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
1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2,共1页
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创建于1956年,是国内高校中历史最悠久的制冷学科之一。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被首批赋予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新增暖通空调硕上点,2005年新增建... 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创建于1956年,是国内高校中历史最悠久的制冷学科之一。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被首批赋予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新增暖通空调硕上点,2005年新增建筑环境与设备本科专业。现有教授11人、研究员2人、高工1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与低温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建筑环境与设备 硕士学位授予权 暖通空调 国家重点学科 学科创建 研究所 本科专业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
2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91-191,共1页
关键词 制冷与低温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出器等效机械阻尼对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机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小伟 余国瑶 +2 位作者 戴巍 罗二仓 陈燕燕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37,共6页
针对一台设计目标为300 W@80 K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机,数值计算研究了排出器等效机械阻尼R_m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R_m对制冷机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直接影响排出器处的摩擦损失,导致制冷机性能变化;其次是改变... 针对一台设计目标为300 W@80 K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机,数值计算研究了排出器等效机械阻尼R_m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R_m对制冷机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直接影响排出器处的摩擦损失,导致制冷机性能变化;其次是改变了系统的声场分布,导致其他核心部件如回热器和换热器的损失变化。此外,制冷机入口声阻抗特性随之发生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制冷机与压缩机的耦合性能。计算结果表明,维持制冷机输入声功1 363 W不变,当R_m由25 Ns/m增大至100 Ns/m时,制冷机制冷量由194.7 W降低至160.9 W,相对卡诺效率由38.9%降低至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制冷与低温工程 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 排出器 等效机械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库蒸发器表面结霜特性的模拟研究
4
作者 张福清 姚晔 +1 位作者 渠海燕 崔波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针对冷库蒸发器结霜导致换热效率显著下降、对冷库造成损坏的问题,基于传热传质理论,结合实际冷库数据,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冷库结霜状态的空气传热系数修正关系式,并构建了冷库蒸发器表面结霜动态模型,然后借助冷库蒸发器表面结霜实验平... 针对冷库蒸发器结霜导致换热效率显著下降、对冷库造成损坏的问题,基于传热传质理论,结合实际冷库数据,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冷库结霜状态的空气传热系数修正关系式,并构建了冷库蒸发器表面结霜动态模型,然后借助冷库蒸发器表面结霜实验平台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探讨不同回风温度、回风湿度及风速条件对霜层生长及蒸发器换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回风湿度以及风速、降低回风温度,均会加速蒸发器表面的结霜进程;高湿度(0.6 g/kg)、低温度(-22℃)工况会提高霜层厚度的增长速率和蒸发器换热效率的下降速率;高风速(4.4 m/s)工况会提高霜层表面温度,结霜驱动力减小。建立的蒸发器结霜模型较为贴近实际工况,为冷库除霜控制策略提供了一定的模型基础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与低温工程 结霜动态模型 冷库 蒸发器 霜层厚度 换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热声制冷-双作用行波热声制冷机热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卓 罗二仓 陈燕燕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25,31,共7页
对一种新型热声制冷系统—双作用行波热声制冷机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台在气液双作用行波热声发动机上使用的行波制冷机,并通过数值模拟优化了制冷机的结构尺寸。在环境温度300K,制冷温度250K的条件下,新型的双作用制冷机的COP达到了2.74... 对一种新型热声制冷系统—双作用行波热声制冷机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台在气液双作用行波热声发动机上使用的行波制冷机,并通过数值模拟优化了制冷机的结构尺寸。在环境温度300K,制冷温度250K的条件下,新型的双作用制冷机的COP达到了2.74,相对卡诺效率接近60%,声功消耗为534W,制冷量为1464.9W。通过对传统的斯特林制冷机及不同结构的行波制冷机计算比较。结果表明:从压比、效率、制冷量等多角度考察,新型的双作用行波制冷机更适合与气液双作用行波热声发动机耦合工作。它具有潜在的高效率、热驱动及无运动部件的优点,非常有潜力成为常规制冷方式的一种替代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制冷与低温工程 热声制冷 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螺旋盘管冷凝器动态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6
6
作者 梁坤峰 卫尧 +1 位作者 王志远 姚哲卿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5,69,共7页
一种用于海水冰浆机的内螺旋盘管冷凝器可以显著强化传热和减小换热器体积,为了研究这种换热器的动态工作过程建立了分区、分流型的适时动态分布参数模型,模型考虑了流体的适时物性参数、湿区含液量、流动压力损失以及管壁蓄热等影响因... 一种用于海水冰浆机的内螺旋盘管冷凝器可以显著强化传热和减小换热器体积,为了研究这种换热器的动态工作过程建立了分区、分流型的适时动态分布参数模型,模型考虑了流体的适时物性参数、湿区含液量、流动压力损失以及管壁蓄热等影响因素,采用显式方程组,求解速度快,并且在计算过程中可根据制冷剂状态从所建立的物性数据库中适时获取物性参数。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可以预测冷凝器启动过程的动态特性以及冷凝管长度与直径、冷却水流速与入口温度因素对冷凝器动态换热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制冷与低温工程 冷凝换热 适时动态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通道内传热过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寇志海 李广超 +3 位作者 徐让书 牛玲 刘宇 白敏丽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6,共6页
对纳米尺度通道内的热量传递过程进行三维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引入嵌入式原子方法模拟固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利用Green-Kubo公式计算导热系数和热流量。结果表明,由于固壁原子的强烈吸引作用使通道内的流体分子不再均匀变化,紧... 对纳米尺度通道内的热量传递过程进行三维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引入嵌入式原子方法模拟固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利用Green-Kubo公式计算导热系数和热流量。结果表明,由于固壁原子的强烈吸引作用使通道内的流体分子不再均匀变化,紧靠固壁表面的液体原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准固体"结构。纳米尺度下,粘性摩擦加热的效果相当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与低温工程 纳米通道 分子动力学模拟 能量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空调器缩小换热器管径的表面反应设计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照国 任滔 +3 位作者 丁国良 胡海涛 郑永新 高屹峰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52,共6页
在缩小管径后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中,为了解决传统设计方法不能满足对换热器性能和成本的同时寻优求解问题,采用表面反应法对换热器进行设计。该方法将连续区间内管长和翅片间距与换热性能和成本的关系拟合成可直接求解的二次连续函数,实... 在缩小管径后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中,为了解决传统设计方法不能满足对换热器性能和成本的同时寻优求解问题,采用表面反应法对换热器进行设计。该方法将连续区间内管长和翅片间距与换热性能和成本的关系拟合成可直接求解的二次连续函数,实现了多变量连续区间内的寻优。将该方法用于7mm管换热器缩小管径的优化,其设计结果与实验数据偏差为0.3%,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采用验证后的设计方法,对9.52mm管换热器进行了优化设计表明,在保证热性能不变前提下,换热器管径从9.52mm缩小为5mm,换热器成本降低28.0%,制冷剂充注量减少3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制冷与低温工程 房间空调器 表面反应法 管径缩小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