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判决非法证据排除说理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
1
作者 奚玮 朱敏敏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102,共6页
非法证据排除的说理状况是整个判决书说理问题的"缩影",而且被许多人认为是改革进程中"最难啃的骨头"。强化非法证据排除说理,有利于排除虚假的可能性、拓展公开原则的价值、真正遏制刑讯逼供。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说... 非法证据排除的说理状况是整个判决书说理问题的"缩影",而且被许多人认为是改革进程中"最难啃的骨头"。强化非法证据排除说理,有利于排除虚假的可能性、拓展公开原则的价值、真正遏制刑讯逼供。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说理,有必要厘清证据可采性与客观真实观的碰撞、克服法律规则适用中法律发现的尴尬、解决与业务考评机制等配套制度的冲突。我国应当尽快出台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细化规定和操作指南,突出以审判为中心,完善说理激励机制;优化案例指导制度,减轻法官说理压力;规范法律文件,建构合理的业务考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判决说理 法律发现 价值权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司法裁判中的利益衡量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远升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93,共10页
在刑事法官的裁判中,利益衡量是一种重要的裁判方法。之所以刑事法官在裁判中与民事法官同样适用利益衡量方法,因为二者在面临的问题、所欲实现的任务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同之处。对于利益衡量这种带有很强的法官主观性色彩的裁量方式,无... 在刑事法官的裁判中,利益衡量是一种重要的裁判方法。之所以刑事法官在裁判中与民事法官同样适用利益衡量方法,因为二者在面临的问题、所欲实现的任务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同之处。对于利益衡量这种带有很强的法官主观性色彩的裁量方式,无疑是对我国传统的法条主义裁判原则或者罪刑法定原则的挑战。针对我国法官在刑事审判中的利益衡量问题,应当采取的规范性对策主要包括:法官处理规则的既定性与利益衡量的能动性的基点应当立足于法律框架中;即使在特殊的利益衡量中,刑事法官的利益衡量也应当遵循公共理性的要求,并以此作为衡量的边界;刑事法官在判决中应当说理,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裁判 利益衡量 法律文本 公共理性 判决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罪从无”的当代命运与规则要义 被引量:8
3
作者 郝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7,173,共6页
旨在人权保障的"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屡屡受阻,而"疑罪从轻"的判决却比比皆是。"疑罪从轻"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冤案的祸根。事实上,诸如赵作海等案件中"疑罪从轻"与冤案的发生并没有必然... 旨在人权保障的"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屡屡受阻,而"疑罪从轻"的判决却比比皆是。"疑罪从轻"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冤案的祸根。事实上,诸如赵作海等案件中"疑罪从轻"与冤案的发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既然赵作海等冤案的从轻判决是法官在明知其无罪下的无奈选择,应对之策只能是:尊重司法规律,还权于审判法官;建立判决说理机制,保证法官面对"明显疑点"案件时能够果断作出无罪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罪从轻 刑事证明 疑罪从无 判决说理机制 明显疑点 错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质刑法解释合理实现的程序性论证规则 被引量:7
4
作者 苏彩霞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14,共11页
刑法解释是研究中国刑事法治形成的重要题域。以程序与议论为双轨的实质刑法解释论是超越主观主义解释论与客观主义解释论之争的第三条道路,它通过程序与议论、对话与论证在交谈意义的合理性上来实现刑法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取消最高人... 刑法解释是研究中国刑事法治形成的重要题域。以程序与议论为双轨的实质刑法解释论是超越主观主义解释论与客观主义解释论之争的第三条道路,它通过程序与议论、对话与论证在交谈意义的合理性上来实现刑法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取消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权刑法解释主体的地位,废除《刑法》第306条规定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取消法官错案追究制,建立判决书说理制度,都是围绕如何构造一个平等、自由、不受强制的议论场域而设计的程序规则,以保障实质刑法解释的合理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价值判断 刑法解释 错案追究制 判决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