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宝山隧道炭质板岩大变形段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秋南 曾奥 +3 位作者 罗鹏 安永林 胡伟 罗旭光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0-817,I0024,I0025,共10页
为了准确掌握丽香铁路圆宝山隧道炭质板岩大变形段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结合深埋炭质板岩隧道大变形特点,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炭质板岩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在地下水、高地应力及施工扰动等复杂因素作用下表现出显著的蠕变特性,从而导... 为了准确掌握丽香铁路圆宝山隧道炭质板岩大变形段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结合深埋炭质板岩隧道大变形特点,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炭质板岩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在地下水、高地应力及施工扰动等复杂因素作用下表现出显著的蠕变特性,从而导致隧道发生大变形。同时,对圆宝山隧道展开围岩变形及初期支护受力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薄层炭质板岩段围岩的变形速率、变形量整体上较中厚层炭质板岩段围岩大,且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更长;围岩压力与钢拱架应力基本呈从拱顶到拱脚减小的趋势,且围岩压力最大值出现在拱肩,而钢拱架应力最大值分布位置不固定,常见分布位置为两侧拱墙上下,这与钢拱架因发生扭曲而设置横支撑基本吻合;变更支护参数后,围岩的时效特性有明显改善,尤以薄层炭质板岩段围岩最为明显,同时围岩压力分布更加均匀,钢拱架出现拉应力现象不再集中。基于上述研究成果,选择I18型工字钢焊制钢架、设置间距为0.6m、喷射厚为27cm的C25混凝土作为初期支护,同时采用"弱爆破、短进尺"的掘进方式,以达到控制深埋炭质板岩隧道围岩变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板岩 围岩压力 初期支护结构 受力特性 变形监测 围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振动对小净距隧道群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敏 刘远鹏 +2 位作者 张卫中 许奎 李梦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22-327,共6页
为研究小净距隧道群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受隧道开挖及爆破振动的影响规律,以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数据中心项目为依托工程,以B5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隧道开挖数值模型,研究后行隧道B5爆破开挖对隧道及周围隧道B4、B3、B... 为研究小净距隧道群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受隧道开挖及爆破振动的影响规律,以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数据中心项目为依托工程,以B5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隧道开挖数值模型,研究后行隧道B5爆破开挖对隧道及周围隧道B4、B3、B2、B1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小净距隧道群施工中,先行隧道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受爆破振动影响随距离的增大呈非线性方式减小;初期支护结构在爆破地震扰动作用下会在支护结构顶部和底部出现应力集中;B5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直面承受爆破动荷载,受扰动最大。其结果为指导小净距隧道群爆破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群 初期支护结构 爆破振动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公路隧道临近溶洞开挖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志杰 唐力 +3 位作者 蒋新政 侯伟名 徐海岩 季晓峰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6-24,共9页
为探明三台阶开挖中半揭露溶洞对大断面公路隧道稳定性的影响,以李洞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不同位置、不同尺寸溶洞对隧道围岩变形及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位置、不同尺寸溶洞存在下隧道拱... 为探明三台阶开挖中半揭露溶洞对大断面公路隧道稳定性的影响,以李洞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不同位置、不同尺寸溶洞对隧道围岩变形及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位置、不同尺寸溶洞存在下隧道拱顶沉降及周边收敛时程曲线均呈"S"形变化,大致分为初期缓慢增长-突变-增长减缓-稳定4个阶段。2)掌子面挤出随溶洞内压变化呈现"指数型"增长,具有明显的内压突变点,仰拱位置处溶洞突变内压最低、边墙位置处溶洞突变内压最高,直径越小的溶洞对应的突变内压越高。3)溶洞位置对近侧的支护结构影响较大,对于远侧的支护结构影响偏小。改变溶洞位置,隧道钢拱架左侧的轴力呈现一定的波动,而右侧的轴力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室内模型试验 围岩稳定性 位移变化规律 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贯通段变形控制方案研究——以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为例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沿宗 尤显明 赵爽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46-1152,共7页
为了解决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越岭核心贯通段大变形控制难题,以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施工为例,通过现场试验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确定了越岭核心贯通段的长度;2)提出了越岭核心贯通段"4层初期支护结构+径向注浆+长锚杆+长锚索&q... 为了解决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越岭核心贯通段大变形控制难题,以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施工为例,通过现场试验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确定了越岭核心贯通段的长度;2)提出了越岭核心贯通段"4层初期支护结构+径向注浆+长锚杆+长锚索"综合变形控制方案;3)得到了贯通段多层初期支护结构变形控制效果;4)说明贯通段施工及变形控制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软岩隧道 贯通段 4层初期支护结构 径向注浆 长锚杆 长锚索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