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应用利妥昔单抗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作者 曾月桂 徐可 王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0,I0025-I0040,共23页
背景利妥昔单抗(RTX)是治疗儿童原发肾病综合征频复发或激素依赖的一种激素助减剂,然而该药用于儿童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SRNS)的疗效及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评估RTX用于儿童SRNS的疗效及安全性。设计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 背景利妥昔单抗(RTX)是治疗儿童原发肾病综合征频复发或激素依赖的一种激素助减剂,然而该药用于儿童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SRNS)的疗效及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评估RTX用于儿童SRNS的疗效及安全性。设计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华医学期刊、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2008至2022年关于RTX治疗儿童SRNS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文献,提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主要结局指标SRNS的缓解率及RTX的不良反应。结果10篇文献进入本文分析,总样本量266例。RTX治疗后随访6个月共239例,总缓解例数(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115例(48.12%)。微小病变(MCD)总体缓解率是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的2.3倍(RR=2.30,95%CI:1.46~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随访6个月MCD的总体缓解率是FSGS的1.96倍(RR=1.96,95%CI:1.09~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RTX时正常尿蛋白组完全缓解率是蛋白尿组的2.83倍(RR=2.83,95%CI:1.57~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药耐药(MDR)总的缓解率(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为36%(95%CI:28%~44%),其中联合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分别为31%(95%CI:26%~37%)和44%(95%CI:25%~51%)、部分缓解率为33%(95%CI:22%~44%),初治激素耐药组缓解率为28%(95%CI:17%~41%)、迟发激素耐药组缓解率为50%(95%CI:31%~70%)。激素-钙调磷酸抑制剂(CNI)耐药缓解率为30%(95%CI:16%~46%)。输液反应是RTX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次是感染。结论部分SRNS患儿应用RTX可以获得缓解,且耐受性良好。应用RTX前的病理类型、尿蛋白程度及SRNS临床特征可影响RTX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 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时代血清β_(2)-微球蛋白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和复发的意义
2
作者 杨玉泽 许亚茹 +3 位作者 周梅 徐文艳 周立强 郭振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时代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对DLBCL患者生存和复发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预后的β_(2)-MG水平的最佳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时代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对DLBCL患者生存和复发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预后的β_(2)-MG水平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分析用于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Cox-logistic回归用于探讨与生存相关的潜在预后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复发的关系。结果:ROC曲线分析确定β_(2)-MG的最佳临界值为2.25 mg/L。亚组分析表明,与低β_(2)-MG(≤2.25 mg/L)组相比,高β_(2)-MG(>2.25 mg/L)组的PFS明显较差(P=0.006),OS也有恶化的趋势(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β_(2)-MG升高、高龄(>60岁)、分期较晚(Ⅲ-Ⅳ期)、IPI评分高(≥3分)与较差的PFS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和β_(2)-MG升高是DLBCL患者复发的潜在影响因素。结论:血清β_(2)-MG可能是利妥昔单抗时代DLBCL患者生存和复发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β_(2)-微球蛋白 生存 复发 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病的药物罕见不良反应
3
作者 马晨曦 刘久煜(综述) +1 位作者 高春林 夏正坤(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5-650,共6页
利妥昔单抗(RTX)是一种靶向CD20+/CD4+B淋巴细胞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由于其针对产生自身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优异靶向性,亦越来越多应用于肾脏领域的疾病中。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输注反应为广大医疗工作者熟知,但对其他不良反应认识还存... 利妥昔单抗(RTX)是一种靶向CD20+/CD4+B淋巴细胞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由于其针对产生自身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优异靶向性,亦越来越多应用于肾脏领域的疾病中。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输注反应为广大医疗工作者熟知,但对其他不良反应认识还存在不足。随着临床应用RTX的普及,即使是罕见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出现并引发严重后果。文章就利妥昔单抗应用于肾病中出现的相对罕见不良反应(如RTX相关血小板减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血清病样反应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医护人员安全使用RTX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 不良反应 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吴姗 余琦 +4 位作者 杨覃 王文婧 张洋洋 刘燕 杨沿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664,共8页
目的:比较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对初诊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1月至2024年7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肾脏内科经肾活检或PLA2R抗体阳性诊断为IMN的113例患者... 目的:比较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对初诊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1月至2024年7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肾脏内科经肾活检或PLA2R抗体阳性诊断为IMN的113例患者,其中55例接受环磷酰胺治疗,58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并且随访≥6个月。结果:6个月时,环磷酰胺治疗组有38例(69.09%)得到复合缓解(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利妥昔单抗治疗组有36例(62.07%)得到复合缓解。12个月和18个月时,两组复合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70.83%vs.83.87%,P=0.186和73.68%vs.73.68%,P=1.000),但在12个月时,利妥昔单抗组的复合缓解率高于环磷酰胺组。对于eGFR<60 mL/(min·1.73 m^(2))的IMN患者,利妥昔单抗能显著改善肾功能(P=0.008)。在整个随访期间,环磷酰胺组的不良事件总数高于利妥昔单抗组(57例vs.45例),并且非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利妥昔单抗组(P=0.039)。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IMN的疗效不劣于环磷酰胺,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利妥昔单抗改善eGFR<60 m L/(min·1.73 m^(2))IMN患者肾功能的效果优于环磷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单抗 环磷酰胺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疗效及对CAS评分、预后转归的影响
5
作者 李伟 游泳 +3 位作者 项芬芬 闫永凤 陈凯 陈文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4-718,共5页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疗效,并分析其对临床活动性(CAS)评分、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272眼TAO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疗效,并分析其对临床活动性(CAS)评分、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272眼TAO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对照组(6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均治疗4个疗程(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眼征状况、CAS评分、甲状腺状况[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体积]、T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64/68)]高于对照组[82.35%(56/68)](P<0.05)。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眼球突出度、眼压、平均睑裂宽度、球后软组织体积、球尖距、CAS评分、TPOAb、TRAb、甲状腺体积均小于对照组,均较治疗前减少(均为P<0.05),泪膜脂质层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均较治疗前增加(均为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除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表达小于对照组外,其余时间点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患者低热、恶心、低血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好转率[95.59%(65/68)]高于对照组[79.41%(54/68)](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TAO患者疗效显著,可缓解眼征状况、甲状腺状况,降低临床活动性,促进预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 甲状腺相关眼病 免疫抑制剂 CA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快速脱敏治疗 病例报告/病例系列的系统评价
6
作者 陈默 马雪 +2 位作者 李超 邱悦 陈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9-1269,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利妥昔单抗快速脱敏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网(CNKI)、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和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 目的系统评价利妥昔单抗快速脱敏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网(CNKI)、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和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对结果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或统计性分析。系统评价方案已在PROSPERO注册(CRD:42022306557)。结果纳入25项研究(11个病例报告和14个病例系列),共计138例患者进行脱敏治疗,129例脱敏成功(即至少完成一次目标剂量给药)。脱敏前预处理方案为H1、H2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镇静剂,NSAIDs和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中2种或以上联合,88%的研究预处理分别包含H1受体拮抗剂或糖皮质激素。16项(64.0%)研究报告患者脱敏前皮试情况,皮肤点刺试验(n=16)和皮内试验(n=59)阳性率分别为12.50%、49.15%。17项研究(68.0%)采用3袋-12步法快速脱敏方案,其余为4袋-16步或2袋-8步等多种方法;利妥昔单抗初始给药浓度(即第一袋脱敏药液浓度)为1/10 X-1/10000 X,第一步输注速率基本为1.5~5 mL·min^(-1),单次脱敏总时长4~10.5 h。23项(92%)研究报告患者脱敏过程中变态反应发生情况,其中5项研究未发生变态反应、18项研究中大部分患者在给予对症处理或修改脱敏方案后完成脱敏治疗。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利妥昔单抗快速脱敏治疗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目前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强的高质量证据或执行标准,有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在脱敏前皮试、预处理、个体化脱敏步骤和脱敏过程中过敏反应处理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 药物超敏反应 快速脱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时代原发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单中心回顾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岚 曹丽霞 +1 位作者 任慧娟 韩艳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128,共8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时代下原发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一线予以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时代下原发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一线予以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或R-CHOP类方案化疗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初诊DLBCL患者的连续数据,分析结外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子免疫学特征及预后,应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37例患者,其中54.4%(129例)为原发结外来源DLBCL,常见的结外部位分别为胃(19.4%)、结肠(14.7%)、扁桃体(12.4%)、皮肤或肌肉(9.3%)、中枢(7.7%),鼻或鼻咽(6.2%)、骨髓(5.4%)、睾丸(4.7%)。其中,骨髓、中枢、肝脏、胃肠道或肺部起源的结外DLBCL患者3年PFS及OS均明显低于其余非特殊部位结外DLBCL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FS,65.2%vs 76.7%P=0.008;OS:82.6%vs 88.3%,P=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结外DLBCL患者OS的预后因素包括:NCCN-IPI评分>3分(OR:0.142,95%CI:0.041-0.495,P=0.002),非生发中心来源(OR:2.675,95%CI:1.069-6.694,P=0.036)和双表达(DEL)患者(OR:0.327,95%CI:0.129-0.830,P=0.019)。NCCN-IPI评分>3分是影响PFS的唯一独立不良预后因素(OR:0.235,95%CI:0.116-0.474,P<0.001)。结论:本中心原发结外DLBCL患者最多见于胃肠道受累,所有结外DBLCL患者中骨髓、中枢、肝脏、胃肠道或肺部起源的患者预后更差。NCCN-IPI评分是预测原发结外DLBCL患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单抗 结外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及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8
作者 钭张琪 杨华 +3 位作者 张彬娥 张旭珍 夏宜东 金烈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20,共4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vasculitis,AAV)和抗GBM肾炎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现作者总结1例2021年8月5日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抗GBM肾炎合并ANCA阳性患者,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激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免疫抑制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在肾脏功能未能恢复的基础上,经抗感染治疗肺部病变好转,患者病情稳定,各项指标趋于平稳,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相关性血管炎 单抗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2
9
作者 谢彩鹏 谭敏 +3 位作者 徐茜茜 黄少珍 马久栋 唐崑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6-1331,共6页
目的报道1例73岁具有潜伏性结核合并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患者,因消化道溃疡存在激素使用禁忌,联合环孢素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治疗过程和药学监护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免疫抑制治疗与感染预防、... 目的报道1例73岁具有潜伏性结核合并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患者,因消化道溃疡存在激素使用禁忌,联合环孢素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治疗过程和药学监护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免疫抑制治疗与感染预防、肾病综合征并发症治疗方案的制定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患者肾病综合征缓解,其中尿蛋白由约8 g降至1 g以下,疾病控制良好。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环孢素能使患者肾病综合征部分缓解甚至接近完全缓解。对于合并潜伏性结核、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患者,使用单抗类生物制剂等免疫抑制剂应注意预防感染。当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用药多时,使用环孢素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监测血药浓度,治疗期间定期随访患者,警惕肾功能不全、感染等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诊疗过程,对保证疾病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 环孢素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鑫宇 潘晓媛 董正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7-570,共4页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死亡率较高。糖皮质激素是BP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存在较多的严重不良反应。利妥昔单抗(RTX)是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RTX成功治疗BP的报道越来越多,这表明RTX已成...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死亡率较高。糖皮质激素是BP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存在较多的严重不良反应。利妥昔单抗(RTX)是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RTX成功治疗BP的报道越来越多,这表明RTX已成为BP的重要治疗手段。该文综述了近年来RTX治疗BP的最新进展,旨在为未来的BP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单抗 治疗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肾小球疾病临床疗效
11
作者 杨慧萍 张春燕 +2 位作者 任晓蕾 黄琳 张晓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3-1667,共5页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肾小球疾病的起效时间及短期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某三甲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使用RTX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使用RTX规范治疗过程中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免疫等相关指标变化,观察短...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肾小球疾病的起效时间及短期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某三甲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使用RTX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使用RTX规范治疗过程中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免疫等相关指标变化,观察短期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调取52例患者资料,其中30例接受RTX规范治疗,在随访期内血浆白蛋白出现上升趋势,24 h尿蛋白、B细胞计数出现下降趋势,治疗3、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X治疗第1、2、3、4针后及3、6个月后临床缓解率分别为26.92%、36.00%、51.85%、57.69%、76.92%、81.82%;在随访期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TX能够改善肾小球相关疾病的24 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以及B细胞计数,稳定肾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 肾小球疾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治疗和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瑞萍 范瑞晨 +7 位作者 潘艳 郭亚玲 韩郁泽 王莹 张继强 杨慧娟 郁帝晨 陈卫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6-641,共6页
目的评价中风险及以上特发性膜性肾病(IMN)3种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RTX)靶向B细胞疗法、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足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分析影响IMN缓解率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 目的评价中风险及以上特发性膜性肾病(IMN)3种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RTX)靶向B细胞疗法、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足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分析影响IMN缓解率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我院肾病科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其中中风险及以上的患者共148例。按以上治疗方案分组,RTX组60例,CNI组42例,CTX组46例。记录随访开始患者基线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尿酸、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抗血清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水平;比较3组患者治疗6、12、18个月后,24 h UTP、eGFR变化以及患者的缓解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利用COX回归分析影响IMN缓解率的因素。结果随访开始时,患者基线性别、年龄、24 h UTP、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尿酸、eGFR、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随访6个月时,3组24 h UTP与eGFR无明显变化;RTX组与CTX组缓解率均低于CNI组。随访12个月时,RTX组24 h UTP显著低于CNI组,3组患者总缓解率差异不明显。随访18个月时,RTX组24 h UTP显著低于CNI组,eGFR水平显著高于CNI组,CTX组24 h UTP低于CNI组,RTX组与CTX组缓解率均高于CNI组。RTX主要不良反应是输液反应和感染;CNI主要不良反应是代谢综合征和血肌酐升高;CTX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不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抗PLA2R抗体与IMN缓解率存在关联(HR=1.162,95%CI:1.078~1.249)。结论RTX治疗IMN起效慢,在18个月诱导疾病缓解率高于CNI,等同于CTX,且维持缓解时间较长;CNI起效快,但易导致患者肾功能进展;高滴度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是影响IMN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 免疫抑制 单抗(rtx)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成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重症肌无力1例
13
作者 马豆豆 卢哲敏 +4 位作者 郭倩 朱莎 古今 丁艳 石连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0-1114,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两种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每年发病率约为20~40/10万人,MG约为0.23~2.8/10万人,但RA合并MG临床少见,常见于中老年女性,且多无胸腺瘤。关于RA合并MG的治...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两种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每年发病率约为20~40/10万人,MG约为0.23~2.8/10万人,但RA合并MG临床少见,常见于中老年女性,且多无胸腺瘤。关于RA合并MG的治疗经验有限,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中均包括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经激素及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者,可选择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重症肌无力 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妥珠单抗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单中心临床观察
14
作者 董睿 郭孟男 +3 位作者 孙婧 李双喜 边琪 许静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2-1048,共7页
目的评估奥妥珠单抗(OBZ)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9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接受OBZ治疗的15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相关实验室指标、临床... 目的评估奥妥珠单抗(OBZ)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9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接受OBZ治疗的15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相关实验室指标、临床及免疫学结局、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结果15例难治性pMN患者中,14例(93.3%)为磷脂酶A2受体(PLA2R)相关膜性肾病(10例肾组织PLA2R阳性,4例肾组织PLA2R检测结果未记录但血清PLA2R抗体阳性)。15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达到临床缓解,其中4例(26.7%)达到完全缓解,11例(73.3%)达到部分缓解。在12例血清PLA2R抗体阳性患者中,11例OBZ治疗前血清PLA2R抗体持续阳性,其中9例(81.8%)在OBZ治疗后转阴。15例患者既往均接受过免疫抑制治疗,均属于难治性pMN,其中7例(46.7%)接受过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13.3%)接受过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73.3%)接受过利妥昔单抗治疗。治疗过程中共观察到2例(13.3%)不良事件,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肝功能不全,停用阿托伐他汀后,转氨酶恢复正常;1例患者在2次OBZ用药间隔期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转阳,经异烟肼联合利福平治疗后,顺利完成后续OBZ治疗并达到临床缓解。结论OBZ治疗难治性pMN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 磷脂酶A2受体 膜性肾病 单抗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复发或难治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潇潇 黄慧强 +6 位作者 夏忠军 林旭滨 蔡清淸 高岩 林泽晓 林桐榆 姜文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7-870,874,共5页
目的旨在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年10月至2009年11月使用利妥昔单抗共治疗69例复发难治DLBCL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5... 目的旨在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年10月至2009年11月使用利妥昔单抗共治疗69例复发难治DLBCL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51.5岁(17-82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并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常用挽救化疗,化疗方案主要包括EPOCH、ICE、DHAP、GEMOX及GDP等。27例在初治时曾使用过利妥昔单抗,其余则在复发难治时与联合挽救化疗首次联合使用。结果69例患者中有64例可以评价疗效,5例未进行疗效评价。总体客观有效率为73.4%(47/64),完全缓解率为45.3%(29/47)。13例患者在挽救方案获得缓解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超大剂量化疗(AHSCT/HDT);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乏力及胃肠道反应。与利妥昔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寒战、发热和乏力。随访截止至2009年11月13日,中位随访40.6(3.7~179.9)月,有28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2例死于Ⅳ度骨髓抑制并严重感染,其余患者仍健在。中位生存时间为51.6月(3.7~179.9),第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62%和37%。初治未使用利妥昔单抗患者的生存期较初治曾使用利妥昔单抗组的患者长,两组的第1、3年生存率分别为97.4%,73.5%和83.1%,42.8%(P=0.001)。GCB型较非GCB型复发难治DLBCL有明显生存优势,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和21.4%(P=0.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DLBCL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单抗 挽救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吕慧娟 董玲 +10 位作者 李维 侯芸 宋拯 李兰芳 邱立华 钱正子 周世勇 刘贤明 王华庆 张会来 付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91-297,共7页
目的:分析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患者行化疗或免疫化疗后发生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IP)与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的相关性,并分析IP发生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 目的:分析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患者行化疗或免疫化疗后发生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IP)与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的相关性,并分析IP发生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266例初治CD20^+B-NHL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所有病例分为美罗华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分析IP的发生与美罗华使用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临床特点。结果:化疗联合美罗华组中IP的发生率9.6%(13/135)较单纯化疗组2.3%(3/131)高(P<0.05),与IP发生相关的临床特征包括老年、男性、初诊时淋巴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既往糖尿病史、病理亚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淋巴细胞绝对值超过正常范围(HR=14.685,95%CI:3.137~63.234,P=0.001)、糖尿病(HR=8.811,95%CI:1.907~40.720,P=0.005)、病理亚型为DLBCL(HR=0.078,95%CI:0.012~0.489,P=0.006)及美罗华的使用(HR=6.769,95%CI:1.359~33.710,P=0.020)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不需要特殊处理。结论:美罗华可导致IP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力的降低及真菌感染相关,激素冲击疗法联合或不联合抗真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单抗 间质性肺炎 危险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相关的间质性肺炎文献复习:附2例报告 被引量:14
17
作者 平宝红 岳春燕 +3 位作者 朱阳敏 高雅 吴彬 洪佳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学习总结利妥昔单抗(美罗华,RTX)相关的间质性肺炎(RTX-IP)的疾病特点、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方法通过相关检查并结合文献回顾,对2例在使用RTX治疗过程中发生IP的淋巴瘤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及治疗。结果 2例患者在治疗后间质性肺炎病... 目的学习总结利妥昔单抗(美罗华,RTX)相关的间质性肺炎(RTX-IP)的疾病特点、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方法通过相关检查并结合文献回顾,对2例在使用RTX治疗过程中发生IP的淋巴瘤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及治疗。结果 2例患者在治疗后间质性肺炎病灶消失,后续原发病治疗过程顺利。结论 RTX-IP起病隐匿,病理机制不明,症状不典型,需引起临床医生重视。高分辨CT对其早期发现应用价值高,RTX增加了患者对机会菌的易感性可能是部分患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 间质性肺炎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姮 熊文婕 +6 位作者 刘慧敏 易树华 吕瑞 王婷玉 于珍 邱录贵 李增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0-805,共6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一线应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方案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蒽环类药物±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CLL患者病例资料,比较利妥昔单...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一线应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方案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蒽环类药物±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CLL患者病例资料,比较利妥昔单抗及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一线采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为72例(43.6%);不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为93例(56.4%)。利妥昔单抗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和总体反应率(ORR)均显著高于未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组(38.9%比21.5%,P=0.015;83.3%比60.2%,P=0.001)。利妥昔单抗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3.0(27.0~79.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2.0(81.1~142.9)个月,而未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组中位PFS为28.0(18.3~37.7)个月(P=0.094),中位OS为89.0(72.0~106.0)个月(P=0.1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是否伴有高危遗传学因素(伴17p缺失或11q缺失)将患者分成高危组和非高危组,高危组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可显著提高ORR(86.4%比53.3%,P=0.012),但PFS[14.5(7.9~21.1)个月比20.5(10.7~30.3)个月,P=0.699]及OS[96.0(55.3~136.7)个月比74.0(48.0~100.0)个月,P=0.366]无优势;而在非高危组中,应用利妥昔单抗后患者PFS有延长趋势[71.0(55.3~86.7)个月比38.5(17.7~59.3)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 CL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获得更高的CR率、ORR,并对不伴染色体17p缺失或11q缺失患者的PFS有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单抗 抗肿瘤联合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及复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崔静 朱铁楠 +2 位作者 邹农 陈苗 赵永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及复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利妥昔单抗,每周375 mg/m2,连续2~4周治疗3例难治及复发性TTP,并进行每3个月1次的随访观察。结果 3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血...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及复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利妥昔单抗,每周375 mg/m2,连续2~4周治疗3例难治及复发性TTP,并进行每3个月1次的随访观察。结果 3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血小板中位恢复时间是在首次输注利妥昔单抗的第7天(4~12d)。中位随访12个月(9~18个月),3例患者疾病均无复发,治疗期间和随访期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可有效治疗难治性或慢性复发性TTP,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与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郭素丽 陈娜飞 +1 位作者 魏秋平 陈铁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97-2198,共2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与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4例老年慢性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成小剂量组26例和标准剂量组28例,小剂量组给予利妥昔单抗100mg静注,每周1次,共用4周。标准剂... 目的:研究小剂量与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4例老年慢性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成小剂量组26例和标准剂量组28例,小剂量组给予利妥昔单抗100mg静注,每周1次,共用4周。标准剂量组给予利妥昔单抗375mg/m2静注,每周1次,共用4周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LT)和CD19+淋巴细胞数的区别,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PLT均显著上升,CD19+淋巴细胞数下降(P=0.001),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剂量与标准剂量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73.1%vs75.0%,P=0.872),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与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难治性ITP均有较好效果,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可以作为老年慢性难治性ITP的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单抗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