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边臻
郭源
+4 位作者
傅刚
杨征
吕学敏
朱振华
肖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6-502,共7页
目的:观察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探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采用色努支具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9例,其中女性46例,男性3例,治疗初始年龄12.6±1.3岁(10~15岁),初始主弯Cobb角32...
目的:观察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探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采用色努支具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9例,其中女性46例,男性3例,治疗初始年龄12.6±1.3岁(10~15岁),初始主弯Cobb角32.5°±6.9°(20°~45°),初始Risser征2.2±1.6。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每日佩戴时间等信息;影像学资料:初始、佩戴支具即刻和随访的系列脊柱全长X线片。通过佩戴支具即刻X线片计算初始支具矫正率。评估治疗后结果:Cobb角减少≥6°定义为“改善”,Cobb角变化5°以内定义为“稳定”,Cobb角增大≥6°定义为“进展”,前两者为治疗成功。观察初始支具矫正率在各组结果中的差异;分析畸形进展的患者相关因素:畸形严重程度(20°~29°,30°~39°及40°~45°三组)、Risser征(0~4)和侧凸类型(胸弯、胸腰弯/腰弯、双主弯三种类型);并分析影响初始支具矫正率的可能因素。结果:49例患者平均治疗2.0±1.0年,所有患儿每天支具佩戴时间在18~20h以上,依从性良好。随访2.0±1.0年(1~5年),末次随访时年龄14.6±1.4岁,Risser征4.2±0.6,末次随访Cobb角28.5°±9.6°;其中畸形改善31例,畸形稳定14例,支具治疗的总体成功率为91.8%(45/49);畸形进展4例,其中3例畸形超过45°。初始支具矫正率平均(64.9±23.6)%,其在改善组、稳定组和进展组分别为(69.5±23.2)%、(61.5±23.7)%和(42.5±10.0)%,初始支具矫形率和各组结果存在中等强度相关性(相关系数0.318,P=0.026);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支具矫正率对结果存在正向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分析畸形进展的患者相关因素发现:畸形严重和骨骼成熟度低是畸形进展的危险因素(P=0.016和P=0.010),不同侧凸类型的畸形进展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124),但4例进展患儿均发生在胸段侧凸(3例胸弯,1例双主弯),胸腰弯/腰弯无进展病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畸形程度越低,初始支具矫正率越高(P=0.001);侧凸类型和Risser征对矫正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色努支具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初始支具矫正率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初始支具矫正率越高治疗效果越优;畸形程度严重(>40°)和骨骼成熟度低(Risser 0)的胸段侧凸患儿,畸形进展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支
具
治疗
初始支具矫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边臻
郭源
傅刚
杨征
吕学敏
朱振华
肖斌
机构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
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6-502,共7页
基金
北京积水潭医院“学科骨干”计划专项经费(XKGG201809)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专项经费资助(XTYB201821)
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PX20180405)。
文摘
目的:观察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探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采用色努支具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9例,其中女性46例,男性3例,治疗初始年龄12.6±1.3岁(10~15岁),初始主弯Cobb角32.5°±6.9°(20°~45°),初始Risser征2.2±1.6。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每日佩戴时间等信息;影像学资料:初始、佩戴支具即刻和随访的系列脊柱全长X线片。通过佩戴支具即刻X线片计算初始支具矫正率。评估治疗后结果:Cobb角减少≥6°定义为“改善”,Cobb角变化5°以内定义为“稳定”,Cobb角增大≥6°定义为“进展”,前两者为治疗成功。观察初始支具矫正率在各组结果中的差异;分析畸形进展的患者相关因素:畸形严重程度(20°~29°,30°~39°及40°~45°三组)、Risser征(0~4)和侧凸类型(胸弯、胸腰弯/腰弯、双主弯三种类型);并分析影响初始支具矫正率的可能因素。结果:49例患者平均治疗2.0±1.0年,所有患儿每天支具佩戴时间在18~20h以上,依从性良好。随访2.0±1.0年(1~5年),末次随访时年龄14.6±1.4岁,Risser征4.2±0.6,末次随访Cobb角28.5°±9.6°;其中畸形改善31例,畸形稳定14例,支具治疗的总体成功率为91.8%(45/49);畸形进展4例,其中3例畸形超过45°。初始支具矫正率平均(64.9±23.6)%,其在改善组、稳定组和进展组分别为(69.5±23.2)%、(61.5±23.7)%和(42.5±10.0)%,初始支具矫形率和各组结果存在中等强度相关性(相关系数0.318,P=0.026);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支具矫正率对结果存在正向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分析畸形进展的患者相关因素发现:畸形严重和骨骼成熟度低是畸形进展的危险因素(P=0.016和P=0.010),不同侧凸类型的畸形进展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124),但4例进展患儿均发生在胸段侧凸(3例胸弯,1例双主弯),胸腰弯/腰弯无进展病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畸形程度越低,初始支具矫正率越高(P=0.001);侧凸类型和Risser征对矫正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色努支具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初始支具矫正率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初始支具矫正率越高治疗效果越优;畸形程度严重(>40°)和骨骼成熟度低(Risser 0)的胸段侧凸患儿,畸形进展的可能性更大。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支
具
治疗
初始支具矫正率
Keywords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Brace treatment
In-brace correction
分类号
R682.1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边臻
郭源
傅刚
杨征
吕学敏
朱振华
肖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