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众声喧哗的乌托邦——浅析小说《到灯塔去》的复调艺术 |
沈迪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2
|
无声嘈杂——《到灯塔去》的听觉叙事 |
方传杰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4 |
0 |
|
3
|
《到灯塔去》象征主义手法解析 |
郭时海
李永秋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4
|
《到灯塔去》音乐叙事技巧的认知分析 |
雷茜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6
|
|
5
|
莉丽·布里斯科—《到灯塔去》中的新女性 |
沈渭菊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07 |
4
|
|
6
|
论《到灯塔去》中的父亲意象 |
赖辉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7
|
空白视角下对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 |
毛晋华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8
|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心理空间网络体系特征——从《到灯塔去》谈起 |
李伯利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9
|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伍尔夫的《到灯塔去》 |
王小清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0
|
试探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创作技巧 |
王洁波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3
|
|
11
|
《到灯塔去》的意识流手法表达 |
左璐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2
|
《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 |
柳淑娟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5
|
|
13
|
框架语义学视角下《到灯塔去》译本中的意象元素 |
蒋丽平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4
|
《到灯塔去》隐喻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王欣
王丹宇
|
《海外英语》
|
2010 |
3
|
|
15
|
《到灯塔去》:一幅有声的画 |
张中载
|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1 |
10
|
|
16
|
认知语言学下《到灯塔去》的隐喻研究 |
温宏社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7
|
隐喻理论下浅析《到灯塔去》中的叙事策略 |
陈江宏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8
|
从《到灯塔去》译本看作者的语言风格 |
冯丽娟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9
|
从《到灯塔去》的叙事方法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观 |
魏凌岩
|
《语文学刊》
|
2016 |
1
|
|
20
|
从《到灯塔去》管窥伍尔夫小说的诗意语言 |
高灵新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