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MS/MS解析不同樱桃番茄品种初生代谢物特征
1
作者 李菊 李志 +6 位作者 马燕勤 陈华 杨阿各 苗明军 钟建 常伟 杨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6-225,共10页
以樱桃番茄LBS、TC、Y2015-16为试验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对不同果色樱桃番茄品种的果肉初生代谢物成分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其代谢物差异。结... 以樱桃番茄LBS、TC、Y2015-16为试验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对不同果色樱桃番茄品种的果肉初生代谢物成分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其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从3个樱桃番茄品种果肉中共检测出12类342种代谢物,其中正离子模式151种,负离子模式191种,主要包括酚酸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游离脂肪酸、糖类及醇类等类别。品种间的差异代谢物分析结果显示,LBS与TC之间有82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5种上调,57种下调;LBS与Y2015-16之间有7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52种上调,21种下调;Y2015-16与TC之间有7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4种上调,73种下调。3个品种间变化倍数最大的差异代谢物为酚酸类、脂质。鉴定出4条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的代谢通路,分别为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谢、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和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结果可为樱桃番茄品种的品质评价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初生代谢 差异代谢 代谢通路 品质评价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福红’李冷藏期间初生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林炎娟 叶新福 +1 位作者 方智振 周丹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0-140,共11页
为探究‘福红’李冷藏过程中初生代谢物组成及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3个冷藏阶段果肉初生代谢谱。将‘福红’李置于4℃贮藏,分别于0、30 d和60 d采集果肉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定性分析... 为探究‘福红’李冷藏过程中初生代谢物组成及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3个冷藏阶段果肉初生代谢谱。将‘福红’李置于4℃贮藏,分别于0、30 d和60 d采集果肉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从‘福红’李果肉中共检测出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核苷酸等573种代谢物。不同冷藏期间‘福红’李果肉代谢物差异显著,其中,30 d vs 0 d存在95种差异代谢物,60 d vs 30 d存在99种差异代谢物,60 d vs 0 d存在173种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福红’李冷藏期间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丙酸代谢、硫代谢、嘌呤代谢、核苷酸代谢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主要代谢通路差异显著。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冷藏期间‘福红’李果肉初生代谢物变化规律,可为‘福红’李果实品质评价与采后贮藏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红’李 冷藏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初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对杜鹃红山茶幼苗叶片生长特性及初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先民 李春牛 +2 位作者 刘新亮 卜朝阳 黄展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4-301,共8页
以2.5年生杜鹃红山茶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遮光率分别为0(CK)、30%、50%、80%条件下其叶片生长状况、光合色素含量、初生代谢产物以及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变化,以揭示杜鹃红山茶叶片生长发育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遮阴显著促... 以2.5年生杜鹃红山茶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遮光率分别为0(CK)、30%、50%、80%条件下其叶片生长状况、光合色素含量、初生代谢产物以及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变化,以揭示杜鹃红山茶叶片生长发育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遮阴显著促进杜鹃红山茶幼苗叶片的生长,其叶片数量、总叶面积、平均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含水量等指标均在50%~80%遮光条件下处于最高水平。(2)遮阴条件下的幼苗叶片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和SPAD值均比CK上升,且均在80%遮光条件下处于最高水平。(3)随遮阴强度的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且均在50%遮光条件下处于最低水平;叶片淀粉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并在50%遮光条件下处于最高水平。(4)遮阴显著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且随遮阴强度的增加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在50%遮光条件下处于最低水平。研究认为,杜鹃红山茶幼苗对低光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度的遮阴(遮光率50%)有助于杜鹃红山茶幼苗叶片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阴 杜鹃红山茶 叶片生长状况 光合色素 初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蚜虫为害对忍冬叶片防御酶活性及初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金 孙秀娟 +2 位作者 石岩 李佳 张永清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57-60,共4页
采用比色法,研究蚜虫为害后忍冬叶片中保护性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蚜虫为害时间的延长,叶片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先上升后... 采用比色法,研究蚜虫为害后忍冬叶片中保护性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蚜虫为害时间的延长,叶片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呈波浪式变化,但都明显高于对照。蚜虫为害后忍冬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提高,但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说明防御酶活性及初生代谢物含量变化与忍冬的抗虫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忍冬 防御性酶 初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尔勒香梨挥发性物质及初生代谢物的GC-MS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园 向思敏 +5 位作者 王江波 吴翠云 唐章虎 龚涵 张雪 徐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52,共9页
分别采用甲基叔丁基醚(MTBE)萃取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提取成熟期(盛花后180 d)库尔勒香梨果实的挥发性物质,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筛选适宜的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比较... 分别采用甲基叔丁基醚(MTBE)萃取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提取成熟期(盛花后180 d)库尔勒香梨果实的挥发性物质,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筛选适宜的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比较果实不同组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MTBE萃取,HS-SPME对库尔勒香梨挥发性物质有更好的萃取效果。MTBE-GC-MS法在库尔勒香梨中共检测到15种挥发性物质,未检测到酯类、芳烃及酮类物质;HS-SPME-GC-MS法共检测到98种化合物,主要为醛类、酯类、醇类以及萜烯类,(E)-2-己烯醛、己醛、α-法尼烯、1-壬醇、乙酸己酯是其主要挥发性物质;果皮比果肉含有更丰富的挥发性物质,32种物质为果皮所特有。进一步利用GC-MS对果肉中初生代谢物质进行分析,共检测到果糖、葡萄糖、山梨醇等共17种糖以及苹果酸等共8种酸,糖酸比为7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物质 初生代谢 果实品质 果实风味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处理对斜茎黄芪生长生理和初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姜婉婷 杨楠 +3 位作者 陈晨 郭晓瑞 唐中华 王洪政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2-1069,共8页
以一种具有较高Se富集能力的植物--斜茎黄芪(Astragalus adsurgens)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Se处理对其生长发育、光合参数和初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5μmol·L^(-1) Se处理显著促进了斜茎黄芪根系和地上部... 以一种具有较高Se富集能力的植物--斜茎黄芪(Astragalus adsurgens)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Se处理对其生长发育、光合参数和初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5μmol·L^(-1) Se处理显著促进了斜茎黄芪根系和地上部的伸长生长;100μmol·L^(-1) Se处理则具有相反效果。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结果与生长指标相一致,低浓度Se对斜茎黄芪叶片的光合作用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Se则对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斜茎黄芪根系和地上部Se含量逐渐增加,但Se的转运系数明显降低,100μmol·L^(-1)处理下Se转运系数比5μmol·L^(-1)处理降低了83.5%。通过对初生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发现低浓度Se处理主要上调了斜茎黄芪中与氨基酸代谢相关途径的代谢水平,而高浓度Se处理主要上调了与次生代谢物质合成关系密切的初生代谢产物的代谢水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Se处理提高了斜茎黄芪光合作用水平以及与生长相关的初生代谢水平,从而促进了植株生长;高浓度Se处理下斜茎黄芪则通过降低Se向地上部的转运水平并将更多的初生代谢产物用于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从而提高了植株对Se胁迫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茎黄芪 硒处理 初生代谢产物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柠檬品种果实非可食部分初生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文云 罗怿 +4 位作者 郑乾明 柏自琴 韩秀梅 王小柯 李金强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6,共4页
为了比较贵州产尤力克柠檬、四季柠檬和阿特摩柠檬果实非可食部分(黄皮层、白皮层和囊衣)的品质特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3个柠檬品种成熟果实非可食部分的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等初生代谢物含量。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 为了比较贵州产尤力克柠檬、四季柠檬和阿特摩柠檬果实非可食部分(黄皮层、白皮层和囊衣)的品质特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3个柠檬品种成熟果实非可食部分的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等初生代谢物含量。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9种初生代谢物,其中,氨基酸8种,有机酸11种,可溶性糖10种;不同品种和不同组织的氨基酸、有机酸、糖等初生代谢物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从氨基酸来看,3个品种均是脯氨酸含量最高;3个品种有机酸种类相似,黄皮层和白皮层含量最高的为奎宁酸,囊衣含量最高的为柠檬酸;从可溶性糖含量来看,3个品种均是葡萄糖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 初生代谢 有机酸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的3个李品种果实初生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琴 黄世安 +4 位作者 林欣 罗登灿 彭俊森 朱守亮 董晓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26-234,共9页
以蜂糖李、空心李和脆红李果实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其初生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样本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比较各品种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及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 以蜂糖李、空心李和脆红李果实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其初生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样本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比较各品种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及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解析代谢通路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李品种果实共检测到12类307种代谢物,主要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糖类、醇类、游离脂肪酸等代谢物。蜂糖李与脆红李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有70种,其中43种物质相对含量上调,27种下调,分别占61.43%和38.57%;差异显著的代谢途径有5条,分别是代谢通路、氨基酰-tRNA生物合成通路、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通路、硫代葡萄糖苷的生物合成通路和赖氨酸降解通路。蜂糖李与空心李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有96种,其中84种物质上调和12种物质下调,分别占87.50%和12.50%;差异显著的代谢途径有1条为色氨酸代谢通路。空心李与脆红李之间共检测到7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9种上调,56种下调,分别占比为25.33%和74.67%;差异显著代谢途径有2条分别是嘌呤代谢通路和硫代葡萄糖苷生物合成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初生代谢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差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初生代谢物及矿质元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贾亚男 张亚若 +1 位作者 童盼盼 王江波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采用GC-MS和HNO3-HClO4消煮法对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的糖心组织与非糖心组织的初生代谢物与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检测到的23种初生代谢物中,糖心组织的山梨醇、奎宁酸含量显著高于非糖心组织,苏氨酸、肌醇含量... 采用GC-MS和HNO3-HClO4消煮法对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的糖心组织与非糖心组织的初生代谢物与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检测到的23种初生代谢物中,糖心组织的山梨醇、奎宁酸含量显著高于非糖心组织,苏氨酸、肌醇含量显著低于非糖心组织,苹果酸、蔗糖、苏糖酸含量极显著低于非糖心组织;在检测到的矿质元素中,糖心组织与非糖心组织N、P、K含量无显著差异,糖心组织Ca含量极显著高于非糖心组织。Ca含量与苹果酸、苏氨酸呈极显著负相关,K与P均与果糖、蔗糖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P还与山梨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认为,在糖心组织代谢过程中,山梨醇是主要的糖分积累形式,P元素可能在糖心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苏冰糖心苹果 初生代谢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的不同产地蜂糖李果实初生代谢差异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琴 董晓庆 +4 位作者 林欣 彭俊森 罗登灿 黄世安 朱守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4-292,共9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贵州省3个产地的蜂糖李果实初生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和代谢途径分析,...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贵州省3个产地的蜂糖李果实初生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和代谢途径分析,探讨产地对蜂糖李初生代谢产物的影响。实验共鉴定出307种代谢物,分析发现产地对蜂糖李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有影响。良田蜂糖李相比六马蜂糖李存在13种差异代谢物,惠水蜂糖李相比六马蜂糖李、良田蜂糖李都存在49种差异代谢物。同时OPLS-DA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蜂糖李区分明显,均有显著样本聚集区,说明产地对蜂糖李初生代谢的影响很大。代谢通路分析发现,不同产地间蜂糖李初生代谢差异机制主要在于氨基酸类物质的代谢,对氨基酸类物质的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可为蜂糖李产地鉴别提供理论依据,为蜂糖李产地溯源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地 蜂糖李 初生代谢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靶代谢组学分析马齿苋根茎叶中5类重要初生代谢产物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少平 李洲 +4 位作者 练冬梅 姚运法 赖正锋 吴松海 洪建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39-146,共8页
为了解马齿苋中重要初生代谢产物成分及其在不同部位相对含量及联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广靶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在马齿苋中检测到脂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糖及醇类、维生素等5类重要初生代谢产物分别含化合物69、59... 为了解马齿苋中重要初生代谢产物成分及其在不同部位相对含量及联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广靶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在马齿苋中检测到脂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糖及醇类、维生素等5类重要初生代谢产物分别含化合物69、59、36、21、8种;聚类热图分析表明,在马齿苋根茎叶中,脂质和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总体含量较高,有机酸含量次之,糖及醇、维生素含量较低;脂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维生素在叶部总体含量较高,有机酸在茎部总体含量较高,糖及醇在根茎叶部含量无明显差异。5类次生代谢产物所含的193种化合物在马齿苋根茎叶部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广靶代谢组学 初生代谢产物 化合物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开花时期花器官代谢物质变化研究进展
12
作者 鲁松辉 李正潇 +2 位作者 甘信中 白瑞琴 侯佳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5期85-90,共6页
植物花器官是产生代谢物质的主要场所,通过对花器官不同发育时期即现蕾期、开花期和凋谢期的代谢物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初生代谢物和功能化合物在不同时期含量的变化影响着植物花器官的花色、花香及抗逆性等,... 植物花器官是产生代谢物质的主要场所,通过对花器官不同发育时期即现蕾期、开花期和凋谢期的代谢物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初生代谢物和功能化合物在不同时期含量的变化影响着植物花器官的花色、花香及抗逆性等,这些代谢物质的含量变化与植物的生理需求和环境适应也紧密相关。本文为深入了解植物不同开花时期的代谢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并对将来在园艺育种、花卉品质提升及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器官 不同时期 初生代谢 功能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元素对黄芪初生及次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祎辰 党艳妮 +4 位作者 安莉 常晖 张枭将 王二欢 马存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178-180,共3页
[目的]通过监测不同营养处理黄芪根部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总黄酮含量的动态积累,揭示黄芪生长进程中初生及次生代谢强度的变化机制,在最佳时期合理施用不同营养元素,以保证黄芪有效生长,以期为黄芪的大田生产提供简单、高效的施肥方式... [目的]通过监测不同营养处理黄芪根部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总黄酮含量的动态积累,揭示黄芪生长进程中初生及次生代谢强度的变化机制,在最佳时期合理施用不同营养元素,以保证黄芪有效生长,以期为黄芪的大田生产提供简单、高效的施肥方式。[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分别设N、P、K施肥处理及CK,每20d采样1次,测定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及总黄酮含量。[结果]随着黄芪的生长进程,可溶性总糖及还原糖趋势相似,均为先升高后回落,且影响程度为K>N>P;而总黄酮则为稳定增加后趋缓,影响程度为N>P>K。K处理下,黄芪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在10月4日分别达30.780%、1.323%;N处理下,总黄酮含量在10月24日达0.759%。[结论]9月中旬追施氮肥,叶面喷施钾肥,可有效增强黄芪初生及次生代谢强度,积累碳水化合物含量,清除自由基,从而保证黄芪稳定、高效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初生代谢 次生代谢 可溶性总糖 还原糖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青熟酸枣果肉初生及次生代谢产物差异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兴晶 刘妍如 +4 位作者 唐志书 宋忠兴 常百金 赵艳婷 赵梦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5期824-835,共12页
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青酸枣果肉与熟酸枣果肉的主要成分类型进行分析,基于PCA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两者初生/次生代谢物的差异,并对其生物合成途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 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青酸枣果肉与熟酸枣果肉的主要成分类型进行分析,基于PCA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两者初生/次生代谢物的差异,并对其生物合成途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法对青、熟酸枣果肉进行初生及次生代谢产物表征,初步鉴定出青、熟酸枣果肉中共有的成分有32种;其次以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进行差异初生代谢物筛选及相关代谢通路富集,将青、熟酸枣果肉样品主要归为2类且得到2个重要差异初生代谢物和3条重要代谢途径;然后,以质谱多反应检测(MRM)对筛选得到具有差异的初生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进行定量验证,对同一酸枣果肉中差异代谢物做定量方法学考察,其在0.0023~800.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重复性、供试品稳定性、仪器精密度均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38%~104.15%,RSD为1.16%~2.46%(n=6),最后进行生物合成途径的关联和阐释。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很好的说明青、熟酸枣果肉中的成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和风味相关的儿茶素及表儿茶素等黄酮类及其初生代谢产物有统计学差异,与其功效相关的三萜类成分中齐墩果酸与酸枣仁皂苷B有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果肉 UPLC-Q-TOF-MS/MS 初生代谢 次生代谢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金柑实生后代四倍体发掘及形态和代谢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成磊 周锐 +4 位作者 谢善鹏 解凯东 夏强明 伍小萌 郭文武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3,共7页
以多胚系山金柑(Fortunella hindsii Swingle)为材料,采用“观根辨叶看油胞”形态初选法,从1289株实生后代筛选出疑似四倍体(双二倍体)8株,流式细胞仪检测和SSR分子鉴定表明它们均为同源四倍体,初选准确率100%,群体自然发生率0.62%。对... 以多胚系山金柑(Fortunella hindsii Swingle)为材料,采用“观根辨叶看油胞”形态初选法,从1289株实生后代筛选出疑似四倍体(双二倍体)8株,流式细胞仪检测和SSR分子鉴定表明它们均为同源四倍体,初选准确率100%,群体自然发生率0.62%。对其形态和初生代谢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山金柑四倍体株高、茎粗、节间数、节间长、气孔密度均显著低于二倍体,而叶片厚度、气孔大小显著高于二倍体;GC-MS分析鉴定到24种初生代谢物,四倍体叶片奎宁酸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肌醇、4-氨基丁酸和1-棕榈酸单甘油酯含量显著低于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金柑 多倍体 流式细胞仪 SSR分子标记 初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方法的不同倍性库尔勒香梨果实风味相关代谢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向思敏 刘园 +4 位作者 王雪其 王江波 吴翠云 唐章虎 徐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0,共8页
以普通二倍体库尔勒香梨及其自然发生的三倍体为试验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果皮和果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及果肉中的初生代谢物质进行评价,并分析比较其种类和含量上的差异。对挥发性物质... 以普通二倍体库尔勒香梨及其自然发生的三倍体为试验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果皮和果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及果肉中的初生代谢物质进行评价,并分析比较其种类和含量上的差异。对挥发性物质代谢谱的分析显示,与普通库尔勒香梨相比,三倍体库尔勒香梨果皮中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增加33%,但种类减少,主要挥发性物质中醛类总比例从69.74%升高到74.40%;在果肉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无显著变化,但种类增加了9种。初生代谢产物对比结果显示,二倍体与三倍体香梨的蔗糖和果糖含量相对稳定,但三倍体中D-(-)-呋喃果糖、D-果糖、D-(-)-果糖和蔗糖的占比分别升高了4.62%、1.59%、1.28%和0.68%;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含量均低于二倍体库尔勒香梨且游离氨基酸减少了4种。因此,三倍体香梨果皮中挥发性物质及初生代谢物质代谢谱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可导致香味品质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ü) 多倍体 挥发性物质 初生代谢物质 果实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分析刺五加和短梗五加不同器官的代谢差异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艳君 孙宇 +3 位作者 郭晓瑞 徐明远 邵文达 吴可心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9-446,共8页
通过研究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与短梗五加(A.sessiliflorus)不同器官的初级代谢差异特性,探讨两者药效差异、药用价值及资源利用结构。利用代谢组学的研究策略,使用GC-MS技术从初生代谢的角度比较刺五加与短梗五加不同器官... 通过研究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与短梗五加(A.sessiliflorus)不同器官的初级代谢差异特性,探讨两者药效差异、药用价值及资源利用结构。利用代谢组学的研究策略,使用GC-MS技术从初生代谢的角度比较刺五加与短梗五加不同器官代谢差异特性。结果表明:在2种药用植物不同器官中共鉴定出186种初生代谢物,总体研究结果显示2物种在初生代谢上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得到根中52种差异代谢物、茎中34种差异代谢物、叶中39种差异代谢物、叶柄中48种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涉及到的主要代谢途径有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途径,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途径,精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途径,丙酮酸代谢途径等。此外,发现4种连接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的关键性代谢物在两者不同器官中的水平存在差异。刺五加和短梗五加在不同器官初生代谢方面显著不同,这可能是造成2物种不同器官药理效应和次生代谢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短梗五加 不同器官 初生代谢 GC-MS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法的不同花期金银花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丽丽 李月 +1 位作者 卢恒 王晓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01-1507,共7页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C-MS)建立了金银花代谢组学分析方法,优化得到最佳提取试剂为甲醇-水(体积比3∶1),并对方法的重复性和精密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方法的稳定性良好,满足代谢组学分析的要求。通过质量数、保留时间和二级质谱数据对...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C-MS)建立了金银花代谢组学分析方法,优化得到最佳提取试剂为甲醇-水(体积比3∶1),并对方法的重复性和精密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方法的稳定性良好,满足代谢组学分析的要求。通过质量数、保留时间和二级质谱数据对金银花中的初生和次生代谢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共鉴别出157个代谢物,包括氨基酸、核苷、脂肪酸、脂质等初生代谢物以及酚酸、黄酮、环烯醚萜苷等次生代谢物。不同花期的金银花代谢组学分析发现,次生代谢物酚酸类、黄酮类和环烯醚萜苷类的含量随着花期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初生代谢物中,大部分氨基酸、核苷、氧化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下降,而大部分的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 PC)、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 PE)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上升。该研究结果可为金银花药效成分代谢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后期种植采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质谱(LC-MS) 初生代谢 次生代谢 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农业大学在莴苣进化和代谢生物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19
作者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24,共1页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闻玮玮和匡汉晖教授课题组在莴苣进化和代谢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189份包含野生和栽培莴苣材料的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初生代谢网络及其在不同莴苣类型间的变异...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闻玮玮和匡汉晖教授课题组在莴苣进化和代谢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189份包含野生和栽培莴苣材料的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初生代谢网络及其在不同莴苣类型间的变异,并挖掘到与莴苣初生代谢通路驯化及类型分化相关的多个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植物 莴苣 华中农业大学 代谢通路 初生代谢 研究团队 转录组 生物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 在莴苣进化和代谢生物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20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F0004-F0004,共1页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闻玮玮和匡汉晖教授课题组在莴苣进化和代谢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189份包含野生和栽培莴苣材料的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初生代谢产物及其在不同莴苣类型...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闻玮玮和匡汉晖教授课题组在莴苣进化和代谢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189份包含野生和栽培莴苣材料的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初生代谢产物及其在不同莴苣类型间的变异,并挖掘到与莴苣初生代谢通路驯化及类型分化相关的多个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植物 研究团队 莴苣 华中农业大学 代谢通路 转录组 生物学研究 初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