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中国1 km格网土地利用程度数据集
1
作者 张小桐 张定祥 +3 位作者 汪秀莲 彭晋福 李亚南 李士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272-279,共8页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从土地利用方面定量地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程度,是衡量区域土地利用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指标。2020年中国1 km格网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数据集是基于2020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制作的30米栅格数据,基于土...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从土地利用方面定量地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程度,是衡量区域土地利用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指标。2020年中国1 km格网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数据集是基于2020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制作的30米栅格数据,基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对全国土地利用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将土地利用分为4级:未利用地、林草水用地、农业用地和城镇聚落用地,综合计算区域土地利用受到的人为干预程度;同时为了保证数据正确性和准确性,采用统一规范的数据处理方法、样本采集规则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数据成果进行质量控制。本数据集可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开发与发展评价、主体功能区评价、人地关系耦合分析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国土调查 格网 分级指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关系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金华 李纪伟 梁晶晶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4-60,共7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区域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关系研究,发现之间规律并揭示土地利用问题,以指导今后区域土地科学利用。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采用改进后刘纪远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延... 研究目的:通过对区域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关系研究,发现之间规律并揭示土地利用问题,以指导今后区域土地科学利用。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采用改进后刘纪远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延安市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再采用容量耦合模型和动态耦合模型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结果:延安市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组成的土地复合系统正处在由协调发展向极限发展的过度时期,未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评价已不能仅从土地利用程度或效益单方面入手,而应当从土地利用系统角度去考虑。采用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评价人类利用土地恰当与否的方法。(2)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特点,采用改进的刘纪远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有利于获得更符合研究地区的评价结果。(3)延安市要在土地适宜性、生态敏感性、生态安全评价基础上和在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前提下进行区域土地利用程度适宜标准和警戒标准研究,为土地利用战略制定和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耦合度评价 土地利用程度 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程度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 被引量:126
3
作者 胡和兵 刘红玉 +1 位作者 郝敬锋 安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65-2576,共12页
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03与2009年2景QuickBird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应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探讨了城市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 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03与2009年2景QuickBird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应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探讨了城市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9年,九乡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2.59%,而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聚集性增强;生态服务价值的高-高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上游,低-低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的仙林大学城一带;九乡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发生了明显变化,下游仙林大学城一带低-低分布区快速扩张,而高-高分布区仅在九乡河源头及下游的局部区域有所增加;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研究尺度增大,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九乡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及其变化主要是由土地开发利用引起,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分异 空间自相关 土地利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土地利用程度评估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田彦军 郝晋珉 +1 位作者 韩亮 田志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93-297,共5页
在新形势下回顾和总结了以往土地利用率衡量土地利用程度的优缺点 ,并从利用广度、强度和深度 3个层次全面阐述土地利用率的内涵 ,由此提出衡量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应当从种植制度、有效生物产出、经济产出 3个方面来综合评估 ,土地利用率... 在新形势下回顾和总结了以往土地利用率衡量土地利用程度的优缺点 ,并从利用广度、强度和深度 3个层次全面阐述土地利用率的内涵 ,由此提出衡量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应当从种植制度、有效生物产出、经济产出 3个方面来综合评估 ,土地利用率复种指数、产出指数和效益指数三者各有侧重。研究结果表明 ,曲周县全县土地利用程度高的区域分布较为典型 ,集中分布在 3个区域 :一是以四疃为中心科技辐射点的北部区域 ;二是依托邯临公路两侧的带状区域 ;三是以城关镇为中心高投入辐射面的东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土地利用 模型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坚 黄贤金 +1 位作者 赵彩艳 翟文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8-201,共4页
通过对江苏省城市化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研究快速城市化下的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变化驱动机理,并构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驱动模型。结果表明:城市化、经济非农化、人口密度以及非农就业率与土地利用程度呈正相关,人口增长和城市化... 通过对江苏省城市化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研究快速城市化下的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变化驱动机理,并构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驱动模型。结果表明:城市化、经济非农化、人口密度以及非农就业率与土地利用程度呈正相关,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是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强度与土地利用程度呈负相关,国家土地政策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控制土地利用程度无限增大。在此基础上,文章又分析城市化与城镇村与工矿用地之间的动态关系,引入“城市化下的边际城镇用地扩张量”指标,发现“城市化下的边际城镇用地扩张量”总体上是一个减小的过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运行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0%情况下,城镇村与工矿用地的总面积将比2003年增加30.7%,可见,城市化背景下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对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文章最后提出了协调城市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相互关系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利用程度 驱动因素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山市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及其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滢滢 吴绍华 +3 位作者 周生路 林晨 臧玉珠 彭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1-205,209,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生态质量备受关注。选取位列中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为研究区,基于2012年各类数据,建立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二元Moran指数等方法,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对该市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生态质量备受关注。选取位列中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为研究区,基于2012年各类数据,建立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二元Moran指数等方法,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对该市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其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市土地生态质量整体较好,中心城区向外围乡镇变好梯度格局明显;土地生态质量受到土地利用程度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中生态结构方面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南部旅游用地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质量则协调较好;该市今后在土地开发利用的同时应注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质量 土地利用程度 空间分异 响应 昆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不同尺度下土地利用程度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宁秀红 郭龙 张海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4,共7页
以谷城县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不同尺度土地利用程度及其驱动因子空间自相关的基础上,分别从全局和局部的角度考虑,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该区土地利用程度及其驱动因子都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 以谷城县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不同尺度土地利用程度及其驱动因子空间自相关的基础上,分别从全局和局部的角度考虑,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该区土地利用程度及其驱动因子都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具有尺度效应;空间自回归模型可以对各因子进行全局的参数估计,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可以给出局部模型的拟合度及驱动因子的参数估计,同时不同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地理信息反映详略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空间自相关回归 地理加权回归 尺度效应 地理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属性识别方法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 被引量:21
8
作者 门宝辉 梁川 刘庆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7-210,共4页
 以西安市为例,探讨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处于水资源开发的发展阶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他地区如户...  以西安市为例,探讨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处于水资源开发的发展阶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他地区如户县、周至、高陵、蓝田的水资源开发处于初始阶段,开发规模较小,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对照,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识别方法 区域水资源 综合评价 开发利用程度 评价方法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奇勇 李景保 +1 位作者 王克林 谢金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建立湖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大多数市州的水资源开发程度综合指数低于0.6,因此认...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建立湖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大多数市州的水资源开发程度综合指数低于0.6,因此认为湖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为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应注意水资源的保护,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其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健斌 张英 +2 位作者 张志伟 侯磊 曾维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1-519,共9页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异特性,为当地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0年和2020年2期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获取30 m网格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其...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异特性,为当地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0年和2020年2期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获取30 m网格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其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林芝市较强和强土地利用程度网格单元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区域和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宽河谷流域,弱和较弱土地利用程度网格单元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区域。2010—2020年,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呈现出由中等和较强等级向强等级转变的态势。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具有较显著的全域空间正相关性,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且集聚的趋势平稳。局域空间自相关特征为市域东北部和西北部为低—低集聚区,市域低海拔和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宽河谷地区为高—高集聚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增加)空间上整体集聚,局域特征以尼洋河宽河谷流域、其他人口活动密集地区和低海拔区为高—高集聚,而低—高集聚区分布在高—高集聚区外围。【结论】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逐渐增强,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变化都不是随机分布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高的区域彼此相邻,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低的区域彼此相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空间异质性 空间自相关 林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江苏省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其人文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坚 黄贤金 +1 位作者 翟文侠 赵彩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223-227,共5页
在分析1989~2003年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驱动机理,探寻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并构建了驱动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密度、经济非农化程度、城市化率、农民人均收入与... 在分析1989~2003年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驱动机理,探寻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并构建了驱动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密度、经济非农化程度、城市化率、农民人均收入与城市人均收入比、单位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产值比以及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强度呈现正相关性。恩格尔系数、科技人员比例和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国家耕地保护政策与之呈现负相关性。人口增长、人口城市化、经济非农化,推动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未利用土地逐步投入使用,从而使得土地利用强度趋于增大,人口密度增长、人口城市化和经济非农化是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国家耕地保护政策有效的保护了有限的耕地资源,随着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加强,其对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控制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此研究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了协调城市化发展与有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利用程度 驱动因素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过程的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21
12
作者 梁明 聂拼 +1 位作者 陆胤昊 孙晓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99-106,共8页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存在重格局轻过程、重模拟轻度量的现象,缺乏对序列快照间土地利用单元演化过程的时空模式的探查和度量研究。该文以土地利用变化的序列时空数据为研究对象,以时空栅格为建模手段,以土地利用程度累积变化度为时空过...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存在重格局轻过程、重模拟轻度量的现象,缺乏对序列快照间土地利用单元演化过程的时空模式的探查和度量研究。该文以土地利用变化的序列时空数据为研究对象,以时空栅格为建模手段,以土地利用程度累积变化度为时空过程的基本度量工具,对淮南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时空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的剧烈变化在特定尺度下呈现显著的时空聚集性特征;同时土地利用程度的平缓变化也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时空聚集性特征;介于二者之间的较为剧烈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时空聚集性不显著,表明研究时段人类干扰活动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3种土地利用程度在距离交通网络较近的范围内(300和600 m范围内)均呈现聚集性,而在更远的距离上(900 m范围内)趋于随机分布,表明交通网络对土地利用变化具有较强烈的影响;在距离交通网络的不同空间尺度上,土地利用程度的剧烈变化和平缓变化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时空聚集性呈现显著性,而较为剧烈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在多个尺度上的时空聚集性都不显著,表明交通网络对土地利用程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存在尺度差异,且较为极端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更容易呈现时空聚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时空过程 时空聚集性 土地利用程度 最邻近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46
13
作者 谢正峰 王倩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分析了1990-2004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和基于Moran’s I的土地利用程度空间自相关变化。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和林地面积占较大比例,但是面积比例在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的面积比例较小,但有所增加。广州市土地利用程... 分析了1990-2004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和基于Moran’s I的土地利用程度空间自相关变化。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和林地面积占较大比例,但是面积比例在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的面积比例较小,但有所增加。广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呈高度的正全局空间自相关,各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呈同心圆分布,中间为高高集聚,外围为低低集聚,两者之间为非集聚和零散的高低、低高集聚,呈现出单中心结构。1995年以后,Moran’s I有所下降,说明这种单中心结构在弱化。单中心结构的优点在于增强中心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集聚,但同时也说明外围土地利用程度较低地区的空间集聚性,中心和外围的土地利用存在空间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程度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冲区分析的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布规律——以福州市马尾区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林璐 许章华 +1 位作者 黄旭影 施婷婷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3,共9页
土地利用程度的研究多停留于单一环境影响因子,且缺少定量化研究。引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空间概念,探讨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以福州市马尾为研究区,选取Landsat-8OLI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决策树分类法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建立缓冲... 土地利用程度的研究多停留于单一环境影响因子,且缺少定量化研究。引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空间概念,探讨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以福州市马尾为研究区,选取Landsat-8OLI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决策树分类法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建立缓冲区并辅以区域统计与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分析土地利用程度与林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综合指数处于0~400之间,区内土地利用程度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且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区域都集中在河流沿岸;(2)研究区内建设用地与林地对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影响最大;(3)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平均数值分别在林地、水域的200m处达到最大,应设立缓冲带避免用地的破坏;(4)耕地的土地利用程度热点区域与林地的冷点区域较为分散;(5)水域周围400~500m与600~800m、耕地周围500~600m、未利用地周围200~800m处综合指数数值减小速率相对较高且为土地利用程度的"冷点"区域,对此距离应重点监控。该研究可以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有效的依据,为城市规划提供理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空间分布规律 土地利用类型 缓冲区分析 马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集对分析法 被引量:31
15
作者 门宝辉 梁川 赵燮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0-32,41,共4页
集对分析是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论,认为在一个系统中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互相联系、影响、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用联系度来描述系统的各种不确定性,由此实现对系统的评价和决策。本文利用集对分析方法建立了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 集对分析是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论,认为在一个系统中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互相联系、影响、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用联系度来描述系统的各种不确定性,由此实现对系统的评价和决策。本文利用集对分析方法建立了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新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西安市及其市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中,评价结果与属性识别方法和模糊评判法相同,而且该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法 不确定性 联系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灰色关联分析评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谷红梅 郭文献 +1 位作者 徐建新 卢双宝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8,51,共3页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是一个由多指标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引入灰色关联理论,探讨了区域水资源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用于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仅方...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是一个由多指标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引入灰色关联理论,探讨了区域水资源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用于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仅方法简单,而且具有较好的排序和分类功能,可广泛用于各种水资源问题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资源 灰色关联分析 开发利用程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曲周县设施农业资源利用程度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秀芬 毕继业 +1 位作者 郝晋珉 陈百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3-226,共4页
近年来设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该文借鉴土地当量比概念,以露地为对比从产量、产值和纯收益3个方面建立了设施农业资源利用程度评价的指标:产量当量比、产值当量比和纯收益当量比以及它们的计算模型,并以... 近年来设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该文借鉴土地当量比概念,以露地为对比从产量、产值和纯收益3个方面建立了设施农业资源利用程度评价的指标:产量当量比、产值当量比和纯收益当量比以及它们的计算模型,并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曲周县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资源利用程度评价表明:曲周县设施农业资源利用程度大部分都处于较低水平,设施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仍有较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资源利用程度 土地当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土石山区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恢复力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海娟 温晓金 +1 位作者 刘焱序 文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1-266,共6页
以秦岭典型土石山区陕西省商洛市为例,探讨了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恢复力的影响,旨在为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制定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建议。根据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将土地利用分为未利用土地、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4大类;以... 以秦岭典型土石山区陕西省商洛市为例,探讨了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恢复力的影响,旨在为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制定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建议。根据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将土地利用分为未利用土地、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4大类;以粒度单元为统计量,以乡镇为粒度单元,从全局及局部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计算其土地利用度;生态恢复力评价采用植被指数(NDVI);Moran′s I指数等进行空间聚类,分析了土地利用度与NDVI值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近1/2的乡镇NDVI值变化快于土地利用度变化,说明生态环境改善速度快于土地退化速度。一个乡镇NDVI值变化慢于土地利用度变化,说明其土地利用退化速度快于生态环境改善速度。研究区9a间生态恢复力较高,说明9a间国家政策上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处理较好。但对一些土地利用程度仍在提高的乡镇,应进一步重视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单元分析 土地利用程度 生态恢复力 空间自相关 商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ran's I和Kriging插值在不同采样尺度下的土地利用程度分析——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俊明 周宝同 +3 位作者 徐中强 刘颖 于晓凤 涂建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5-222,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采样方式和采样区的大小对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布和数据的精确性的影响,以期为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布现状和模拟提供合理的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对比分析了重庆市石柱县基于Moran's I和Kriging插值在不同采样... 【目的】比较不同的采样方式和采样区的大小对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布和数据的精确性的影响,以期为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布现状和模拟提供合理的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对比分析了重庆市石柱县基于Moran's I和Kriging插值在不同采样尺度下的土地利用程度。【结果】各采样尺度下Moran指数均为正数,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不同的采样方式和采样区的大小对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布和数据的精确性存在一定的影响。【结论】1石柱县土地利用程度在各采样尺度下均存在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全局空间自相关大小对采样方式和采样尺度较敏感。2采样区尺度的变化会影响土地利用程度值,同一种采样方式下,采样区尺度越小插值越精确,在采样区尺度较小的情况下,局部空间自相关能够精确定位区域土地利用程度聚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IGING插值 采样 土地利用程度 石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粘钢利用程度及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沈蒲生 谭宇昂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9-61,89,共4页
在粘钢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轴心受压柱中,粘钢的利用程度和承载力与初始加载大小、粘钢种类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本文根据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假定的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和极限应变值,推导了粘钢能被充分利... 在粘钢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轴心受压柱中,粘钢的利用程度和承载力与初始加载大小、粘钢种类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本文根据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假定的混凝土应力 应变关系和极限应变值,推导了粘钢能被充分利用的界限条件,并且提出了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承载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轴心受压柱 粘钢加固 粘钢利用程度 承载力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