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外出流动与本地婚姻——农村青年初次流动行为及其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段朱清
滕嘉暄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21,95,共14页
在生命历程理论的指导下,使用2018年百村调查数据与定量分析方法,探究农村青年初次流动行为多维要素及其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先流动、后结婚”成为农村青年主流生计安排、初次流动时点持续提前,且农村青年初婚年龄...
在生命历程理论的指导下,使用2018年百村调查数据与定量分析方法,探究农村青年初次流动行为多维要素及其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先流动、后结婚”成为农村青年主流生计安排、初次流动时点持续提前,且农村青年初婚年龄有提前趋势;农村青年普遍呈现为“远距离务工与本地婚”,婚前有流动行为的农村青年的地理通婚圈明显扩大,反之则地理通婚圈有内卷趋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省份对农村青年远距离流动的“挤出”效应显著,传统性别观念较重省份偏好省内通婚;农村两性青年成婚机会存在差异,男性时间成本高,女性时间成本较低且仍有缩短趋势;农村男性初次流动年龄越大、流动距离越远、婚前流动时间越长,均会促进地理通婚圈扩大。研究关于农村青年流动与通婚圈的发现为积极推进以县域为载体的就近城镇化提供了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青年
初次流动
地理通婚圈
生命历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动人口初次流动的空间类型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福建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
17
2
作者
林李月
朱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9-546,共8页
利用福建省近3 000名流动人口的流动史数据,采用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社会性别差异视角对其初次流动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类型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初次流动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选择集聚特征,...
利用福建省近3 000名流动人口的流动史数据,采用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社会性别差异视角对其初次流动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类型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初次流动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选择集聚特征,其个体的空间类型选择不仅体现了人力资本的遴选效应和家庭决策的结果,同时社会网络、制度背景和社区环境也对其空间选择具有重要影响。此外,相对于男性流动人口,女性流动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集聚特征更为明显,且其空间类型选择更加受到家庭的羁绊和制度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流动
空间类型选择
流动
人口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流动人口多阶段流动的空间格局及变动特征——基于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的对比
被引量:
7
3
作者
林洁
柯文前
+2 位作者
林李月
朱宇
肖宝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4-833,共10页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社区发现等方法,研究流动人口在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动特征。结果发现:1)从区域差异看,流动人口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的流出地格局保持相对稳定,流入地格局的变化主要...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社区发现等方法,研究流动人口在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动特征。结果发现:1)从区域差异看,流动人口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的流出地格局保持相对稳定,流入地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在当前流动阶段,流入中部地区的比例下降而西部地区比例上升;流入特大城市的比例明显下降而I型大城市、中等城市和I型小城市的比例上升;流向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比例上升而流向副省级和省会城市的比例下降。2)从行政地级市间净迁移格局看,流动人口初次和当前流动的净迁移格局稳定性强,净迁入地区以“块状”分布于东部沿海省份的发达地市和“点状”分布于中西部省会及部分资源型和口岸型地市,净迁出地区连片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地市与沿海省份的内陆地市。3)流动人口初次和当前流动以就近迁移与远程迁移交织的流迁模式为主,且由此刻画的行政地级市间迁移网络格局呈现以“胡焕庸线”为界的“东密西疏”现象;但也出现在当前流动阶段迁往京津冀的迁移流规模降低,长三角取代珠三角成为流入地首选区域的特征。4)流动人口生计策略的稳定性与人口迁移流动的空间惯性,是流动人口初次和当前流动空间格局表现出相似性的主要原因,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在不同地市间的梯度转移是促使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选择上发生变化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阶段
流动
初次流动
当前
流动
流动
人口
空间格局
生计策略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出流动与本地婚姻——农村青年初次流动行为及其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段朱清
滕嘉暄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21,95,共14页
基金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键问题研究”(22ZDA057)。
文摘
在生命历程理论的指导下,使用2018年百村调查数据与定量分析方法,探究农村青年初次流动行为多维要素及其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先流动、后结婚”成为农村青年主流生计安排、初次流动时点持续提前,且农村青年初婚年龄有提前趋势;农村青年普遍呈现为“远距离务工与本地婚”,婚前有流动行为的农村青年的地理通婚圈明显扩大,反之则地理通婚圈有内卷趋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省份对农村青年远距离流动的“挤出”效应显著,传统性别观念较重省份偏好省内通婚;农村两性青年成婚机会存在差异,男性时间成本高,女性时间成本较低且仍有缩短趋势;农村男性初次流动年龄越大、流动距离越远、婚前流动时间越长,均会促进地理通婚圈扩大。研究关于农村青年流动与通婚圈的发现为积极推进以县域为载体的就近城镇化提供了实证基础。
关键词
农村青年
初次流动
地理通婚圈
生命历程理论
Keywords
Rural Youth
Initial Migration Behavior
Geographical Intermarriage Circle
Life Course Theory
分类号
C913.13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动人口初次流动的空间类型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福建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
17
2
作者
林李月
朱宇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所
出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9-546,共8页
基金
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项目(Grant No:105447-001)
福建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2010C16)
+1 种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项目(2013R03)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研基金项目(20133503110001)资助
文摘
利用福建省近3 000名流动人口的流动史数据,采用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社会性别差异视角对其初次流动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类型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初次流动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选择集聚特征,其个体的空间类型选择不仅体现了人力资本的遴选效应和家庭决策的结果,同时社会网络、制度背景和社区环境也对其空间选择具有重要影响。此外,相对于男性流动人口,女性流动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集聚特征更为明显,且其空间类型选择更加受到家庭的羁绊和制度的约束。
关键词
初次流动
空间类型选择
流动
人口
福建
Keywords
first-time migration
spatial choices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Fujian
分类号
F291.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流动人口多阶段流动的空间格局及变动特征——基于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的对比
被引量:
7
3
作者
林洁
柯文前
林李月
朱宇
肖宝玉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大学亚洲人口研究中心
出处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4-83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180、41971168)
福建省科技厅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2019R1002-1)。
文摘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社区发现等方法,研究流动人口在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动特征。结果发现:1)从区域差异看,流动人口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的流出地格局保持相对稳定,流入地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在当前流动阶段,流入中部地区的比例下降而西部地区比例上升;流入特大城市的比例明显下降而I型大城市、中等城市和I型小城市的比例上升;流向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比例上升而流向副省级和省会城市的比例下降。2)从行政地级市间净迁移格局看,流动人口初次和当前流动的净迁移格局稳定性强,净迁入地区以“块状”分布于东部沿海省份的发达地市和“点状”分布于中西部省会及部分资源型和口岸型地市,净迁出地区连片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地市与沿海省份的内陆地市。3)流动人口初次和当前流动以就近迁移与远程迁移交织的流迁模式为主,且由此刻画的行政地级市间迁移网络格局呈现以“胡焕庸线”为界的“东密西疏”现象;但也出现在当前流动阶段迁往京津冀的迁移流规模降低,长三角取代珠三角成为流入地首选区域的特征。4)流动人口生计策略的稳定性与人口迁移流动的空间惯性,是流动人口初次和当前流动空间格局表现出相似性的主要原因,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在不同地市间的梯度转移是促使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选择上发生变化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多阶段
流动
初次流动
当前
流动
流动
人口
空间格局
生计策略
中国
Keywords
multi-stage migration
first-time migration
current-time migration
floating population
spatial pattern
livelihood strategy
China
分类号
C922 [社会学—人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外出流动与本地婚姻——农村青年初次流动行为及其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
段朱清
滕嘉暄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流动人口初次流动的空间类型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福建省的调查研究
林李月
朱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流动人口多阶段流动的空间格局及变动特征——基于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的对比
林洁
柯文前
林李月
朱宇
肖宝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