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竞争者作为行政行为第三人的诉讼适格——基于公平竞争权与利害关系的分析
1
作者
刘珊
黄卉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0,共6页
政府的市场监管行为可能改变市场竞争格局,而诉讼是竞争者实现市场救济权的重要途径。竞争者有无诉权取决于其与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即其公平竞争权因行政行为受损。美国法的“利益区间”分析方法与我国“利害关系”审查具有相似...
政府的市场监管行为可能改变市场竞争格局,而诉讼是竞争者实现市场救济权的重要途径。竞争者有无诉权取决于其与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即其公平竞争权因行政行为受损。美国法的“利益区间”分析方法与我国“利害关系”审查具有相似内涵。同时,美国裁判法理在解释“利益区间”以认定竞争者诉讼资格范围时,发展出两种解释路径,并提炼了三种具体解释基准,可为解决我国“公平竞争权人”认定的实践难题提供借鉴。本文在借鉴上述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的“利害关系”判断构建出解释的四要素模型,以平衡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护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者诉讼
公平竞争权
利害关系
利益区间
市场救济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行政诉讼中“保护规范理论”的渐变和修正
被引量:
9
2
作者
陈无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159,共8页
刘广明案引入"保护规范理论",仍未能带来稳定、客观化的原告资格判断框架。在后续多个案件中,规范保护意图的解释路径发生渐变。联立公司案中,保护规范的识别范围由"实际依据的法律"变为"依据和应当参酌的法律...
刘广明案引入"保护规范理论",仍未能带来稳定、客观化的原告资格判断框架。在后续多个案件中,规范保护意图的解释路径发生渐变。联立公司案中,保护规范的识别范围由"实际依据的法律"变为"依据和应当参酌的法律",从而使判断关键词由"应当保护的权益"变为"应当考虑的权益或负担",扩大了原告资格的范围,但也增加了保护规范识别和援引的不确定性。殊途同归的是,美国法上原告资格判断要件也关注受损权益和法律间的关系,其中"利益区间"判断思路,将法律附带保护或规制的对象纳入利害关系人,无须扩张保护规范的识别范围,但同样有扩大原告资格的功能,或有借鉴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规范理论
联立公司案
原告资格
利益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竞争者作为行政行为第三人的诉讼适格——基于公平竞争权与利害关系的分析
1
作者
刘珊
黄卉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
出处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0,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6BFX038)。
文摘
政府的市场监管行为可能改变市场竞争格局,而诉讼是竞争者实现市场救济权的重要途径。竞争者有无诉权取决于其与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即其公平竞争权因行政行为受损。美国法的“利益区间”分析方法与我国“利害关系”审查具有相似内涵。同时,美国裁判法理在解释“利益区间”以认定竞争者诉讼资格范围时,发展出两种解释路径,并提炼了三种具体解释基准,可为解决我国“公平竞争权人”认定的实践难题提供借鉴。本文在借鉴上述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的“利害关系”判断构建出解释的四要素模型,以平衡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护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
竞争者诉讼
公平竞争权
利害关系
利益区间
市场救济权利
Keywords
right to market relief
competitor lawsuits
right to fair competition
legally protected interest
zone of interests
分类号
D922.291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行政诉讼中“保护规范理论”的渐变和修正
被引量:
9
2
作者
陈无风
机构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
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159,共8页
基金
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类型化的行政协议规则设计和适用研究”(20NDJC121YB)。
文摘
刘广明案引入"保护规范理论",仍未能带来稳定、客观化的原告资格判断框架。在后续多个案件中,规范保护意图的解释路径发生渐变。联立公司案中,保护规范的识别范围由"实际依据的法律"变为"依据和应当参酌的法律",从而使判断关键词由"应当保护的权益"变为"应当考虑的权益或负担",扩大了原告资格的范围,但也增加了保护规范识别和援引的不确定性。殊途同归的是,美国法上原告资格判断要件也关注受损权益和法律间的关系,其中"利益区间"判断思路,将法律附带保护或规制的对象纳入利害关系人,无须扩张保护规范的识别范围,但同样有扩大原告资格的功能,或有借鉴余地。
关键词
保护规范理论
联立公司案
原告资格
利益区间
分类号
D925.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竞争者作为行政行为第三人的诉讼适格——基于公平竞争权与利害关系的分析
刘珊
黄卉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我国行政诉讼中“保护规范理论”的渐变和修正
陈无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