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期创造社文学建设的现代意义
1
作者 龙泉明 白春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76-81,共6页
彻底地反对封建旧文化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面貌,开始了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伟大变革。同时,作为文化重要一翼的文学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学社团——创造社,在五四新文化大潮中有... 彻底地反对封建旧文化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面貌,开始了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伟大变革。同时,作为文化重要一翼的文学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学社团——创造社,在五四新文化大潮中有着重大的建树,与文学研究会和其它文学社团比较起来,创造社的文学建设在某种角度上更富于现代意义。考察和研究前期创造社的独特贡献也许会给人们以很大的启示。一文学革命自然与道德革命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社作家 现代意义 前期创造 文学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 郭沫若 文学研究会 五四时期 文学 文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社的价值: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补课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8期8-12,共5页
创造社的价值: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补课魏建在已经出版的各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社一直被视为"五四"新文坛上与文学研究会并驾齐驱的另一支方面军,认为这一诞生于异域的新文学社团与国内的新文学主力军一样地共振于"五四... 创造社的价值: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补课魏建在已经出版的各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社一直被视为"五四"新文坛上与文学研究会并驾齐驱的另一支方面军,认为这一诞生于异域的新文学社团与国内的新文学主力军一样地共振于"五四"的时代脉搏,同是"五四"新文学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创造前期 前期创造 西方文学 个性主义 创造社作家 文学创作 文学研究会 文学观念 人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的与未转换的——创造社“方向转换”新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惠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45-46,6,共3页
创造社在大革命失败后,实现了“方向转换”,开始了所谓创造社第三期(即后期)的革命文学活动。后期创造社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可以说学术界至今存在着较大的误解。笔者想结合创造社“方向转换”的历史过程,着重就这个问题作些探索,以就正... 创造社在大革命失败后,实现了“方向转换”,开始了所谓创造社第三期(即后期)的革命文学活动。后期创造社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可以说学术界至今存在着较大的误解。笔者想结合创造社“方向转换”的历史过程,着重就这个问题作些探索,以就正于学术界。创造社“方向转换”的核心表现在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上,即对前期创造社文学的“自我表现”的主张的否定。“自我表现”是前期创造社浪漫主义文艺观的核心。如果说,前期创造社在某些具体的文艺问题上,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社作家 前期创造 文学活动 大革命失败后 文艺观 浪漫主义 郭沫若 学术界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留声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创造社”的历史评估
4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6-86,共1页
黄侯兴在《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3期发表了长篇论文《论创造社作家的文化心态》。“创造社”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文坛上一个重要社团,主要成员有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本文对创造社作家的文化心态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 中国会科学 创造社作家 文化心态 郁达夫 郭沫若 成仿吾 时代背景 个性解放 评估 自我扬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5
作者 卢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1年第7期52-52,共1页
时值创造社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由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郭沫若故居主办的“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5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的开幕式由郭沫若故居副馆长黄候兴主持。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会长林林致开幕词。
关键词 创造 郭沫若研究 学术研讨会 故居 开幕词 副馆长 开幕式 创造社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社浪漫主义主观性理论新探
6
作者 李玉明 《江汉论坛》 1986年第3期41-44,共4页
一前期创造社是以浪漫主义相标榜的,它的理论旗帜是:"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的活动".按照他们的理解,艺术不是客观现实的再现和模仿,艺术的出发点是精神的心灵的东西.这种从主观出发,摈弃客观,把艺术看成是艺术家内... 一前期创造社是以浪漫主义相标榜的,它的理论旗帜是:"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的活动".按照他们的理解,艺术不是客观现实的再现和模仿,艺术的出发点是精神的心灵的东西.这种从主观出发,摈弃客观,把艺术看成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创造社作家 前期创造 郁达夫 郭沫若 内心世界 自我情感 美学思想 主观自我 主观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初的一次文学大交融——早期创造社受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7
作者 朱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64-69,共6页
在二十世纪初,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它为中国现代文坛增添了光辉,给中国文学增加了宝藏。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现代文学要是没有创造社出现,那将会逊色得多,至少浪漫主义的抒情小说会有很大的空白。创... 在二十世纪初,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它为中国现代文坛增添了光辉,给中国文学增加了宝藏。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现代文学要是没有创造社出现,那将会逊色得多,至少浪漫主义的抒情小说会有很大的空白。创造社是在饱吸了外国文学的养料后破土的,它的身上,有鲜明的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特色,那就是自然主义、“私小说”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使得创造社的早期作家们纷纷写出了不少风格与之相同的小说。他们的作品显示出日本“私小说”的特征,在当时具有很大的震撼作用。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小说 创造社作家 郁达夫小说 近现代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 郭沫若 浪漫主义 二十世纪初 文学创作 日本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艺术倾向的冲突——茅盾与前期创遗社文学论争漫议
8
作者 李玉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46-52,共7页
如何看待茅盾与创造社1922年文学论争的总体倾向呢?无庸讳言,在双方论争的过程中,夹着过多的个人成见和宗派意识,以致成了一场护自己之短,揭他人之痂,嘲讽挖苦乃至谩骂的意气之战,这主要体现在关于如何介绍欧洲文学和翻译错误两个问题... 如何看待茅盾与创造社1922年文学论争的总体倾向呢?无庸讳言,在双方论争的过程中,夹着过多的个人成见和宗派意识,以致成了一场护自己之短,揭他人之痂,嘲讽挖苦乃至谩骂的意气之战,这主要体现在关于如何介绍欧洲文学和翻译错误两个问题上。但是,这并不构成论争的主导倾向,引起巨大的争议和冲突的主要是由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不同的艺术倾向而带来的。这种艺术倾向包括对待生活的态度、对于生活的理解,以及艺术地表现生活的原则、艺术的内在价值等。这是论争中真正闪光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艺术倾向 自然主义 文学论争 创造社作家 茅盾 文学创作 文研会 纯艺术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恒的感情——郁达夫尊崇鲁迅事迹评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炎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2-61,共10页
永恒的感情———郁达夫尊崇鲁迅事迹评述●刘炎生著名作家郁达夫很早就认识到鲁迅的伟大,并一直崇敬和爱戴他。直到抗日期间流亡南洋后,他仍然不忘宣传鲁迅及其崇高精神。这跟那些拼命攻击或中途背叛鲁迅的人相比,自然有天渊之别。... 永恒的感情———郁达夫尊崇鲁迅事迹评述●刘炎生著名作家郁达夫很早就认识到鲁迅的伟大,并一直崇敬和爱戴他。直到抗日期间流亡南洋后,他仍然不忘宣传鲁迅及其崇高精神。这跟那些拼命攻击或中途背叛鲁迅的人相比,自然有天渊之别。而且即使在同时代的鲁迅追随者中,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鲁迅 林语堂 梁实秋 “左联” 创造社作家 卢梭 王映霞 鲁迅先生 周作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曼·罗兰与文化世界主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欧梵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3期4-7,共4页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至今已快被人遗忘。在老一辈中国读者心中,他的名字和一本小说永远连在一起:《约翰·克里斯朵夫》(Jean-Christopher;共3部,10大卷)。然而在1930年代,他却是中国文坛最崇拜...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至今已快被人遗忘。在老一辈中国读者心中,他的名字和一本小说永远连在一起:《约翰·克里斯朵夫》(Jean-Christopher;共3部,10大卷)。然而在1930年代,他却是中国文坛最崇拜的作家之一,他写给创造社作家敬隐渔的信,曾在《小说月报》公开发表;敬隐渔也自认是他的弟子和传人,在创造社刊物上发表长篇大论的文章《罗曼罗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罗曼 罗兰 《小说月报》 创造社作家 文化 法国作家 中国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伯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德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23-27,共5页
郑伯奇30年代就活跃于上海文坛,集作家、教授、编辑于一身。所以他是一位有成就的作家、有影响的教育家、著名的编辑和积极的文学活动家。解放以来,虽然一些文学史也经常提到他,但大都语焉不详,更少见人专门研究。郑伯奇在我国现代文学... 郑伯奇30年代就活跃于上海文坛,集作家、教授、编辑于一身。所以他是一位有成就的作家、有影响的教育家、著名的编辑和积极的文学活动家。解放以来,虽然一些文学史也经常提到他,但大都语焉不详,更少见人专门研究。郑伯奇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虽不能说是出类拔萃的一位,但却是一位有贡献、有影响的作家。如果说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新文学园地尚是一块刑楱初辟的新园地,那么郑伯奇便是这块园地上的左翼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创造 现代文学史 郭沫若 文学活动 成仿吾 浪漫主义 郁达夫 创造社作家 新文学大系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1917—1927
12
作者 巫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0-75,共6页
表现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德国、奥地利和北欧等国的一个现代主义文艺流派,中心在德国。表现主义强烈反对文艺照相式地复制现实,要求从内心世界出发,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表现主义尚在德国方兴未艾之时,作为现代... 表现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德国、奥地利和北欧等国的一个现代主义文艺流派,中心在德国。表现主义强烈反对文艺照相式地复制现实,要求从内心世界出发,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表现主义尚在德国方兴未艾之时,作为现代主义思潮,它就匆匆地登上了中国新文学的舞台,对一些现代作家文艺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捷克学者M·嘎利克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想有一大特点,即文学理论批评中渗透着“某些表现主义的思想倾向,某些对表现主义表示同情的言论以及促使它易于被接受的努力”。根据表现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来看,这个说法是比较可信的。我们先来考察一下表现主义与鲁迅文艺思想的某种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批评 郭沫若 文艺思想 浪漫主义 现代主义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创造社作家 功利观 鲁迅 郁达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研究视角一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寿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75-78,共4页
不管人们现在怎么看待、怎样评价近年来文学研究领域涌进的新观念、新方法之类的新潮,这股令人瞩目的新潮至少从客观上印证了我们的文学研究在某些方面的呆滞性,且也确能促使我们在反思以前的研究成果时唤起某种相应的陈旧感,这种呆滞... 不管人们现在怎么看待、怎样评价近年来文学研究领域涌进的新观念、新方法之类的新潮,这股令人瞩目的新潮至少从客观上印证了我们的文学研究在某些方面的呆滞性,且也确能促使我们在反思以前的研究成果时唤起某种相应的陈旧感,这种呆滞性、陈旧感也许在文学研究的视角方面表现得更为特出。我们的文学研究,长期以来都是通过创作方法的视角进行的,无论是评论作家、分析作品,抑或是探讨文学理论、文学历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方法 文学作品 浪漫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原则 理性思索 文学现象 文学倾向 创造社作家 文学研究 时代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