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次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玉宝 蒋青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1-1106,共6页
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任何时期均可发生的并发症。研究表明,患者本身因素是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重要原因。文中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初次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危险因素的最新进展,从患者本身特征、伴... 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任何时期均可发生的并发症。研究表明,患者本身因素是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重要原因。文中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初次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危险因素的最新进展,从患者本身特征、伴随疾病、术前用药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假体周围感染的高风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感染 危险因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Pie-crusting技术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内侧松解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蔡宏 张克 赵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评估改良Pie-crusting技术(简称PC技术)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内侧松解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6月由同一术者采用改良PC技术完成膝内翻畸形初次TKA 30例(34膝)。使用特制带弧... 目的评估改良Pie-crusting技术(简称PC技术)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内侧松解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6月由同一术者采用改良PC技术完成膝内翻畸形初次TKA 30例(34膝)。使用特制带弧形刀柄限宽3 mm、限深5 mm的手术刀进行横行点戳,以紧张部位优先松解的原则,伸直紧时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后束纤维及后内侧关节囊,屈曲紧时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前束纤维。记录松解前后伸直、屈曲位内外侧间隙值;根据术中测量值分为伸直屈曲均紧张组(10膝)、仅伸直紧张组(13膝)和仅屈曲紧张组(11膝),间隙≤1 mm为软组织平衡,分别计算平衡矫正率。术后定期拍摄患膝负重位片测量下肢力线,记录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HSS评分、WOMAC评分,并与术前比较。结果 31膝达到屈伸间隙、内外侧间隙平衡。1膝伸直间隙内外侧相差2 mm,2膝屈曲间隙内外侧相差2 mm,总体平衡矫正率91.2%(31/34)。3例术中应用限制性垫片。未发生因该技术导致的其他并发症。仅伸直紧组松解后屈曲间隙增加中位数1 mm(1~3 mm),仅屈曲紧组松解后伸直间隙增加中位数1 mm(1~2 mm),无统计学差异(Z=-1.118,P=0.264)。术前患者膝关节ROM为83.3°±14.7°,机械轴偏移角度中位数11.5°(7°~32°),HSS评分为(42.7±16.3)分、WOMAC评分为(76.2±8.2)分,术后膝关节ROM为100.7°±14.2°(t=-7.714,P=0.000)、机械轴偏移角度中位数1°(0°~4°)(Z=-5.092,P=0.000)、HSS评分(88.1±9.9)分(t=-21.868,P=0.000)、WOMAC评分(11.4±9.7)分(t=31.726,P=0.000),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在初次TKA中使用改良PC技术做内侧松解是安全、有效的。仅松解伸直或屈曲位触摸紧张的纤维,也会同时影响两个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ie-crusting技术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脱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若禺 韩立志 +3 位作者 龚松 陈果 杨述华 许伟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是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髋部疾病终末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假体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一项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报道,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脱位发...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是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髋部疾病终末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假体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一项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报道,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脱位发生率为0.3%~10.0%[1]。大多数的假体脱位发生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手术后3个月内),并且以后方脱位为主[2]。发生过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脱位的患者,再发髋关节脱位的概率也相应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 脱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倒刺线缝合关节囊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袁宇飞 张存 +5 位作者 李冠军 任志鑫 李艳宝 李晓东 刘炳智 苗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500-7504,共5页
为评价在加速康复理念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倒刺线缝合关节囊较可吸收线的优势,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其中倒刺线组41例、可吸收线组44例,比较两组在切口缝合时间... 为评价在加速康复理念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倒刺线缝合关节囊较可吸收线的优势,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其中倒刺线组41例、可吸收线组44例,比较两组在切口缝合时间、切口并发症、术后关节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倒刺线组关节囊缝合时间、总缝合时间与可吸收线组相比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35);倒刺线组皮下缝合时间、皮肤缝合时间与可吸收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P=0.740);倒刺线组切口皮下血肿率低于可吸收线组,倒刺线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可吸收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倒刺线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可吸收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1);术后3月和末次随访两组KSS(Knee Society score)(膝关节协会评分)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倒刺线缝合关节囊手术时间短,切口并发症少,术后关节功能良好,有利于加速康复,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 关节 倒刺线 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 K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单管理模式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伟 丁小萍 +1 位作者 葛显聪 杨帆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清单管理模式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关节外科开始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采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清单管理模式。以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清单管理模式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关节外科开始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采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清单管理模式。以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住院进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16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3-8月的16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一般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清单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功能康复训练效果、护士健康宣教合格率、健康宣教时间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其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前护士对观察组患者健康宣教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健康宣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清单管理前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实施清单管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清单管理模式促进了患者的恢复,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清单管理模式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正
6
作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63-1463,共1页
本刊2021年第8期刘四海,王飞,韩新作,崔志刚,亓攀,闵红巍,刘克敏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与不放置引流对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文章编号1006⁃9771(2021)08-0962-04﹞作者更正为刘四海,王飞,韩新作,崔志刚,亓攀,闵红巍,刘克敏,李建... 本刊2021年第8期刘四海,王飞,韩新作,崔志刚,亓攀,闵红巍,刘克敏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与不放置引流对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文章编号1006⁃9771(2021)08-0962-04﹞作者更正为刘四海,王飞,韩新作,崔志刚,亓攀,闵红巍,刘克敏,李建军;通讯作者更正为李建军,刘克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敏 术后快速康复 李建军 王飞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 文章编号 不放置引流 崔志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