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磨加工过程中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的控制
1
作者 周海波 何灵辉 李献会 《轴承》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26,47,共3页
分析了角接触球轴承的径向游隙、钢球直径、内、外圈沟曲率对接触角α0的影响;探讨通过在加工过程中对内、外套圈沟径尺寸、钢球直径、内、外圈沟曲率大小范围的控制来控制接触角的范围的可行性及效果。
关键词 接触球轴承 初始接触角 工艺 加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黏性土增湿-脱湿过程中接触角的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玉琴 杨蕊 +1 位作者 代启亮 杨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7-172,181,共7页
[目的]研究粉土颗粒的接触角滞后特性,掌握土壤增湿或脱湿过程中的界面特性,为建立离散元接触模型提供相应的试验基础。[方法]用躺滴法对土颗粒表面的初始接触角及动态接触角进行测量,用直接观测法对增湿和脱湿条件下土颗粒与孔隙水的... [目的]研究粉土颗粒的接触角滞后特性,掌握土壤增湿或脱湿过程中的界面特性,为建立离散元接触模型提供相应的试验基础。[方法]用躺滴法对土颗粒表面的初始接触角及动态接触角进行测量,用直接观测法对增湿和脱湿条件下土颗粒与孔隙水的接触角进行测量。[结果]天然粉土的平均初始接触角为41.5°,远大于0,广泛用在具有连续表面固体动态接触角测量的3种方式仅有1种能测出土颗粒表面的动态接触角,且3种土样的后退接触角都大于0。初始接触角的小大对蒸发(脱湿)过程中土颗粒与孔隙水的接触角变化规律影响不大。同一试样,不同土颗粒与孔隙水间的接触角在脱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不一致,甚至会出现脱湿过程中接触角由小变大的情况。亲水土与斥水土的增湿模式差异较大,亲水土在增湿过程中先形成液桥再形成包裹土颗粒的液膜,而斥水土则是先在土颗粒表面形成液滴,再由液滴连接成包裹土颗粒的液膜。[结论]土颗粒的接触角存在明显的接触角滞后现象,土颗粒表面的接触角和土颗粒间的接触角并不一致,实际应用时需要严格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接触角 动态接触角 非饱和土 土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吡虫啉悬浮剂在水稻叶面持留量润湿剂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忠利 侯娅南 +1 位作者 张春华 张宗俭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12期26-29,共4页
通过测试4种润湿剂水溶液在水稻叶面的初始接触角和最大稳定持有量,筛选出GY-S903和GY-W07作为提高吡虫啉600g/L悬浮剂持留量的喷雾助剂使用。结果表明,GYS903和GY-W07都不同程度的提高吡虫啉600g/L悬浮剂在水稻叶面的持有量,但GY-S903... 通过测试4种润湿剂水溶液在水稻叶面的初始接触角和最大稳定持有量,筛选出GY-S903和GY-W07作为提高吡虫啉600g/L悬浮剂持留量的喷雾助剂使用。结果表明,GYS903和GY-W07都不同程度的提高吡虫啉600g/L悬浮剂在水稻叶面的持有量,但GY-S903会对水分蒸发后的吡虫啉晶型和粒径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接触角 最大稳定持留量 吡虫啉600g/L悬浮剂 水稻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