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下陆壳形成和分异的一种机制——刮垫作用
- 1
-
-
作者
赵振华
唐功建
王强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424)资助。
-
文摘
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科学长期关注的重点基础科学问题。普遍认为,大陆地壳总体化学成分是安山质或花岗闪长质的。俯冲和碰撞带的岩浆作用常常被认为是导致大陆地壳生长的重要形式,而俯冲、碰撞带则是其保存的关键场所。近些年来提出了一简单、定量的下陆壳形成和分异模型,在俯冲带,镁铁质岩石转变为榴辉岩沉入地幔,轻的长英质弧物质从俯冲板片和上覆板块下面拆离、熔融,底劈上升到下地壳,导致镁铁质下地壳转变为长英质下陆壳,这一过程被称为“刮垫作用(Relamination)”。刮垫作用的类型依赖于构造背景,可在四种俯冲带过程中产生:俯冲沉积物刮垫、俯冲的洋内弧刮垫、俯冲侵蚀的地壳刮垫和俯冲大陆壳刮垫。弧岩浆与刮垫共同作用形成下陆壳。刮垫作用被认为是形成大陆地壳,特别是下陆壳简单、有效的过程。对太古宙以来镁铁质俯冲地壳和碰撞带岩石刮垫样式开展的数值模拟研究,解释了大陆地壳长期演化规律,提出了碰撞造山带的刮垫类型及其重要控制因素和动力。对某些岛弧及造山带岩浆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系统研究提供了刮垫作用实例。
-
关键词
陆壳
刮垫作用
地壳演化
-
Keywords
continental crust
relamination
crustal evolution
-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