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的解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基础——“利己利他”辩证关系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46,共8页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无论是历史观、自然观抑或人性论,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人和事业(行为),都可归结为“利己利他”的关系。“利己利他”是人类行为中最古老的辩证关系之一,马克思将其应用在人学理论中,为揭示“修昔底德陷阱”背后的...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无论是历史观、自然观抑或人性论,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人和事业(行为),都可归结为“利己利他”的关系。“利己利他”是人类行为中最古老的辩证关系之一,马克思将其应用在人学理论中,为揭示“修昔底德陷阱”背后的政治把戏提供理论依据,对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开始进入共创共治共享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正朝着“人类的解放”这一目标不断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解放 新时代 利己利他 “修昔底德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尸体器官捐献:寻求利己与利他的合宜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珊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共3页
我国尸体器官捐献数量远远落后于器官移植发达国家,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在器官捐献的伦理引导上过于偏重"利他"是造成这种困境的重要原因。人类的天性是"利己"与"利他"的矛盾混合体,在尸体器官捐献的伦理... 我国尸体器官捐献数量远远落后于器官移植发达国家,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在器官捐献的伦理引导上过于偏重"利他"是造成这种困境的重要原因。人类的天性是"利己"与"利他"的矛盾混合体,在尸体器官捐献的伦理判断中不应将"利己"与"利他"作为两种对立的道德观,而是应该在道德宣传和制度设计上寻求"利己"与"利他"的合宜,在精神上感召,同时在利益上适当驱动,才能赋予公众更强的动力,推动我国的尸体器官捐献走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器官捐献 伦理引导 利己利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增福 袁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6-81,160,共6页
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利他行为时有发生。从利他的角度,通过重新审视经济人假设中过度强调经济主体自利的一面,可以看出纯粹利他经济人假设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在这个意义上,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不仅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利他行为时有发生。从利他的角度,通过重新审视经济人假设中过度强调经济主体自利的一面,可以看出纯粹利他经济人假设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在这个意义上,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不仅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也是对西方经济理论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己利他 经济人假设 边际效用 行为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己乎?利他乎?——关于现实人性的调查与思考
4
作者 黄伟合 盛宗范 王传贵 《社会》 1988年第6期34-35,共2页
利己利他之心的并存是人类恒久本性吗?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更高要求的法律。
关键词 现实人性 利己利他 经济关系 个人利益 社会成员 最低限度 道德教育 道德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 现实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利他动机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会平 李虹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利他动机进行调查分析。测量工具为利己性利他动机量表和利他性利他动机量表。被试取自北京5所高校的大学生1920名。结果显示:57.4%的大学生报告高度利己性利他动机。63.2%的大学生报告高度利他性利他动机。性...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利他动机进行调查分析。测量工具为利己性利他动机量表和利他性利他动机量表。被试取自北京5所高校的大学生1920名。结果显示:57.4%的大学生报告高度利己性利他动机。63.2%的大学生报告高度利他性利他动机。性别、独生子女、家庭地点等因素均同大学生利己性利他动机无关。独生子女、家庭地点、学校性质同大学生利他性利他动机有显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利他动机 利己利他动机 利他利他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斯密问题”谈市场经济中的秩序与道德 被引量:1
6
作者 卢升鹏 顾宝炎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8期69-70,共2页
"斯密问题"引发了经济学界关于人的本质究竟是利己还是利他的持续讨论,国内学者近年来对此问题也有相应研究。文章认为"人"本来就是矛盾的统一体,"利他"和"利己"只是人性之经纬两度。只有从道... "斯密问题"引发了经济学界关于人的本质究竟是利己还是利他的持续讨论,国内学者近年来对此问题也有相应研究。文章认为"人"本来就是矛盾的统一体,"利他"和"利己"只是人性之经纬两度。只有从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两方面进行双重约束,均衡市场经济主体的"利己"与"利他"行为和动机,才能维护社会之稳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问题 利己利他 商业道德 公正制度 社会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合宜与幸福和谐——从“斯密难题”说起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文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120,288,共8页
"斯密难题"中人性的利己利他借斯密神奇的"手"和合宜规则达到统一,这种统一为实现社会整体的幸福和谐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斯密难题” 合宜 利己利他 幸福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网络中基于Q-Learning的阻塞感知功率分配 被引量:4
8
作者 施钊 孙长印 江帆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5-192,共8页
毫米波通信可在5G无线通信系统超密集网络场景中提供显著的系统容量增益,但毫米波通信场景中干扰复杂多变,并且小区边缘用户动态链路的高阻塞率会引起中断问题。为此,基于Q-Learning算法,提出一种考虑毫米波链路高间歇性概率的功率分配... 毫米波通信可在5G无线通信系统超密集网络场景中提供显著的系统容量增益,但毫米波通信场景中干扰复杂多变,并且小区边缘用户动态链路的高阻塞率会引起中断问题。为此,基于Q-Learning算法,提出一种考虑毫米波链路高间歇性概率的功率分配方案。基于泊松簇过程对随机部署的基站用户系统进行建模,分析链路阻断对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带来的不同影响,并将利己利他策略引入Q-Learning算法的状态和回报函数设计中,通过机器学习策略得到功率分配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与未考虑链路阻塞概率的CDP-Q方案相比,该方案由于根据链路动态链接状况进行最优功率分配,显著提升了系统总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通信 链路阻塞 Q-Learning算法 功率分配 泊松簇过程 利己利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伦理发展的自然逻辑与人性基础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春晨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84-89,共6页
市场伦理是与自由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价值体系 ,没有自由的市场社会环境 ,也就没有市场伦理。市场伦理的发展有其自然演进的逻辑 ,随着市场及市场秩序的自发形成和发展 ,市场伦理也随之发生演变。在市场中活动的人们所具有的伦理情感... 市场伦理是与自由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价值体系 ,没有自由的市场社会环境 ,也就没有市场伦理。市场伦理的发展有其自然演进的逻辑 ,随着市场及市场秩序的自发形成和发展 ,市场伦理也随之发生演变。在市场中活动的人们所具有的伦理情感和道德心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伦理 自发秩序 自然演进 人性 利己利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德原则
10
作者 孙英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4-61,53,共9页
道德原则是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基本规范。由是观之,道德原则便是一种“应该”、一种“价值”,因而是道德客体(伦理行为)事实如何对道德主体(社会)制定道德目的的效用:伦理行为事实如何是伦理行为应该如何所由以产生和推导出的实体;道德... 道德原则是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基本规范。由是观之,道德原则便是一种“应该”、一种“价值”,因而是道德客体(伦理行为)事实如何对道德主体(社会)制定道德目的的效用:伦理行为事实如何是伦理行为应该如何所由以产生和推导出的实体;道德目的则是衡量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道德价值的标准。因此,要弄清道德原则,便必须一方面弄清伦理行为事实,另一方面弄清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这是道德原则所由以产生和推导出的两个前提。在此,我们只拟考察前者,因为道德目的在于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和满足每个人的个人需要已成人们的共识。 所谓伦理行为或道德行为,无疑是具有道德价值,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是对道德目的具有效用的行为,是对社会的存在发展和每个人需要的满足具有效用的行为,是有利或有害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和每个人需要满足的行为,说到底,也就是利害人己的行为。因此,伦理行为可分为利人、利己、害人、害己四类。另外,行为由目的与手段构成,所以,伦理行为便又可以进而分为目的利人、手段利人、目的利己、手段利己、目的害人、手段害人、目的害己、手段害己八类。不过,实际上,目的与手段相互依赖不能独存,而这八类的目的与手段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行为 单纯利己 道德目的 为己利他 无私利他 目的害己 负道德 道德价值 总原则 利己利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恕道的现代价值探微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桂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45-50,共6页
“恕”作为儒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是日趋完善的。先秦儒学侧重其消极意义,汉代以后的儒者对其加以发展,使“恕”道之推己及人之意得到较完满、丰厚的诠释。恕道的合理内核至少有二:一,既尊重自己的主体意识,又尊重他... “恕”作为儒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是日趋完善的。先秦儒学侧重其消极意义,汉代以后的儒者对其加以发展,使“恕”道之推己及人之意得到较完满、丰厚的诠释。恕道的合理内核至少有二:一,既尊重自己的主体意识,又尊重他人的主体意识;二,坚持利己与利他的辩证统一。发掘恕道的合理内核,其现代价值在于为当前的道德建构展示一个适合人们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道德系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价值 人我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恕道 勿施于人 主体意识 儒学 “己所不欲 合理利己主义 利己利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假定:作为工具价值的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明星 《理论月刊》 2003年第7期36-38,共3页
人性假定是一种方法。侧重于工具价值的人性假定与侧重于人文价值的人性论不同,它不寻求人性理论自身的真理性,而是追求人性假定衍生出的社会后果。人性假定是维度与质态的统一。在维度上,人性假定有利己与利他的划界;在质态上,则有善... 人性假定是一种方法。侧重于工具价值的人性假定与侧重于人文价值的人性论不同,它不寻求人性理论自身的真理性,而是追求人性假定衍生出的社会后果。人性假定是维度与质态的统一。在维度上,人性假定有利己与利他的划界;在质态上,则有善与恶的区分。维度与质态的不同整合,构成不同的人性假定模式。人性假定通过经验推度与理性导引来完成,其运作可以从社会与个体两个层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假定 工具价值 善性与恶性 利己利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论研究的新动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蓉霞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90,共8页
本文选取进化论研究的三种动向进行评述:针对当代设计论的兴起,所有引入神意的论证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与科学论证无关;就自然选择理论的地位问题,自然选择理论既非伪装的神学,也非历史叙事,而是一种可靠的科学理论;就利己与利它之争,本... 本文选取进化论研究的三种动向进行评述:针对当代设计论的兴起,所有引入神意的论证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与科学论证无关;就自然选择理论的地位问题,自然选择理论既非伪装的神学,也非历史叙事,而是一种可靠的科学理论;就利己与利它之争,本文站在基因选择的立场上,反对引入群体选择理论,并且根据达尔文本人的观点论证,并不存在所谓的利己与利他之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选择 物种起源 设计 利己利他 个体选择 群体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道德水平优化及测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聂佃忠 拜琦瑞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3-45,共3页
本文通过反映个人道德水平的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模型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探讨与社会道德水平优化相关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测度社会道德水平的指标,以便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个人道德水平 社会道德水平 利他主义利己主义 测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维新思想家的三重和谐理念
15
作者 赵璐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6,共4页
为了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借鉴,运用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维新思想家的三重和谐理念进行研究。维新思想家的三重和谐理念谋求以下三类关系的和谐,即义与利、利己与利他、个体与群体的和谐统一。义与利的和谐主张义利统一,义利并重... 为了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借鉴,运用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维新思想家的三重和谐理念进行研究。维新思想家的三重和谐理念谋求以下三类关系的和谐,即义与利、利己与利他、个体与群体的和谐统一。义与利的和谐主张义利统一,义利并重;利己与利他的和谐主张"己他"兼顾,"己他"两利;个体与群体的和谐主张爱群利群,培养公德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思想家 义与利 利己利他 个人与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重评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观(下)
16
作者 常若松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5,共5页
三、自我实现的过程论 马斯洛以似本能作为生物学的基础,以需要层次作为动机,进而提出了达到自我实现的健康人格的八条途径: 第一,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无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忘怀一切。 第二,把生活设想为一系列选择过程... 三、自我实现的过程论 马斯洛以似本能作为生物学的基础,以需要层次作为动机,进而提出了达到自我实现的健康人格的八条途径: 第一,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无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忘怀一切。 第二,把生活设想为一系列选择过程,一次接一次的选择。 第三,谈论自我实现的意思是说有一个自我要被实现出来。意思就是要让自我显示出来。 第四,当有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要隐瞒。 第五,我们迄今所说的都是不带自我意识的体验,要做出成长的选择而不是畏惧选择,是倾听冲动的声音,是成为诚实的和承担责任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实现观 马斯洛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人的本性 利己利他 人道主义 价值实现 健康人格 似本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当·斯密:道德化的经济自由主义者
17
作者 范斌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23-26,共4页
近两年来,“经济与道德”问题再度成为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不少人认为经济自由主义理论普遍忽略道德关怀。诚然某些现代经济自由主义者确实在逐渐淡化道德承诺。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自由主义的鼻祖亚当·斯密,却是一个... 近两年来,“经济与道德”问题再度成为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不少人认为经济自由主义理论普遍忽略道德关怀。诚然某些现代经济自由主义者确实在逐渐淡化道德承诺。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自由主义的鼻祖亚当·斯密,却是一个鲜明的、道德化的经济自由主义者。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自由主义 亚当·斯密 道德化 《国富论》 道德情操论 利己利他 自由市场 道德关怀 道德价值 利己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鲁文化的人学结构与“五四”周作人的人本思想
18
作者 朱德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1,共9页
 孔孟的人学结构是以人为本,以"仁"为质的规定性,既"爱人"又"泛爱众"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系。它既重"己"的主体性又重"众"的主体性,更重"君子型"理想人格的建构;并把以人为...  孔孟的人学结构是以人为本,以"仁"为质的规定性,既"爱人"又"泛爱众"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系。它既重"己"的主体性又重"众"的主体性,更重"君子型"理想人格的建构;并把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或独立人格植根于深邃复杂的"仁"的范畴,"泛爱众"的博爱平等则是"仁"的最高境界,"礼"与"乐"内蕴自律性与他律性的因素。周作人的人本思想源于欧洲,"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是其人学观念的核心;其人道主义具有四个特点,即"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是灵与肉一致的有机体,人与人类是相依相成的,利己与利他是统一的、爱自我与爱人类是一致的,"人"的理想生活应是物质生活与道德生活相结合。人学结构与人本思想虽存在差异,但核心内涵却是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思想 周作人 “五四” 结构 齐鲁文化 人学 以人为本 人道主义 质的规定性 利己利他 “仁” 主体性 思想体系 “爱人” 理想人格 独立人格 本位主义 个人主义 道德生活 物质生活 理想生活 存在差异 核心内涵 “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爱尔维修的利益学说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要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7期27-30,共4页
爱尔维修认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利益起着支配一切的作用;利益是我们的唯一推动力。他把利益原则提到自然规律的高度。爱尔维修认为,个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和归宿,而社会公共利益是道德或美德的标准,他的伦理学目标,不是个人的幸福... 爱尔维修认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利益起着支配一切的作用;利益是我们的唯一推动力。他把利益原则提到自然规律的高度。爱尔维修认为,个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和归宿,而社会公共利益是道德或美德的标准,他的伦理学目标,不是个人的幸福,而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和谐结合。爱尔维修追求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和谐统一,对这一理论的探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说 个人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 利己利他 社会生活 自然规律 利益原则 社会利益 和谐统一 和谐发展 推动力 伦理学 道德 归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伦理学如何能够加强社会凝聚力? 被引量:1
20
作者 乔治·恩德勒 陆晓禾(译) 杜晨(译)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6期93-107,192,193,共17页
当代的社会凝聚力正面临来自从地方到全球不同层次上的多种方式的挑战,尽管远非经济伦理学能解决,但作为一种三层次的研究方法,经济伦理学应该而且能够作出尽管有限但是重要的贡献。首先,将企业和经济的目的解释为财富创造,定义财富是... 当代的社会凝聚力正面临来自从地方到全球不同层次上的多种方式的挑战,尽管远非经济伦理学能解决,但作为一种三层次的研究方法,经济伦理学应该而且能够作出尽管有限但是重要的贡献。首先,将企业和经济的目的解释为财富创造,定义财富是私人财富与公共财富的结合,包括自然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并且特别强调,公共财富的创造意味着需要不同于市场的机制和不同于利己主义的动机。其次,需要讨论凝聚社会的不同方案:开明的利己主义、新博弈论方案和天主教社会教义倡导的共同善概念。最后,提出经济伦理学关于加强社会凝聚力的如下观点:(1)聚焦企业和经济创造自然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目的;(2)倡导通过伦理审查的公共产品;(3)保障作为公共产品概念来理解的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伦理 资本(自然的、经济的、人力的、社会的) 人权 市场机制的潜力和局限 利己利他动机 公共产品 社会凝聚力 财富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