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地理要素基本农田利用等指数空间数值模拟——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屈清 田永中 +2 位作者 赵琳 唐小龙 梁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9-154,共6页
以涪陵区基本农田利用等指数空间数值模拟为例,结合有效土层厚、土壤有机质、海拔、自然质量、年均温、年均降水量、坡度、起伏度等多个地理要素,综合使用GIS空间插值、SPSS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探寻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与其它地理要素... 以涪陵区基本农田利用等指数空间数值模拟为例,结合有效土层厚、土壤有机质、海拔、自然质量、年均温、年均降水量、坡度、起伏度等多个地理要素,综合使用GIS空间插值、SPSS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探寻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与其它地理要素的相关关系,以获取利用等指数空白区域的数值.结论表明:在进行空间插值中,Kriging插值优于IDW插值,依据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利用等指数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值模拟 空间插值 基本农田 利用等指数 涪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用地利用等别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兴 陶伟 +4 位作者 郭聃 王琳玥 谷伟 孙英 窦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900-6902,共3页
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按照《农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采用等间距法,以利用等指数80、100、120为间距,分别划分了吉林省农用地利用等。结果表明,以利用等指数80、100、120为间距相应划分了15、12、10个农用地利用等;以利用等指数... 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按照《农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采用等间距法,以利用等指数80、100、120为间距,分别划分了吉林省农用地利用等。结果表明,以利用等指数80、100、120为间距相应划分了15、12、10个农用地利用等;以利用等指数100为间距对吉林省农用地利用等别进行划分较为科学、合理,为吉林省实行按等级折算补充耕地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利用等 分等方法 利用等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耕地综合质量评价 被引量:75
3
作者 路婕 李玲 +2 位作者 吴克宁 赵华甫 黄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329,共7页
该文从耕地生态管护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实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融合。基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农用地分等的理论和方法,该文提出了耕地综合质量评估技术,即在农用地分等所建立的等级体系基础上,引入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该文从耕地生态管护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实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融合。基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农用地分等的理论和方法,该文提出了耕地综合质量评估技术,即在农用地分等所建立的等级体系基础上,引入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系数概念,进一步利用该系数对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进行修订,得到耕地综合评价指数,并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作了实证研究。根据洛阳市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与原农用地利用等别相比,无污染的耕地综合等别保持不变,有污染倾向的耕地综合等别有所下降,存在污染的耕地等别降为末等。这些评价结果可以为土地利用管理、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将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污染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 修订系数 农用地分等 利用等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气候变化背景下近20年内蒙古武川县耕地质量变化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立为 安萍莉 +2 位作者 潘志华 赫迪 董智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4-231,共8页
耕地质量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以我国北方典型半干旱气候敏感区武川县为例,利用1989—2009年历史气候数据和土地利用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生产潜... 耕地质量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以我国北方典型半干旱气候敏感区武川县为例,利用1989—2009年历史气候数据和土地利用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生产潜力、标准耕作制度和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武川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土地利用等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武川县气候呈显著干暖化趋势,在其影响下,武川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呈下降趋势,水分是制约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关键因素;旱地土地利用等指数呈下降趋势,水浇地土地利用等指数则呈上升趋势。该研究能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土地利用制度,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干旱区 耕地质量 自然质量等指数 土地利用等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分等中省级成果国家级汇总中的转换问题 被引量:5
5
作者 饶彩霞 吴克宁 +2 位作者 许琳 周琳 王子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94-197,共4页
该文主要论述了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过程中省级成果的转换问题。在研究湖南与湖北两省农用地分等省级成果差异产生的原因基础上,以利用等为例提出了省级成果向国家级成果的转换方案。在省级成果向国家级成果转换的过程中,对湖南、湖北... 该文主要论述了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过程中省级成果的转换问题。在研究湖南与湖北两省农用地分等省级成果差异产生的原因基础上,以利用等为例提出了省级成果向国家级成果的转换方案。在省级成果向国家级成果转换的过程中,对湖南、湖北两省的标准粮产量与利用等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对省级成果进行了整体调整,统一了转换后国家级利用等指数所代表的内涵,并对调整前后两省数据进行了对比检验,为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过程中利用等指数的全国平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农用地分等 利用等指数 平衡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秋香 任向宁 +1 位作者 孙伟杰 彭补拙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71,共4页
农用地分等成果(主要为利用等)与实际粮食产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收集广东省耕地利用等指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数据并进行大样本统计分析,构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测算模型;对模型进行可信度、方差及回归分析,得出广东省... 农用地分等成果(主要为利用等)与实际粮食产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收集广东省耕地利用等指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数据并进行大样本统计分析,构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测算模型;对模型进行可信度、方差及回归分析,得出广东省和7个省级二级区的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检验表明,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测算结果较为合理,为其他省(市、区)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制定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协调区域内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璐 王铎 贾艳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9期7-11,共5页
依据农用地利用等级作为评价等级,分析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的关系,依据各等别对应标准粮产量进行各等别折算系数的计算。并以沈阳市康平县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康平县各类耕地的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之间的函数关系及等别间折... 依据农用地利用等级作为评价等级,分析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的关系,依据各等别对应标准粮产量进行各等别折算系数的计算。并以沈阳市康平县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康平县各类耕地的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之间的函数关系及等别间折算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耕地占补平衡 利用等指数 标准粮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建设中耕地占补数量质量平衡研究——以湖南省绥宁县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环宇 朱红梅 +1 位作者 廖杰 罗攀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86-89,共4页
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回归预测法预测湖南省绥宁县2010至2020的耕地面积,并结合绥宁县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探讨耕地占补数量平衡关系;结合绥宁县农用地分等定级中间成果,采用标准粮产量—土地利用等指数回归分析法划分绥宁县耕地质... 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回归预测法预测湖南省绥宁县2010至2020的耕地面积,并结合绥宁县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探讨耕地占补数量平衡关系;结合绥宁县农用地分等定级中间成果,采用标准粮产量—土地利用等指数回归分析法划分绥宁县耕地质量等别,得到各等别折算系数,评价绥宁县耕地占补质量平衡关系;结合数量与质量的平衡,得出绥宁县到2020年,在城镇化建设中可实现耕地占补数量质量双向平衡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占补平衡 GM(1 1)模型 回归分析 利用等指数 绥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保护的耕地定级方法研究
9
作者 王令超 田燕 +2 位作者 宋艳华 王自威 樊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9期23-29,共7页
目前中国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中的等别评价方法和成果仅能反映耕地质量宏观层面的差异,缺少反映耕地质量微观差异的评价方法与成果,无法满足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的需要。研究探索以耕地分等成果为基础,增加能反映耕地质量微... 目前中国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中的等别评价方法和成果仅能反映耕地质量宏观层面的差异,缺少反映耕地质量微观差异的评价方法与成果,无法满足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的需要。研究探索以耕地分等成果为基础,增加能反映耕地质量微观差异的评价因素,采用利用等指数与新增定级因素加权计算定级指数并划分级别;通过对河南省65个县(市)的耕地质量定级指数的统计分析,显示级别与利用等别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二者具有较明确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加权修正的特点,确保了级别在全省范围内具有可比性;同时,级别显现了耕地质量的微观差异,与等别的宏观性构成互补,完善了耕地质量保护成果体系,可为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定级方法 利用等指数 微观差异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农用地汇总中的等级平衡方法研究
10
作者 李妮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7期90-92,96,共4页
按我国目前划分的农用地等级,在陕西省省级农用地汇总中,对各农用地二级区等级以及省上等级的平衡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各二级区等级以及省上等级间存在的不平衡性,对等级间的平衡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省级汇总 平衡方法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作用下的耕地综合质量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新华 《农村实用技术》 2019年第8期102-103,共2页
本文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分析主要是从农村耕地土壤的监管角度出发,对农村土壤的污染情况作出分析,在现今天的农村土壤环境的评价中,需要从将评价方法融合到农村用地的理论分析中去,并对我国耕地质量通过调查数据做出研究分析,在农村土壤... 本文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分析主要是从农村耕地土壤的监管角度出发,对农村土壤的污染情况作出分析,在现今天的农村土壤环境的评价中,需要从将评价方法融合到农村用地的理论分析中去,并对我国耕地质量通过调查数据做出研究分析,在农村土壤耕地的评价中还需要建立在农村用地的等级体系上去,在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中,还可以引入土壤评价体系概念,为整个农村土壤评价提供可靠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 农用地分等 利用等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