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离子液体-CO_2吸收制冷工质对选择及吸收特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武卫东 吴俊 +1 位作者 王振 张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8,共7页
离子液体(ILs)-CO_2作为一种新型吸收制冷工质对,ILs种类的选择对其工质对性能及吸收式制冷循环特性至关重要。ILs对CO_2的吸收性能与ILs种类、阳离子结构、体系温度及CO_2分压有直接关系。本文建立了一套ILs吸收CO_2的实验台,并以低... 离子液体(ILs)-CO_2作为一种新型吸收制冷工质对,ILs种类的选择对其工质对性能及吸收式制冷循环特性至关重要。ILs对CO_2的吸收性能与ILs种类、阳离子结构、体系温度及CO_2分压有直接关系。本文建立了一套ILs吸收CO_2的实验台,并以低粘度、较优吸收性能为原则初选了4种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ILs([emim][Tf_2N]、[bmim][Tf_2N]、[hmim][Tf_2N]和[omim][Tf_2N])为研究对象。在温度298.15 K、313.15 K及328.00 K,压力2.0~5.0 MPa条件下,分别测定了CO_2在以上4种ILs中的溶解特性。结果表明: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ILs对CO_2有较好的吸收性能;CO_2在同族ILs中的溶解度随阳离子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在4种ILs中的溶解度顺序为:[emim][Tf_2N]〈[bmim][Tf_2N]〈[hmim][Tf_2N]〈[omim][Tf_2N];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逐渐升高,CO_2溶解度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本文还给出了3种温度下CO_2在[omim][Tf_2N]中的溶解度与压力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循环 吸收制冷工质对 吸收特性 离子液体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l_2—NH_3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砺 方利国 +2 位作者 谭盈科 麦志谦 邓峰云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0-52,共3页
对以CaCl2 为吸附剂、NH3 为制冷剂所组成的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吸附等温线并回归出吸附等温方程。研究结果表明 ,CaCl2 —NH3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大 ,适宜太阳能或低品位余热驱动 ,是性能优良的工质对。
关键词 化学只附 制冷工质对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l_2-NH_3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砺 谭盈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对以SrCl2 为吸附剂、NH3 为致冷剂所组成的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吸附等温线、回归出吸附等温方程并对化学吸附过程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SrCl2 NH3 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大 ,适宜太阳能或低品位... 对以SrCl2 为吸附剂、NH3 为致冷剂所组成的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吸附等温线、回归出吸附等温方程并对化学吸附过程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SrCl2 NH3 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大 ,适宜太阳能或低品位余热驱动 ,是性能优良的工质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附 制冷工质对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制冷工质对的有效扩散系数测定及其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勤 陈光明 韩宝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7-191,共5页
采用非稳态热重法测定了吸附制冷工质对 13X H2 O的有效扩散系数。测量范围是 :温度 5 0~ 2 5 0℃ ,压力0 6~ 3.5kPa。实验数据表明 ,压力和吸附量在测量范围内对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很小 ,可近似折算于有效扩散系数与温度的依赖关系... 采用非稳态热重法测定了吸附制冷工质对 13X H2 O的有效扩散系数。测量范围是 :温度 5 0~ 2 5 0℃ ,压力0 6~ 3.5kPa。实验数据表明 ,压力和吸附量在测量范围内对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很小 ,可近似折算于有效扩散系数与温度的依赖关系———Arrhenius方程中。水分子的表面扩散是颗粒内扩散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扩散系数 吸附制冷工质 测定 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态方程参数化耦合制冷工质热导率性质预测模型
5
作者 康凯 李雪莉 +2 位作者 杨树 谷雅秀 王晓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7,共10页
针对准确的制冷工质热导率性质有益于制冷热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引入标准化参数化方案,得到扰动链统计缔合流体理论状态方程(PC-SAFT)的输入参数,结合剩余熵标度理论(RES),预测了包括氢氟烯烃(HFOs)、氢氟烃(HFCs)、烷烃(HCs)和CO_(2)(R... 针对准确的制冷工质热导率性质有益于制冷热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引入标准化参数化方案,得到扰动链统计缔合流体理论状态方程(PC-SAFT)的输入参数,结合剩余熵标度理论(RES),预测了包括氢氟烯烃(HFOs)、氢氟烃(HFCs)、烷烃(HCs)和CO_(2)(R744)在内的11种常见制冷工质的热导率性质,使用自助法,获得了标准化参数化方案与常规参数化方案输入参数的不确定度,并展开不确定度分析。通过与文献实验结果及已报道热导率性质模型比对,所提热导率性质模型与实验数据的总体平均相对偏差为3.32%。结果表明:所提热导率性质预测模型的整体表现优于常规参数化热导率模型和CE参考项热导率模型,且标准化参数化方案有潜力为混合工质体系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可靠的基础物性数据;两种参数化方案输入参数在不确定度范围内波动时,对气相迁移性质的预测影响程度相似,但标准化参数化方案在液相迁移性质的预测上表现更优;此外,基于标准化参数化方案预测迁移性质需特别关注偏心因子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工质 热导率 状态方程参数化 不确定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超低温医疗冷柜碳氢混合工质替代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嘉瑞 鱼剑琳 晏刚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86℃超低温医疗冷柜存在系统能耗高及常用低温制冷剂全球变暖潜能值高的问题,以采用混合工质一次节流制冷系统的568 L冷柜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2种三元碳氢混合制冷剂(R600a/R170/R1150和R601a/R290/R1150)作为现有含氟化物混... 针对-86℃超低温医疗冷柜存在系统能耗高及常用低温制冷剂全球变暖潜能值高的问题,以采用混合工质一次节流制冷系统的568 L冷柜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2种三元碳氢混合制冷剂(R600a/R170/R1150和R601a/R290/R1150)作为现有含氟化物混合制冷剂(R600a/R23/R14/R50)的替代品的可行性。分析了在不更改系统部件的情况下,2种碳氢混合物的制冷性能;对R601a/R290/R1150进行了毛细管、压缩机及充注量的调整,旨在降低制冷温度、压缩机排气温度和系统能耗。结果表明,在未更改系统部件的情况下,R600a/R170/R1150只能实现-60℃左右的制冷温度,而R601a/R290/R1150可以达到-70℃左右;减小毛细管内径及更换适用于R290的压缩机后,R601a/R290/R1150成功实现了-87.3℃的制冷温度,且与R600a/R23/R14/R50相比,最高排气温度和耗电量分别降低了11.4℃和32.9%,但降温至-81℃所需时间从246 min延长至404 min;通过进一步增大压缩机转速及制冷剂充注量,降温时间缩短至298 min,此时耗电量与R600a/R23/R14/R50相比降低了28.9%。R601a/R290/R1150不仅能够实现-86℃以下的制冷温度,而且在降低能耗、减少环境影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一种适用于-86℃超低温冷柜产品的性能优越的环保制冷剂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6℃超低温冷柜 混合工质一次节流制冷 制冷剂替代 碳氢化合物 能效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制冷工质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7
作者 陈鹏 王敦辉 都有为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1-385,共15页
本文简要叙述了磁制冷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详细地总结了国内外不同温区的磁制冷工质材料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磁制冷工质材料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制冷 制冷工质 磁卡效应 磁熵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工质在制冷空调领域里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5
8
作者 马一太 王景刚 魏东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针对自然工质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背景进行了分析 ,并具体分析了氨、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制冷工质的特点、应用范围和技术关键 ;针对不同自然工质应用中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具体的循环方式 ;指出了从对环境的... 本文针对自然工质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背景进行了分析 ,并具体分析了氨、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制冷工质的特点、应用范围和技术关键 ;针对不同自然工质应用中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具体的循环方式 ;指出了从对环境的长期影响来看 ,在制冷空调领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工质 制冷空调 制冷工质 全球环境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阀运动规律模拟及其对制冷工质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远扬 郭蓓 +3 位作者 李连生 束鹏程 刘云霞 王志柯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22,共5页
对于同一结构的单机双级制冷活塞式压缩机 ,分别使用R717、R2 2、R134a作为工质进行气阀运动规律的模拟 ,得到了气阀在不同工质、不同工况、以及不同设计参数下的阀片运动曲线。通过比较所得到的阀片运动曲线 ,发现气阀运动规律对于不... 对于同一结构的单机双级制冷活塞式压缩机 ,分别使用R717、R2 2、R134a作为工质进行气阀运动规律的模拟 ,得到了气阀在不同工质、不同工况、以及不同设计参数下的阀片运动曲线。通过比较所得到的阀片运动曲线 ,发现气阀运动规律对于不同工质、工况是有差异的。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 :气阀对工质、工况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要求。采用新的制冷工质时 ,应首先对气阀运动规律进行分析。当原压缩机设计参数已经不能适应新工质的要求时 ,在压缩机结构参数变动不大的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阀 运动规律 制冷工质 适应性 活塞式压缩机 动力机械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工质PVT实验用精密低温恒温槽的研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芃 陈则韶 +1 位作者 罗大为 程文龙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4-416,426,共4页
介绍了一套自行研制的制冷工质PVT实验用精密低温恒温槽。该系统的温度控制采用改进的增量式数字PID算法 ,由自行开发的测控软件进行计算机实时测控 ,使温度能准确到达设定温度 ,并长时间保持稳定。实验结果表明 ,在 2 3 3K~室温温度... 介绍了一套自行研制的制冷工质PVT实验用精密低温恒温槽。该系统的温度控制采用改进的增量式数字PID算法 ,由自行开发的测控软件进行计算机实时测控 ,使温度能准确到达设定温度 ,并长时间保持稳定。实验结果表明 ,在 2 3 3K~室温温度范围内的控温精度可达± 5mK ,在室温~ 3 48K温度范围内控温精度可达± 3mK。整个系统自动化程度高 ,控温精确稳定 ,简单易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工质 PVT实验 精密低温恒温槽 研制 温度控制 数字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制冷工质PVT实验系统研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琪 洪荣华 +3 位作者 陈光明 吴杰 姜周曙 黄国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9-141,157,共4页
研制了一套高精度制冷工质PVT(温度-体积-压力)实验系统,该系统由自行开发的测控软件进行计算机实时测控.通过对系统的误差分析表明,实验系统的温度测量不确定度小于±6mK,压力测量不确定度小于±1.3kPa.实验本体的体... 研制了一套高精度制冷工质PVT(温度-体积-压力)实验系统,该系统由自行开发的测控软件进行计算机实时测控.通过对系统的误差分析表明,实验系统的温度测量不确定度小于±6mK,压力测量不确定度小于±1.3kPa.实验本体的体积用氦作了标定.利用本实验系统,对293.15~323.15K的HCFC22气体进行了定容式PVT实验研究,结果表明,HCFC22的密度测量值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提供值的平均偏差小于±0.064%,最大偏差小于±0.356%.整个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控温精确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PVT性质 制冷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工质热物性数据库的开发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志澜 王华生 熊则男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5-56,共2页
应用BorlandC语言,开发了能计算18种制冷工质和相应混合工质的热物性及制冷循环性能,并具有便于掌握。
关键词 冷却剂 热物性数据 数据库 制冷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燃制冷工质的爆炸极限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振明 公茂琼 +1 位作者 吴剑峰 周远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从爆炸极限的定义、爆炸容器、点火方式、流动状态、选择性扩散等方面,阐述了实验研究的进展;从可燃物的爆炸极限预测方法出发,概述了估算研究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实验测定的方法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理论估算的误差也比较大。指出了颇有... 从爆炸极限的定义、爆炸容器、点火方式、流动状态、选择性扩散等方面,阐述了实验研究的进展;从可燃物的爆炸极限预测方法出发,概述了估算研究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实验测定的方法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理论估算的误差也比较大。指出了颇有争议性的问题和亟待研究的空白,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工质 爆炸极限 实验研究 估算方法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工质燃烧(分解)及生成有毒气体的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明善 史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2010年6月以来,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所(BAM)声称R1234yf暴露于点火源后会生成有毒HF气体,危害人身健康。2010年末国内也有对R32表达同样疑虑的反映。为此,从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从生成有毒气体的种类及其允许暴露极限、并参考SAE研... 2010年6月以来,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所(BAM)声称R1234yf暴露于点火源后会生成有毒HF气体,危害人身健康。2010年末国内也有对R32表达同样疑虑的反映。为此,从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从生成有毒气体的种类及其允许暴露极限、并参考SAE研究成果等几方面,对BAM报告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得出了一些看法,其中特别是从它们试验结果发现,在相同背景下凡是R1234yf导致生成HF浓度超标的,R134a也超标,这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不足以构成它们应用的障碍;并有理由认为:即使在极端恶劣条件下,R32的HF和可燃风险概率也将分别小于或等于R1234yf(R134a)的10-12和10-14量级,处于极低的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制冷工质 燃烧 生成有毒气体 R32 R1234yf R13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复叠系统制冷工质替代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维 吴兆林 +1 位作者 周志钢 马勇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2-55,68,共5页
对替代工质R404A/R23和原工质R22/R13进行了热物性及系统运行参数方面的比较分析,完成了一套采用替代工质R404A/R23的复叠制冷试验机组的系统设计,并对R404A/R23复叠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尽管使用替代工质R404A/R23的系统较原... 对替代工质R404A/R23和原工质R22/R13进行了热物性及系统运行参数方面的比较分析,完成了一套采用替代工质R404A/R23的复叠制冷试验机组的系统设计,并对R404A/R23复叠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尽管使用替代工质R404A/R23的系统较原系统的制冷量略有降低,但其它系统运行参数均优于R22/R13系统,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叠制冷循环 R404A/R23 替代制冷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烃制冷工质导热系数的新方程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茂刚 赵小明 +1 位作者 刘志刚 阴建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5-449,共5页
通过对实验数据及常规计算方法的分析 ,提出了一种计算常压下卤代烃制冷工质导热系数的新方程 .新方程形式简单 ,计算方便 ,仅需已知物质的分子量、临界参数等基本物性数据就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卤代烃制冷工质在常压下的导热系数 .用新方... 通过对实验数据及常规计算方法的分析 ,提出了一种计算常压下卤代烃制冷工质导热系数的新方程 .新方程形式简单 ,计算方便 ,仅需已知物质的分子量、临界参数等基本物性数据就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卤代烃制冷工质在常压下的导热系数 .用新方程计算的 12种卤代烃制冷工质的导热系数与其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 ,新方程计算的相对偏差基本在± 7%以内 ,总平均偏差约为 2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系数 卤代烃 方程 制冷工质 计算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式制冷系统工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贵平 袁修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喷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冷工质的选择。为了比较新的无污染工质对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影响,建立了喷射式制冷系统分析和工质热物性计算的简单模型,研究了有无回热两种情况下不同工作温度时工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喷射式制冷 制冷 制冷系统 制冷工质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K~150K温区混合工质内复叠节流制冷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建丽 公茂琼 +1 位作者 吴剑峰 胡勤国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9-42,47,共5页
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正在许多方面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提出了利用内复叠节流制冷系统获得 1 2 0K~ 1 5 0K温区的制冷方案并分析了它的应用前景 ,建立了相应的单级油润滑制冷压缩机驱动的实验系统。无热负荷时最低温度达到 1 1 2... 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正在许多方面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提出了利用内复叠节流制冷系统获得 1 2 0K~ 1 5 0K温区的制冷方案并分析了它的应用前景 ,建立了相应的单级油润滑制冷压缩机驱动的实验系统。无热负荷时最低温度达到 1 1 2K ,在 1 30K时获得了 6 0W的制冷量 ,1 35K时获得了 74W的制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工质节流制冷 内复叠循环 制冷压缩机 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制冷工质充注装置设计与分析计算 被引量:2
19
作者 芮胜军 张华 黄理浩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34,共4页
设计了一套混合制冷工质充注装置,该装置采用定容积储气罐,通过测量其温度和压力变化,根据工程热力学原理可以得到所充制冷工质的质量。针对充注过程进行了分析,对装置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讨论。运用两种方法计算本装置在环境温度下充注... 设计了一套混合制冷工质充注装置,该装置采用定容积储气罐,通过测量其温度和压力变化,根据工程热力学原理可以得到所充制冷工质的质量。针对充注过程进行了分析,对装置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讨论。运用两种方法计算本装置在环境温度下充注制冷工质的质量,并对两种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制冷工质 自动复叠制冷 气体充注 装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工质替代情况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斌 赵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7-250,共4页
人们已经发现CFCs进入同温层会破坏臭氧层,并加剧温室效应。为了保护臭氧层,世界各国对制冷工质的替代工作也在加紧进行。文章阐述了在传统的氟里昂制冷剂逐步禁用后,一些国家在新工质替代方面所做的尝试及结果,并以氨制冷剂为重点说明... 人们已经发现CFCs进入同温层会破坏臭氧层,并加剧温室效应。为了保护臭氧层,世界各国对制冷工质的替代工作也在加紧进行。文章阐述了在传统的氟里昂制冷剂逐步禁用后,一些国家在新工质替代方面所做的尝试及结果,并以氨制冷剂为重点说明了制冷工质应向着自然工质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工质替代 氟里昂制冷 制冷剂l温室效应系数 臭氧破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