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电源电驱动车辆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分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奥运 陈光 +1 位作者 贾一帆 景国玺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7,共14页
针对双电源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与驱动控制问题,对于隔离直流(DC)母线构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进行定子电流优化及功率分配研究,并着重探究了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搭配下的功率分配策略。首先,建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 针对双电源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与驱动控制问题,对于隔离直流(DC)母线构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进行定子电流优化及功率分配研究,并着重探究了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搭配下的功率分配策略。首先,建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数学模型,并推导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架构下的双逆变器功率分配范围边界;然后,分别针对电机效率与功率分配范围提出两种定子电流矢量优化方法,并对比其稳态性能参数;最后,针对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功率输出特性进行分析,在整车能量管理层面提出一种基于以上构型的双电源功率分配策略。使用仿真软件分别在城市道路以及市郊工况下,对所提功率分配策略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功率分配策略在节能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源 绕组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 定子电流优化 功率分配 能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铜铝混合扁线绕组交流损耗计算 被引量:3
2
作者 史涔溦 聂涵婧 +1 位作者 邱建琪 史婷娜 《电机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由于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影响,常规扁线绕组电机在高频时会产生较大的涡流损耗,为此提出一种铜铝混合扁线绕组结构,将槽口处两层铜导体替换成铝包铜导体,可有效减小高频时的交流损耗,同时对直流损耗的影响较小。首先建立了该结构单槽... 由于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影响,常规扁线绕组电机在高频时会产生较大的涡流损耗,为此提出一种铜铝混合扁线绕组结构,将槽口处两层铜导体替换成铝包铜导体,可有效减小高频时的交流损耗,同时对直流损耗的影响较小。首先建立了该结构单槽交流损耗的解析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转子永磁磁场对槽口漏磁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冻结磁导率法建立了计及永磁磁场影响的半解析模型,对样机不同频率下的交流损耗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铝包铜导体的结构参数对交流损耗的影响,确定了层数与内芯尺寸。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全铜扁线,最高频率时整机交流损耗下降16.3%,低频时基本相当。最后,将解析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基本吻合,验证了本文解析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扁线绕组 交流损耗 铜铝混合扁线 有限元分析 半解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相移角度绕组对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花为 吴铎 +1 位作者 杜晋文 吴政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2-980,共9页
由于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两套三相绕组之间可采用不同相移角度,以一台24槽22极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分析了相移角度对电机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各槽绕组磁动势间的相位关系,推导了在采用单层绕组和双层绕组时,两套三相绕组之间可... 由于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两套三相绕组之间可采用不同相移角度,以一台24槽22极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分析了相移角度对电机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各槽绕组磁动势间的相位关系,推导了在采用单层绕组和双层绕组时,两套三相绕组之间可行的空间相移角度,即0°、15°和30°,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空间相移角度绕组产生的电枢磁动势频谱;然后,结合电枢磁动势谐波和电机电磁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0°、15°和30°相移角度的绕组拓扑对不平衡磁拉力、反电势、平均转矩和转矩脉动等电磁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制作了2台单层和双层空间相移30°绕组的样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和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空间相移0°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磁拉力;空间相移30°电机平均转矩最大,转矩脉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同步电机 绕组结构 不平衡拉力 反电势 转矩 转矩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盘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鼓综合加载试验台研制
4
作者 潘华磊 赵亚燊 +1 位作者 赵俊杰 张盼港 《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针对现有转鼓综合加载试验台无法在同一试验台上完成拖拉机和汽车加载测试的问题,采用双绕组结构改变电机的串并联接法,研发了一种基于盘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鼓综合加载试验台。该试验台的转鼓具有低速大扭矩和高速小扭矩两种工作模式,... 针对现有转鼓综合加载试验台无法在同一试验台上完成拖拉机和汽车加载测试的问题,采用双绕组结构改变电机的串并联接法,研发了一种基于盘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鼓综合加载试验台。该试验台的转鼓具有低速大扭矩和高速小扭矩两种工作模式,满足拖拉机和汽车两类车辆的加载测试要求。选用重卡汽车和LX2204型拖拉机对试验台加载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试验台可以完成对汽车和拖拉机的加载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功机 绕组 串并联 盘式同步电机 转鼓 拖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工况下的永磁同步电机典型绕组故障在线诊断 被引量:8
5
作者 刘蔚 李万铨 +2 位作者 王明峤 郑萍 赵志衡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4-1776,共13页
绕组故障作为永磁同步电机常见的故障之一,严重影响电机正常运行。但由于电机运行工况复杂,故障特征波动严重,基于故障特征的诊断精度较低。为提高复杂工况下绕组故障的诊断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复杂工况下基于控制器信号的在线诊断方法。... 绕组故障作为永磁同步电机常见的故障之一,严重影响电机正常运行。但由于电机运行工况复杂,故障特征波动严重,基于故障特征的诊断精度较低。为提高复杂工况下绕组故障的诊断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复杂工况下基于控制器信号的在线诊断方法。首先,对典型绕组故障进行故障机理分析,并通过基于自适应随机窗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提取控制器信号的相应故障特征;其次,通过研究单一工况和复杂工况下的各故障特征分布,揭示部分故障特征会在低转速工况下失效;再次,定义了复杂工况下故障特征性能指标,用于筛选故障特征;最后,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度优化人工神经网络,引入批量归一化(BN)算法,并对深度网络结构残差化,提高网络泛化能力和诊断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计算故障特征性能指标,能够在诊断前对故障特征进行有效筛选,且深度优化人工神经网络的诊断准确性高、泛化能力强,在复杂工况下能够实现电机典型绕组故障的精确在线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绕组故障 在线故障诊断 特征提取 深度优化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波注入分段供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变流器开路推力波动抑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进海 史黎明 +3 位作者 郭科宇 朱海滨 周世炯 张明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308-5318,I0024,共12页
该文提出一种电流谐波注入的方法,减小长定子分段并联供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系统的驱动变流器发生单相开路故障下电机推力波动。首先,根据动子在定子段的位置,推导出分段单元电机的电压方程,得到各个单元电机的推力表达式和系统总推力。... 该文提出一种电流谐波注入的方法,减小长定子分段并联供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系统的驱动变流器发生单相开路故障下电机推力波动。首先,根据动子在定子段的位置,推导出分段单元电机的电压方程,得到各个单元电机的推力表达式和系统总推力。然后,依据变流器单相开路前后的全耦合状态下单元电机基波磁动势不变的原则,构造降阶坐标变换矩阵,得到电机的电压方程和推力表达式。采用注入谐波电流、优化故障后直线电机的输出推力的方式,消除变流器单相开路故障产生的4次和6次推力谐波并消除耦合因数变化对电机推力影响;通过多变流器协同控制多单元电机,有效降低变流器单相开路故障后的推力波动,提高电机的最大输出推力。仿真和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同步电机 分段供电 多变流器 单相开路 推力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转子结构对集中绕组永磁电机中二倍频径向电磁力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邱小华 魏方睿 +4 位作者 李宗洋 杨玉磊 李勇 赵世伟 杨向宇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1,155,共11页
针对集中绕组永磁电机中二倍频(2 f e)径向电磁力导致的空调压缩机振动与噪声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定子磁导偏置及转子谐波注入的抑振技术,实现低阶2 f e径向电磁力有效抑制。首先,基于电磁场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永磁电机的2 f e... 针对集中绕组永磁电机中二倍频(2 f e)径向电磁力导致的空调压缩机振动与噪声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定子磁导偏置及转子谐波注入的抑振技术,实现低阶2 f e径向电磁力有效抑制。首先,基于电磁场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永磁电机的2 f e径向电磁力理论模型,分析了齿槽调制效应以及各阶力波对振动响应产生的影响。其次,提出定子旋转辅助槽创新结构,引入磁导偏置因子,显著降低了3阶2 f e径向电磁力幅值;同时提出了“上升楔形”转子结构,主动引入转子3次谐波,有效抑制了6阶2 f e径向电磁力。最后,通过电机振动测试、压缩机噪声测试以及空调系统噪声实验,分析了定子磁导偏置及转子谐波注入技术对振动噪声的抑制效果,验证了该技术对空调压缩机2 f e振动噪音改善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绕组同步电机 径向电 定子导偏置 转子谐波注入 振动与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误差矢量的绕组分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电流预测控制 被引量:6
8
作者 洪俊杰 李立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77-84,共8页
为了在不降低电机的推力平稳性的前提下,使直线电机具有大推力、高效率的特性,提出了绕组分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该电机的定子铁心连续,而初级绕组断开,推导了该电机的离散系统模型。通过电流误差矢量的定义与价值函数的选择,阐明了基... 为了在不降低电机的推力平稳性的前提下,使直线电机具有大推力、高效率的特性,提出了绕组分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该电机的定子铁心连续,而初级绕组断开,推导了该电机的离散系统模型。通过电流误差矢量的定义与价值函数的选择,阐明了基于电流误差矢量的电流预测控制方法的原理。针对绕组分段结构的特点,将动子运动区域分为5个子区间,并介绍了不同区间中各段电机电流预测控制方法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电流控制的动态响应特性良好,且动子能够顺利经过共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组分段直线同步电机 电流误差矢量 电流预测控制 推力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级绕组分段永磁直线电机段间推力优化控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立毅 祝贺 +1 位作者 刘家曦 马明娜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7,共9页
为克服初级绕组分段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WS-PMLSM)动子在定子段间运行中存在的推力波动,提高电机的动态响应能力,结合双逆变器交替供电模式提出了一种复合控制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动子出入定子段过程中各定子电磁参数的变化规律,... 为克服初级绕组分段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WS-PMLSM)动子在定子段间运行中存在的推力波动,提高电机的动态响应能力,结合双逆变器交替供电模式提出了一种复合控制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动子出入定子段过程中各定子电磁参数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了PWS-PMLSM的数学模型。依据电机模型,分析了段间推力波动产生的机理,提出了定子段间电流同步跟踪策略来减小各段间电流差异,但此方法依赖于极高的电流响应速度,因此又结合改进的PWM预测控制方法来提高电流调节速度,实现段间电流同步控制。段间电流同步跟踪结合改进PWM电流预测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抑制PWS-PMLSM段间推力波动,提高系统动态性能。对所提算法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绕组分段永磁同步电机 段间电流同步跟踪控制 PWM电流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补偿绕组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推力波动研究
10
作者 程钰莹 李建贵 +2 位作者 于天琦 丁一硕 王琛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99,共4页
为抑制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推力波动,提出了一种引入补偿绕组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具有推力波动低、推力损失小等特点。首先,以12槽14极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为对象,优化端部齿参数降低了定位力基波幅值;其次,采用端部力补偿绕组削弱了定位力... 为抑制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推力波动,提出了一种引入补偿绕组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具有推力波动低、推力损失小等特点。首先,以12槽14极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为对象,优化端部齿参数降低了定位力基波幅值;其次,采用端部力补偿绕组削弱了定位力的二次谐波;再次,采用相补偿绕组较大程度上平衡了三相反电动势。有限元仿真结果显示,在额定负载条件下,引入补偿绕组的结构的推力波动率与优化前相比下降了28.51%,且推力保持不变,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同步电机 补偿绕组 定位力 推力波动 谐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抗干扰复合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11
作者 金爱娟 赵莹莹 李少龙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185,共10页
目的 在灌装、封口等包装作业过程中,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快速响应和抗干扰能力,同时减少控制系统的抖振现象。方法 提出一种复合滑模控制策略,设计一种能适应滑模面和系统状态变化的分段速率滑模趋近律,将其与新型积分滑模面结合,设计... 目的 在灌装、封口等包装作业过程中,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快速响应和抗干扰能力,同时减少控制系统的抖振现象。方法 提出一种复合滑模控制策略,设计一种能适应滑模面和系统状态变化的分段速率滑模趋近律,将其与新型积分滑模面结合,设计一种带速度环的滑模控制器。同时,设计一个干扰观测器,用于估计闭环系统的扰动,并将估计后的扰动实时补偿到控制器的输出电流中,构建复合控制器。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显著提高收敛速度,并有效减少了控制系统的抖振,从而提高了动态质量。此外,干扰观测器与控制器结合的复合控制器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控制性能。结论 文中提出的复合滑模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减少控制系统的抖振,为实现高效、稳定的控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滑模控制 分段速率趋近律 干扰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绕组电感的饱和效应 被引量:59
12
作者 任雷 崔芮华 +1 位作者 王宗培 程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1-25,共5页
系统地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绕组自感和互感的饱和效应,指出饱和效应引起这些电感随转角变化的二次谐波和一次谐波分量。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的结论,研究的成果深化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理论,对建立精确的分析模型和正确的参数确定方法有重... 系统地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绕组自感和互感的饱和效应,指出饱和效应引起这些电感随转角变化的二次谐波和一次谐波分量。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的结论,研究的成果深化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理论,对建立精确的分析模型和正确的参数确定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电感 互感 饱和效应 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槽配合和绕组层数对永磁同步电机振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左曙光 林福 +2 位作者 孙庆 马琮淦 谭钦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30-134,共5页
分析了不同极槽配合和绕组层数电机最低阶径向力波的阶数和来源,并针对槽数相同极数不同电机的最低阶径向力波的幅值进行了比较,通过结构有限元分析了不同极槽配合下外转子壳体的振动,最后总结了不同极槽配合电机最低阶径向力波的阶数,... 分析了不同极槽配合和绕组层数电机最低阶径向力波的阶数和来源,并针对槽数相同极数不同电机的最低阶径向力波的幅值进行了比较,通过结构有限元分析了不同极槽配合下外转子壳体的振动,最后总结了不同极槽配合电机最低阶径向力波的阶数,得出力波阶数小的极槽配合会引起大的振动,而且对于相同槽数的电机,极对数大的电机的振动也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槽配合 同步电机 绕组层数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分数槽集中绕组磁动势 被引量:86
14
作者 陈益广 潘玉玲 贺鑫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36,共7页
对单元电机的单个线圈、线圈组、相绕组和三相绕组的磁动势进行了分析。当定子槽数为奇数时,除3的整倍数之外其他极对数的磁动势都存在,其中与基波绕组系数相同、转向相反、幅值最大的谐波极对数仅与基波相差1对极。当定子槽数为偶数时... 对单元电机的单个线圈、线圈组、相绕组和三相绕组的磁动势进行了分析。当定子槽数为奇数时,除3的整倍数之外其他极对数的磁动势都存在,其中与基波绕组系数相同、转向相反、幅值最大的谐波极对数仅与基波相差1对极。当定子槽数为偶数时,除偶数和3的整倍数之外其他极对数的磁动势都存在,其中与基波绕组系数相同、转向相反、幅值最大的谐波极对数仅与基波相差2或者4对极。电机内部还存在幅值较大的次谐波以及绕组系数与基波相同的高次谐波,它们会对电机造成不良影响。电机高速运行时,这些谐波磁动势产生的磁场会在永磁体内感应出涡流,产生损耗,造成永磁体温升增加,甚至去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分数槽 集中绕组 动势 谐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开放式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安群涛 孙力 孙立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5891-5898,共8页
双逆变器供电的开放式绕组永磁同步电机(open-end winding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OEW-PMSM)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电机驱动拓扑,其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高、绕组电流控制自由度大、容错能力强,在电力拖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双逆变器供电的开放式绕组永磁同步电机(open-end winding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OEW-PMSM)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电机驱动拓扑,其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高、绕组电流控制自由度大、容错能力强,在电力拖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该文建立了OEW-PMSM的数学模型及其采用双逆变器供电的矢量控制系统,结合双逆变器工作原理和输出矢量,分析系统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问题,采用不产生零序电压的电压矢量进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来消除零序电压,并给出实现算法。在采用消除零序电压的SVPWM控制时,双逆变器供电的OEW-PMSM可以将基速提高为星接绕组时的1.7倍,降低了系统弱磁设计和控制的难度。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开放式绕组 矢量控制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零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绕组函数法的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参数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佟文明 吴胜男 安忠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50-157,共8页
利用绕组函数法量化分析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相对于整数槽绕组电机的自感与互感特性,并推导出通用性规律,得出不同每极每相槽数时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参数与同极数整数槽绕组的比值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工具对该类绕... 利用绕组函数法量化分析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相对于整数槽绕组电机的自感与互感特性,并推导出通用性规律,得出不同每极每相槽数时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参数与同极数整数槽绕组的比值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工具对该类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交直轴同步电抗进行分析,总结内置式转子磁极结构、带极靴表面式转子磁极结构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凸极率特性,并通过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槽集中绕组 同步电机 自感 互感 同步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段初级永磁直线同步电机驱动的垂直提升系统 被引量:27
17
作者 上官璇峰 励庆孚 袁世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7-12,共6页
按照多段式初级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实际结构,利用有限元法求出电机次级在不同位置时各段初级的电感、励磁磁链和切向磁力,构建这些量和次级位置间的函数关系。考虑了电感和磁链的不对称性及励磁磁链中的谐波分量,推导出线参数状态方程。... 按照多段式初级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实际结构,利用有限元法求出电机次级在不同位置时各段初级的电感、励磁磁链和切向磁力,构建这些量和次级位置间的函数关系。考虑了电感和磁链的不对称性及励磁磁链中的谐波分量,推导出线参数状态方程。以次级位置和速度为关键变量建立系统整体仿真模型。对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和特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很好的反映系统特性,是分析系统的有效工具,所提方法也适用于其它类型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段初级直线同步电机 无绳提升系统 变参数 整体建模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直流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零序电流抑制策略 被引量:23
18
作者 年珩 曾恒力 周义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0-48,共9页
由于变流器调制产生的共模电压和永磁电机反电动势三次谐波的存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两端共直流母线情况下会在电机绕组产生零序电流,影响了电机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由此提出了共直流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零序电流抑制策略,通过... 由于变流器调制产生的共模电压和永磁电机反电动势三次谐波的存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两端共直流母线情况下会在电机绕组产生零序电流,影响了电机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由此提出了共直流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零序电流抑制策略,通过建立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分析了零序回路的工作特性,并通过对零序电流的闭环调节控制变流器产生共模电压以抵消反电动势三次谐波分量,达到抑制零序电流的目的;同时深入分析和对比了所提零序电流抑制策略和传统共模电压抑制策略的调制能力和最大调制度;最后,通过构建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实验机组,对所提零序电流抑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组同步电机 共模电压 三次谐波 零序电流 最大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例谐振控制的共直流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零序电流抑制技术 被引量:21
19
作者 曾恒力 年珩 周义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5-44,共10页
由于共直流母线的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存在零序电流回路,变流器调制产生的共模电压和永磁体自身反电动势零序分量构成的零序电压源会在电机绕组内产生零序电流,影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比例谐... 由于共直流母线的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存在零序电流回路,变流器调制产生的共模电压和永磁体自身反电动势零序分量构成的零序电压源会在电机绕组内产生零序电流,影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比例谐振控制的零序电流抑制方法,在建立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及其零序回路数学模型基础上,通过设计基于比例谐振控制的零序电流闭环系统来控制变流器输出电压的零序分量,达到对零序电流的抑制目的。同时深入分析了所提零序电流抑制策略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不同运行工况下的稳定运行能力。最后,通过构建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实验系统,验证了所提出零序电流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直流母线 共模电压 绕组同步电机 比例谐振控制 零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V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双逆变器协同控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丹 林斌 +1 位作者 陈敏 贺益康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35,共7页
针对传统多能源混合动力汽车(HEV),采取了一种可同时使用两种能源的开绕组(OW)永磁同步电机(PMSM)双逆变器驱动系统。利用开绕组系统的结构灵活性,研究了双逆变器在三种不同电压分配方式下的协同控制方法,通过分别控制两逆变器的输出电... 针对传统多能源混合动力汽车(HEV),采取了一种可同时使用两种能源的开绕组(OW)永磁同步电机(PMSM)双逆变器驱动系统。利用开绕组系统的结构灵活性,研究了双逆变器在三种不同电压分配方式下的协同控制方法,通过分别控制两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管理两逆变器与电机的功率流向,满足HEV不同运行工况的性能要求。同时采用了结合最大转矩电流比算法的空间矢量调制直接转矩控制策略,以获得系统更好可控性。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HEV用OW-PMSM双逆变器系统的协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绕组同步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 最大转矩电流比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