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环境因素对高山美利奴羔羊初生体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吕桂萍 张瑞国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因素对高山美利奴羔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旨在通过调控环境因素提高生产性状和经济效益。[方法]以2021-2023年3个高山美利奴羊群的产羔记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的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性别、出生类型、出生年份、出生...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因素对高山美利奴羔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旨在通过调控环境因素提高生产性状和经济效益。[方法]以2021-2023年3个高山美利奴羊群的产羔记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的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性别、出生类型、出生年份、出生月份和群别等环境因素对高山美利奴羔羊初生体质量的影响。[结果]公羔的初生体质量具有极显著的优势;单羔的初生体质量极显著高于双羔;2021年和2022年出生的羔羊的初生体质量均极显著高于2023年出生的羔羊,而2021年与2022年之间无显著差异。出生月份4、5月的平均气温有6℃差异,对羔羊初生体质量有一定影响;在群别水平上,二群和三群的羔羊初生体质量均极显著高于一群,而二群与三群的羔羊初生体质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环境因素对高山美利奴羔羊初生体质量的影响明显,其中出生类型的影响最大,在实际育种工作中应当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美利奴羊 生长性状 环境因素 初生体质量 一般线性模型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及IGF-1表达水平与犊牛初生体质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沈留红 江涛 +7 位作者 肖劲邦 姜思汛 巫晓峰 曹随忠 余树民 邓俊良 彭广能 左之才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探究奶牛静脉血及脐静脉血中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犊牛初生体质量间的相关性。选取规模化养殖场54头正常分娩奶牛,按犊牛初生体质量划分为A(≤40kg),B(40~45 kg),C(≥45 kg)3组,采集分娩奶... 为探究奶牛静脉血及脐静脉血中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犊牛初生体质量间的相关性。选取规模化养殖场54头正常分娩奶牛,按犊牛初生体质量划分为A(≤40kg),B(40~45 kg),C(≥45 kg)3组,采集分娩奶牛静脉血及脐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静脉血中脂联素、瘦素和IGF-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与犊牛初生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与犊牛初生体质量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脐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脐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均随犊牛初生体质量增加而逐渐升高,且分别与犊牛初生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脐静脉血(P<0.01),而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的表达水平与脐静脉血中表达水平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据此得出,奶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中均有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奶牛静脉血中及脐静脉血中脂联素、瘦素和IGF-1均各自相互协调发挥作用;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均对犊牛初生体质量影响不显著,但脐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均对犊牛初生体质量影响极显著,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脂联素、瘦素和IGF-1对犊牛初生体质量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瘦素 初生体质量 奶牛静脉血 脐静脉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白绵羊初生体质量对其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罗锦堂 胡广利 +3 位作者 安建勇 张艳春 郭宏 李新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1327-1329,共3页
澳洲白绵羊是近年来我国在澳大利亚引进的新品种,其主要用来改善我国种公羊的肉羊品质。试验通过对2469只不同初生体质量澳洲白羔羊的成活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澳洲白绵羊羔羊最佳初生体质量为4.0~6.0 kg,羔羊初生体质量过高(>6.... 澳洲白绵羊是近年来我国在澳大利亚引进的新品种,其主要用来改善我国种公羊的肉羊品质。试验通过对2469只不同初生体质量澳洲白羔羊的成活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澳洲白绵羊羔羊最佳初生体质量为4.0~6.0 kg,羔羊初生体质量过高(>6.0 kg)或过低(<2.0 kg)均不利于羔羊成活。综合分析认为,在实际生产中,澳洲绵羊白羔羊初生体质量为4.0~6.0 kg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白绵羊 羔羊 初生体质量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种蛋质量和蛋形指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甘心梦 刘贺贺 +3 位作者 胡继伟 张荣萍 王继文 李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3,共9页
【目的】研究鸭入孵蛋质量与蛋形指数对孵化过程中种蛋质量、孵化成绩及雏鸭初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同一天收集的黑鹜鸭(H)、建昌鸭(J)和农华肉鸭P系(P)种蛋测量其入孵蛋质量、长径和短径,计算蛋形指数。将种蛋分别按入孵蛋质量... 【目的】研究鸭入孵蛋质量与蛋形指数对孵化过程中种蛋质量、孵化成绩及雏鸭初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同一天收集的黑鹜鸭(H)、建昌鸭(J)和农华肉鸭P系(P)种蛋测量其入孵蛋质量、长径和短径,计算蛋形指数。将种蛋分别按入孵蛋质量和蛋形指数分为3组,进行同批变温孵化,从孵化第7天起每3d照蛋1次,称量并记录种蛋质量,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从孵化第26天起每天检查出雏情况,记录雏鸭初生体质量。计算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孵化期间种蛋质量损失量和质量损失率,分析鸭入孵蛋质量和蛋形指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3个品种不同入孵蛋质量和蛋形指数的种蛋质量损失量和质量损失率无显著差异,且变化趋势相同。入孵蛋质量分组方面,黑鹜鸭1组(质量<64.84g/枚)、建昌鸭1组(质量<76.94g/枚)和农华肉鸭P系1组(质量<88.03g/枚)的受精蛋孵化率最高,黑鹜鸭2组(质量64.84~76.28g/枚)、建昌鸭1组(质量<76.94g/枚)和农华肉鸭P系1组(质量<88.03g/枚)的入孵蛋孵化率最高;蛋形指数分组方面,黑鹜鸭3组(>1.42)、建昌鸭1组(<1.30)和农华肉鸭P系3组(>1.39)的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均最高。各品种雏鸭初生体质量与入孵蛋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蛋形指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孵化过程中鸭种蛋的质量损失量和质量损失率与入孵蛋质量和蛋形指数无关,不同鸭品种的最佳入孵蛋质量与蛋形指数范围不同;雏鸭初生体质量随入孵蛋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蛋形指数对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入孵蛋质量 蛋形指数 质量损失量 孵化效果 初生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狼尾草打浆后饲喂早中期妊娠母猪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秀声 陈钟佃 +4 位作者 黄勤楼 冯德庆 钟珍梅 黄水珍 邱思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37-2041,共5页
开展以沼液浇灌的"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rum×P.purpureumcv.Minmu 6)打浆不同比例饲喂怀孕早中期母猪(0~80d)效果研究,试验设4个饲喂量处理,处理1(CK)~处理4,妊娠早中期分别饲喂打浆鲜草0、2、4、6kg/(... 开展以沼液浇灌的"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rum×P.purpureumcv.Minmu 6)打浆不同比例饲喂怀孕早中期母猪(0~80d)效果研究,试验设4个饲喂量处理,处理1(CK)~处理4,妊娠早中期分别饲喂打浆鲜草0、2、4、6kg/(头.d),牧草以折合成干物质等量替代配合饲料。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母猪窝产仔数分别为13.42、10.60、13.64和11.50头,窝活仔数分别为12.42、10.30、12.73和9.92头,饲喂2和4kg/(头.d)打浆鲜草在活仔数方面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饲喂6kg/(头.d)打浆鲜草则显著低于不饲喂鲜(P<0.05)。饲喂牧草的处理仔猪初生体质量、健仔率都比对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结果还表明,怀孕早中期母猪通过饲喂2~4kg/(头.d)狼尾草草浆来补充纤维来源,可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品质,尤其以饲喂4kg/(头.d)打浆鲜草,饲粮粗纤维含量为8.24%~9.41%,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 怀孕母猪 粗纤维 窝活仔数 初生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双胞胎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树群 奉永友 +4 位作者 陈波 吴孔菊 方俊 谢意 黄祥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0-386,401,共8页
为了研究影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双胞胎生长发育的因素,以2013—2016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出生的22对大熊猫双胞胎幼仔及其母兽为研究对象,分析母兽孕期增重、双胞胎个体性别和双胞胎性别类型与大熊猫双胞胎幼仔初生体质... 为了研究影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双胞胎生长发育的因素,以2013—2016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出生的22对大熊猫双胞胎幼仔及其母兽为研究对象,分析母兽孕期增重、双胞胎个体性别和双胞胎性别类型与大熊猫双胞胎幼仔初生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双胞胎个体性别和大熊猫幼仔初生体质量与1~12月龄大熊猫幼仔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双胞胎性别类型的大熊猫幼仔初生体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但母兽孕期增重、双胞胎个体性别与幼仔初生体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P=0.170);双胞胎2只个体的初生体质量不同(χ^2=9.043,P=0.041),且双胞胎性别类型与幼仔初生体质量差异程度呈中等强度相关(Cramer s V=0.492,P=0.030),双雌性双胞胎初生体质量差异为20%~40%(调整后标化残差:2.30),双雄性双胞胎初生体质量差异小于20%(调整后标化残差:2.60);双胞胎个体性别和初生体质量对1~12月龄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大熊猫双胞胎幼仔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大熊猫双胞胎的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双胞胎 性别 母兽孕期增重 初生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