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初至叠加相对静校正
被引量:
4
1
作者
郑鸿明
肖戈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26-231,共6页
初至叠加相对静校正方法是在共炮点道集和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上,先用某一速度将初至波校平叠加,分别得到共炮点和共检波点道集初至波叠加剖面,若存在静校正问题时,则初至相位出现上下错动;然后将错动的初至相位再校正到一条光滑的“趋势...
初至叠加相对静校正方法是在共炮点道集和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上,先用某一速度将初至波校平叠加,分别得到共炮点和共检波点道集初至波叠加剖面,若存在静校正问题时,则初至相位出现上下错动;然后将错动的初至相位再校正到一条光滑的“趋势线”上,以获取相应的相对静校正量。该方法主要解决常规剩余静校正方法所不能求取的大干1/2周期的剩余静校正量的问题。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这一方法是改善表层条件复杂地区地震剖面质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静校正
初至叠加
地震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里格地区转换波初至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潘树林
高磊
+1 位作者
尹成
刘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9,共5页
P-SV转换波静校正是转换波处理中的一个难题,常规的纵波静校正方法不能用于转换波处理。利用初至波进行纵波静校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转换波初至识别和拾取困难,针对转换波的折射静校正方法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对转换波初...
P-SV转换波静校正是转换波处理中的一个难题,常规的纵波静校正方法不能用于转换波处理。利用初至波进行纵波静校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转换波初至识别和拾取困难,针对转换波的折射静校正方法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对转换波初至的组成和特点进行了讨论,通过推导共检波点道集中初至的时距曲线得到了共检波点道集中P-P-P波初至和P-P-SV波初至在一定偏移据范围内平行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共检波点域初至波叠加法确定转换波初至的算法,并对苏里格地区的转换波资料进行了转换波初至识别,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初至
共检波点道集
初至叠加
平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井中激发地表接收的近地表结构调查方法
被引量:
8
3
作者
徐峰
尹成
+3 位作者
李忠
潘树林
熊军
吕文彪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4-298,共5页
横波静校正是影响多波地震勘探效果的重要因素。地震微测井技术是获得近地表结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存在震源和初至识别等问题,在多波勘探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基于炸药震源产生横波的物理机理,提出了井中串状震源激发、地...
横波静校正是影响多波地震勘探效果的重要因素。地震微测井技术是获得近地表结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存在震源和初至识别等问题,在多波勘探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基于炸药震源产生横波的物理机理,提出了井中串状震源激发、地表三分量检波器多道接收的近地表结构调查方法,提出了基于地面纵向排列多道记录能量和时间信息,通过初至叠加扫描获得纵、横波近地表速度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广安地区的横波资料静校正处理,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成像质量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结构调查
微测井技术
串状震源激发
三分量检波器接收
初至叠加
扫描
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波联合的转换波折射静校正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
5
4
作者
佟恺林
李瑞
+1 位作者
潘树林
吴波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4-681,共8页
转换波地震勘探是海上和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方法。由于转换波具有传播速度低、吸收衰减大、能量相对较弱等特点,因此其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突出。常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在表层纵横波速度比不详、横波初至不易识别的情况下,...
转换波地震勘探是海上和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方法。由于转换波具有传播速度低、吸收衰减大、能量相对较弱等特点,因此其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突出。常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在表层纵横波速度比不详、横波初至不易识别的情况下,效果都不太理想。针对转换波静校正难点,提出了多波联合的转换波折射静校正技术,该技术通过P-P-P折射波初至拾取技术和P-P-SV折射波共检波点初至叠加技术的联合,实现了P-P-SV折射波初至的成像及准确识别;以此为基础,再联合利用P-P-P折射波折射静校正技术和P-P-SV折射波延迟时差提取技术,求取P-P-SV折射波检波点延迟时间。最后,根据P-P-SV折射波检波点延迟时间,求解出P-SV波检波点基准面静校正量。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多波联合的转换波折射静校正技术提高了转换波检波点静校正量计算精度,能够明显提高转换波资料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折射
静校正
延迟时间
初至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初至叠加相对静校正
被引量:
4
1
作者
郑鸿明
肖戈西
机构
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调处研究所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26-231,共6页
文摘
初至叠加相对静校正方法是在共炮点道集和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上,先用某一速度将初至波校平叠加,分别得到共炮点和共检波点道集初至波叠加剖面,若存在静校正问题时,则初至相位出现上下错动;然后将错动的初至相位再校正到一条光滑的“趋势线”上,以获取相应的相对静校正量。该方法主要解决常规剩余静校正方法所不能求取的大干1/2周期的剩余静校正量的问题。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这一方法是改善表层条件复杂地区地震剖面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相对静校正
初至叠加
地震剖面
Keywords
relative static correction
first arrival stack
first break time
分类号
P631.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里格地区转换波初至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潘树林
高磊
尹成
刘毅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西安)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3035)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081812)
文摘
P-SV转换波静校正是转换波处理中的一个难题,常规的纵波静校正方法不能用于转换波处理。利用初至波进行纵波静校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转换波初至识别和拾取困难,针对转换波的折射静校正方法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对转换波初至的组成和特点进行了讨论,通过推导共检波点道集中初至的时距曲线得到了共检波点道集中P-P-P波初至和P-P-SV波初至在一定偏移据范围内平行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共检波点域初至波叠加法确定转换波初至的算法,并对苏里格地区的转换波资料进行了转换波初至识别,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转换波
初至
共检波点道集
初至叠加
平行性
Keywords
first arrival of coverted wave
CRP
first arrival stack
parallel
分类号
TE13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井中激发地表接收的近地表结构调查方法
被引量:
8
3
作者
徐峰
尹成
李忠
潘树林
熊军
吕文彪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四川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4-298,共5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06E1017)资助
文摘
横波静校正是影响多波地震勘探效果的重要因素。地震微测井技术是获得近地表结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存在震源和初至识别等问题,在多波勘探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基于炸药震源产生横波的物理机理,提出了井中串状震源激发、地表三分量检波器多道接收的近地表结构调查方法,提出了基于地面纵向排列多道记录能量和时间信息,通过初至叠加扫描获得纵、横波近地表速度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广安地区的横波资料静校正处理,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成像质量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近地表结构调查
微测井技术
串状震源激发
三分量检波器接收
初至叠加
扫描
速度分析
Keywords
investigation on near surface structure
uphole survey
shoot by string source
receive by three-component geophone
first arrival stack scanning
velocity analysis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波联合的转换波折射静校正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
5
4
作者
佟恺林
李瑞
潘树林
吴波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多波地震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4-68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4101)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5trqdz03)联合资助~~
文摘
转换波地震勘探是海上和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方法。由于转换波具有传播速度低、吸收衰减大、能量相对较弱等特点,因此其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突出。常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在表层纵横波速度比不详、横波初至不易识别的情况下,效果都不太理想。针对转换波静校正难点,提出了多波联合的转换波折射静校正技术,该技术通过P-P-P折射波初至拾取技术和P-P-SV折射波共检波点初至叠加技术的联合,实现了P-P-SV折射波初至的成像及准确识别;以此为基础,再联合利用P-P-P折射波折射静校正技术和P-P-SV折射波延迟时差提取技术,求取P-P-SV折射波检波点延迟时间。最后,根据P-P-SV折射波检波点延迟时间,求解出P-SV波检波点基准面静校正量。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多波联合的转换波折射静校正技术提高了转换波检波点静校正量计算精度,能够明显提高转换波资料成像质量。
关键词
转换波
折射
静校正
延迟时间
初至叠加
Keywords
converted wave, refraction,static correction,delay time,first break stacking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初至叠加相对静校正
郑鸿明
肖戈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苏里格地区转换波初至识别方法研究
潘树林
高磊
尹成
刘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井中激发地表接收的近地表结构调查方法
徐峰
尹成
李忠
潘树林
熊军
吕文彪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多波联合的转换波折射静校正技术及应用
佟恺林
李瑞
潘树林
吴波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