气压力由10.2 MPa升至10.9 MPa,同时最大综合COP由3.538降至2.843);为尽量提升系统性能,应在合理范围内,降低第二级水质量流量,提高第一级水质量流量,同时提高排气压力。
关键词
人工冰场
制冷热回收系统
夹点分析
CO_(2)
性能系数
Keywords
ice rink
refrigeration and heat recovery system
pinch point analysis
CO_(2)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分类号
TB611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TB69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夹点理论的人工冰场CO_(2)制冷热回收系统优化分析
周啸虎
耿旭东
李锋
司春强
马进
邵双全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