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货币政策的利率效应:来自中国过去20年的实证 被引量:14
1
作者 江春 刘春华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8-26,共9页
运用方差分解方法考察利率对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贡献度,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考察利率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相关经济变量的影响,并深入分析这种利率效应的产权制度原因,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利率目前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作用非常有... 运用方差分解方法考察利率对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贡献度,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考察利率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相关经济变量的影响,并深入分析这种利率效应的产权制度原因,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利率目前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作用非常有限,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集中于短期;(2)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是利率在中国货币政策中表现欠佳的制度原因。(3)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中的利率效果,必须先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效应 货币政策 产权制度 经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稳健货币政策中的利率效应
2
作者 唐辉 《青海金融》 2003年第2期3-4,共2页
针对我国1998年以来出现的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近几年主要的政策调节手段,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突出其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及前瞻性,以保持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必要支持及经济连续回升的良好态势。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效应 中国 投资 社会供求关系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银行利率调整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陆蓉 《华南金融研究》 2003年第5期41-46,共6页
利率调整会对股票市场造成很大影响,如何度量这种政策效应?考虑到我国存款利率受管制及股票收益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特性,与传统事件研究模型不同,运用GARCH模型对超额收益进行预测,通过对超额收益的显著性检验和信息泄露检验,度量了中国... 利率调整会对股票市场造成很大影响,如何度量这种政策效应?考虑到我国存款利率受管制及股票收益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特性,与传统事件研究模型不同,运用GARCH模型对超额收益进行预测,通过对超额收益的显著性检验和信息泄露检验,度量了中国股票市场对历次存款利率调整的反应,得到股票市场的利率政策效应与市场对利率调整的预期有很大的关系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利率调整 股票市场 实证分析 利率政策效应 事件研究 GARCH模型 中国 存款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寿险业的经营环境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孙祁祥 《上海保险》 1999年第11期7-9,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10多年的恢复和发展阶段,中国的寿险业已初具规模。但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即将加入WT0,它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必须直面影响我们发展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在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深...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10多年的恢复和发展阶段,中国的寿险业已初具规模。但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即将加入WT0,它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必须直面影响我们发展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在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深入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国际国内条件,以确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寿险业 环境分析 寿险产品 经济全球化 外资保险公司 寿险公司 家庭功能 人口老龄化 利率效应 国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双赤字”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许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7-71,共5页
近年来,美国财政与贸易同时出现了巨额的赤字现象。作为世界经济的引擎,美国的双赤字政策必然会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产生影响。作为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中美之间紧密的经济往来注定了中国经济必将受到美国“双赤字”的影响。本文分析... 近年来,美国财政与贸易同时出现了巨额的赤字现象。作为世界经济的引擎,美国的双赤字政策必然会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产生影响。作为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中美之间紧密的经济往来注定了中国经济必将受到美国“双赤字”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美国“双赤字”通过利率效应、汇率效应以及利率汇率综合效应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赤字 利率效应 汇率效应 利率汇率综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货币传导、中介指标与货币控制机制
6
作者 熊南京 《武汉金融》 1988年第7期21-25,共5页
选择货币的最佳控制机制,长期以来一直是政策理论界为之奋斗不息的目标。但是,由于我们很少有人真正地结合中国国情而切乎实际地研究中国的货币传导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问题,因而对于选择货币的控制机制,总是陷于不是无从着手,就是“这... 选择货币的最佳控制机制,长期以来一直是政策理论界为之奋斗不息的目标。但是,由于我们很少有人真正地结合中国国情而切乎实际地研究中国的货币传导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问题,因而对于选择货币的控制机制,总是陷于不是无从着手,就是“这个不行换那个”的困难境地。本文试图以分析现阶段我国的货币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为逻辑起点,为以此为基础选择我国货币的最佳控制机制,从理论上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额准备 基础选择 最佳控制 中央银行 经济发展水平 银行贷款利率 传导过程 选择行为 利率效应 奋斗不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