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性腺指数估算渤海湾雌性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海龙 郑琳琳 +3 位作者 梁茜 赵荣荣 许莉莉 张达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3,共9页
为建立客观的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研究方法并进行准确的估算,以2019年4—11月渤海湾拖网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渔获的口虾蛄为试验对象,基于性腺指数判定未性成熟和性成熟雌性个体,使用改进的逻辑斯蒂模型建立性成熟比例与体长关系以估算初... 为建立客观的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研究方法并进行准确的估算,以2019年4—11月渤海湾拖网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渔获的口虾蛄为试验对象,基于性腺指数判定未性成熟和性成熟雌性个体,使用改进的逻辑斯蒂模型建立性成熟比例与体长关系以估算初次性成熟体长。试验结果显示,雌性口虾蛄湿态样本性腺指数为0.01%~14.54%,干态样本性腺指数为0.01%~24.11%;雌性口虾蛄性腺指数的月均最小值均出现在8月,月均最大值出现在4月;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8.33±0.01)cm(湿态样本)和(8.63±0.05)cm(干态样本),对应的性成熟判别标准分别为最大性腺指数的16%~28%和8%~22%。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性腺指数变化反映雌性口虾蛄的生理学性成熟较性腺发育阶段更为敏感;相较于湿态样本,干态样本最大性腺指数的百分比提供了更宽范围的性成熟判别标准;随着作为判别性未成熟和性成熟的最大性腺指数百分数增加,个体能被模型识别为性成熟的比例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虾蛄 腺指数 初次性成熟体长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池塘培育四指马鲅亲鱼初次性成熟和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区又君 谢木娇 +3 位作者 李加儿 温久福 周慧 刘奇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4,共8页
于2015年6月~9月在广东珠海对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亲鱼的初次性成熟和产卵情况以及苗种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培育亲鱼2 000余尾,成熟率93%以上。成熟... 于2015年6月~9月在广东珠海对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亲鱼的初次性成熟和产卵情况以及苗种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培育亲鱼2 000余尾,成熟率93%以上。成熟亲鱼的体质量雌雄之间差异较大,雌鱼性腺指数(GSI)为1.03%~6.05%,雄鱼GSI为0.26%~1.76%。雌鱼产卵类型为一年产卵1次,分批成熟、分批产卵,初次性成熟的产卵期从2015年6月13日~9月30日。共计产卵75.0×106粒,受精率为72%~95%,胚胎发育在盐度27~28.8、温度29~31℃、p H 8.1~8.3条件下历时13 h 52 min,孵化率为58%~95%。仔鱼在室内培育,投喂小球藻和轮虫,5~7 d后转移到室外土池进行培育,7 d后投喂小球藻、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幼体。第25天起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第30天起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并逐渐过渡到投喂人工颗粒饲料。从2015年7月23日开始至9月30日累计培育出子二代苗15.0×106尾,平均成活率为25.0%。综合亲鱼产卵和幼苗育成情况,认为该鱼全人工繁育的技术关键在于如何培育优质的亲鱼以及育苗过程中水质的控制和适口饵料选择及其适时更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初次性成熟 人工繁育 苗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区驯养条石鲷亲鱼的初次性成熟和产卵 被引量:8
3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林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6,共5页
2008年4月初在广东省饶平县对2006年5月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成熟亲鱼进行激素诱导,研究和观察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的繁殖生物学。结果显示,在南海区全人工养殖的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龄,成熟亲... 2008年4月初在广东省饶平县对2006年5月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成熟亲鱼进行激素诱导,研究和观察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的繁殖生物学。结果显示,在南海区全人工养殖的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龄,成熟亲鱼的最小型为全长245 mm、体质量610 g,最大个体为全长300 mm、体质量1 450 g;产卵季节为4月10日~7月15日,产卵盛期为4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升温产卵型鱼类,产卵温度为20.0~28.8℃,适宜的产卵温度为20.7~27.6℃;雌、雄亲鱼发育同步,个体大小和成熟年龄差别不大;雌鱼属于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超过3个月;24尾初次性成熟雌性亲鱼的总产卵量为3 180.0×10^4粒,日最高产卵量为341.5×10^4粒;其产卵量和受精卵质量与水温的变化关系密切,受精卵的浮卵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水温相对衡定时,浮卵率相对稳定并维持在80%~95%的较高水平;受精卵平均卵径为(0.860±0.023)mm,油球径为(0.191±0.009)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南海区 驯养 初次性成熟 产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沙塘鳢种群繁殖力和初次性成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段友健 骆小年 +3 位作者 李文康 韩牧轩 吴晨 童科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2-657,共6页
为探明辽宁东部地区鸭绿沙塘鳢种群的繁殖力和初次性成熟等生物学指标的关系,2018年8月、10月,2019年1月和2020年10月,用地笼(网目1.5cm)和电鱼机分别在鸭绿江支流(大洋河、瑷河和蒲石河)、太子河上游和碧流河上游采集到319尾1~4龄鸭绿... 为探明辽宁东部地区鸭绿沙塘鳢种群的繁殖力和初次性成熟等生物学指标的关系,2018年8月、10月,2019年1月和2020年10月,用地笼(网目1.5cm)和电鱼机分别在鸭绿江支流(大洋河、瑷河和蒲石河)、太子河上游和碧流河上游采集到319尾1~4龄鸭绿沙塘鳢,其中性成熟样本鱼160尾(雌118尾、雄42尾),研究其种群繁殖力和初次性成熟等生物学特性。L_(50%)方法估算结果显示,鸭绿沙塘鳢种群初次性成熟雌鱼体长为64.9mm,雄鱼初次性成熟体长为96.1mm,对应的初次性成熟年龄分别为1.1龄和2.2龄。质量分析法测定表明,鸭绿沙塘鳢种群的平均绝对繁殖力为(1200.25±942.12)粒,平均相对繁殖力为(40.06±11.92)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性腺质量呈幂函数相关关系,与体质量呈线性相关关系,而与年龄相关性较低。综上所述,鸭绿沙塘鳢是一种繁殖力低、初次性成熟较早的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沙塘鳢 繁殖力 初次性成熟年龄 初次性成熟体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黄斑篮子鱼初次性成熟性腺发育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小林 杨育凯 +4 位作者 李涛 虞为 黄忠 林黑着 舒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07,共9页
研究池养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初次性成熟的性腺发育及季节性变化,可为其全人工繁殖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1—7月,每月取1+龄黄斑篮子鱼进行解剖取性腺切片,计算性腺成熟系数(GSI)和肝体指数(HSI)。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性腺发育可分... 研究池养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初次性成熟的性腺发育及季节性变化,可为其全人工繁殖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1—7月,每月取1+龄黄斑篮子鱼进行解剖取性腺切片,计算性腺成熟系数(GSI)和肝体指数(HSI)。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性腺发育可分为Ⅱ、Ⅲ、Ⅳ、Ⅴ、Ⅵ5个时期,未发现Ⅰ期性腺。1月全部为Ⅱ期;2月卵巢仍为Ⅱ期,部分精巢达Ⅲ期;3月卵巢约一半发育至Ⅲ期,个别Ⅳ期,精巢主要为Ⅳ期,部分Ⅴ期,能挤出精液;4月GSI最大,精巢基本都为Ⅴ期,卵巢少部分发育成熟,绝大部分停留在Ⅲ、Ⅳ期,少量为Ⅱ期;5月繁殖个体性腺短暂进入Ⅵ期后迅速退化,未成熟个体性腺停止发育并退化;6月性腺退化至Ⅱ期;7月保持Ⅱ期,GSI进一步降低。池养黄斑篮子鱼初次性成熟雌性GSI为1.74‰~133.44‰,雄性GSI为1.06‰~138.51‰,均在3—5月出现一次高峰,HSI与GSI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提前1个月左右达到峰值。黄斑篮子鱼卵巢发育是完全同步型,为一次产卵鱼类,繁殖期为3月底至5月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池塘养殖 初次性成熟 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丹东段扁吻鮈的个体生殖力及初次性成熟体长与年龄 被引量:5
6
作者 严林 田静 +4 位作者 彭祖想 王悦晗 兰婷 段友健 韩雨哲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9,共8页
为探明鸭绿江扁吻鮈(Pungtungia herzi)的个体生殖力及初次性成熟体长与年龄,于2020年11月—2022年4月按季度采样,共采集扁吻鮈398尾,其中雌性个体210尾,雄性个体188尾,测量所有样本的体长(L)、体质量(W)、净体质量(W0)和卵巢质量(W1),... 为探明鸭绿江扁吻鮈(Pungtungia herzi)的个体生殖力及初次性成熟体长与年龄,于2020年11月—2022年4月按季度采样,共采集扁吻鮈398尾,其中雌性个体210尾,雄性个体188尾,测量所有样本的体长(L)、体质量(W)、净体质量(W0)和卵巢质量(W1),并计算成熟系数(GSI)和丰满度(K),取鳞片鉴定年龄,用质量法计数个体绝对生殖力(F)、体长相对生殖力(FL)及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用5种数学模型拟合个体生殖力与形态指标的关系,采用L50%方法确定初次性成熟年龄和体长。结果表明:鸭绿江扁吻鮈种群由1、2、3、4龄组成,雄性1龄占比70.74%,2龄占比22.87%,3龄和4龄分别占比5.85%、0.53%(n=188);雌性1龄占比71.75%,2龄占比19.77%,3龄和4龄分别占比6.78%、1.69%(n=210);雄性、雌性鱼优势体长组均为60.01~90.00 mm,优势体质量组均为0.00~15.00 g;雌性个体绝对生殖力为(1835.00±946.66)粒,体长相对生殖力为(23.13±9.43)粒/mm,体质量相对生殖力为(199.84±61.26)粒/g;F、FL和FW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和年龄均存在函数关系;扁吻鮈种群初次性成熟体长和年龄估算显示,雄性和雌性个体的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47.07、53.28 mm,初次性成熟年龄分别为1.18龄、1.06龄。研究表明,鸭绿江扁吻鮈个体较小,繁殖群体以1龄为主,其性成熟较早、怀卵量大,繁殖策略属于典型的r-对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吻鮈 生殖力 初次性成熟 鸭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培育美洲鲥初次性成熟亲本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施永海 徐嘉波 +5 位作者 谢永德 于爱清 税春 邓平平 张海明 严银龙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45-52,共8页
【目的】研究大棚结构式池塘培育的美洲鲥初次性成熟亲本的生长特性。【方法】2016年7月12日至2017年4月20日测量408~690日龄美洲鲥雌雄亲本的体长、体质量、性腺质量,统计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体质量及肥满度。【结果与结论】美... 【目的】研究大棚结构式池塘培育的美洲鲥初次性成熟亲本的生长特性。【方法】2016年7月12日至2017年4月20日测量408~690日龄美洲鲥雌雄亲本的体长、体质量、性腺质量,统计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体质量及肥满度。【结果与结论】美洲鲥初次性成熟时,雌雄亲本的体长L与体质量m关系均呈幂函数增长相关,雌雄方程分别为m=0.015 8 L 3.000 2(n=77,R2=0.961 6,P <0.01),m=0. 008 7 L 3.185 0(n=62,R2=0.980 2,P <0.01),幂指数接近于3,均呈等速生长;雌雄亲本肥满度随生长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雌雄鱼肥满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617、601日龄;雌鱼个体略大于雄鱼;雌雄亲本生长均可分为稳定生长期和滞长期;雌雄亲本的体长、体质量生长曲线均为有拐点(tr)不对称S型三次函数曲线,雌雄体长方程分别为Lt=-1.176 3×10-6 t 3+1.848 7×10-3 t 2–0.905 733 t+163.714,Lt=-1.288 7×10-6 t 3+2.022 1×10-3 t 2–0.990 363 t+176.202,体质量方程分别为mt=-8.127 66×10-5 t 3+0.131 311 t 2–67.850 8 t+11 535.128,mt=-6.924 07×10-5 t 3+0.111 565 t 2–57.101 9 t+9 580.315(n=9,R2>0.95,P <0.01),雌雄亲本体长生长拐点分别位于524、523日龄,体质量生长拐点分别位于539、537日龄,生长速度拐点前较快,拐点后明显下降。雌雄亲本分别在430日龄前和421日龄前,体质量生长速度出现负值;在617日龄后,雌雄亲本因性腺发育出现生长滞缓甚至微弱的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初次性成熟亲本 生长 大棚结构式池塘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拉利昂近海黄条[鱼予]基础生物学特征研究
8
作者 张港琛 赵国庆 +1 位作者 黄洪亮 李灵智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黄条[鱼予](Sphyraena guachancho)是塞拉利昂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种,为全面了解其基础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根据2019-2021年共6个科学调查航次(9月、10月、12月、1月、4月和5月)采样的2 135尾黄条[鱼予]样品,对其体长和体质量组成及关系、性... 黄条[鱼予](Sphyraena guachancho)是塞拉利昂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种,为全面了解其基础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根据2019-2021年共6个科学调查航次(9月、10月、12月、1月、4月和5月)采样的2 135尾黄条[鱼予]样品,对其体长和体质量组成及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初次性成熟体长、摄食等级和肥满度等基础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条[鱼予]体长范围为50~845 mm,优势组为175~345 mm(占比74.52%);体质量范围为0.9~4 000.8 g,优势组为25~225 g(占比71.33%)。体长-体质量关系式为W=3.339×10^(-5)L^(2.758),呈负向异速生长。雌雄比例为0.56:1,雄性明显多于雌性。性腺成熟度以Ⅱ期和Ⅲ期为主,Ⅴ期和Ⅵ期个体占比均较少。雌雄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269.982±2.340) mm、(259.846±3.397) mm。摄食等级以0级为主,随体长增加,空胃比例基本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繁殖个体的摄食强度较低。肥满度范围为0.59~1.25,随体长增加,肥满度基本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旱雨季体长、体质量分布呈现明显差异,且在旱季有较多补充群体组成,不同月份黄条[鱼予]体长、体质量分布和体长-体质量关系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体长极显著影响性腺成熟度、摄食强度(P<0.01),不同月份性腺成熟度和摄食强度差异性不显著(P>0.05)。本研究丰富了西非塞拉利昂沿岸海域黄条[鱼予]生物学特征资料,可为该海域黄条[鱼予]资源评估、开发利用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鱼予] 塞拉利昂 生物学特征 初次性成熟体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口刀鲚繁殖生物学研究
9
作者 李霞芳 印瑞 +4 位作者 蒋日进 兰丹 郝辉擘 张秋宏 赵芃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3-722,共10页
为了解瓯江口刀鲚(Coilia nasus)的繁殖生物学特征,于2021年5—8月在瓯江口水域采集了311尾刀鲚样本,分析其体长、体质量、性比、性腺成熟度、相对条件因子(K_n)、性腺指数(GSI)、繁殖力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刀鲚的平均体长为(235.0&... 为了解瓯江口刀鲚(Coilia nasus)的繁殖生物学特征,于2021年5—8月在瓯江口水域采集了311尾刀鲚样本,分析其体长、体质量、性比、性腺成熟度、相对条件因子(K_n)、性腺指数(GSI)、繁殖力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刀鲚的平均体长为(235.0±47.8)mm,平均体质量为(63.6±38.7)g;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式为W=5.77×10^(-7)L^(3.3625)(R^(2)=0.9732)。所有鉴定出性别的个体间雌雄性比为2.5∶1,不同月份均以雌性个体占优势。雌性个体不同月份的性腺发育期组成存在差异,5月卵巢发育以Ⅱ期为主。刀鲚繁殖群体的绝对繁殖力F范围为11890~57843粒,平均值为(31388±9750)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_(L)范围为47~192粒·mm^(-1),平均值为(109±31)粒·mm^(-1);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_(W)范围为158~456粒·g^(-1),平均值为(281±68)粒·g^(-1)。K_n在不同体长组、不同月份的值均接近或大于1。刀鲚的卵径范围为0.40~0.98 mm,卵径的分布频率只出现一个峰值,由此推测刀鲚为一次性产卵鱼类。GSI在6月达到最大值,7月开始下降,说明6月为繁殖高峰期。采用逻辑斯蒂方程拟合得到刀鲚雌性个体的初次性成熟体长(L_(50))为236.8 mm。刀鲚的绝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和卵巢重均呈幂函数相关,与卵巢重的相关性最高。研究结果丰富了瓯江口刀鲚生物学资料,可为后期禁渔效果评估、刀鲚资源的保护以及管理策略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瓯江口 繁殖力 生物学特征 初次性成熟体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江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繁殖生物学及繁殖策略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亚秋 李新辉 +3 位作者 李跃飞 陈蔚涛 李捷 朱书礼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241,共10页
探究鱼类繁殖策略是了解鱼类种群动态的关键.通过对珠江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生殖周期、产卵时间、成熟期长度、生殖力类型和生殖力等方面进行研究,阐明在人类活动日益加强下,西江广东鲂的繁殖策略适... 探究鱼类繁殖策略是了解鱼类种群动态的关键.通过对珠江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生殖周期、产卵时间、成熟期长度、生殖力类型和生殖力等方面进行研究,阐明在人类活动日益加强下,西江广东鲂的繁殖策略适应性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广东鲂个体平均体长245 mm,优势体长集中在260~280 mm,平均体重347 g,优势体重集中在320~480 g.用L 50逻辑斯谛回归方法推算广东鲂雌鱼和雄鱼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244.5和232.2 mm.雌雄性比例为1.105∶1,且随着体长增加,雌雄性比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广东鲂繁殖群体在产卵季节为48月,产卵高峰为6月初持续到7月上旬,产卵季节内广东鲂鱼苗的密度与径流量显著相关.广东鲂绝对繁殖力平均为73069粒,相对繁殖力平均为118.7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均呈正相关.广东鲂繁殖群体性腺成熟系数与性腺重、肥满度以及体重密切相关.广东鲂种群繁殖策略在人类活动加剧影响下呈现出适应性变化:初次性成熟体长变小,绝对繁殖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鲂 繁殖策略 初次性成熟体长 繁殖力 西江 珠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结构特征的季节差异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2 位作者 严利平 刘尊雷 程家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6-383,共8页
依据1997-1999年东海区春、夏、秋3个季节的底拖网资料,分析了东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性别组成、性腺成熟度和初次性成熟胴长等群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东海区春、夏、秋三季均存在太平洋褶柔鱼的生殖群体。各季节生殖群体的... 依据1997-1999年东海区春、夏、秋3个季节的底拖网资料,分析了东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性别组成、性腺成熟度和初次性成熟胴长等群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东海区春、夏、秋三季均存在太平洋褶柔鱼的生殖群体。各季节生殖群体的雌雄比例均不符合1∶1的关系(P〈0.05),雌性比例小于雄性。生殖群体中性成熟个体胴长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雌、雄平均胴长均以秋季最大,夏季最小。雌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均显著大于雄性。各季节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中胴长与体重关系的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此外,不同季节雌、雄太平洋褶柔鱼的初次性成熟胴长差异较大,雌性为:春季223.4 mm、夏季170.4 mm、秋季202.3 mm;雄性为:春季174.0 mm、夏季164.3 mm、秋季165.3 mm。雄性初次性成熟胴长小于雌性,夏季雌、雄初次成熟胴长均小于春、秋季。依据春季生殖群体的胴长范围、初次性成熟胴长等群体结构特征推测,在东海区可能存在着小规模的春生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区 太平洋褶柔鱼 生殖群体 初次性成熟胴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柔鱼生殖群体结构特征及繁殖生物学 被引量:11
12
作者 唐峰华 伍玉梅 樊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78,共7页
根据2010年6~9月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 bartramii)渔业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组成结构、性比、初次性成熟胴长、群体成熟度指数等等基础性的渔业生物学参数,阐述了该海域柔鱼的种群结构动态及繁殖生物学... 根据2010年6~9月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 bartramii)渔业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组成结构、性比、初次性成熟胴长、群体成熟度指数等等基础性的渔业生物学参数,阐述了该海域柔鱼的种群结构动态及繁殖生物学的特征。结果表明:各月北太平洋柔鱼生殖群体中雌性个体数量大于雄性,且雌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及体质量均显著大于雄性;生殖群体中雌、雄个体胴长与体质量关系的差异极为显著;相同胴长组下雄性个体的性成熟率要高于雌性;北太平洋柔鱼初次性成熟胴长ML50%♀为261.83 mm;ML50%♂为255.60 mm,雄性初次性成熟胴长显著小于雌性;东部海区(170°W~178°W)生殖群体比例及个体大小明显高于西部海区传统作业渔场(150°E~160°E)。判断东西部海区柔鱼是否是同一群体,还需要连续性的调查,进一步分析其成熟度随时间的变化及利用耳石信息分析技术来确定,还可以用微卫星技术测定分析以及标志放流法来判定,结论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北太平洋 种群结构 生殖群体 初次性成熟胴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