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及其在草业系统界面中的利用潜势
被引量:
3
1
作者
芦光新
陈秀蓉
+3 位作者
杨成德
薛莉
贾辉
王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6-1161,共6页
草业系统界面论完善了草业科学的理论,为分析草业生产中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本研究就国内外关于纤维素分解功能菌方面的相关报道,从纤维素分解菌的物种资源、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资源、纤维素酶基因资源3个方面总结...
草业系统界面论完善了草业科学的理论,为分析草业生产中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本研究就国内外关于纤维素分解功能菌方面的相关报道,从纤维素分解菌的物种资源、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资源、纤维素酶基因资源3个方面总结纤维素分解功能菌的资源优势。以系统论和草业系统界面论为理论依据,从草地农业系统中的3个界面,即草丛-地境界面(A)、草地-动物界面(B)和草畜-经营管理界面(C),分析纤维素分解功能菌资源在草业系统中的利用潜势,认为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缓解草畜矛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并提出3个发展方向:1)继续以生态学研究为基础,研究纤维素分解菌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相互关系;2)选育对牧草及农作物秸秆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优良菌株,通过非传统的农业方法来解决家畜养殖中的饲料来源;3)促进家畜-作物系统深度耦合,维持整个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有机协调地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功能菌资源
草业系统界面
利用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结构分析
被引量:
100
2
作者
方放
李想
+6 位作者
石祖梁
王飞
常志州
张姗
孙仁华
宝哲
邱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8-234,共7页
为推动区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以黄淮海地区5省市为研究对象,对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5省市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秸秆资源密度、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明确了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初步分析了秸秆全量化利用的潜势...
为推动区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以黄淮海地区5省市为研究对象,对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5省市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秸秆资源密度、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明确了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初步分析了秸秆全量化利用的潜势。结果表明:黄淮海5省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理论数量达到2.4×108 t,可收集量达到2.1×108 t。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6%,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分别占已利用量的49.0%、31.6%、4.4%、8.8%、6.2%。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分析黄淮海各省(市)秸秆潜在利用途径,预测竞争性秸秆利用需求量为1.5×108 t,分别为肥料化6.7×107 t、饲料化5.7×107 t、基料化1.1×107 t、原料化1.8×107 t,秸秆资源可能源化利用量则为8.80×107 t。在已有利用结构基础上,黄淮海地区秸秆实现全量化利用的总体趋势表现为“两个增加”、“一个减少”、“两个调节”,即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分别增加2.5×106和6.3×106 t,饲料化利用减少4.8×105 t,肥料化利用调节范围为?2.2×107~7.2×107 t,能源化利用调节范围为0~7.2×107 t。并提出“区域统筹,整体推进”,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的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秸秆
肥料
利用
现状
利用潜势
黄淮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及其在草业系统界面中的利用潜势
被引量:
3
1
作者
芦光新
陈秀蓉
杨成德
薛莉
贾辉
王艳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草业科学系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6-116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471232)
文摘
草业系统界面论完善了草业科学的理论,为分析草业生产中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本研究就国内外关于纤维素分解功能菌方面的相关报道,从纤维素分解菌的物种资源、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资源、纤维素酶基因资源3个方面总结纤维素分解功能菌的资源优势。以系统论和草业系统界面论为理论依据,从草地农业系统中的3个界面,即草丛-地境界面(A)、草地-动物界面(B)和草畜-经营管理界面(C),分析纤维素分解功能菌资源在草业系统中的利用潜势,认为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缓解草畜矛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并提出3个发展方向:1)继续以生态学研究为基础,研究纤维素分解菌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相互关系;2)选育对牧草及农作物秸秆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优良菌株,通过非传统的农业方法来解决家畜养殖中的饲料来源;3)促进家畜-作物系统深度耦合,维持整个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有机协调地持续发展。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功能菌资源
草业系统界面
利用潜势
Keywords
cellulose decomposition function microbe resources
grassland system interfaces
utilization potential
分类号
S812-05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结构分析
被引量:
100
2
作者
方放
李想
石祖梁
王飞
常志州
张姗
孙仁华
宝哲
邱凌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8-234,共7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1)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2)1002]
文摘
为推动区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以黄淮海地区5省市为研究对象,对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5省市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秸秆资源密度、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明确了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初步分析了秸秆全量化利用的潜势。结果表明:黄淮海5省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理论数量达到2.4×108 t,可收集量达到2.1×108 t。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6%,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分别占已利用量的49.0%、31.6%、4.4%、8.8%、6.2%。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分析黄淮海各省(市)秸秆潜在利用途径,预测竞争性秸秆利用需求量为1.5×108 t,分别为肥料化6.7×107 t、饲料化5.7×107 t、基料化1.1×107 t、原料化1.8×107 t,秸秆资源可能源化利用量则为8.80×107 t。在已有利用结构基础上,黄淮海地区秸秆实现全量化利用的总体趋势表现为“两个增加”、“一个减少”、“两个调节”,即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分别增加2.5×106和6.3×106 t,饲料化利用减少4.8×105 t,肥料化利用调节范围为?2.2×107~7.2×107 t,能源化利用调节范围为0~7.2×107 t。并提出“区域统筹,整体推进”,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农作物
秸秆
肥料
利用
现状
利用潜势
黄淮海地区
Keywords
crops
straw
fertilizers
utilization situation
utilization potential
Huang-Huai-Hai Plain
分类号
X7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S210.7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及其在草业系统界面中的利用潜势
芦光新
陈秀蓉
杨成德
薛莉
贾辉
王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结构分析
方放
李想
石祖梁
王飞
常志州
张姗
孙仁华
宝哲
邱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