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资关系中的劳动者权利保护路径研究——以利益组织化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6
1
作者 汪新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84,共8页
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组织化程度低、利益表达分散、工会缺乏独立性和代表性,导致劳动者权益经常受到资方的不法侵害。从利益组织化的角度来看,实现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就是要实现劳动者的利益组织化。为此,应当在更新观... 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组织化程度低、利益表达分散、工会缺乏独立性和代表性,导致劳动者权益经常受到资方的不法侵害。从利益组织化的角度来看,实现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就是要实现劳动者的利益组织化。为此,应当在更新观念的前提下,优化劳动法律制度设计和安排,重点着力于:规范工会组织和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完善工会代表权的构成与实现机制,促进雇主组织的行业性规范和自律,构建工会与雇主组织之间理性博弈、协商民主的劳资关系,健全劳工维权的司法和行政执法保障制度等,真正实现对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奠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资关系 利益组织化 劳动者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交新的参与者:国有石油企业的角色与“组织化利益”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欣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5,80,共6页
伴随着中国国家利益在海外经济与能源领域的扩展与延伸,能源领域国有企业在中国外交有关经济、能源、投资等海外利益决策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并日益成为中国外交新的参与者。本文即以中国三大国有石油企业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角色与利益... 伴随着中国国家利益在海外经济与能源领域的扩展与延伸,能源领域国有企业在中国外交有关经济、能源、投资等海外利益决策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并日益成为中国外交新的参与者。本文即以中国三大国有石油企业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角色与利益为问题导向,通过引入"组织化利益"概念对国有石油企业与中国外交政策之间的特殊复杂关系进行探索。国有石油企业在与具体的国家利益代表机构发生联系时,需权衡类似国资委、发改委、国家能源委员会,以及外交部、商务部等涉外职能部委的利益需求,从而可能形成各种导向不同的"组织化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新的参与者 国有石油企业 组织化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组织化状态下的阶级阶层权益与身份差序
3
作者 伍爱华 吕庆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51,共6页
改革开放促进了高度整合的社会分化,但是整体的阶级阶层结构在一定范围内被单位的组织化分割着,单位内部不同体制背景的人形成了非同质性内聚。单位成为攫取社会资源的整体组织,单位的组织化利益取代了阶级阶层的整体利益,单位体制内员... 改革开放促进了高度整合的社会分化,但是整体的阶级阶层结构在一定范围内被单位的组织化分割着,单位内部不同体制背景的人形成了非同质性内聚。单位成为攫取社会资源的整体组织,单位的组织化利益取代了阶级阶层的整体利益,单位体制内员工的收入、福利和保障等都被单位组织着。单位的组织化分割使得单位内部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人的身份与权益差序明显。在单位组织状态下,劳动是否具有消除贫困的特性主要看劳动者是否进入了单位体制之内,没有进入体制内的人是无法获得组织化的权利与利益的,因而导致其职业地位低下,职称与职务晋升的渠道受阻,福利无缘,保障无望,这与进入单位体制内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只有逐渐打破单位体制壁垒,同一个单位的人才能拥有基本平等的身份与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组织 阶级阶层权益 非同质化内聚 组织化利益 身份差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投资者自律组织的组建机理——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燕 杨淦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4-138,共5页
利益组织化是实现个体权利的可行路径。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框架,笔者提出中小投资者自律组织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可以成为中小投资者利益组织化的适格载体和证券市场的治理供给者,并能发挥保护中小投资者权利、传导公共产... 利益组织化是实现个体权利的可行路径。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框架,笔者提出中小投资者自律组织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可以成为中小投资者利益组织化的适格载体和证券市场的治理供给者,并能发挥保护中小投资者权利、传导公共产品以及维持市场秩序的功能。最后,笔者从自律组织的设立基础、组织布局、经费来源、治理结构、职能范围等方面对中小投资者自律组织的运行机制作了初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组织化 非营利性 秩序维持 运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利益集团政治化趋势与政府能力建设 被引量:27
5
作者 汪永成 黄卫平 程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81,共7页
社会利益集团不断形成并进入政治过程是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行政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社会利益多元化、利益主体组织化、利益集团政治化条件下,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对各利益集团的调控能力、整合能力... 社会利益集团不断形成并进入政治过程是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行政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社会利益多元化、利益主体组织化、利益集团政治化条件下,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对各利益集团的调控能力、整合能力和自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集团 利益主体组织化 利益集团政治化 政府能力 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层社会自治 被引量:26
6
作者 周庆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共11页
当前的基层治理结构,有自治空间,但没有自治权,是单中心(集权)权威秩序,不是多中心(分权)自治秩序。基层社会自治的建构,一是自治权的法律保障,即明确社会自治权以及公民与国家之间、不同层次的自治体之间的权利内涵和边界。二是政府、... 当前的基层治理结构,有自治空间,但没有自治权,是单中心(集权)权威秩序,不是多中心(分权)自治秩序。基层社会自治的建构,一是自治权的法律保障,即明确社会自治权以及公民与国家之间、不同层次的自治体之间的权利内涵和边界。二是政府、社会、市场等领域的多中心公共治理主体的形构。三是重构主体社会。祛除社会对国家的依附性,自治原则才可能建立起来。从基层总体治理上看,建构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权力结构体系,具有社会利益组织化和社会秩序维系的制度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自治 权威秩序与自治秩序 利益组织化 基层社会自治结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公共财政建构的社会治理转型含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庆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3-56,176,共15页
公共财政是个人需要、公共需要、政府财政职能相统一的民主财政,从实现国家职能的财政转变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不仅具有实现基层政府财政职能转型的实质意义,而且有利于促进基层社会向民主治理的方向变革。因为只有政府财政为社... 公共财政是个人需要、公共需要、政府财政职能相统一的民主财政,从实现国家职能的财政转变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不仅具有实现基层政府财政职能转型的实质意义,而且有利于促进基层社会向民主治理的方向变革。因为只有政府财政为社会公共需要负责,赋予财政以民主的性质,保障民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权利,让纳税人从政府享受到的公共利益大于其通过纳税转移给政府的资源价值,才能使政府的公共性与基层公共性社会关系的建构内在地关联起来,这具有中国基层社会治理转型的本质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公共财政 政府预算法治化 财政民主 社会治理转型 社会利益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