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居民中藏医药利用程度及满意度调查
1
作者 王树林 洒玉萍 +6 位作者 吴萍 普措多杰 扎西东主 张广梅 赵协慧 曹宁丽 徐超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9期72-77,共6页
目的:了解青海省居民中藏医药利用程度、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式对青海省居民中藏医药利用程度及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近5年青海省居民中藏医药利用最多占11.8%(94/797),较多占25.0%(199/797);利用程... 目的:了解青海省居民中藏医药利用程度、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式对青海省居民中藏医药利用程度及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近5年青海省居民中藏医药利用最多占11.8%(94/797),较多占25.0%(199/797);利用程度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收入、地区和中藏药熟悉程度是居民中藏药利用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对中藏医药利用非常满意占23.5%(175/745),比较满意占41.9%(312/745),整体满意度为65.4%(487/745);满意度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地区和对中医药了解程度是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青海省居民对中藏医药的利用程度不高,整体满意度一般,应该加大对居民中藏医药文化知识的宣传和项目的体验力度,提升居民对中藏医药的利用程度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藏医药 居民利用程度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以海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丁菊莺 宋秋波 +1 位作者 任涵璐 刘博静 《海河水利》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1980年以来海河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对水资源量系列进行代表性分析,评价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结果显示海河流域1980—2016年系列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高达105.7%,未来应遏制水资源过度开发的局面,统筹考虑当地水、... 针对1980年以来海河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对水资源量系列进行代表性分析,评价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结果显示海河流域1980—2016年系列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高达105.7%,未来应遏制水资源过度开发的局面,统筹考虑当地水、外调水和非常规水源,调配供水体系,优化供水格局,以保障流域的供水安全。通过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分析过程,总结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点,如时空范围的选取、区域水资源调入调出关系、山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换关系、非常规用水的考量等,实际工作中应对这些关键点予以着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代表性分析 开发利用程度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关系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吴金华 李纪伟 梁晶晶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4-60,共7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区域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关系研究,发现之间规律并揭示土地利用问题,以指导今后区域土地科学利用。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采用改进后刘纪远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延... 研究目的:通过对区域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关系研究,发现之间规律并揭示土地利用问题,以指导今后区域土地科学利用。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采用改进后刘纪远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延安市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再采用容量耦合模型和动态耦合模型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结果:延安市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组成的土地复合系统正处在由协调发展向极限发展的过度时期,未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评价已不能仅从土地利用程度或效益单方面入手,而应当从土地利用系统角度去考虑。采用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评价人类利用土地恰当与否的方法。(2)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特点,采用改进的刘纪远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有利于获得更符合研究地区的评价结果。(3)延安市要在土地适宜性、生态敏感性、生态安全评价基础上和在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前提下进行区域土地利用程度适宜标准和警戒标准研究,为土地利用战略制定和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耦合度评价 土地利用程度 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程度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坚 黄贤金 +1 位作者 赵彩艳 翟文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8-201,共4页
通过对江苏省城市化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研究快速城市化下的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变化驱动机理,并构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驱动模型。结果表明:城市化、经济非农化、人口密度以及非农就业率与土地利用程度呈正相关,人口增长和城市化... 通过对江苏省城市化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研究快速城市化下的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变化驱动机理,并构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驱动模型。结果表明:城市化、经济非农化、人口密度以及非农就业率与土地利用程度呈正相关,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是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强度与土地利用程度呈负相关,国家土地政策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控制土地利用程度无限增大。在此基础上,文章又分析城市化与城镇村与工矿用地之间的动态关系,引入“城市化下的边际城镇用地扩张量”指标,发现“城市化下的边际城镇用地扩张量”总体上是一个减小的过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运行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0%情况下,城镇村与工矿用地的总面积将比2003年增加30.7%,可见,城市化背景下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对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文章最后提出了协调城市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相互关系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利用程度 驱动因素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山市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及其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滢滢 吴绍华 +3 位作者 周生路 林晨 臧玉珠 彭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1-205,209,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生态质量备受关注。选取位列中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为研究区,基于2012年各类数据,建立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二元Moran指数等方法,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对该市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生态质量备受关注。选取位列中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为研究区,基于2012年各类数据,建立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二元Moran指数等方法,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对该市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其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市土地生态质量整体较好,中心城区向外围乡镇变好梯度格局明显;土地生态质量受到土地利用程度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中生态结构方面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南部旅游用地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质量则协调较好;该市今后在土地开发利用的同时应注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质量 土地利用程度 空间分异 响应 昆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灰色关联分析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谷红梅 郭文献 +1 位作者 徐建新 卢双宝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8,51,共3页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是一个由多指标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引入灰色关联理论,探讨了区域水资源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用于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仅方...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是一个由多指标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引入灰色关联理论,探讨了区域水资源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用于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仅方法简单,而且具有较好的排序和分类功能,可广泛用于各种水资源问题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资源 灰色关联分析 开发利用程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集对分析法 被引量:30
7
作者 门宝辉 梁川 赵燮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0-32,41,共4页
集对分析是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论,认为在一个系统中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互相联系、影响、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用联系度来描述系统的各种不确定性,由此实现对系统的评价和决策。本文利用集对分析方法建立了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 集对分析是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论,认为在一个系统中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互相联系、影响、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用联系度来描述系统的各种不确定性,由此实现对系统的评价和决策。本文利用集对分析方法建立了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新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西安市及其市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中,评价结果与属性识别方法和模糊评判法相同,而且该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法 不确定性 联系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其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健斌 张英 +2 位作者 张志伟 侯磊 曾维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1-519,共9页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异特性,为当地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0年和2020年2期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获取30 m网格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其...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异特性,为当地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0年和2020年2期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获取30 m网格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其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林芝市较强和强土地利用程度网格单元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区域和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宽河谷流域,弱和较弱土地利用程度网格单元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区域。2010—2020年,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呈现出由中等和较强等级向强等级转变的态势。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具有较显著的全域空间正相关性,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且集聚的趋势平稳。局域空间自相关特征为市域东北部和西北部为低—低集聚区,市域低海拔和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宽河谷地区为高—高集聚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增加)空间上整体集聚,局域特征以尼洋河宽河谷流域、其他人口活动密集地区和低海拔区为高—高集聚,而低—高集聚区分布在高—高集聚区外围。【结论】林芝市土地利用程度逐渐增强,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变化都不是随机分布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高的区域彼此相邻,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低的区域彼此相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空间异质性 空间自相关 林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桂岩溶山区土地利用程度演变的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颖 赵宇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7-297,共11页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借助ArcGIS和GeoDa软件,分析了1990—2010年黔桂岩溶山区垦殖系数、建设用地比例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的总体空间差异及局域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黔桂岩溶山区的垦殖系数、建设用地比...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借助ArcGIS和GeoDa软件,分析了1990—2010年黔桂岩溶山区垦殖系数、建设用地比例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的总体空间差异及局域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黔桂岩溶山区的垦殖系数、建设用地比例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的总体空间特征具有较显著的集聚性,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的集聚趋势在增强,相反,垦殖系数、建设用地比例变化的集聚趋势却在减弱。(2)1990—2010年垦殖系数变化空间上整体集聚,但局部异质性增强;局部特征在空间上主要以北部"高—高"集聚(高垦殖系数集聚)和中部"低—低"集聚(低垦殖系数集聚)为主,在时间尺度方面局部变化较稳定。(3)1990—2010年建设用地比例变化空间整体集聚特征减弱,局部异质性增强;局部特征在空间上主要以南部"高—高"集聚(高建设用地比例)和中部"低—低"集聚(低建设用地比例)为主,在时间尺度方面演化的局域分异较显著,主要集中在北部、中部和南部。(4)1990—2010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空间上整体集聚且缓慢增强;局部特征在空间上主要以南北"高—高"集聚(高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集聚)和中部"低—低"集聚(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集聚)为主,在时间方面演化的局域分异较显著,中部变化小、南北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空间分异 空间自相关 黔桂岩溶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市土地利用程度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浩 董廷旭 +1 位作者 陈朝镇 张新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2期5560-5562,5615,共4页
根据1995年绵阳市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2009年绵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对绵阳市所辖各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状况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县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位于主城区的涪城区、... 根据1995年绵阳市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2009年绵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对绵阳市所辖各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状况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县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位于主城区的涪城区、游仙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最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园地增长迅速,耕地、林地有所减少;地处丘陵区的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江油市等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境内耕地和林地面积呈增长态势;平武县和北川县2个山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相对较小,平武县除林地外其余地类面积都不同程度地减少,北川县耕地等地类在汶川地震中被部分损毁,目前正通过土地复垦等工程和生物措施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区域差异 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土地利用程度与区域生态效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24,共6页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为例,研究土地利用程度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区域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将相关概念进行操作化定义后,基于江苏1990—2007年的数据,建立方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随着土地利用...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为例,研究土地利用程度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区域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将相关概念进行操作化定义后,基于江苏1990—2007年的数据,建立方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强,江苏省的生态效率随之提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3;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却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加强而下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研究结论:合理的土地利用程度,能够确保土地生态系统持续地提供各类生态产品和服务,进而促进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反之,土地的粗放式利用使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失衡,再加之缺乏维系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措施,会导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减弱,并最终制约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程度 生态效率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坝州土地利用程度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鹏 董廷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4期323-325,共3页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西部高山峡谷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研究阿坝州土地利用程度动态变化和区域差异,可为土地合理开发战略的制定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运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单一...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西部高山峡谷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研究阿坝州土地利用程度动态变化和区域差异,可为土地合理开发战略的制定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运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等对阿坝州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状况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9年阿坝州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长量较大,说明此期间阿坝州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较快,但全州普遍存在城镇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草地退化等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坝州 土地利用程度 动态变化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沿海省市水运利用程度空间特征及行业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蕊 黄川 +2 位作者 魏雪莲 葛彪 刘长俭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0,共5页
临港产业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从空间范围来看,沿海各省份在经济发展中对于水运的利用程度不尽相同,体现出显著的空间和行业差异特征。在收集整理2017年沿海13个省市142部门投入... 临港产业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从空间范围来看,沿海各省份在经济发展中对于水运的利用程度不尽相同,体现出显著的空间和行业差异特征。在收集整理2017年沿海13个省市142部门投入产出的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沿海省市水运利用程度进行空间及产业特征分析,探讨沿海省市水运行业在基本流量、产业影响力、产业感应度等方面的差异,总结沿海各地区对于水运利用程度的空间和行业特征规律,并对“十四五”期我国沿海省市临港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可为我国临港产业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水运利用程度 空间特征 行业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的TOPSIS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罗朝晖 陈丹 席会华 《广东水利水电》 2004年第6期17-18,41,共3页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是一种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决策问题。该文基于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将分级标准与评价样本点相结合,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的TOPSIS模型。将该...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是一种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决策问题。该文基于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将分级标准与评价样本点相结合,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的TOPSIS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中,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实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综合评价 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治军 汪超 +1 位作者 陈海枫 王旻忆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第8期44-48,共5页
为了弥补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评价精确度不高的缺点,文章应用AHP-熵权法-灰色关联法来分析江苏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根据江苏省2010—2020年水资源相关数据,计算出关联度,择优选择出评价指标,由此构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模型。分析... 为了弥补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评价精确度不高的缺点,文章应用AHP-熵权法-灰色关联法来分析江苏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根据江苏省2010—2020年水资源相关数据,计算出关联度,择优选择出评价指标,由此构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各市州的开发利用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4919,由此可以认为江苏省水资源整体开发利用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为南京市,开发利用综合指数达到0.6205,其余依次为常州>无锡>宿迁>盐城>苏州>泰州>连云港>镇江>南通>扬州>淮安>徐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熵权法 灰色关联分析 水资源 综合评价 开发利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环北部湾经济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庆欣 黄剑 王占海 《人民珠江》 2012年第4期67-70,共4页
水资源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反映了一个流域或区域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经济发展后劲。环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之一,水资源开发潜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健康发... 水资源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反映了一个流域或区域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经济发展后劲。环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之一,水资源开发潜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通过对该区域内7个地级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分析,提出了各市今后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开发利用程度 利用 潜力 环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分析
17
作者 张力春 王会成 张慧丽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9年第1期98-99,共2页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是指在维持水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条件下,支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和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用水的能力。在吉林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脆弱的生态环境给...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是指在维持水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条件下,支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和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用水的能力。在吉林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脆弱的生态环境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制约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章通过模糊式识别模型对研究区10个县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分析计算,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程度 模糊模式识别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及碳纤维利用程度的研究
18
作者 刘春伟 翟爱良 《建筑技术开发》 2007年第6期1-2,42,共3页
CFRP作为新型结构加固材料在混凝土加固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就CFRP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CFRP的利用程度对加固效果及承载力的影响,从理论上得出了CFRP需用量的上下限公式。
关键词 CFRP 钢筋混凝土 受弯构件 承载力 利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程度Krining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耿融 赵康 伍红玲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第25期65-66,共2页
文章利用Krining空间插值方法,选用不同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对海口市海岸带土地利用程度进行采样、插值,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最优空间插值方法为指数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强弱空间分布。通过文章的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Krining 空间插值 GIS 土地利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与对策
20
作者 高凤华 李忠华 庞健 《水利科技与经济》 1997年第2期66-69,共4页
在全省各市、县水资源调查研究基础上.论述了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进行评价,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及预测,提出了合理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水资源调查 供需平衡 合理开发 黑龙江省 分析与对策 预测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